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二卷▪P3

  ..续本文上一页能不知道,知道之后,应该怎么学法?放下!从哪里放起?我常常劝勉同学,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放下,占有的念头放下,从这里下手。只要你放下,你就自在了,你就会很快乐。现在人常讲压力很重,精神的压力,身体上的压力。身体的压力,身体是生理,外面环境的压力,包括工作、生活。那个根本,根本就是你不晓得事实真相,对一切人事物起了虚妄的分别,以为自己可以控制,以为自己可以占有,其实全是假的。所以有人听到这个话生恐惧,害怕了,「我统统都放下,我明天生活怎么办」?想到明天,想到还有明年,那什么都放不下,还是想尽方法去争取,错了。你所有东西一切放下,你命里头有的丢不掉,明天还是生活得快快乐乐的。

  

  唐朝庞居士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佛法里面讲示现。他明白了,他觉悟了,把他家里的财物装在一条船上,船划到江中心,把船底打个洞,整个沉下去。有人看到这个,就问他:庞先生,你既然这些东西都不要了,为什么不拿去做做慈善事业,帮助那些苦难的人?他说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明天生活怎么办?现在人讲,打零工,他那个零工不是帮助人打工,他编草鞋。在那种生活环境当中,草随地可以拿得到,茅草,割一点茅草编草鞋。在从前,农夫、做苦工的人都是穿草鞋,一双草鞋一个铜板、两个铜板。他每天编几双草鞋,卖了他就可以过生活,自在!舍干净了。

  

  你看他走的时候多潇洒,他有个女儿,都是得道的人,都不是简单人。那时候没有时钟,他叫他女儿:你出去看看,太阳到什么地方了?什么时候了?女儿知道他要走,在外面喊着:早得很!时间还没到!说完之后又没有声音了,久久不回来,庞居士出去看看,他女儿在那里往生了。他笑起来,为什么?叫老头子给她办后事。他办了后事之后,他走了。你看,那么潇洒,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你要问,为什么他有这么自在?没有别的,他放下;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自在?放不下,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你怎么能走得了?庞居士为我们示现,人人做得到,你不肯做!

  

  在这个世间,不要说身外之物没放在心上,身体都不放在心上,彻底觉悟的人。一定要晓得,整个宇宙,依正庄严,森罗万象,了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生即无生。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在电影银幕上,电视的萤幕上,跟现在诸位在电脑的萤幕上,最容易体会到;整个宇宙的现象,亦复如是,《金刚经》上讲「梦幻泡影」。电影、电视、电脑萤光幕上,虽然不是梦,它是幻,它是影,没离开这一句「梦幻泡影」。它是幻,它是影,不是真的,所以生即无生,这个相现即无现。「无能现者」,怎么说无能现者?「性不动故」,我们把性比作萤光幕,萤光幕有没有现这个?没有,它不动。

  

  所以我们用比喻,这个要知道,比喻只能比喻个仿佛,没有办法比到恰到好处,这做不到的。用梦幻泡影,是个比喻,你从这个比喻你细心去体会。梦幻泡影的因跟缘,像现在电影银幕上为什么会有影像,我们容易懂,放映机就像投影机一样,把画面送在银幕上,这我们知道。现在这个森罗万象,这是真如本性现的相分,它是怎么投影在上面,我们就不知道了,这个意思就深了。电视的原理现在我们懂得,电脑的原理我们也懂得,它为什么会有画面出现,我们知道,容易懂;自性里面随缘现的相分,这个就难懂了。

  

  性确实不动,它怎么会现?前面说了,真如随缘,这个比喻用电视萤光幕上比喻能体会得出来。萤幕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有的,它为什么能现?真如随缘。真如随缘,真如有没有现相?没有,这个意思能比。随缘现相,现即无现,所以相叫妄相,它不是真相。「无所现者,妄法虚故」,这一句说得好,法是法相,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妄相,不是真的;虚是虚而不实,决定不是实有,不是实在。我们现在起心动念,常常为这个担心、为那个牵挂,佛菩萨看到之后:可怜悯者!为什么?正是中国谚语里所说的一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虚空法界本无事,是你自己看错、想错、做错了,惹了一身麻烦,不管惹的什么麻烦,统统是妄法虚故。六道轮回是梦幻泡影,永嘉大师讲得太好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为什么?妄法虚故。清凉注解注得很多,也注得很详细。

  

  我们看底下一段,遣疑。「次遣疑者,常生常无生,上半即无生之生,业果宛然,故胜鬘云,不染而染,难可了知」。上半就是前面两句,「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这个两句无生而生。你得要记住,生而无生,业果宛然,特别在六道里头,起惑、造业、受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电影、电视一样。本性里头虽然没有,可是这个影像清清楚楚,在自性里面显示出来了。你永远想着,自性、法性、真性就是萤光幕,干干净净,一无所有;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萤幕上的现相,现相也清清楚楚,业果宛然,那是现相。

  

  所以你真的要懂得这个道理,你看电视,看电视在学《华严经》。你在看电视里面,把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性(真性)、什么是妄相,你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你把这个看法用在你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大的好处。为什么?不计较了,假相!人家赞叹我一句,笑笑,人家毁谤我,我也笑笑,不是真的。赞叹我,没有欢喜心,心是平静的;毁谤我,没有瞋恚心,你得平等性了,得平等性是大菩萨了,不是普通人。功夫初成的时候,所谓是「八风吹不动」,这个意思是在境界里面,你能够随缘,你能够随喜,不被污染。可是凡夫怎么样?凡夫不行,人家赞叹你,高兴;人家毁谤你,生气生多少天都消不掉。那是什么?染了。那个染是什么?不染而染,六道凡夫!菩萨看到他真的是没有染,他自己染了。自己是不是真染?不是,这个事实真相难可了知。

  

  「下半生即无生」,上半是讲无生之生,「生即无生,真性湛然」。所以同学们记住,真性、无生就是我们看电视的萤幕,这个「生」就是萤幕上所现的相,无生而生、生而无生,都是讲的现相;现相是幻相,染而不染,不染而染,幻中之幻。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大乘教里面讲得很清楚,我们可以慢慢去学,理很深。如果嫌太麻烦,古人讲学教是「入海算沙」,永远算不清。所以宗门直截了当,它不搞这个,它说这太麻烦,讲顿悟,彻悟顿超,这个快速。可是你得要有这个根性,不是这个根性做不到。上根利智可以不必从教下,中下根性的人顿悟顿不了,也悟不了,只好从教下,慢慢去悟,叫渐悟。

  

  我们今天学教,连渐悟也渐不了。什么原因?我们不善学,就是不会学。为什么不会学?学的东西没落实,就是没学。没有把自己所学的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见解,变成自己的生活;甚至于我再说得白一点,变成自己的养分养你的身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养分是什么?欢喜心,佛家讲「法喜充满」。怎样才能得法喜?烦恼没有了,你有烦恼你哪里来的欢喜?你要能把烦恼、忧虑、牵挂淘汰尽了,统统放下了,法喜充满,法喜养身体!我们中国人,古人讲的人求福,求福要怎样求法?你要懂得养喜神,你要会养喜神,你就有福,这话说得有道理。养喜神是什么?天天养自己的欢喜心,这叫喜神,不是真的有个神叫你去养,不是的;养自己的清净心,养自己的慈悲心。慈悲心是爱心、欢喜心,你养这个,养这个你身体当然好。就像江本胜博士做实验一样,全身每个细胞显示出来都是最好的结晶、最美的图案,那身体健康。

  

  身清净,心清净就身清净,身心清净,外面境界就清净,福报就现前。福报从哪儿来?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修的;六道里头,烦恼不断、习气不断,他还有福报,那个福报是修的,修得的。所以福报有两种。佛在这个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相就是福报;德,我们今天讲能力。智慧、能力、相好,相好就是福报,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皆有。「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现在统统都没有。什么原因?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把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部障碍住了;没失掉,只是障碍而不能现前,你得不到受用。所以佛教我们没有别的,把妄想、分别、执着除掉就对了,千经万论就说这么一桩事情。

  

  什么是佛法?一句话说完了,一大藏教,不就讲这么一桩事情吗?所以根利的,什么叫利?他一听之后,他就不搞枝枝叶叶,「其他的我不要去理了,我就在这个地方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利根,上上根人,心地清净。禅宗里头这些祖师大彻大悟,他怎么悟的?不过是放下而已。凡夫俗子学禅、学教,学了几十年都不开悟,什么原因?放不下。放不下里头最严重的,控制的念头没放下,占有的念头放不下,六道凡夫。你们诸位想想看,是不是这两桩事情?对人,家亲眷属,亲情放不下;另外还有一种,冤亲债主,他得罪了我,我要报复他,放不下。一个恩,一个怨,这都是属于叫亲情。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不下,这麻烦!

  

  大师这还是引用《胜鬘经》上的一句话,「染而不染,难可了知」,不染而染是凡夫,染而不染是菩萨。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示现跟我们一样,表面上是一样,实际上不一样,表面上他染,实际上他不染。那就是什么?事相上有,心理上没有。譬如事相,人家赞叹你「菩萨」,菩萨也会点头谢谢,但是世间人对这个赞叹,他有欢喜心,他就染了,菩萨没有欢喜心。世人、凡夫,人家毁谤他,怀恨在心;菩萨、那些再来人,你毁谤他,他没有瞋恚心。所以,表面上看好象染,实际上他不染,这是举个例子,要说说不尽!总的一个原则,凡夫为自己,觉悟的人为众生,不为自己,没有自己。他来,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他不是为自己的,他没有自己。真正像《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不着相,念头都没有;念头都没有,就「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示现,染而不染。凡夫难可了知,圣人也难可了知。

  

  「又法性本无生,不空如来藏也,此中无能现,空如来藏也」。为什么说不空如来藏?法性本无生,它能现相,能现相你就不能说它空,空就不能现相了;它能现相,所以它不空。佛法里面讲空,空的意思很难懂,我们一般人讲空,空是什么都没有;佛法里讲空,空里头有,它能现相,所以空叫真空,大乘教里常讲「真空不空」。有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所以它没有矛盾,没有对立。此中无能现,空如来藏,有没有现?有现,现而无现,无现而现。所以,佛法不是哲学,这是欧阳竟无先生讲的。为什么?哲学里面讲能所,能现所现,能所是对立的。如果用哲学,这里就起了问题,能现的心性不是所现的万法,所现的万法不是能现的心性,就对立了,问题就发现了。文殊菩萨问意在此地,你看觉首菩萨答复的,是从现相上来讲的。

  

  无论是能现所现、能变所变都是幻有,不是真有,幻有不碍真空,真空不碍幻有,不但它们没有抵触,它们还相辅相成。所以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妙有不二,这才是事实真相,这叫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事实,是诸法实相,你才真正了解真相。了解真相之后,你在六道里头,染而不染,现而无现。那要问你,你为什么还住在六道?大慈大悲,不违本愿。从前在迷的时候、初学的时候,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我有这个能力,我不能说不度,不能说我说话不算话。诸佛菩萨因地里面发的愿都算话的,证果之后统统兑现。

  

  那我们要问,他兑现,还起不起念头?我们应该怎么去体会?不能说他起念头,也不能说他不起念头。为什么?大乘教里头说得很清楚,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起而无起,无起而起,这就靠近了。你说起,错了,你说不起,也错了,真的所谓是「开口便错,动念皆乖」。你真懂得它的意思,你说他起,没错,你说他不起,也没错,这是什么?他已经不二。我们从这个地方真正体会到,宇宙一体,宇宙祥和,所有一切冲突、矛盾,都是不知道宇宙的真相。我讲席当中常常用身体做比喻,因为身体小,你容易体会得到。身体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不二,我们跟自然界就没有冲突,我们跟不同维次空间就没有冲突,这才是事实真相。

  

  小宇宙这个身体,身体里面许许多多的器官,每个器官跟另一个器官不生冲突,眼跟耳不冲突,耳跟鼻不冲突,鼻跟心脏、肺脏、肝脏不冲突,没有一样冲突的。这许许多多不同的器官都是在共同互助合作,配合得非常微妙,身体健康。如果哪一个跟哪一个发生冲突,这个人的身体马上就生病,严重就死亡。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跟所有众生不可以冲突,跟大自然不能冲突,跟不同维次空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不能冲突。冲突就错了,外面没有错,自己错了。本来没有冲突,整个宇宙是和谐的。汤恩比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要大乘佛法,你说这个话讲得有没有道理?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二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