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二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二首,我们还是要把经文念一遍:
【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昨天我们看到清凉大师《疏》里面的「正答」,我们学习到虚妄缘起略有三义。今天接着来看这一段文,因为这段文的意思很深,不太好懂,我们先把文念一遍。「是故虚妄缘起,略有三义。一由互相依,各无体用,故不相知。二由依此无知无性,方有缘起。三由此妄法,各无所有,故令无性真理,恒常显现」。这讲缘起,缘起大师在前面加了个虚妄,这就是真相,诸法实相,是如来、法身菩萨果地上的境界,十法界里面都没有的。不但是六凡不知道,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声闻、缘觉也是听闻而已,没有实证。证入那就是法身菩萨,真正觉悟,佛法里面称为正等正觉;闻而能解但是没有证得,这算是正觉。我们可以说四圣法界是属于正觉不是正等正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究竟圆满佛,那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个境界是正等正觉的境界,这是我们要搞清楚的。你看看在十法界里头讲缘起不加虚妄,在正等正觉法身菩萨,缘起也是虚妄,这才叫事实真相。为什么?略有三义,第一个是由互相依。佛在大经上给我们讲世出世法任何一法,在我们现前来说,一根小草、一条线、一丝一缕,一条线这是微不足道,无量因缘,不单纯,无量因缘。那通常讲四缘生法是把无量因缘归纳为四大类。因缘是互相依存的不能独立,互相依存,所以各无体用,故不相知。
为什么叫虚妄?记住前面有一句话说「并皆速灭」。这一句话千万要记住。你如果真的体会到并皆速灭,文殊菩萨所问的,你完全通达明了。并皆速灭就是《中观》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哪来的灭?既然不生,怎么会有?所以《般若经》上的总结,世尊讲般若二十二年,总结的经文就在《般若心经》,玄奘大师翻译的二百六十个字,那是二十二年世尊所讲般若的总结。我们从《心经》上再把它省略,结出来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心经》最后说「无智亦无得」。因为一切法没有体用。这个现象很难明了,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说过多次,不是没有说过,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此地觉首菩萨也讲了四种比喻,后面在偈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用比喻来说明诸法无作用,无体性,不相知。
我在年轻的时候,实际上在读书的时候(抗战期间),那时候很不容易!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我有一个照相机,小照相机,那个时候用的底片还是玻璃板,硬片,现在讲叫软片,现在胶卷是软片,我用过硬片的,玻璃板硬片的。这现在都见不到了,古董店也许可以看得到。年轻的时候喜欢玩这些东西。以后在台湾也有一个机缘,有人送我一套八米厘的电影摄影机,送给我一套,有摄影机,有放映机,还有剪接的机器。所以我对这些东西也都很内行,我自己能拍,自己能够剪接放映。这些东西对我在《华严经》上学这样的经文就很有帮助,我一看这经文我就懂。因为这小的电影机拍摄的时候,一秒钟二十四张,那每一张就跟幻灯片一样,二十四张,放的时候速度相同。所以在这银幕里面显的这个相就跟电影院里的一样。它是大的,我这是最小的。
放映的时候放映机镜头一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映在银幕上,立刻镜头就关起来,再打开来第二张。你们想想看,在一般讲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相续相,相续相是随顺世间所说的,严格的讲相不相续?不相续。前面这一张幻灯片不是后头这一张,前面没有生到后面这一张,后面也不是前面这一张,它怎么会相续?这就说明它不相知,说明它无作用,说明它无体性。它的速度太快,正是佛在《楞严》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镜头打开,画面照在银幕上,当处出生,随处马上就灭了,镜头一关就灭了;第二张镜头打开,那是个新的画面,立刻又灭了。我们从这想张张都是这样的,前一张不是后面一张,后面一张不是前面那一张。所以说相续,这是方便说,方便是般若。中下根性的人他能懂,他会接受,他点头。实际上是不是真相?不是。
佛给我们说法,说法也是方便。真实说能不能说得出?说不出来,《华严经》上讲的还是方便。那真实法到底是什么样子?佛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好,那真的是真实说,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这四句话讲得好!那是真相,那才叫诸法实相。在哪里?就在面前。我们为什么见不到?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为什么他们能见到?他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眼见如是,耳闻亦如是,鼻嗅舌尝,身触意知,无不如是,妙极了!这法称为妙法。那我们凡夫为什么见不到?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你起了无明。起了无明,真相就失掉。真相在你眼前,你怎么失掉?你的六根没有正用。这个意思要懂得,眼正用是见性见色性,不是正用是什么?眼识见色尘。佛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开示,交光法师的注解,叫《楞严正脉疏》。他说得好!
佛在楞严会上教给我们「舍识用根」。古大德注《楞严》,差不多都是依据天台的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里面的「奢摩他,三摩,禅那」。唯独交光他的看法跟古大德不一样,三止三观还是用的意识。而《楞严经》上确确实实十番显见教导我们舍识用根,不要用眼识,要用见性,用见性见你就见到事实真相,你才见到一切诸法无体用,一切诸法不相知,你真正见到事实真相,你不迷。如果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你见不到真相。交光大师讲的是对的,正确的,没错!但是难懂。我们用电视这个现象来解释,诸位细心去体会能够体会到几分。纵然不能契入,你能够得到正解。契入是入境界,境界虽然不能入,我理解得不错,我知道诸法没有体性。能现所现,能变所变,并皆速灭,能所都不存在。这是真的事实真相,哪来的能所!
这一切法?佛有一句话说得妙极了,「法尔如是」,这话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见到,你就契入。入什么?入不二法门。所以这一起心动念,二法!能现所现,能变所变,能现所现二法,能变所变二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二法,落在意识里头去了。怎样能不落在意识,那才叫高明。文殊菩萨所问,觉首菩萨所答,不落心意识,难就难在这里。所以觉首菩萨答的「我如其性答」,称性而说,完全说的事实真相。这种在世法里面是高深的哲学,真正能帮助一个人净化!我们常讲纯净纯善,儒家讲本性本善,契入到这个境界。
所以我们实实在在,这里比喻虽然好,我们用电影的放映,影片快速的在更换,用这种比喻仔细去观察,前一张不是后一张,后一张不是前一张,并皆速灭。并皆速灭就是没有体性,没有作用,所以各各不相知。这是讲现实环境就是这么回事情,现实境界里面那个速度之快,真叫不可思议!电影我们知道一秒钟二十四张,慢动作是十八张,快的是二十四张。那我们用《仁王经》上,还是佛的方便说,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佛说一个年轻强壮身体非常好,弹指弹得快、弹得有力,弹得速度快,举这个例子。像我们这个快速弹的话,我一秒钟可以弹四次,用我这个速度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那就是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好象我们电影放映机的镜头,一秒钟它的开关二十一万六千次。你要记住现在我们看的电影是一秒钟二十四次,要加一万倍,你怎么能知道外面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动个念头,我们说一句话,我们用底片来换、幻灯片来换,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多少片?一秒钟换二十一万六千片。我们一个念头就算十分之一秒,应该差不多。十分之一秒已经换了二万多片了。二十一万的十分之一是二万多片。这是方便说,真实说?真实说亿万分之一秒,所以我们念头才动,这个画面已经更换至少十几万张。所以你只「想」的时候,那个想已经早就不存在,再也不会回头。这个现象我们在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他这个工作已经做了十年,看水的结晶十年,看了无数张画面,他告诉我:没有一张两个画面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几十万片的画面摆在面前,没有一个相同,各各不相同,各各不相知。
所以大乘教里面佛方便说。方便说我们容易懂,真实说不懂。可是大乘菩萨、大心凡夫入佛知见,见解同佛。那就是什么?我在前面说过大乘经念多,佛所讲的这个能懂、能接受,能肯定承认佛所讲的是正确,我们自己并没有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那就成佛了。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谓见性就是入这个境界,你自己真的证得这个境界。我们现在是解,了解这个境界,我们没有证得,就是佛知佛见。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会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着少,大幅度的减少,所以跟一般人来比较,我们的心清净,妄念少;跟法身菩萨比,我们的妄念就太多太多,他没有妄念。他没有粗的妄念,他有很细微的妄念。这个细微的妄念我们无法想象。
也就是说法身菩萨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有妄念。妄念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起心动念,他那个起心动念是非常非常微细,我们凡夫觉察不到。我们凡夫:他没有起心动念。实际上他还有。这起心动念是个波动,波动非常非常的微弱,非常非常的微细,要在很深禅定的境界里面才会发现。大乘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八地菩萨禅定功夫可深,八地菩萨能够发现阿赖耶识里面的波动。八地往上去九地、十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觉),再上去究竟佛果,没有了。所以到等觉,极其微细的念头,那个念头断了就证得究竟圆满佛果。这都是事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二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