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六卷▪P3

  ..续本文上一页像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教导我们,佛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说不可以做的,不但不能做,恶的念头都不能生。果然用真诚心、恳切的心依教奉行,你命里头那个数不但是在天天加,倍倍相乘,开头是加到后来是乘,命运全改了。

  

  《了凡四训》,说实实在在的话,我对于马来西亚同学们做的两片光碟电影的连续剧,它只有两片,我很欣赏。对于真正修行人来讲,这个分量恰到好处,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你就学《了凡四训》。如果每天你看两个小时、学两个小时,三年不间断,你也就变成袁了凡。绝对不是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你能觉悟,你不会觉悟;三年千遍,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能把这两片光碟一天看一遍,看三年,每天不间断,你真正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是世出世法圣贤修行的基础,你今天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悠悠忽忽,错过了光阴,你不懂得因果。真正把因果的道理搞通、搞明白,你自自然然会改变你的命运。

  

  我对于《了凡四训》虽然念的没有千遍,三百遍那是最保守的估计。我在没有念《了凡四训》之前,我对于因果就深信不疑,所以一接触我就深受感动,想想自己的命运比不上了凡先生,自己的业障、习气比他重。朱镜宙老居士把这个小册子送给我,那时候我二十五岁,朱老先生七十岁,把我当小朋友看待。我展开这个小册子,那个时候印的字也小,很薄的一本,台湾印经处印的,我大概是在一个月当中看三十遍。它文章不长,我看的本子没有注解,深受感动,知道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命不好不怨天不尤人。人家命好,他造得好,他过去生中他修善,我命不好,过去生中没修善!对别人,运好、命好的人也不羡慕。怎么样修自己,怎么样学习了凡先生改造自己命运,这才是大事,这才重要。

  

  要想改造命运,不能不读圣贤书,不能不认真求学。所以这才是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寻师访友,亲近善知识。我那个时候年轻,真的,光阴没有空过,二十岁的时候,二、三十岁,娱乐场所里头找不到我,我不会到那里去,我要求学。什么地方会找到我?图书馆会找到我,常去的地方;书店会找到我,我就这么两个地方去。所以台北市很多书店的老板跟我都熟,常去,去的次数太多了,不买书也到那边去看、去翻翻。图书馆更不必说,书可以借出来,也可以坐在里面看,星期假日一天的时间在那边读书、写笔记。

  

  困难不是没有,有!得找人请教。请教没人介绍,我会写信,当时这些学校里著名的一些教授,我都给他们写信。我自己心里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个年轻人失学,很喜欢学,想来求教,我如果是教授,我一定接见他,我一定会帮助他。我这么想。果然没错,我写信求见的这些教授们,没有一个拒绝我、没有回信的,没有,都有回信,都有约时间见面。我看的东西、读的东西有疑问向他们请教,这认识人多了,当时我认识十几位教授,名教授。那我到底学什么?最后选定的是哲学。哲学就找方先生,这是在台湾最负盛名的一位哲学家,我找他。没有缴学费,我缴不起学费的,他肯教,每个星期天给我上两个钟点课。以后学佛,章嘉大师也是这样对我,我对章嘉大师没有供养过,一块钱都没有供养过,没钱!每个月的收入仅仅够自己最低的生活费用。

  

  好学,那就是想到将来不是眼前,眼前年轻苦一点无所谓,也没有在意,也没有觉得很苦。可是想到到晚年怎么办?到失业的时候怎么办?这问题严重。选择职业,章嘉大师替我选的,教我选择弘法利生这个事业,我非常感激他。这个事业好,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生一大乐事,无过于此,我欢喜接受。既然选定了,世间事业、出世间事业都一样,你要敬业你才会有成就,你选择这个事业,对这个事业不尊敬,你不会有成就。什么叫尊敬?认真努力去学习、去奉行,这才能改造自己命运。「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后头还有一句「度一切众生」,这都是佛家语。把自己以往那些毛病习气统统改掉,全心全力来学习佛法,学习圣人的典籍,这里头有儒家、有道家的。

  

  在近代,我还学习西方许许多多宗教的典籍,活到老学到老,志无穷,学不厌,才能够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帮助别人才真正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德智的起用。这个方向、这个目标永恒不变,这条路愈走愈光明,愈走愈平坦,愈走身心愈自在。从黑暗走向光明,我自己的经验,三十年;换句话说,前面三十年像走黑路,天没有亮半夜走路,三十年天亮了,一片光明。世间人走的路呢?年轻的时候花天酒地很光明,三十年之后穷途末路,他是从光明走向黑暗。我是从黑暗走向光明,前途永远是光明的,这是个很好的例子。

  

  希望有志的年轻同学不能怕苦、不能怕难,一般修学不能成就,中途退转,都是怕难、怕苦。什么是业障?这就叫业障。怕难是业障,怕苦是业障,不肯亲近善知识、不肯亲近善友是业障,这些业障要自己克服。这是个很长的道路,走的时候很长,走过来之后,光阴瞬间,六、七十年回想起来就像昨天一样,你自自然然会有无限的感慨。只有奋发、努力、精进,对于世间万事万法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了,确实如佛所说,梦幻泡影,皆是虚妄。不但一切诸法不放在心上,连这个身命都不放在心上,这样你的心才稍稍得清净,展开大乘佛法,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佛在这里讲的是什么,教我们的是什么,能稍稍契入。

  

  你看这个经文上「毕竟离着」,我们现在是离着,毕竟两个字还做不到;毕竟离着,等觉菩萨他把生相无明放下,就见到圆满的法性。如果不放下,古大德的比喻很好,十四的月亮。你懂得十四的月亮什么意思?十五月才圆,十四还差一点,虽然很明亮,还没有圆满,那一品生相无明放下就圆满。所以,放下重要!放不下是严重业障,你不能不知道。你放不下永远不会有成就,你成就多大就看你放下多少。你看看大乘法里面,从初信位算起到妙觉五十二个位次,不断的放下,五十二个位次。

  

  放下见惑,你就转凡成圣,你不是凡夫。见惑是什么?头一个是身,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难,真难!我们很冷静的想想,这一生当中做不到。所以我们只能够把目标定在五品位,圆教五品位。解悟,对经论的理解没有错误,正确的理解,跟法身菩萨相同,但是功夫差得远,还是凡夫。幸好我们遇到净宗法门,这种条件如果不是念佛求生净土,还是搞轮回。搞轮回有没有出头的日子?太难太难!为什么?你不可能来生得人身再修。来生得人身再修的人,有,不是没有,太少太少!因为你今生修的善行,来生一定得福报,一定生富贵人家,一享福就迷了。迷了造业往下堕,不再往上升,这桩事情愈想愈可怕!那怎么办?把自己所修的这些善行,点点滴滴统统回向西方净土,希望往生凡圣同居土,增高品位,这就正确。所以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对于这个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有丝毫的贪恋就堕落,你这一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没有把握了。

  

  我要决定得生,万缘放下,眼前这些受用,无论是物质,无论是精神,有很好,没有也很好;有不放在心上,没有也不放在心上,得自在!有了怎么样?赶快布施,舍掉。没有呢?不求,一丝毫求的念头都没有,这才能解脱,才真正能往生。这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因缘,我不是跟经上所说的意思,经上所讲的大事因缘是明心见性,是圆初住,我今天讲大事因缘是圆五品,这就是什么?佛告诉我们,了义。圆初住我学不到,肯定不能成功,但是圆五品有把握,这个行。尤其是这五十年所做的,现在做得很顺利,从前很勉强的做,现在很顺利,熟了。随喜、读诵、演说、兼修六度、正修六度,我们这四摄六度,自行化他,做得很顺利、很有信心,法喜充满。

  

  知见,我们展开经卷能看出经卷的意思,虽然不能像法身菩萨那样,这个意思像泉水往上喷,我们现在也像泉水,泉水冒泡,往上冒泡。他们那个是智慧大开,泉水往上喷,我们只是小小的开始冒泡。我用这些比喻,诸位细心去观察你能体会得到。决不是像一般世间迷惑颠倒,它是死水,那不是活水,死水。那我们自己从前,没有学佛之前也是一滩死水,天天造作罪业,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这是幸亏过去生中有这么一点善根,有这么一点福德。福德就是遇到贵人,遇到这个机会,真正福德。这个福德不是财富,不是功名,不是权位,这些东西统统都没分。遇到修道的机缘,亲近圣贤的机会,这是无比希有殊胜,正是古德常讲的希有难逢,佛法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

  

  在现前我还参加世界和平的工作,明天我要离开此地到印尼去,也是在那边开会,结束之后我要转到日本,九月五号回来。我们想应该在九月七号,我们可以恢复继续讲《华严经》,今天正好这一品可以讲圆满。我希望这个世界和平工作由年轻人来接棒,我不要再去参加了,全心全力来讲经。我也有愿带几个学生,为佛法真正培养弘法讲经的人才。弘法讲经条件没有别的,真正放得下,真正看得破,真正能够勇猛精进,改过自新,他就能成就。怕苦、怕难永远不能成就,不畏苦、不怕难没有不成功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六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