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0卷▪P2

  ..续本文上一页境,居住这个环境时间久了会坏。你说我们现在住这个房子,建得再坚固,一定的时间你要整修、要翻修。我们在香港街头常常坐车的时候从那里经过,你看看许多搭的鹰架在那里油漆粉刷翻修,一般的房子大概是四年到五年就要重新粉刷翻修过一次,那就是坏苦!太久了,这个房子会倒。中国古代建筑房屋是非常讲究的,所谓是真材实料,因为他们房子建好之后,这使用的时间一般标准是三百年,当然这个里面有不少次的翻修。可是三百年之后,房子维持不好的话,还是会倒下来的。这叫坏苦!身体,身体有寿命,色界天人寿命虽然长,寿命到了还是要死,那苦就现前了,有坏苦、有行苦。行苦就是我们常讲青春不驻,随着时间他会衰老,这是讲色界天人。他没有得到实乐,没有得到真实的乐。

  

  再往上去无色界,这是真正高明,老子他老人家懂得,我们看《老子》五千言,这就是一般人讲《道德经》,他曾经说过「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最大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身体是累赘,人要没有身体多好。色界天人有身,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他有身体,所以有身体就有坏苦。无色界这是最聪明的,身体都没有。诸位想想,身体不要了,还有没有我?有我。我要是没有了,那他真成功了!身体不要了,我还是有,我们一般人称为灵界,中国人讲灵魂。佛法里头不叫灵魂,叫神识,存不存在?存在,但是他没有物质的身体,那这样就是坏苦也没有了。苦苦没有了,坏苦也没有了。可是怎么样?行苦。

  

  什么叫行苦?他不能永恒保持。我们知道佛说过,无色界天最高层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那个寿命是正常,那确实是了不起。因为佛在经上说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八万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我们不说大的世界,我们就讲银河系里面的小星系,像我们这个太阳系,这是个小星系。这个小星系要是成住坏空八万次,这个时间很长很长,可是时间再长,它有到的一天。时间到了之后,他的定功失掉了,失掉之后他不能再往上去,那只有往下堕落,这行苦,不是究竟,不是真乐。

  

  佛「体内方便」是帮助我们一切众生得到实乐,实乐是永恒的。用什么方法?修行证果。证到什么样的果位你得到实乐?实在讲,三种果位都是实乐,这里头就是有圆满、有不圆满。小乘得的是实乐,永远不会堕落在六道轮回,他生活在四圣法界,不会再到轮回里头来了,永远超越六道,这是得真实的乐。但是不究竟、不圆满,必须还要往上提升,要破尘沙烦恼,要破一品无明,超越十法界,是真乐。

  

  超越十法界还不究竟,超越十法界不错,法身菩萨,你也入了诸佛的行列,现在一般话说加入诸佛的俱乐部,你不究竟、不圆满。在这个阶段里面,《华严经》上讲的有四十二个等级,这些等级都是属于「体外方便」。你看大的来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诸位要知道,这都是假设的,就像巧幻师一样,假设的。你可不能执着真的有,那你就错了。不断向上提升,那就是放下无明。无明有四十二品,一品一品的放下,统统都放下了,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实乐(真实之乐)得大圆满。

  

  佛确实「能令大众喜」,现在问题在哪里?问题就是九法界众生相不相信,肯不肯跟佛学,是不是真的认真跟佛学。不但在我们人间,天上亦如是,乃至于四圣法界亦如是,接触佛法对佛法也很赞叹、也很认同,未必相信;相信了,未必能懂,你了解多少;了解明白了,未必能接受,接受是依教修行,依教奉行;接受之后,未必能精进。你看多少人接受了,学习懈怠懒散,到最后还是敌不过欲望的诱惑,退转了。古今中外,我们细心观察在这个地方淘汰的人有多少?要坚持勇猛精进不退,他才能有成就。一层一层淘汰到最后成就的真是凤毛麟角,没有几个人能成就!

  

  可是诸佛如来慈悲到极处,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慈悲到极处。所以佛陀教化一切众生没有时间限制,生生世世。我们这一生有这个殊胜的机缘遇到佛法,遇到正法,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自己感觉很幸运。可是要晓得这不是一生一世的功夫,过去世中不知道经过多少生多少世熏习,接受佛菩萨的照顾,累积到今天到这个时候,才有这么一点成绩表现,得来真是不容易。

  

  这一生如果我们很幸运,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遇到的缘非常殊胜,内缘、外缘,内缘是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外缘是增上缘,内外缘都非常殊胜,这一生肯定往生。这一生当中,你看到这么殊胜的结果,你要是有前后眼,你看这个人过去生生世世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修净土,这一世成就了,累积的,功行累积,我们不能不知道。那我们看看这一生当中懈怠懒散,他也来听经,也念佛,但是不能成就。我们知道我们过去生跟他现在一样,那我们这一生能成就,他也许来生后世再遇到殊胜的内外缘成熟,他就成就了。这一点我们要明白。

  

  我们要学佛,佛有耐性,绝不着急把现在所有人在这一生当中统统都得度,度不了!佛有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无尽的相好,也帮不上忙,还是得按部就班。就像我们教学,这个小孩很聪明,幼儿园的,我们能不能把他送到博士班去念,几天就毕业了?不可能。还是很有耐心让他念幼儿园、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去念博士班。我们今天看到成就的就好象你到博士班去参观,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他们今天学位拿到了、成就了,你不知道过去辛辛苦苦念了二十多年才有这么一天。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于佛法的修学有希望,我这一世不能成就,有来世,生生世世有希望,对现前有信心。只要有希望、有信心,他的成就就快了。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很可能他就成就了。为什么?希望、信心是很不容易建立的。有希望、有信心就说明这个人多少有定功、有智慧;没有定慧,在佛法修学上,希望跟信心是很难建立的。你看一般人学佛还是半信半疑,纵然有坚定的信心,遇到逆缘或者遇到顺境,他信心还是会动摇。可见这个难,不容易!佛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不勉强你。这种教学的精神、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善巧方便,我们统统都要学。要为一切众生去策划、去设计,教学的仪式、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效果,面面都要为他想到。

  

  说到教学,在当前最迫切需要的,师资!佛教教育衰微到极处,什么原因?佛教教育的基础是儒家、是道家,道家今天衰微了。佛教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从前孝道儒家在教,教得很有成就,有孝道才有师道,没有孝道,师道哪里去找?所以今天我们学佛不能不重视儒教,尤其要重视基础教育,那就是实学,那就是真乐。

  

  基础教育,儒家落实在《弟子规》,佛法落实在「十善业」。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十善业,你决定不能成就。十善业是建立在弟子规的基础上,没有弟子规,十善业做不到。所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从弟子规下手?有很多人问我,今天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我们办学这个学制要多少年比较合适?我直截了当说至少九年,没有九年不能成就。九年当中,前面两年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是学《弟子规》、学《十善业道》。两年的时间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才能学你的本科、你的本宗。最后四年选择一部经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才能有成就。好,这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目首菩萨偈颂的第五首:

  

  【譬如净明镜,随色而现像,佛福田如是,随心获众报。】

  

  这一首是用镜子来做比喻。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镜喻,约众生,谓随妍媸而影殊,心高下而报别,与前镜喻因缘不同,余义无异,后五皆约佛明」。后五是第六首到第十首,都是就佛而言,这一首是就众生而说的。佛好象是一面镜子一样,镜子是一,没有差别,但是每一个人照镜子,镜子里面现的相跟照镜子那个人是一样的;照镜子这个人美,镜子里现的相也美,照镜子的这个人很丑陋,镜子里现的相也很丑陋。用这个比喻,比喻众生心不一样,众生的心有高下。所以同样修布施,果报不相同。

  

  不但各人不一样,每一个人心思不相同,烦恼习气不相同,贪瞋痴慢人人皆有,但是程度上差别不一样。就一个人来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差别起落也很大,少年、青年、壮年、老年,随着生活环境不相同。内是知见,外受环境影响,环境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所以就个人来说(一个人来说),这个心情情绪变化很大很大,自己做不了主,这就很苦。

  

  过去的人比我们现在人好,什么原因?过去人从小不管他念书不念书,都受过圣贤伦理道德的教育,社会的风气也弥漫着圣贤的伦理道德。这是一个标准,是个规范,纵有高下,所谓是还不太离谱,真正离谱是很少很少数的人,不能够形成社会风气。我们今天的社会不一样了,今天社会伦理道德的标准没有了,我们今天说离谱不离谱,谱都没有了,标准没有了。所以现在人生活在世间,虽然物质文明古人比不上今人,可是生活里面的乐趣今人比不上古人。古人真的有天伦之乐,天伦之乐指的是什么?人际关系,父子有亲爱,亲爱乐!现在父子没有亲爱;君臣有义,道义之乐;夫妇有别,别是有组成家庭不同任务之乐。

  

  家庭是社会组成最基本的结构,好象我们人的身体,人身体最基本的组织,细胞!这个器官好比是国家、好比是族群,细胞好比是家庭。由家庭组成国家,组成族群,如果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就产生严重问题。所以古人的教育,这是中国人真的是有智慧、有经验,五千年对于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就是要健全社会基层组织。你的家,家要好,家要和乐。

  

  家里面的结构是夫妇,家庭生活两…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0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