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好好的去做六年。我也真听话,真的从那一天起,我就依教奉行。以后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逐渐逐渐明白了,大乘教里面的菩萨法,菩萨用功的秘诀方法就是这六个字,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放下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到等觉菩萨不例外。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放下,你看看放下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等觉菩萨就证得圆满的佛果。
所以我们从这个偈子里面,你看看这个偈子里头所说的执着,第七识执着,执着放下,平等性智现前;分别放下,妙观察智现前。你只要有分别,你的妙观察智不会现前,为什么?它障碍。你还有执着,你的平等性智不能现前。平等性智现前,这个地位是阿罗汉,是辟支佛;妙观察智现前,这个地位是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你看看这两句超越六道了。如果我们不肯放下?那你就是造轮回业,我们总不外乎对一切人事物,对人、对事、对物不肯放下自己的执着,不肯放下自己的分别,造轮回业。分别执着就是轮回业,无论你是造善、造恶、造无记,统统叫轮回业。你要是造善,三善道受生,你要是造恶,三恶道受报,出不了六道轮回,在这里头生生世世因缘果报,苦不堪言!还要干这个事情吗?
我在这个世间八十年了,也走了不少地方,从二次大战之前一直到今天,整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变化,亲身经历,好不好玩?如果不学佛,这个日子很难过!学佛之后,这真是跳出这个圈子了。谚语常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跳出这个圈子做旁观不做当局,看到众生真的是经上讲的颠倒。我们这首偈子里头所讲的「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旁观你就看到了。所以在这个世间还不忍心离开,为什么?不是为自己,自己确确实实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非人我统统放下了,这是真的。看到众生迷惑颠倒,造极重的罪业,确确实实每个众生本性本善,怎么会迷得这个样子?没人教。那我们就要尽心尽力来帮助这些众生,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于心无愧。我们完全是付出,没有一丝毫要求回报,没有回报。你要求回报,那是假的,为什么?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真正的回报。
诸法实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愈来愈自在、愈来愈快乐,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世间确实「本来无一物」,这是六祖说的。那我换句话说,本来无事!现在有没有事?还是无事。为什么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那事是你自己找来的,从迷惑颠倒里头生的是非。你要是觉悟,哪有事?什么事都没有。于一切诸法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有什么事?看到别人颠倒错乱,有这个缘分,有这个机会,我们要教导他,教他明了事实真相,教他回头是岸。
要想在这一生成就,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最稳当的、最快速的、最直截的、最殊胜的无过于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你真正通达明了,你万缘放下,抓住一个什么?抓住一句阿弥陀佛,念念有求生净土的愿,念念有亲近阿弥陀佛的心。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亲近阿弥陀佛,我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带业往生。为什么?除这一条路之外,你的分别执着要放得干干净净,这是不可能。我们是分别执着,对于一切人事物的分别执着,如果我们讲是一百分的话,我今天的能力大概是放下了百分之七十的样子!这自己敢说,还有百分之三十。那你说其他的法门里面,出不了六道!要出六道,这个百分之三十还要放得干净,非常不容易。
所以你能够放下百分之七、八十,往生就有把握了,为什么?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也没有怨恨,真的心平气和,没有贪恋,没有怨恨。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别人对我有恩,我念念不忘,我要把我们自己修持的功德回向给他。别人跟我们有怨,心里面丢得干干净净,决定连痕迹都不存在。见到冤亲债主还是恭恭敬敬,把他当佛菩萨看待,为什么?他本来是佛。他为什么会造作这些过失?迷惑颠倒,这要知道。他本来是佛,他本性本善,这是永恒不变的。他的不善是染污,是受外面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污染,染上了自私自利,染上了贪瞋痴慢,这个东西本性里头没有的,这一定要懂得。妄想分别执着本性里头都没有,全是染污,这我们要晓得。我们今天看人要像佛菩萨一样的心态看他的本性,一切众生本性是佛性,是值得尊敬的,纯净纯善。看一切万物,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看它法性,法性就是佛性。法界性本善,本性本善,你的心平等了,平等之后,你对于一切诸法的看法就不一样,那个分别心自自然然淡薄了,这就是妙观察。
我们看看古大德对妙观察智这个名词怎么解释法?唐朝慧海禅师说「能入诸根境界,善能分别,不起乱想而得自在,即是妙观察智」。能入诸根境界,这是一切众生也都有的,譬如外面的色入我们的眼根,音声入我们的耳根,香臭入我们的鼻根,酸甜苦辣咸入我们的舌根,这叫做能入诸根境界。要紧的是善能分别,这个分别是了别,就是本能,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这是本能,这就是妙观察智。那我们叫分别,我们分别里面是有执着。真的这个分别,它是没有执着。就好象江本胜居士用水做实验一样。水有没有分别?没有。水你给它贴上「爱」,贴上「感恩」,它反应出来的结晶那么样的美,那个图案我们都看过,它是了别、是本能,它确实没有分别。你把那个爱拿掉,你再贴一张「我讨厌你」、「我恨你」,你看那个水的结晶马上变成很难看,我们叫什么?反应。现在名词叫反应,它并不像我们这边有讨厌、有喜欢,它起这种分别,没有。
所以这讲本性它有本能,它的本能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里头决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有分别、有执着是什么?那变成识。它要是变成识,那它应该是动物,它不能叫矿物,水是矿物!矿物只显示出本能,动物才胡思乱想。这底下讲,它这里头有一句说「不起乱想」,我们是起乱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起乱想,这个乱想就是分别。我们现在讲分别就是乱想,不起乱想就是见,见得很清楚并没有分别,这就是妙观察智。你这六根得自在!起乱想,六根不自在。
再给诸位说,前面五识眼耳鼻舌身诸根,能入诸根境界,这前五根。前五根它的作用跟水的反应完全相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乱想,水没有乱想,这叫事实真相,诸法实相。只要有乱想,这个结晶里面就产生变化,顺境,你看到很喜欢的生贪爱;不顺自己意思,讨厌。这叫什么?这生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国人叫七情;财色名食睡叫五欲。你就动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是中国人讲的烦恼。在佛经里面讲这个烦恼,那你就起了见思,见烦恼里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思惑里面贪瞋痴慢疑。你就随着这个眼根见这色的境界,它就起来了。
所以能够分别的不是前五根,前五识它都没有分,它叫了别。所以水是矿物,它有了别,它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那个反应是了别,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着。我们从这个科学实验能够体会到。所以能够分别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跟前五识同时起作用。了别是境界现前,分别是你在里头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乱想,这是第六意识。没有乱想,那它就叫妙观察智;有起乱想,它就叫第六识,就叫意识,不叫妙观察智。为什么?它把这个事实真相完全扭曲了,随着人的喜欢爱好不一样。
你看那个音乐,这都是江本胜实验的,现在流行的摇滚音乐显出来境界非常难看,但是还有很多人喜欢,有什么法子?东西方有非常好、优美的音乐,显出来的图案非常美,但是这些音乐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喜欢听。众生的爱好跟自性显现出来往往不相同,这是什么?你烦恼习气现行,你已经没有能力辨别善恶。所以真妄、好丑、善恶你已经没有能力辨别了,从这科学实验里头给我们就显示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这是慧海禅师讲的。
下面他还引用一个《三藏法数》,《三藏法数》里面讲「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复知众生根性乐欲,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令其开悟,获大安乐,是名妙观察智」。《三藏法数》里面讲得比较详细,那不是单单解释这个名词,真的举出例子,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只要见了性,见了性都转识成智,举他们的例子来说。「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第」,这就好象我们今天在这个水结晶实验里面看出来的,对于一切言语、音声、意念,我们起心动念,这些文字它产生自然的反应,这就相当于此地讲的观察诸法圆融次第。里面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完全自然显示出来的。这是妙观察智它起的作用。另外一个作用,它知道「众生根性乐欲」,你说水知不知道?水知道,它的反应就知道了。但是水没有无碍辩才,不能够为众生说法,这个它做不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能做到,确确实实他以他的无碍辩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给我们说破,帮助我们开悟。
所以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叫他为娑婆世界众生拣选圆通,圆是圆满,通是通达,法门太多了,哪一个法门适合于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容易证得圆满通达?他选的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这个世间众生耳根很利,你给他看,不容易开悟;你让他听,他好容易觉悟。「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佛示现在这个世间用音声说法。中国孔子教学也是用音声说法,用言语,耳根最利。有些世界确实有些众生眼根利,你现相给他,他一看就懂;你说法,他嫌你啰嗦,他不愿意听,一看就懂。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眼根利的?有,少数。你跟他讲他听不懂,你写出文字给他,他一看就懂,那就是眼根利。但是大多数人耳根利,所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根性不一样。这是讲到转识成智它所起的作用。
这下面小注里头还有几句话说,「六识、七识,历历事行,练磨纯熟,应机接物,任运不涉计度,顿时观察明…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