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九0卷▪P2

  ..續本文上一頁境,居住這個環境時間久了會壞。你說我們現在住這個房子,建得再堅固,一定的時間你要整修、要翻修。我們在香港街頭常常坐車的時候從那裏經過,你看看許多搭的鷹架在那裏油漆粉刷翻修,一般的房子大概是四年到五年就要重新粉刷翻修過一次,那就是壞苦!太久了,這個房子會倒。中國古代建築房屋是非常講究的,所謂是真材實料,因爲他們房子建好之後,這使用的時間一般標准是叁百年,當然這個裏面有不少次的翻修。可是叁百年之後,房子維持不好的話,還是會倒下來的。這叫壞苦!身體,身體有壽命,色界天人壽命雖然長,壽命到了還是要死,那苦就現前了,有壞苦、有行苦。行苦就是我們常講青春不駐,隨著時間他會衰老,這是講色界天人。他沒有得到實樂,沒有得到真實的樂。

  

  再往上去無色界,這是真正高明,老子他老人家懂得,我們看《老子》五千言,這就是一般人講《道德經》,他曾經說過「吾有大患,爲吾有身」。他說我最大憂患是什麼?我有個身體,身體是累贅,人要沒有身體多好。色界天人有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他有身體,所以有身體就有壞苦。無色界這是最聰明的,身體都沒有。諸位想想,身體不要了,還有沒有我?有我。我要是沒有了,那他真成功了!身體不要了,我還是有,我們一般人稱爲靈界,中國人講靈魂。佛法裏頭不叫靈魂,叫神識,存不存在?存在,但是他沒有物質的身體,那這樣就是壞苦也沒有了。苦苦沒有了,壞苦也沒有了。可是怎麼樣?行苦。

  

  什麼叫行苦?他不能永恒保持。我們知道佛說過,無色界天最高層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那個壽命是正常,那確實是了不起。因爲佛在經上說一個大劫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八萬大劫,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我們不說大的世界,我們就講銀河系裏面的小星系,像我們這個太陽系,這是個小星系。這個小星系要是成住壞空八萬次,這個時間很長很長,可是時間再長,它有到的一天。時間到了之後,他的定功失掉了,失掉之後他不能再往上去,那只有往下墮落,這行苦,不是究竟,不是真樂。

  

  佛「體內方便」是幫助我們一切衆生得到實樂,實樂是永恒的。用什麼方法?修行證果。證到什麼樣的果位你得到實樂?實在講,叁種果位都是實樂,這裏頭就是有圓滿、有不圓滿。小乘得的是實樂,永遠不會墮落在六道輪回,他生活在四聖法界,不會再到輪回裏頭來了,永遠超越六道,這是得真實的樂。但是不究竟、不圓滿,必須還要往上提升,要破塵沙煩惱,要破一品無明,超越十法界,是真樂。

  

  超越十法界還不究竟,超越十法界不錯,法身菩薩,你也入了諸佛的行列,現在一般話說加入諸佛的俱樂部,你不究竟、不圓滿。在這個階段裏面,《華嚴經》上講的有四十二個等級,這些等級都是屬于「體外方便」。你看大的來說,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諸位要知道,這都是假設的,就像巧幻師一樣,假設的。你可不能執著真的有,那你就錯了。不斷向上提升,那就是放下無明。無明有四十二品,一品一品的放下,統統都放下了,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實樂(真實之樂)得大圓滿。

  

  佛確實「能令大衆喜」,現在問題在哪裏?問題就是九法界衆生相不相信,肯不肯跟佛學,是不是真的認真跟佛學。不但在我們人間,天上亦如是,乃至于四聖法界亦如是,接觸佛法對佛法也很贊歎、也很認同,未必相信;相信了,未必能懂,你了解多少;了解明白了,未必能接受,接受是依教修行,依教奉行;接受之後,未必能精進。你看多少人接受了,學習懈怠懶散,到最後還是敵不過欲望的誘惑,退轉了。古今中外,我們細心觀察在這個地方淘汰的人有多少?要堅持勇猛精進不退,他才能有成就。一層一層淘汰到最後成就的真是鳳毛麟角,沒有幾個人能成就!

  

  可是諸佛如來慈悲到極處,佛家常講「佛氏門中,不舍一人」。這慈悲到極處。所以佛陀教化一切衆生沒有時間限製,生生世世。我們這一生有這個殊勝的機緣遇到佛法,遇到正法,我們能信、能解、能行,自己感覺很幸運。可是要曉得這不是一生一世的功夫,過去世中不知道經過多少生多少世熏習,接受佛菩薩的照顧,累積到今天到這個時候,才有這麼一點成績表現,得來真是不容易。

  

  這一生如果我們很幸運,就像善導大師所說的「叁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遇到的緣非常殊勝,內緣、外緣,內緣是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外緣是增上緣,內外緣都非常殊勝,這一生肯定往生。這一生當中,你看到這麼殊勝的結果,你要是有前後眼,你看這個人過去生生世世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修淨土,這一世成就了,累積的,功行累積,我們不能不知道。那我們看看這一生當中懈怠懶散,他也來聽經,也念佛,但是不能成就。我們知道我們過去生跟他現在一樣,那我們這一生能成就,他也許來生後世再遇到殊勝的內外緣成熟,他就成就了。這一點我們要明白。

  

  我們要學佛,佛有耐性,絕不著急把現在所有人在這一生當中統統都得度,度不了!佛有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德能、無盡的相好,也幫不上忙,還是得按部就班。就像我們教學,這個小孩很聰明,幼兒園的,我們能不能把他送到博士班去念,幾天就畢業了?不可能。還是很有耐心讓他念幼兒園、念小學、念中學、念大學,去念博士班。我們今天看到成就的就好象你到博士班去參觀,參加他們的畢業典禮,他們今天學位拿到了、成就了,你不知道過去辛辛苦苦念了二十多年才有這麼一天。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于佛法的修學有希望,我這一世不能成就,有來世,生生世世有希望,對現前有信心。只要有希望、有信心,他的成就就快了。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很可能他就成就了。爲什麼?希望、信心是很不容易建立的。有希望、有信心就說明這個人多少有定功、有智慧;沒有定慧,在佛法修學上,希望跟信心是很難建立的。你看一般人學佛還是半信半疑,縱然有堅定的信心,遇到逆緣或者遇到順境,他信心還是會動搖。可見這個難,不容易!佛永遠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佛不勉強你。這種教學的精神、教學的理念、教學的善巧方便,我們統統都要學。要爲一切衆生去策劃、去設計,教學的儀式、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效果,面面都要爲他想到。

  

  說到教學,在當前最迫切需要的,師資!佛教教育衰微到極處,什麼原因?佛教教育的基礎是儒家、是道家,道家今天衰微了。佛教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從前孝道儒家在教,教得很有成就,有孝道才有師道,沒有孝道,師道哪裏去找?所以今天我們學佛不能不重視儒教,尤其要重視基礎教育,那就是實學,那就是真樂。

  

  基礎教育,儒家落實在《弟子規》,佛法落實在「十善業」。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沒有十善業,你決定不能成就。十善業是建立在弟子規的基礎上,沒有弟子規,十善業做不到。所以今天我們爲什麼要從弟子規下手?有很多人問我,今天我們學佛從哪裏學起?我們辦學這個學製要多少年比較合適?我直截了當說至少九年,沒有九年不能成就。九年當中,前面兩年倫理道德的教育,就是學《弟子規》、學《十善業道》。兩年的時間百分之百的落實,你才能學你的本科、你的本宗。最後四年選擇一部經論,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你才能有成就。好,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目首菩薩偈頌的第五首:

  

  【譬如淨明鏡,隨色而現像,佛福田如是,隨心獲衆報。】

  

  這一首是用鏡子來做比喻。我們看清涼大師的注解,「鏡喻,約衆生,謂隨妍媸而影殊,心高下而報別,與前鏡喻因緣不同,余義無異,後五皆約佛明」。後五是第六首到第十首,都是就佛而言,這一首是就衆生而說的。佛好象是一面鏡子一樣,鏡子是一,沒有差別,但是每一個人照鏡子,鏡子裏面現的相跟照鏡子那個人是一樣的;照鏡子這個人美,鏡子裏現的相也美,照鏡子的這個人很醜陋,鏡子裏現的相也很醜陋。用這個比喻,比喻衆生心不一樣,衆生的心有高下。所以同樣修布施,果報不相同。

  

  不但各人不一樣,每一個人心思不相同,煩惱習氣不相同,貪瞋癡慢人人皆有,但是程度上差別不一樣。就一個人來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差別起落也很大,少年、青年、壯年、老年,隨著生活環境不相同。內是知見,外受環境影響,環境有物質環境、有人事環境,所以就個人來說(一個人來說),這個心情情緒變化很大很大,自己做不了主,這就很苦。

  

  過去的人比我們現在人好,什麼原因?過去人從小不管他念書不念書,都受過聖賢倫理道德的教育,社會的風氣也彌漫著聖賢的倫理道德。這是一個標准,是個規範,縱有高下,所謂是還不太離譜,真正離譜是很少很少數的人,不能夠形成社會風氣。我們今天的社會不一樣了,今天社會倫理道德的標准沒有了,我們今天說離譜不離譜,譜都沒有了,標准沒有了。所以現在人生活在世間,雖然物質文明古人比不上今人,可是生活裏面的樂趣今人比不上古人。古人真的有天倫之樂,天倫之樂指的是什麼?人際關系,父子有親愛,親愛樂!現在父子沒有親愛;君臣有義,道義之樂;夫婦有別,別是有組成家庭不同任務之樂。

  

  家庭是社會組成最基本的結構,好象我們人的身體,人身體最基本的組織,細胞!這個器官好比是國家、好比是族群,細胞好比是家庭。由家庭組成國家,組成族群,如果家庭出了問題,社會就産生嚴重問題。所以古人的教育,這是中國人真的是有智慧、有經驗,五千年對于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就是要健全社會基層組織。你的家,家要好,家要和樂。

  

  家裏面的結構是夫婦,家庭生活兩…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九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