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四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八首,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我们读了之后才知道,经文虽然只有四句偈,含义是无量的深广。现在我们接着看疏文的下一段,下一段是「答第三难者」,我们把这一段文念一念,「此中无能现,性非性也,亦无所现物,相非相也」,我们先看这两句,这两句就很不好懂。也难怪马鸣菩萨教导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这三种有一种不离,实在讲,一种不离,三者都没离,也就是说,言说、名字、心缘你都没有离。没有离,你就见不到真相,见不到真相的人是六道众生,都在这里面游戏,游戏可没有神通,不像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在这个里面示现,游戏有神通。什么叫神通?明了,明了就没障碍,明了什么?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性非性、相非相,这真明了。

  

  「此中无能现」是这首偈的第三句,为什么说无能现?性非性。佛说性,佛说相,都是名字,现在学术里面称之为专有名词,性相、能现所现、能变所变,都是佛教里面的专有名词,佛法里面称为名字相。是不是真有?不是,假设的。佛为什么要假设?为了说法、教学方便起见,假设这么多名相。可是你要记住,就像老子所说「名可名,非常名」,常是什么?常是永恒而不断的,圣贤人所说的这些名词都是无常的,真相里面决定没有。有这么一回事情,我们叫它作性,许多宗教里面不称它作性,称它为神。只要是说这桩事情,都一样,何必要争?用不着争。又何况在这么一桩事情,佛陀往往说了好多个名字,都是说这桩事情。佛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名是假名,可以随时更换。

  

  我们在世间看到有些人,他一生用好多个名字,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用了几天不喜欢了又换一个。在近代,诸位同学要是看到弘一法师的传记,你看看他老人家传记里面,就写上他的名字有几十个,常常给人写字,下面落款真是兴之所至,喜欢用什么就用什么。有的名字只用过几次,有的名字比较用得多,像「弘一」、「演音」这两个是用得比较多一点的,我记得好象至少有五、六十个名字。古大德亦曾有过。这是说什么?名可名,非常名,不要执着。祖师大德这种示现,说实在话,里面含着有密义。这个密义就是告诉你,名是假名,不要执着,不执着,对了,执着就错了。你一定说这个是性,佛说这是自性、是本性,那么佛说个本无,你又莫名其妙了,又何况佛还说过「缘会」、说「第一义谛」。一桩事情佛用了很多名字,告诉你没有名字,名字是人给它起的,它本来不叫这个名字。

  

  我们现在这个,大家叫它什么?叫它做笔,这个东西我们看得很清楚。我现在要是用禅宗的话来说,「离一切名字相,道一句来」,你把这个东西说来给我听听。不用名字相,你能说得出来吗?说不出来,你能说得出来的全是名字相。你说这是红的颜色,红是名字,颜色也是名字,我说离名字相,你说一句来,你就说不出来了。所以假名它的用途,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彼此沟通、交换一种便利,你可不能当真,当真你就错了,你就迷了。可是六道众生,迷于名字相的太多太多了,不知道假名。连佛法里面讲「佛」、「菩萨」也是假名,所有一切的名相全是假名,你才知道事实真相。从假名里面,你明了那个事实,事实没有名字。

  

  不但名是假名,相也是假相,清净心中,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本来无一物」,这是真相。本来无一物,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多物?你看走了眼,现在还是本来无一物,你就见性了。为什么说你就见性?你见相非相,见性非性,不是本来无一物吗?本来无一物不是讲过去,过去、现在、未来还是一物。本来无一物里面,说实在话,时间、空间都没有。你说时间、空间是不是有?它有名有字。《百法》里面不相应行法,「方分」就是今天讲的空间,「时分」就是今天讲的时间,这是明显告诉你们,空间跟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从哪里出的这个妄相?抽象概念,没有事实;再告诉你,抽象概念也是假的。所以佛给我们讲真话,我们听不懂,佛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是指哪些法?我们总是要这样问法,这我们还是迷惑颠倒,一切法包括我们现在能够思惟、能够想象、能够问得出的,全是。这愈说愈深,愈说愈微妙,总不离当下,总不离现前。

  

  经上,实在说,经论祖师大德给我们的说明讲解,没有一丝毫错误,只是我们经看不懂,论也看不明白。祖师大德详细的说明,我们看了还是迷惑颠倒,莫知所云。这什么原因?一般讲起来,我们的根太钝,我们的业障太重,这个说法也不为过。可是实实在在的因素我们要知道,是我们没有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没有老老实实依照马鸣菩萨的教诲去用功。他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我们总是不能够离,毛病在这里。如果真正是离这三种相了,佛在经论上也说过一句话,我想诸位同学都有这个印象,「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一切法是什么?实相,诸法实相,或者(也不能不用名字相)离一切法,你就见到一切性,一切法的法性,一切法的法性是一,心性是一,不碍种种。

  

  就如同我们看电影的银幕,现在电影是用宽银幕、大银幕。相,现在我们知道是顿现,没有先后,佛经上讲「一时顿现」,《楞严经》里面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大银幕里面每个方寸、每个方厘(就是小块)里面所现的,现的相不一样。银幕上你看每个方寸,你要把它划成格子,每个格子不一样。性呢?性一样,性是什么?性是萤光幕、银幕,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相有种种,性没有种种,所以离一切相就见一切性,一切性是一心,诸位要懂这个话的意思。离一切相,见一切性,我们用银幕把它划成许多格子,你就好懂。只要离相,你就见到每个小格子里面的银幕,相有差别,银幕没有差别,所以叫心性是一,能现种种,能生种种。因为都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是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它才无碍!萤光幕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碍现种种相。种种相,现在我们知道,能现所现,能现是萤幕,所现是里面的色相,能现所现,能变所变,并皆速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就是性非性也,相非相也。

  

  相是什么现的?性现的,性非性,性没有自体,性还有个名字叫本无,它难说。本无,我们学大乘教的人懂得,本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那就好懂了。本无是《般若经》上讲的真空,真空不空,本无不无,它能现相,这个境界、事实我们想不通,所以叫做不可思议。这话都是真的,你不能想,你不能说(议就是说),宗门大德常讲,「动念皆乖,开口便错」,那是事实真相。无论是性、无论是相,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实相就在你面前,是你自己亲证的境界,这境界就在现前。诸佛如来如是证得,诸大菩萨如是证得,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再没有一丝一毫了,你现前所证得的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诸佛如来不可思议,你也不可思议。我们现在就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能证得实相,不能了解宇宙的事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没有法子离开,离开就是!

  

  这个事情,我自己觉得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懂?我看看样子,没人听懂,这是真的,为什么你听不懂?就是刚才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学《华严经》,经本这是色法,张开眼睛,眼对色,眼根对色尘,起什么?起分别,第六意识起分别,第七识执着,不是这个样子吗?听讲,耳根接受声尘,生起耳识,第六意识缘耳识起分别,第七末那缘耳识生执着,不见性。楞严会上,世尊教我们舍识用根,问题马上就解决了。舍识用根是什么意思?眼根接触外面的色相,不用眼识,不用第六识,不用第六识就是不用分别,不用末那识就是没有执着。这个时候眼见不见?见,怎么见的?见性见,见性是真的,识是妄的。阿赖耶有染净两分,你不用那个妄的染的,你用的就是净的,净的是永恒的,染污的识它是有中断的。我用见性就见色性,见性是什么?性非性,那你见到这个色相是什么?相非相,这是佛知佛见,我们不会,我们只会用八识五十一心所,缘外面十一种色法。

  

  佛陀慈悲,善巧方便,所以善根深厚的人、上上根人一看一听就悟入,中下根人不得其门而入。那我们要问,什么叫上上根?肯放下的就是上上根人。教你放下,彻底放下了,这个人是上上根人;放不下的,中下根人,就这么回事情。你说我们要不要放下?应不应该放下?我们晓得要放下,应该放下,可是就是放不下,我们的病就是放不下。你要问你几时证果,几时成佛?我给你答复是肯定的,是正确的,一点都没有错误:你什么时候放下,你什么时候就证果,什么时候就成佛,事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所以,你看看中国人讲经,儒家讲《六经》,最难的经叫什么经?《易经》,你看它的名词,容易!大乘教里面不就是容易吗?放下就是,为什么不肯放下?「我天天很烦恼!」你为什么不把烦恼放下?「我心里有牵挂!」你为什么不把牵挂放下?放下不就没事了?

  

  中国禅宗里面,二祖慧可心不安,放不下,心不安,找达摩祖师。达摩祖师问他,你来找我干什么?「来求法师替我安心,心不安。」你看现在有很多造达摩祖师的像,就是造的这个像,达摩祖师的手伸出来,这就是对慧可的时候,「你把你的心拿来,我替你安」,那个手伸出来是讲,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在这句话里头返光回照,现在祖师答应了替我安心,我要把心拿出来给他安…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