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一卷▪P2

  ..续本文上一页前,是亲近章嘉大师三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他教我这个方法。所以我在台中修学十年,用上了。要放得干干净净,所谓是一丝不挂,丝毫不染,你往生就没有障碍,你才真正能走得了。人生在世,这是两个老师都教我,决定不能跟人结冤仇,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不能跟人结怨。应当学普贤菩萨的教诲,跟一切人往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懂这个道理。

  

  普贤菩萨教人,第一个就是尊敬人,「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要学着懂得尊敬别人,懂得称赞别人,别人有过失都不能毁谤。《六祖坛经》里面,能大师告诉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说这是什么道理?你见到别人过失,你想想你是不是又落在妄想分别执着里面?不见世间过,你没有落在意识里头。这就是什么?舍识用根,这是真修行人。一落在分别执着,你就完了,你是凡夫,你不是修行人,这个道理很深很深。所以别人的过失,我们看了像一面镜子一样,马上回来照自己,不是照他。他这面镜子是要照我,照我什么?我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这得大受用。

  

  你把他的过失放在心上,你的心里头就有过失;你把他的过失放在口里,你就造业,你这个大错了!你见到别人的过失,自己把他的过失变成自己的过失,甚至于自己还变本加厉,还要造更重的罪业,这个人糊涂到所以然处。他还自以为聪明,还自以为是,这就是佛经里头常常讲「可怜悯者」,李老师常说「糊涂到所以然」。别人是不是这样的,与我们不相干,最重要的是自己,自己是不是这种糊涂人,是不是天天干这种糊涂事?你看我在讲席里头讲多少遍,我们自己修什么?修清净心,清净心就像一个容器一样,我们要是把一切众生纯净纯善装在我心里头,我的心就变成纯净纯善。要是把别人的垃圾装在我这里,我的心就变成一切恶人的垃圾桶。你说你是聪明,你还是愚痴?哪个聪明人肯把别人的垃圾放在自己清净心里头?

  

  世间一切法,你看我们这个经,前面觉首菩萨五首偈我们念过了,念六首了,这是第七首,说得多清楚。总的来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所现,能变、所变,清凉大师说得好,「并皆速灭」,跟佛在《般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些森罗万象的现象是什么?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在前面讲了很多,也重复多次。为什么要这么不厌其烦的重复?重复一万次都不多。为什么?没听懂!我不得受用。所以佛法的教学,方式妙绝了,就是重复,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不断重复。中国古人也说得非常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就是不断重复,不断熏修,一遍、两遍,你不懂;十遍、八遍,你不懂;一百遍、两百遍,你不懂;一千遍、一万遍,懂了,懂了才真得受用,所以遍数不够不行。

  

  这些教诲,我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可以给大家做证明。我今天能沾到一点边,能得到一点佛法的受用,法喜充满,五十三年的熏习,天天没有中断,不断的在学,不断的在讲。讲,我自己到现在,快八十岁了,我不敢自称为法师,我没有这个资格。我在讲台上讲经,多少年前我就说过,现在还是一样,我是做学生,把我所学习的向诸位老师、监学来做报告,我是这个心态。讲台上是学生,坐在下面是我的老师,是我的善知识,我能学一点东西是这么个心态,这是我初学佛没有多久的时候,我就写出来了。

  

  前面跟诸位提起过,我在左营兴隆寺,那时候天乙法师问的,我答复她的。我写了大概六、七百个字的样子,不长,「内典研学要领」。我这里头四段,第一段就是学习的态度,永远做个好学生。上台讲经是练习,请老师,请我的监学、善友指正,天天上台报告自己学习的心得,干了五十三年,成就都是从真诚、谦虚、恭敬里面得来的。古圣先贤说得多,人不能有丝毫傲慢,一有傲慢他就自满,什么都学不到,都自以为是。凡是修学失败,你自己好好想一想,你有没有这个毛病?只要有丝毫自以为是,不肯虚心,不要说道业他不能成就,世间学业他也不能成就。

  

  第二句里面,后面三个字『诸情根』,诸情根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通于八种」,诸情根,八种就是八识,「类非一故」。清凉大师在《疏钞》里头注得很详细,我们没有照《疏钞》来讲,为什么?耽误时间太长了,我们只抓到重点几句话在一起来学习,已经很够我们受用。诸情根,八识都有根的意思,所以它不能说一种。前五识都有根,眼识依眼根,离了眼根,眼识就不能生起,它一定要依这个根,它才会起作用;耳识一定要依耳根,所以眼、耳、鼻、舌、身这个五识就是依这个五根。下面「心意」,我们先讲「意」,意是第六识,第六识依第七识为根,所以第七识末那叫意根,第六叫意识,所以第六有根。第七识呢?第七识缘依第八识为根;第八识呢?第八识又依第七识为根,所以七、八识是互相依的,互依的,这叫诸情根。

  

  这个情字,我们想一想《楞严经》里面所讲的「知见立知」,情就是立知;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里头有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情,这个东西也有根,没有这个根,妄想分别执着起不来。前面跟诸位讲过三细六粗,你看六粗相里头,智就是分别,相续,分别不间断,不间断就起执着,执着下面就有名字,名字就起业,业就有果报,连着就来了,这就是简简单单把轮回的原理给我们说出来。为什么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永远出不去?你了解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

  

  真难超越,真不是个简单事情,尤其在末法时期,我们的生活环境不好,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内里面烦恼非常重,外又有这么大的诱惑,没有法子抗拒,哪有不造业的道理?哪有不堕落的道理?所以古大德常常教我们,这个话讲得都非常非常有道理,「多事不如少事,好事不如无事」,这个话道理太深太深了。为什么?做好事,对社会不错,有些利益,怕的是做好事会堕落在这个里面,在这个地方起贪瞋痴慢。你不做的时候,贪瞋痴慢起不来,做的时候容易起贪瞋痴慢,一落到贪瞋痴慢,你马上堕落,所以古大德这两句话,是让我们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中国谚语有一句话也说得很深刻,讲一般做慈善的,做慈善什么?到处去募捐,捐钱做慈善事业,所谓慈善家,慈善起家。他本来自己并不是很有富有,生活也很普通平常的。到处化缘,募捐做慈善,以后他发了大财,这是慈善家,慈善起家。这个话说得很刻薄,也是事实。

  

  自以为是大善人,他钱从哪里来?是十方来的,不是自己的。如果再拿到这个钱自己享受,那个罪就重了,你没有完全用在慈善事业上帮助苦难众生。得来的财富太多了,拿一半去救济灾难,一半就是自己机构里头开销,自己就享受了,这个因果帐怎么算法?我们不会算这个帐的,我们知道这个事情难做。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的话就有道理,「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有这个缘做这个事业,就要战战兢兢认真去做,积功累德。如果在这个里头堕落在名闻利养里面,那你就有罪;事是个好事,你做了,做了这里头有罪业。罪福、智愚,你总要有能力辨别清楚,这是有点小智慧了;如果罪福智愚搞不清楚,你是个糊涂人。

  

  好事,果报有的时候不好。我初学佛的时候,听到这些话不懂,最明显的就是我读灌顶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我看到最后这一段,念佛人第一个果报,他是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个果报是堕阿鼻地狱,最后的一个果报是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那当然没有问题。为什么念佛会堕阿鼻地狱?我就不懂,我把这一段东西拿到李老师那里向他请教,李老师看到说:这是大问题,我不跟你讲,我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讲。我们才明了。

  

  我们这个道场有念佛堂,接受十方供养。如果这个念佛堂接受十方供养,过着超越一般人的福报,而念佛是个幌子,不是认真念佛,欺骗众生,果报就堕地狱,罪福果报在起心动念。所以说,沾到丝毫名利,沾到丝毫贪瞋,样子、形相是好的,后果还是没有办法,你累积的罪业你还是逃不了恶报。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第七首偈,清凉大师的《疏钞》。「又第七识为染污根,第八又为诸根通依,云诸情根,言以此者,以上八识为能所熏,展转为因,而常流转,无别我人,故云无能转者」,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这是第三句的意思,『以此常流转』。这个染污就是执着,人要是执着淡薄,他的心地就比较清净。我常常用控制、占有,用这个名词来说明,因为这个大家好懂。你有控制的念头,你有占有的念头,这是严重染污。我们对于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念头?不了解事实真相,以为这都是真的,产生这个错觉。不但外面境界是幻有,我们身体也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就正确了,你才看出事实真相。

  

  一切有为法,什么是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我们在相宗《百法明门论》里面读过,天亲菩萨将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所讲的六百六十法,那是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归纳为六百六十大类,天亲菩萨认为六百六十法太多,初学入门还是不容易,所以把它再归纳,归纳为一百法,百法。所以百法展开就是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展开就是宇宙之间的一切法。百法分为五大类,前面四类叫做有为法,最后那一类叫无为法。有为法里面分四类,第一个是心法,八识,有为法;五十一个心所法,有为法;十一个色法,色法我们现在讲物质,有为法;二十四个不相应,不相应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抽象的概念,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抽象的概念。譬如…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