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二卷▪P2

  ..续本文上一页没管过人,没有这个经验,所以突然搞这个东西他就受不了,一个学期辞职了。所以我们的选择是选择做教员,没有选择做职员,你看系主任、院长、教务长、校长,这都是学校里面的行政人员,我们今天讲的教员跟职员。职员是什么?在我们佛门讲护法,职员是护法;法师、教员是讲经说法。你没有好的职员,教员再好,没地方发挥。职员他来管理学校,他来办理学校,像我们今天这道场也是一样。

  

  所以真正功德,我过去常说,我们讲弘法利生功德谁大?职员大。正是跟学校一样,在学校里哪个最大?校长最大,不是你这个老师最大,再优秀的老师也不能跟校长比。再优秀的老师,你在这里能发挥你的长才,校长聘请你;校长要不聘请你,你不能发挥。所以教育的成功失败责任是谁?责任是校长,不是教员。所以一个寺院庵堂的住持,佛法在这个地方兴衰,他的责任。佛法兴,他的功德;佛法衰,他的罪过,我们做教员的人没有。教员总是受人家雇用,人家聘请你,你就来给他开课,好好的教;人家不请你,那我们就到别的地方去。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弘护是一体,但是护法比弘法还要重要,这是我们不能不晓得的。这地方有好的护法,好的护法什么?他一定会聘请有德行、有学问,通宗通教的大德,无论是在家出家,请他到这里来讲经说法。普贤十愿里面讲的「请转*轮」,这就是礼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经。在家居士从事于讲经这个工作的也称法师。法师不限于在家出家,从事于这个工作男女老少都称法师,这要懂。

  

  护持佛法,这道场住持也有在家出家,寺院庵堂多半都是出家人做住持,但是也有少数的是在家做住持。譬如我们在台湾台中莲社,台湾很多地方都有莲社,莲社是在家居士们组织的,莲社的社长是在家人。我在台中,台中莲社创办人第一届的社长就是李老师。我到台中去的时候,他的社长已经交给别人,交给一个杜居士。但是他有董事会,他还是董事会的董事长。他办慈光图书馆,我去的时候,他慈光图书馆刚刚开办,他是董事长兼馆长,这都是佛教的道场,护法,护持正法!还有像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居士林是在家居士道场,它的林长是在家居士,这都是护法。在中国大陆有许多地方都有居士林,我在上海居士林还做过一次讲演。早年北京居士林的林长就是黄念祖老居士,我第一次到北京,我去拜访他的时候,他是北京居士林林长。所以在中国有很多居士道场。这都是讲到护法,弘护是一体,护法摆在第一!

  

  你说这个道场的主人要不邀请你,你再优秀,有德行、有学问、有修有证的教员,没人请你。在古时候没有人请怎么样?没有人请就往生了,为什么?这个世间没有法缘就走了,真的是生死自在。如果有法缘就不能走,这个地方没有法缘,那个地方还有法缘,现在交通比从前更要方便、更便捷,哪个地方有缘就要到哪里去。所以做教员的行云流水,我们一般讲是云水僧,没有固定的地方,没有固定的道场。真正从事于讲经弘法,我们讲教员,他没有道场,为什么?有道场他就变成护法了,他就住持一个地方,他没有,一生都是做教员的身分,都是在各个地方挂单,哪里有请就到哪里去。没有请的时候,有交情好的,找个地方去住住小茅蓬、闭闭关,提升自己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有缘就「兼善天下」,没有缘要知道「独善其身」,无论有缘无缘都是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乱世,今天这个动乱的局面,在整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天灾人祸这样的频繁。为什么会有这些状况出现?原因到底在哪里?原因是疏忽了圣贤的教育。真的像《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两句话是把为什么要有教育道理说出来了,你要是不教,他会随着习性,与本性本善就愈来愈远了。要永远保持本性本善,那靠什么?靠教育。所以这个道理要懂,性相近,习就相远!所以「苟不教,性乃迁」。你要真的是不教他,那就愈变愈糟。我们看最近全世界,东方、西方都把圣贤教诲疏忽了,为什么?科学技术发达,认为科学是万能,科学可以征服自然,科学可以征服一切,拿到科学那就可以为欲所为,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这是今天所有一切灾难的真正的原因。

  

  我们晓得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保持、防范让你不失真性,不失本善。现在人起心动念都是自己的利益,你要想跟他商量办个事情,他首先要问,这个事情对我有什么好处?我有什么利益?把这个在先。这跟从前人不一样,从前人会说,这对社会有好处没有?这个对大众有没有好处?从前人是把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没有想到我个人利益,没有。个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很自在了,知足常乐,这是真的。我们这一生就是学到这一点,所以这一生很快乐,一生非常幸福。

  

  我在讲席里头都说了很多遍,我自己肯定承认,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快乐的人。我这个幸福、快乐谁给我的?老师教给我的,所以我知恩报恩,念念不忘老师。我的讲堂,我的摄影棚,我老师的照片都挂在我的对面,每天面对着老师,面对着护法,念念是感恩的心。这样子你自然就转过来了,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执着自然就淡了。几时淡化到执着没有了,心无病,为什么?所有一切的障碍,业障,严重的业障,人跟人的障碍,人跟事的障碍,人跟物的障碍,人跟一些鬼神的障碍,都是因为有我、有执着,我要怎样怎样,我以为怎样怎样,这个东西麻烦!我们常讲对立,这对立里面就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错了。为什么会有这念头?不能够真正彻底了解这一切法是虚幻不实的。

  

  世尊慈悲,这桩事情讲了二十二年,般若,天天在讲,讲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心经》诸位天天念,有没有随文入观?不能随文入观,一天念三百遍也没用处,它不起作用;你要能够随文入观,《心经》上「无智亦无得」。念了《心经》真正作用在哪里?放下,彻底放下。真正自己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说你多快乐,你多自在!前生往昔所有这些业障都化解,这真正叫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语,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了,这叫修行。你修正过来当然自在!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自然然就现前,为什么?那是本性本善,儒家讲得简单,本善。什么是本善?佛家讲得清楚,我们平常讲的,真诚是本善,清净是本善,平等是本善,正觉是本善,慈悲是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本善不是学来的,本善是性德。只要你把自私自利、控制、占有,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统统放下,本善就现前了。佛法也常讲性德,性德就现前,性德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必学,不是学来的,自性本来具足的。所以心无病,没有病。你看虚伪是病,染污是病,虚伪就不真诚,真诚就没有病;清净没有病,染污就有病;平等没有病,不平就有病;正觉没有病,愚痴就有病;慈悲没有病,自私自利就有病。所以你只要把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是我常常讲,你从这里放下,不再干这个傻事情,「平等性智心无病」,转识成智了。我这个方法也很简单、也很容易懂,只要你真干,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执着,一切随缘,什么都好,阿弥陀佛。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六祖大师偈颂第三句「妙观察智见非功」,这是用功第二个阶段。根利的人他可以把六、七同时转,这是根利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利根,我们先转第七再转第六也行,也是好事情。第七是执着,第六是分别,所有一切的毛病都是出在这个地方。所以古来一些大德教导我们修行怎么个修法?放下而已。

  

  我见章嘉大师头一天,初见面,我就跟他提出这个问题,我说:现在我晓得佛法殊胜,我们敬佩到极处,但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我曾经跟诸位说过,我第一次见章嘉大师两个小时只谈了几句话,大师的身教了不起,我们一生当中没有见过。以后读佛经,佛经上「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六祖这首偈末后「繁兴永处那伽定」,这个永处那伽定我见到了,章嘉大师就是。他老人家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人非常慈悲和蔼,也非常端庄严肃。你跟他见面自自然然生起敬畏的心理,又是非常恭敬、喜欢,也有害怕、畏惧!

  

  我这一句话提出去之后,他大概是半个小时之后才答复我,他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真的是沉得住气。到半个小时,大概他是看我的情绪定下来了;你看现在人跟人见面谈话都很急躁,章嘉大师不会跟急躁人谈话,他一定要你定下来,他才说。我们这是面对面,眼对眼,半个小时之后,这定下来了。定下来的时候,他就跟我说:有。我问他有没有下手的方法?他说了个有。这个「有」字一说,我们就精神提起来,竖起耳朵来听,听他老人家开导。大概又停了五分钟,不是接着立刻就跟你讲,五分钟之后,老人家开口说了六个字,他说话很慢,速度很慢,不像我们的速度很快,他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念,清清楚楚。「看得破」,我这个速度还是很快,他比我这还慢,「放得下」,六个字。我听了之后,这六个字我能懂,看得破,放得下;实际上,我们是似懂非懂,不是真懂,完全是凭我们自己的解释来理解他这个看破放下。换句话说,也没有解错,解得很浅薄,不够深度。到以后真正入了经教,这个看破放下愈来愈有深度了。

  

  这六个字我听懂了,我还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所以我就问他老人家:这六个字我懂,从哪里下手?他老人家教我从布施,从布施下手;布施就是舍,布施就是放下。我向他告辞的时候,他老人家很客气送我到大门口,送到门口,他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