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不假功成,故云非功也」。这个解释是前面偈子里面讲「妙观察智见非功」,见非功是什么意思?见知道,妙观察是见,为什么说它非功?功是讲功用,我们凡夫执着这眼有见的功能,耳有听的功能,有这个功用,而不知道这个能见、能听是很自然的。我们加一个它有功用,这加上这个就错了,头上安头。中国比喻里头讲「画蛇添足」,这一添就坏了,就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去。
所谓用功的人转第六识、转第七识,怎么个转法你要晓得,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练什么?练不分别,练不执着。不分别就是转第六识成妙观察,不执着就是转第七识成平等性。这法相宗的人练功夫就练这个,方法再多,原理原则是一个,这是永恒不变的。练得很熟了,很熟就是不必作意,自自然然的就不起分别心、不起执着,他自自然然的就应机接物。应机是对人,接物是对环境,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任运不涉计度。这个计就是计较,度就是度量,计较是执着,度量是分别,就是说自自然然,你日常生活当中跟大家往来,交际应酬,你表面上看跟大家一样,和光同尘,没有两样,欢欢喜喜。实际上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身心清净自在无比,所以叫见非功。这就是用自性见不是用第六意识见,为什么?第六意识有计较,第六意识有度量。那我们想想,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工作里头能修行,生活里面能修行,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修行、不是用功地方,就是你不会!见到这个人我喜欢他,见到那个人我讨厌,你用的什么功?你什么功夫都没有,这个要知道。
为什么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常常有人感叹功夫不得力?人家真有功夫的人年年烦恼轻、智慧长,我们怎么样?我们年年智慧没有了,烦恼长,就是完全颠倒了,错用了功。以为我每天念多少佛,读多少经,磕多少头,这就是功了,错了,这不是的。为什么?你天天搞这个,这都是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功在哪里?你的德在哪里?搞来搞去把佛法当作轮回业来造,我们不说修,造业!
早晚课诵,这是我早年的时候常说,劝勉大家,为什么?能说不能行。我说得很明白,早课是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要遵守佛陀的教诲,不可以违背。晚课是反省,今天有没有做错?有没有依照佛菩萨教诲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早晚课功德不可思议。如果早晚课都是形式,与我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干,都用不上,那这个早晚课不就变成欺骗佛菩萨!早晨做早课骗他一次,晚上做晚课又骗他一次,这成什么话!这是造罪业,自欺欺人,欺骗佛菩萨。
《朝暮课诵》里面,《心经》是教你提起观照,就是教你看破,你每天做功课的时候,你今天一天有没有看破?三皈依是教你放下,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每天早晚一定要念三皈依,那么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跟觉正净相应?有跟觉正净相应,真的三皈。如果还是迷邪染相应,那你这个三皈不是白念了吗?其他如忏除业障,《忏悔文》,你是不是真的忏悔?念了之后还是一样犯错,还是一样造孽,这就是功夫不得力,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道理在此地。
所以学佛没有别的,要真干!不能干假的,干真的是真有功德。功是讲的功夫,德是讲你的收获。真干,照相宗来讲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分别执着在减少,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一天比一天少,功夫是进展很快!你得的是什么?烦恼轻、智慧长。只要烦恼减一分,智慧就长一分;烦恼减二分,智慧就长二分。什么是烦恼?分别是烦恼,执着是烦恼。换句话说,执着减一分,平等性智现一分,智慧;分别减一分,妙观察智长一分。你们想想这个味道。
智慧增长,你的德行就增长,再跟诸位说,你的相好,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福报,你的福报也在增长。你说你快不快乐?孔老夫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的,一点不假,真快乐。所以你要是真正契入这个境界,在佛法里修学、修行得受用,那你是欲罢不能,止不住。外面什么烦恼习气诱惑,你不会沾染,为什么?那是苦,那不是乐。放下才真正是乐,你放不下,那真正是苦。你要想乐更多一点,那你就再放多一点;完全是乐,没有一点烦恼,那就是极乐世界。见思烦恼统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一扫而光,你是法身菩萨,你住一真法界,你的享受跟诸佛如来没两样。纵然别人看不清楚,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谁能看得出来?跟你境界差不多的人看出来,那当然比你境界高的看得更清楚。要用功。
佛法教人,在因上讲破迷开悟,在果上讲离苦得乐。我这五十多年的修行,这两句话我亲身证明,佛法的修学真的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一定是离苦得乐,你有因有果。迷分分破,悟分分增长,苦分分减少,乐分分增加,一定的道理,一点都不欺骗人,谁肯干谁就得到。我们为什么不干?为什么还迷在这个五欲六尘里头?这苦不堪言。有人苦,苦到不能活了,自杀了,他为什么自杀?活得太痛苦了。为什么活得那么苦?迷惑颠倒。说实在话,我要是不学佛,可能寿命不到也会自杀,这真话。这学佛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是一回什么事情,真的是离苦得乐。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二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