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三卷▪P3

  ..续本文上一页尔如是,跟这一句意思完全相同,用现在的俗话来说,它就是这个样子,它本来就是这样。这个事实真相,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真相大白,真相就在眼前。如果你还有分别执着,这桩事情,佛菩萨、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是存疑,这就是疑情。这桩事情你不明了,你疑惑,但是不要求解释。为什么?求解释就落在妄想里头,妄怎么能知真?前面讲真不知妄,妄不知真。妄想要能知真,要能证真,我们还要修什么行?用我们的思惟,用我们的思考,用我们的探索,像今天探索宇宙。你看看多少资料、多少出版物,跟我们讲太空物理,跟我们讲量子力学,这是人类的知识。我们学佛知道,他们所探索的,用科学实证的,是不是事实真相?在佛法讲不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够发现事实真相?方法错误,事实真相不可以用心意识。

  

  我们把话说回来,什么叫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着,心是妄想,你用妄想分别执着永远看不到真实,真实的东西就是被这个东西隐了,前面讲了,前面这里有一句,真随妄隐,你怎么能把真的找到?只有今天我不用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我不用它,这时候真的就现出来,你就见到了。这是大乘法里面,佛教我们用见性见,六根的根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你用见性,你就能见到法性;你用闻性,你就听到声性;你用舌性,你就尝到味性,就这么个道理。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法本自尔,你所见的跟诸佛如来所见的无二无别,这叫入佛知见,正知正见。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修学的秘诀,我们听,或者我们见,大概我们学习,六根用这两个最多。要怎样听?要怎样见?你看他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不执着,离名字相,不分别,离心缘相,没有妄想,你见色闻声开悟了!这个时候真的是「妄法全尽,法性不灭,真性全隐而恒露」,这就叫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成佛,是法身如来,《华严经》里面讲的法身大士。

  

  清凉大师在《钞》里头,对「是故妄法全尽而不灭」,他总结有两对。「结文有两对,具上三门,妄法全尽而不灭者,单取妄法全尽是初门,将上而不灭,对下真性全隐,为第二门,以不灭为能依,全隐为所依故,下句中而恒露,即第三门」,这个注解我们念一念就行了。再看下面第六首,这是比喻里面最后一个:

  

  【又如众地界,展转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觉首菩萨这四首比喻是用的四大,地水火风。但是它的顺序不是我们地水火风,它头一个是水,第二个是火,第三个是风,这第四个比喻是地。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注解说,「依地有任持者」,任就是自然的意思,持是保持。这是说地球表面生存的许许多多的生物,或者是动物,或者是植物,都是依大地而住。大地在持着它,在保持着它们,它们依地而居住,在地面上生活。「喻(比喻)妄为真所持」,如果没有真哪来的妄?正如同没有大地,哪里会有这些生物?这个比喻浅显我们能懂。妄是指一切妄法,前面讲妄法依真所起,这个地方比喻妄法为真所持。

  

  「三义同前」,第一个意思「唯就能依」,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初地界因依,有二种义,一约自类,二约异类」,这个「约」用现在的话来讲,就自类而言,第二就异类而说,古人用一个约字。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多说几句话,希望我们要重视佛菩萨的教诲,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才能够学到真实智慧。这点很重要,决定不能有成见。成见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譬如现在一些年轻,反对传统,反对旧的文化,认为旧的东西不合乎科学,应当把它废除,不要了,这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成见。自古以来,大圣大贤教我们求学要虚心,虚心就是心里头不能有妄想分别执着,有这个东西你心就不虚。心要空虚,不能有东西,才能开悟;心里面有东西,就把悟门堵死了。

  

  所以佛法用轮来表法,意思很深。通常我们看到佛门表法的,最常见的是三种:一种是轮,叫*轮;一种是莲花;一种是卍字,这是最常见的三种。卍字表吉祥,这个图案是吉祥;莲花表清净、表不染,出污泥而不染,这个意思都很明显。轮,圆的相比较深一点,实在讲,它表的意思也深,从形相上来看,它代表动静一如,动静不二。所以圆表不二法门,圆周是动的,圆要不动,它就没用了。今天科学技术的发明都靠圆在动,我们出门乘车,车轮在动,车轮是圆的。现在一般人带手表的很多,手表是报时的,它为什么会报?里面很多齿轮在动,都是圆。飞机能飞,你看看那个发动机也是在那里动,转动,都是靠圆,圆的作用太大了。

  

  圆周在动,圆心不动,现在一般人大概念初中就学到几何,几何就会讲到圆。圆的周是有形状的,非常明显。圆的心有没有?有,在哪里?没有形相。你在当中点一点,那个点在放大镜里面是很大的面积,没有点,点是个抽象的概念。所以圆的心是空的,圆周是有,你看空有不二。有从哪里来的?有从空来的,周不能离开心,离开心哪来的周?有从空来的,真的是无中生有。有是妄有,空是真空,因为真不生不灭,有是有生灭的,这个意思就深了。所以它代表佛法里面所讲的不二法门。

  

  你看佛家讲相有,这个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所有一切物质的现象,这是轮,圆周。心,心是空的,心不是物质,心也不是精神,精神、物质都是从这个心生的;心是能现,精神跟物质是所现。要用法相唯识的名词来讲比较容易讲,精神是见分,物质是相分。我们在前面讲过三细相,「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是个「业相」,就是动,这一动就产生现相。为什么会动?这个经上说「法本如是」,大乘教里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法尔如是」,这个地方讲的是「法本自尔」,这是无明业相。这一动就产生了见分,见分叫「转相」,今天我们讲精神这个部分。由见分,从见分就又变现出「境界相」,相分,相分是物质。所以物质跟精神都是法性变现出来的,都称之为法相,精神的现相、物质的现相,都称为法相。这在《百法》里面,诸位就能看到了。

  

  天亲菩萨把一切法归纳为百法,你看《百法》里头「心法」、「心所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的现象,这不是物质;「色法」这才是物质。「不相应行法」,虽然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是个抽象的概念。实在讲,一切有为法总出不了这三大类,从哪里来的?从三细相来的,这是法尔如是。我们要懂得佛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法本自尔,本来自自然然它就是这样的。这是说出精神跟物质的来源,佛经上这样的说法。

  

  佛说了,不是说教我们相信就完事,那佛法不算是高明。佛法高明之处,佛给我们说出来,下面教我们亲证,这是佛法的教学。你自己要证实,不是听佛讲了就算数,你要把佛所讲的证明出来,你自己亲证,亲证你也就成了佛,这叫佛法,这叫人不能不佩服。佛教一切众生都要入佛知见,都要入佛境界,入佛知见是精神上的享受同佛,入佛境界是物质上的享受也同佛,所以是圆满,我们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你统统都得受用,没有丝毫欠缺,这是佛法,这是佛陀的教学,我们不能不佩服。所以我们对它才向往、羡慕,认真的学习。

  

  我们自己要契入这个境界。我们自己亲朋好友,也希望他们各个都能契入,由亲而疏,把心量慢慢拓开,能帮助一切有缘众生。为什么说有缘?没有缘你帮不上忙;有缘就是他能信,他能解,他肯干,有缘众生。不分亲疏,不分恩怨,平等的帮助,这叫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恩德。实在说,讲慈悲、讲恩德还是妄想分别执着,对众生讲的;真正在佛的境界里头,他一念不生,哪有这些念头?没有。可是在事上,纯真无妄,纯净纯善,帮助一切有缘众生;除非他排斥,他拒绝,他不愿意跟你接近,这没法子、没有缘,帮不上忙。只要他能信、能解、能行,一定帮助他证得。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三三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