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六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偈颂第八首,我们还先将经文念一遍:

  

  【世间所见法,但以心为主,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

  

  这首偈的大意前面已经说过。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首偈它主要的意思是教导我们「依解令入唯识量观」。我们参考六祖大师在《坛经》对智通法师的一番开示。智通也是在六祖会下开悟的,确确实实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我们知道六祖实在是了不起,一生当中真正成就的弟子有四十三个人,这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是空前绝后,六祖之前没有这么兴旺,六祖以后也没有。智通也非常了不起,他在没有遇到六祖之前,读《楞伽经》。《楞伽》是法相唯识宗六经之一,他真用功!我们中国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他把《楞伽经》读了一千多遍,但是对于「三身四智」无法理解,搞不清楚,到曹溪向六祖请教。

  

  六祖确实你不能说他不认识字、他不懂教,你看他这八句偈,他通!真正是通宗通教。这就是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门门皆通」,无量法门,一通一切通,六祖大师给我们做了证明。所以他这八句偈言简意赅,智通法师一听到之后真的就转八识成四智,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明心见性。就好象法达禅师十年在《法华经》上用的功夫,《法华经》长,七卷都很长,长卷,他读《法华经》三千遍。《楞伽经》比《法华经》还要长。你看看都是千遍以上,遇到祖师,祖师给他一指点,他就通了,就悟入了;没有这样的基础,遇到祖师没用。

  

  那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教,什么人在这一部经上下这么深的功夫?这往年中国河南有个史居士来找我,他学讲《无量寿经》,好,我很赞成;他想出家,我没答应他。我教他,你把《无量寿经》好好的讲一百遍。听说一百遍他是讲满了,但是我是说「好好的讲一百遍」,有没有敷衍塞责,粗枝大叶?要认真。那现在就是说讲一百遍、讲一千遍能不能契入?那要靠个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什么叫善根福德?佛法里面讲的「一心恭敬」,儒家讲的「主敬存诚」。我们现在提倡的《弟子规》、《十善业道经》,真正能够把这「十善业道」、《弟子规》百分之百的做到,那我肯定他有成就。在净土宗,他所取得的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转识成智,这就是善根福德。

  

  我们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福德,我们没有神通,不知道!但是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缘,小时候在家里父母没教我们,长大在学校尊长、长辈也没人教我们,所以不能不被社会染污。而且这个染污愈来愈严重。在我们这一生过程当中,十年十年来比较。我是二十二岁到台湾,到三十二岁(我三十三岁出家)那个十年,台湾社会风气还算淳厚、淳朴,人民老成忠厚。我们初到那边问路,做小生意的人问他这个路怎么走法,他能把他的生意放下,带着我们走一程,有这样的人情味。我们这个陌生人遇到,他诚心诚意来照顾你,这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就没有第一个十年那么样淳朴,逐渐变了。第三个十年、第四个十年,从前那种风气没有!你现在问路,理都不理你,哪有给你讲得清楚带你去走,没有。

  

  这社会大众,实在讲受到电视、电影这些东西的影响,走向功利主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实在说都是怎么样损人利己,以这个为聪明智慧,手段很高明,怎么样能欺负人、能占有别人。可是果报,那个现世报也很快速!我们看到现在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中年人,起来得很快,没落、倒闭的也很快。这个现象只有佛家因果律讲得通!你能够起来,你能够拥有那么多的财富、地位,是你过去生中命里所修的。但是你得来的,你不是用正当的手段,所以那个福报亏折了,很快就亏损尽了,你保不住,真正叫昙花一现。

  

  那我们看古时候这些人,为什么他能保住?通常我们谚语常说:富不过三世。换句话说,这个富贵保三世是正常的,什么原因?有老人教。如果他们家里积德,累功积德深厚,他能传几十代。在中国最著名的,我们印光大师常常说的孔老夫子,孔家到现在七十多代了,子子孙孙都特别受人尊敬;范仲淹先生也传了将近一千年,也几十代;了凡先生传了十几代,都不错!祖宗积得厚。德要怎样修?怎样积?你能够诚心诚意奉行《弟子规》,奉行古圣先贤善良的教诲,自己诚心诚意去做,教导你的家亲眷属、你的后人像你一样诚心诚意去做,你的家道可以保持代代不衰。

  

  有人就要问:今天是乱世,举世之人都欺诈,我要做个老实人,我在这个社会上还能生存吗?说得好象很有道理。统统都骗人,我也欺骗别人,好象是应该的,殊不知错了。你能够老老实实不欺骗别人,你这一生会过得很幸福,会过得很圆满。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因果报应是真理,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把这个东西推翻,你看佛法里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善因还是有善果,恶因还是有恶报,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什么地区,这叫真理。

  

  我算是相当幸运,二十六岁遇到佛法,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不多长的时间,我记得好象只有一、二个月的时间,我就认识章嘉大师,接受他老人家指导三年,到老人圆寂。圆寂之后又一年,我认识了李老师,跟李老师十年,在这圣贤教育奠定了基础。一生没有害人的念头,没有害人的行为。生活虽然艰苦,艰苦是前生没修福,这不能怪人,不怨天、不尤人。这两种果报,引业、满业,我很清楚、很明白,我懂得这个理论,懂得这个道理,也懂得修学的方法。所以我命运像了凡先生一样转过来,我比他转得还殊胜,我比他转得还快速。

  

  圣贤教诲,我这五十多年修学做了证明,绝不欺诳众生,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处事待人接物,逆来顺受!挫折很多,那是什么?消业障。这就是我们这经上讲的转识成智,你要能够转、会转,转境界,没有怨恨心。别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不但没有瞋恚,我有感恩,感什么恩?他消我的业障。愈是严重的打击,消很重的业障,而且消得非常快速。你说我能不感激吗?如果我要不接受,我要有瞋恚心、有报复心,那麻烦大!不但业障没有消除,这业障还要加重,那就错了,就大错特错!

  

  人生苦短,时间过得很快,我二十六岁学佛,明年八十岁了,真的是一瞬之间。想到初学佛的时候就像是昨天一样,几十年就像一场梦。你说人生在世有什么意思?何必要做害人的事情,何必要做缺德的事情?不值得。所以我常常跟亲近的同学们说,我劝大家,我们对于这个世间要彻底放下,到这个世间来要知道断恶修善。在哪里断?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顺境不生贪爱,顺境里头断贪、断痴;逆境里头断瞋恚。贪瞋痴是三毒烦恼,贪瞋痴慢与生俱来的烦恼,怎么断?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都是好的缘。顺境是好缘,逆境也是好缘。逆境里头断瞋、断痴,顺境里面断贪、断痴,我天天干的是断烦恼,断贪瞋痴;断贪瞋痴自然就长智慧,转烦恼为菩提。每天的生活法喜充满,很充实!这一天没有白过。

  

  年岁愈大进步还愈快,知道老师教导我们这个方法妙绝!关键是你肯不肯相信?能不能理解?肯不肯依教奉行?不贪图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是假的。这大乘经对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讲得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不可以随顺烦恼习气。随顺烦恼习气造六道轮回的业,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不可以随顺烦恼习气,要把烦恼习气转过来。转识成智,不但是重要的大乘修行理论的基础,也是绝妙的方法,你能转得过来。

  

  前面我们讲到六祖大师八句偈里头的第二句,「平等性智心无病」,这就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这个修行,真正修行用功夫从这里下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再执着,应当要放下。放下并不丢人,有很多人说碍于情面,那错了,情面是烦恼。有什么面子?《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面子在哪里?无我。所以我们用真智慧,知道哪些事情我应该做,哪些事情我不应该做。自利的事情是彻底放下,是自利,利他的事情那就要提起。我们常讲放得下,提得起。放下提起是同时,不是有先后,那是什么?正是我们在很热心为众生服务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放下。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没有自己的得失利害,没有,这放下了。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干,我还有身体,我还有体力,我还可以为大家服务,那我就非常热心为大家服务。

  

  我这个行业,也有不少人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我告诉大家,这个行业是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他老人家劝我出家弘法利生,学经教,这是讲经说法。我想想也很有道理,这也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选择这个行业就等于我们在世间里面选择什么?教学,一生做一个好教员,那你就念师范学校,念师范大学,将来一生从事于教育工作。教育工作里面有两种:一个是教学,一个是行政。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一生教学,他没有搞行政,好象在台湾有一段时间,那是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兼了一点行政,就是哲学系的主任,台湾大学哲学系的系主任。比这更高的职位他就从来没有做过,这一直到退休,一生都是教授的身分,教学。

  

  我还有一个同学,中学同学,非常要好的朋友,傅乐成先生,在台湾大家都知道,也是台大的一个教授,他教历史,一生研究历史,史学家。一生也是教授,天天上课,没有管过行政。有一年台南成功大学开办的时候,他们校长找他去做文学院的院长,他去了,做了一个学期就辞职了。回到台北,我们老同学聚会,在一起吃饭,他告诉我,他说那个工作简直就不是人干的。一生教书,那你要搞文学院院长这个事务的话,你要接触人、要管事,他一生从来没管过事,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