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今更将其法派列表于后。庶他日免宗门天皇天王之干戈也。
五祖演——开福道宁——月庵善果——大洪老衲祖证——万寿月林观——
石霜印——金牛真——普明无用宽——缙云如海真——碧峰宝金
以上各表。详列出处。一一检视。即知性金。宝金。原非异同。剃派。法派。俱已了析。数典者无忘祖之讥矣。
虚云附识
附录各派源流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
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又存传玄沙备祖。备传地藏琛祖。琛传法眼文益禅师。曰法眼宗。
又六祖传南岳让祖。让传马祖一祖。一传百丈海祖。海传沩山灵佑禅师。佑传仰山慧寂禅师。曰沩仰宗。
又百丈传黄檗运祖。运传临济义玄禅师。为临济宗。第一代。玄祖传至十九代碧峰性金禅师。金祖下六传至突空智板禅师。为二十五代。智祖演派十六字。
智慧清净 道德圆明 真如性海 寂照普通
后从通字下。又续演三十二字。
心源广续 本觉昌隆 能仁圣果 常演宽宏
惟传法印 正悟会融 坚持戒定 永继祖宗
现今诸方临济派。于五台。峨眉。普陀山前寺。咸依此四十八字为最多。谓正宗从玄祖迄智祖。历世已得念五。智祖立派。六传至圆清禅师为三十一代。今于圆字下二十三传至演字。得五十四代。虚云因观演字下又过十四传。已到定字。余文将完。故于宗字下勉继其末。续演六十四字。外演号派八十字。以待后贤。于名派宗字毕。即继取慈字。
慈悲喜拾 大雄世尊 惠泽含识 誓愿弘深 苍生蒙润 咸获超升
斯恩难报 克绍考勤 导实义谛 妙转嘉音 信解行慎 彻无边中
回向诸有 完最上乘 昭示来哲 冀永长崇
附号派八十字。如取法名。名派取演字。字派取古字。
古佛灵知见 星灯总一同 冥阳孰殊异 万化体皆容 镜鉴群情畅
碧潭皎月浓 随缘认得渠 纵横任西东 显密三藏教 禅律阴骘丛
修契幻华梦 应物悉玲珑 怍悛奋悠志 宝珠自莹瑛 严奉善逝敕
杲日满天红
今将诸祖。以及来贤。薙法名字称呼顺序。缉为联芳。免至失传寻源。无启紊乱之误。
增订鼓山列祖联芳集
序
联芳集一卷。为本山第十三代住持宋庆麟禅师创始。三十七代孤峰惠深禅师继之。孤峰宋绍兴中住持。今刊本及于明正统中简翁禅师。则不知谁所继辑。简翁至今又四百余年矣。其间住持已五六十易。山志所纪。止于清乾隆遍照禅师。以下则无纪载。明以前联芳与山志所纪。间有异同。使年更久。益莫衷其是。前此住持。皆不顾虑及此。余常惄然忧之。因牵干他事。不暇搜求采证。今春增订佛祖道影将近勖事。乃始取山志与联芳集二本参证。以别集一一正之。乾隆以前之住持。历略折二本而增削之。庶就于简明。乾隆以后。则本于碑记万年簿及故老遗闻可采者纪之。其无征者。或存名而阙史。昭其实也。呜呼。余弱冠落采兹山。圆具以后。行脚四方。山中之事。不知经几许沧桑。行年九十余。始策杖还山。谬主山席。凡一切设施。悉求合先哲先贤之矩范。曰劳曰怨。所未敢辞。即此一编。亦不宜少缓者也。他日观之。庶乎一滴之源。万叶之本。皆了然可指也焉。
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二年。民国廿四年乙亥端阳节。住山幻游老人虚云识于圣箭堂。
附录禅宗五派源流
禅宗五派。上溯始自天竺迦叶。二十八祖传至达摩。遂称东土初祖。又五传而至曹溪慧能禅师。是为六祖。然单传之说。只就衣钵授受而言。若夫传法。西天固未可考。震旦已有分支。如牛头融师承三祖之后。自成一家。余辑增订“佛祖道影”一书。亦列其世系。六祖既止衣钵不传。昔人记其世系。多由南岳青原二家起。余于佛祖道影。亦依此两家。分列其次序。惟五祖门下尚有神秀。行于北方。再传而息。固勿论矣。六祖门下。得道者多。著名者如神会禅师。传圆顿之宗于北方。使渐宗绝息。其功固不可没。然再传至圭峰。又为华严宗之祖师。故其世系亦无可述。今就南岳青原两家世系言之。青原思传石头迁。石头分传药山俨及天皇悟。药山传云岩晟。晟传洞山良价。价传曹山本寂。后人称为曹洞宗。天皇悟传龙潭信。信传德山鉴。鉴传雪峰存。存传云门文偃。是为云门宗。存又传玄沙备。备传地藏琛。琛传法眼文益。是为法眼宗。故青原之后。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让传马祖一。一传百丈海。而百丈分传沩山佑黄檗运二人。沩山灵佑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黄檗运传临济义玄。是为临济宗。故南岳之后分为沩仰临济二宗。此五宗派源流。余有“校正星灯集”之辑述。亦曾附录及之。
南岳下第六十世东明旵之嗣法。有海舟永慈与海舟普慈二人。永住金陵东山。普住杭州东明。“续指月录”两存之。按天童密云悟及钱谦益。皆为普慈立传。称为旵祖嗣法。“宗统编年”载。万历六年辛酉。东明旵示寂。海舟普慈嗣法。据上所记。南岳六十一世。应定为东明普慈。临济一宗。本五派最盛。尚有此淆讹。曹洞宗五传。至警祖稍息。得远公嗣法。灯灯相续未泯。然青原下第四十五世。芙蓉楷嗣法。有“祖灯大统”一书。迳列鹿门觉。将丹霞淳至天童净中间五代削去。为霖大师曾辨其谬。按“宗统编年”载。宋重和元年楷祖示寂。丹霞淳嗣。明年。淳示寂。真歇了嗣。其后三十有四载。了示寂。天童珏嗣。越十四年。珏示寂。雪窦鉴嗣。经五载。鉴示寂。天童净嗣。又二年。净示寂。鹿门觉始嗣。去楷祖示寂时。历五十五年矣。何得竟以鹿门觉嗣芙蓉楷。显紊世次。故余于“增订佛祖道影”一书。附法系考正一文。以辨正之。
余居南华。甲戌夏。长沙郭涵斋宽慧居士。南岳宝生长老。与九成了照首座等。相继由大沩山来。恳请兴修大沩。意以此宗居五家之长。惜乏后嗣。致祖庭息焰。现系济宗钟板。此次遭匪焚毁。尽为灰烬。决议改弦更张。恢复沩仰一脉。大众以予寿高腊长。为诸山敬信。请余继振沩仰宗。余因南华未能谢责。情不获已。勉循记载。查此宗是露佑祖师起。四传至芭蕉慧清。其徒继彻起演二十字。继字下应是妙字。顺次以绍先宗。然书载宋三角志谦及兴阳词铎二公止。一说二公为昆仲。同嗣报慈韶祖作六世。一说志谦为六世。词铎为七世。今因此宗传承甚少。故双存之。以兴阳词铎嗣三角志谦为七世。以后已无考据。兹以词公与余各摘上一字。继演五十六字。以待后贤。绍续无穷。偈曰。
词德宣衍道大兴 戒鼎馨遍五分新 慧焰弥布周沙界 香云普荫灿古今
慈悲济世愿无尽 光昭日月朗太清 振启拈花宏沩上 圆相心灯永昌明
虚云德清谨识
又余在南华。因悉云门祖庭。香灯断续无定。勉为兴复。查此宗起于文偃祖师。十一传至南宋末温州光孝己庵深净禅师止。后失典籍。原派是偃祖下八世优鸿曾演二十字。后不知谁又出二十字。古派分三。今欲重继。不知从何字起。故惟从己庵净公与余各摘上一字。继演五十六字。期之后贤。传灯无尽。偈曰。
深演妙明耀乾坤 湛寂虚怀海印容 清净觉圆悬智镜 慧鉴精真道德融
慈悲喜舍昌普化 宏开拈花续传灯 继振云门关一旨 惠泽苍生法雨隆
虚云演彻谨识
癸酉春。有明湛禅者。由长汀到南华。谓在长汀创建八宝山。志愿欲绍法眼一宗。不知所由。恳授其法眼源流。因嘉其志。乃告之曰。此宗发源在金陵清凉山。早废。兹时不易恢复。从宋元来。绍化乏后。查诸典籍。自文益祖师七传至祥符良庆禅师止。其后无考。旧派益祖六世祖光禅师立二十字。后不知何人立四十字。虽有二派。子孙停流。鲜有继起。又查益祖出天台德韶国师。与清凉泰钦禅师。传载韶钦二公下五世良庆禅师。其中秉承。有继韶公者。有嗣钦公者。纷纭不一。有记益韶寿胜元慧良为七世。有记益钦齐照元慧良为七世。今欲继起。艰于考证。惟有秉承韶公。续从良庆禅师与余各摘上一字。继演五十六字。以待后贤继续。传之永久。偈曰。
良虚本寂体无量 法界通融广含藏 遍印森罗圆自在 塞空情器总真常
惟斯胜德昭日月 慧灯普照洞阴阳 传宗法眼大相义 光辉地久固天长
虚云古岩谨识
[附记]谨案虚云和尚出家鼓山。鼓山自明代以来。临济曹洞并传。妙莲老和尚。即以临济而接曹洞法脉者也。莲老以两宗正脉付之老人。
由临济至虚老人是四十三代
由曹洞至虚老人是四十七代
沩仰近百年来。无人承嗣。由宝生和尚等请虚老人嗣沩山。自山祖师下七代兴阳禅师起。续承之故。
虚老人为继沩仰第八代祖。
法眼失嗣更久。八宝山青持大师。请虚老续法眼源流。良庆禅师为七代。虚老人应继为法眼第八代。
云门亦久无继嗣。偃祖下第十一世为光孝己庵。今虚老人中兴云门。应继己庵为十二代祖。
至若联芳集中。列虚老人为百三十代等等。系指历代住持而言。非正脉也。合附识之。
重建福建鼓山涌泉寺回龙阁募缘启
鼓山为闽中重镇。而涌泉寺又若为石鼓灵秀之所寄。何以故。从来名公钜卿。骚人雅士之游兹山者。莫不以敝寺为憩息之所。山以人而益灵。人得山而弥秀。而其间之枢钮。寺适当之。寺有回龙阁。鱼池亭。岁寒寮。游者称便。不意去岁九月间。旅客不慎于火。致寮阁亭榭均付焚如。设不亟谋恢复。则络绎来游者。不其减煞清兴欤。至寺与此高阁。尤有相依之势。盖寺之巽方稍缺。非建崇宇。不能与右方相称。寺之兴盛。即山之兴盛。亦即闽之兴盛。是闽中之山川与人物。欲其珠联璧合贯为一气者。敝寺寮阁之重建不可缓也。又岂仅为游人逆旅计哉。区区之见。想为诸大君子所赞许而乐助者矣。爰为序陈于大雅宏达之前。幸垂鉴焉。
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正月虚云启
…
《虚云和尚法汇—文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