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0六卷▪P3

  ..續本文上一頁像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裏面教導我們,佛教我們要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說不可以做的,不但不能做,惡的念頭都不能生。果然用真誠心、懇切的心依教奉行,你命裏頭那個數不但是在天天加,倍倍相乘,開頭是加到後來是乘,命運全改了。

  

  《了凡四訓》,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對于馬來西亞同學們做的兩片光碟電影的連續劇,它只有兩片,我很欣賞。對于真正修行人來講,這個分量恰到好處,兩個小時,兩個小時你就學《了凡四訓》。如果每天你看兩個小時、學兩個小時,叁年不間斷,你也就變成袁了凡。絕對不是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叁十遍你能覺悟,你不會覺悟;叁年千遍,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能把這兩片光碟一天看一遍,看叁年,每天不間斷,你真正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是世出世法聖賢修行的基礎,你今天爲什麼功夫不得力,悠悠忽忽,錯過了光陰,你不懂得因果。真正把因果的道理搞通、搞明白,你自自然然會改變你的命運。

  

  我對于《了凡四訓》雖然念的沒有千遍,叁百遍那是最保守的估計。我在沒有念《了凡四訓》之前,我對于因果就深信不疑,所以一接觸我就深受感動,想想自己的命運比不上了凡先生,自己的業障、習氣比他重。朱鏡宙老居士把這個小冊子送給我,那時候我二十五歲,朱老先生七十歲,把我當小朋友看待。我展開這個小冊子,那個時候印的字也小,很薄的一本,臺灣印經處印的,我大概是在一個月當中看叁十遍。它文章不長,我看的本子沒有注解,深受感動,知道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命不好不怨天不尤人。人家命好,他造得好,他過去生中他修善,我命不好,過去生中沒修善!對別人,運好、命好的人也不羨慕。怎麼樣修自己,怎麼樣學習了凡先生改造自己命運,這才是大事,這才重要。

  

  要想改造命運,不能不讀聖賢書,不能不認真求學。所以這才是像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一樣,尋師訪友,親近善知識。我那個時候年輕,真的,光陰沒有空過,二十歲的時候,二、叁十歲,娛樂場所裏頭找不到我,我不會到那裏去,我要求學。什麼地方會找到我?圖書館會找到我,常去的地方;書店會找到我,我就這麼兩個地方去。所以臺北市很多書店的老板跟我都熟,常去,去的次數太多了,不買書也到那邊去看、去翻翻。圖書館更不必說,書可以借出來,也可以坐在裏面看,星期假日一天的時間在那邊讀書、寫筆記。

  

  困難不是沒有,有!得找人請教。請教沒人介紹,我會寫信,當時這些學校裏著名的一些教授,我都給他們寫信。我自己心裏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個年輕人失學,很喜歡學,想來求教,我如果是教授,我一定接見他,我一定會幫助他。我這麼想。果然沒錯,我寫信求見的這些教授們,沒有一個拒絕我、沒有回信的,沒有,都有回信,都有約時間見面。我看的東西、讀的東西有疑問向他們請教,這認識人多了,當時我認識十幾位教授,名教授。那我到底學什麼?最後選定的是哲學。哲學就找方先生,這是在臺灣最負盛名的一位哲學家,我找他。沒有繳學費,我繳不起學費的,他肯教,每個星期天給我上兩個鍾點課。以後學佛,章嘉大師也是這樣對我,我對章嘉大師沒有供養過,一塊錢都沒有供養過,沒錢!每個月的收入僅僅夠自己最低的生活費用。

  

  好學,那就是想到將來不是眼前,眼前年輕苦一點無所謂,也沒有在意,也沒有覺得很苦。可是想到到晚年怎麼辦?到失業的時候怎麼辦?這問題嚴重。選擇職業,章嘉大師替我選的,教我選擇弘法利生這個事業,我非常感激他。這個事業好,于人無爭,于世無求,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人生一大樂事,無過于此,我歡喜接受。既然選定了,世間事業、出世間事業都一樣,你要敬業你才會有成就,你選擇這個事業,對這個事業不尊敬,你不會有成就。什麼叫尊敬?認真努力去學習、去奉行,這才能改造自己命運。「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後頭還有一句「度一切衆生」,這都是佛家語。把自己以往那些毛病習氣統統改掉,全心全力來學習佛法,學習聖人的典籍,這裏頭有儒家、有道家的。

  

  在近代,我還學習西方許許多多宗教的典籍,活到老學到老,志無窮,學不厭,才能夠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幫助別人才真正有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德智的起用。這個方向、這個目標永恒不變,這條路愈走愈光明,愈走愈平坦,愈走身心愈自在。從黑暗走向光明,我自己的經驗,叁十年;換句話說,前面叁十年像走黑路,天沒有亮半夜走路,叁十年天亮了,一片光明。世間人走的路呢?年輕的時候花天酒地很光明,叁十年之後窮途末路,他是從光明走向黑暗。我是從黑暗走向光明,前途永遠是光明的,這是個很好的例子。

  

  希望有志的年輕同學不能怕苦、不能怕難,一般修學不能成就,中途退轉,都是怕難、怕苦。什麼是業障?這就叫業障。怕難是業障,怕苦是業障,不肯親近善知識、不肯親近善友是業障,這些業障要自己克服。這是個很長的道路,走的時候很長,走過來之後,光陰瞬間,六、七十年回想起來就像昨天一樣,你自自然然會有無限的感慨。只有奮發、努力、精進,對于世間萬事萬法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了,確實如佛所說,夢幻泡影,皆是虛妄。不但一切諸法不放在心上,連這個身命都不放在心上,這樣你的心才稍稍得清淨,展開大乘佛法,你才能真正體會到佛在這裏講的是什麼,教我們的是什麼,能稍稍契入。

  

  你看這個經文上「畢竟離著」,我們現在是離著,畢竟兩個字還做不到;畢竟離著,等覺菩薩他把生相無明放下,就見到圓滿的法性。如果不放下,古大德的比喻很好,十四的月亮。你懂得十四的月亮什麼意思?十五月才圓,十四還差一點,雖然很明亮,還沒有圓滿,那一品生相無明放下就圓滿。所以,放下重要!放不下是嚴重業障,你不能不知道。你放不下永遠不會有成就,你成就多大就看你放下多少。你看看大乘法裏面,從初信位算起到妙覺五十二個位次,不斷的放下,五十二個位次。

  

  放下見惑,你就轉凡成聖,你不是凡夫。見惑是什麼?頭一個是身,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大類。難,真難!我們很冷靜的想想,這一生當中做不到。所以我們只能夠把目標定在五品位,圓教五品位。解悟,對經論的理解沒有錯誤,正確的理解,跟法身菩薩相同,但是功夫差得遠,還是凡夫。幸好我們遇到淨宗法門,這種條件如果不是念佛求生淨土,還是搞輪回。搞輪回有沒有出頭的日子?太難太難!爲什麼?你不可能來生得人身再修。來生得人身再修的人,有,不是沒有,太少太少!因爲你今生修的善行,來生一定得福報,一定生富貴人家,一享福就迷了。迷了造業往下墮,不再往上升,這樁事情愈想愈可怕!那怎麼辦?把自己所修的這些善行,點點滴滴統統回向西方淨土,希望往生凡聖同居土,增高品位,這就正確。所以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對于這個世間、出世間一切法有絲毫的貪戀就墮落,你這一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沒有把握了。

  

  我要決定得生,萬緣放下,眼前這些受用,無論是物質,無論是精神,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不放在心上,沒有也不放在心上,得自在!有了怎麼樣?趕快布施,舍掉。沒有呢?不求,一絲毫求的念頭都沒有,這才能解脫,才真正能往生。這是《法華經》上所說的「大事因緣」,這個大事因緣,我不是跟經上所說的意思,經上所講的大事因緣是明心見性,是圓初住,我今天講大事因緣是圓五品,這就是什麼?佛告訴我們,了義。圓初住我學不到,肯定不能成功,但是圓五品有把握,這個行。尤其是這五十年所做的,現在做得很順利,從前很勉強的做,現在很順利,熟了。隨喜、讀誦、演說、兼修六度、正修六度,我們這四攝六度,自行化他,做得很順利、很有信心,法喜充滿。

  

  知見,我們展開經卷能看出經卷的意思,雖然不能像法身菩薩那樣,這個意思像泉水往上噴,我們現在也像泉水,泉水冒泡,往上冒泡。他們那個是智慧大開,泉水往上噴,我們只是小小的開始冒泡。我用這些比喻,諸位細心去觀察你能體會得到。決不是像一般世間迷惑顛倒,它是死水,那不是活水,死水。那我們自己從前,沒有學佛之前也是一灘死水,天天造作罪業,自己不知道,以爲自己所作所爲都是正確的。這是幸虧過去生中有這麼一點善根,有這麼一點福德。福德就是遇到貴人,遇到這個機會,真正福德。這個福德不是財富,不是功名,不是權位,這些東西統統都沒分。遇到修道的機緣,親近聖賢的機會,這是無比希有殊勝,正是古德常講的希有難逢,佛法裏面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

  

  在現前我還參加世界和平的工作,明天我要離開此地到印尼去,也是在那邊開會,結束之後我要轉到日本,九月五號回來。我們想應該在九月七號,我們可以恢複繼續講《華嚴經》,今天正好這一品可以講圓滿。我希望這個世界和平工作由年輕人來接棒,我不要再去參加了,全心全力來講經。我也有願帶幾個學生,爲佛法真正培養弘法講經的人才。弘法講經條件沒有別的,真正放得下,真正看得破,真正能夠勇猛精進,改過自新,他就能成就。怕苦、怕難永遠不能成就,不畏苦、不怕難沒有不成功的。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0六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