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0七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叁0七卷)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最後一首偈,第十首:

  

  【譬如空中無量剎。無來無去遍十方。生成滅壞無所依。佛遍虛空亦如是。】

  

  清涼大師給我們解釋的是「後偈複轉釋雲,雖遍十方,不可定取」,這句話是總說,意思很深。衆生的病就是在取,諸位想想看,不要說有取的行爲,就是「取」這個念頭,你有這個念頭,你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就錯了,于佛就遠了。如果再有分別就更遠了,再有執著遠之遠矣。你怎麼能見到佛?要怎麼樣才能見到佛?前面第八首末後說「畢竟離著」,取就是著,取舍的念頭都不可得,那你就跟佛靠近,你才能夠證得。誰能夠放下取舍、放下妄想、放下執著,才能夠證得,才能夠見到。

  

  經文上『譬如空中無量剎』,這句好懂,佛用這個來做比喻,比喻有四個意思,清涼在這裏說得很好,第一個是「多剎滿空」,宇宙之間,剎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星球、星系,在太空當中布滿了星系跟星球,無量無邊。我們現在科學技術對這樁事情是非常非常的有限,實在講知道的太少了,還以爲科學已經很進步了。科學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實在說無能爲力。你要問爲什麼?根本上錯了。錯在哪裏?就這叁首偈裏頭所說的,科學家所用的還是分別取相;分別取相,你沒有辦法見到事實真相。你要是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當下就是!哪用那麼多儀器,不需要!真的是當下就是。

  

  如果你功夫真的是深,這個深就是看破放下到了有相當的程度,你把見惑放下、舍掉了,經教裏頭說的,你的能力恢複了,智慧恢複,恢複一點點,這一點點就把時空界限突破少許,佛法裏面講的天眼通、天耳通。這個天眼不大,大概在欲界這個範圍沒有問題,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個界限沒有了,你能夠親眼看到。音聲,不必用電話了,這澳洲土著所講的,心靈的感應。他看到我們用手提電話,覺得很奇怪,你們跟遠方人交談還用這個東西?他們不用,他們完全用心靈感應,很遠的距離,他在那裏一坐,靜下來就溝通了。不但這個意思彼此能夠傳達,而且兩方面的這個形相也能看出,像我們現在傳真一樣,不需要機器!這是說明澳洲土著,他們煩惱輕,他們分別執著少,所以他有這個能力。我們看到都非常神奇,不可思議,在他們是正常的。他們叫我們現在都市裏面人叫變種人,把自己的本能都喪失掉了,要用這麼多的機械。

  

  所以佛說,初果,大乘佛法初信位,六通裏頭兩種神通現前,天眼、天耳;二果,再升一級,思惑也破了一分,思惑是叁界九地八十一品,證得二果,能力又恢複了一部分,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宿命通是什麼?知道自己前生前世,宿命。他心是什麼?知道別人在想些什麼,別人心裏面的事,起心動念,諸位想想看,你能瞞人嗎?初果以下可以瞞得住,二果就瞞不住了,二果以上都有這個能力,一切衆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得這兩種神通。叁果得神足通,神足通能變化、能遠行,到遠地方去,不必要交通工具,隨著念頭想到哪裏,身體就到了。神足通就像《西遊記》裏頭孫悟空一樣,七十二變,孫悟空那個神通太小太小了,叁果聖人不止七十二變,能分身。這一個身能分無量身,同時能在不同的地區出現,神足,叁果聖人。四果羅漢得漏盡通,煩惱斷盡,能力都恢複了,那是本能,不是希奇事情。

  

  我們的本能喪失掉了,這個喪失不是真的失掉,是被煩惱障礙住了,你不起作用,你不能現前。如果煩惱去掉的話,就恢複了。所以這個神通現前是一點都不希奇,說明什麼?說明你的障礙去掉了,你能力恢複了。再往上去,這六種能力愈來愈廣大,到法身菩薩就有能力遍法界虛空界做爲他生活的空間,你說那多快樂。那是我們本能,那是我們本人,現在我們墮落變成這個樣子,就好象是什麼?我們自己犯罪被關在監牢獄裏頭。六道是個監牢獄,在這裏坐牢出不去,你的活動範圍就這麼大一塊的空間。外面海闊天空!什麼時候我們業障消除了,這罪受滿了,把這些煩惱習氣統統放下,丟掉了,你就出這個牢籠,你就恢複自性,自由自在,遍法界虛空界是你的生活活動的空間,像經上所說的「空中無量剎」,這個空中是多維次的空間。我們今天沒有辦法突破空間維次,你只看這一個頻道,你不能同時看兩個頻道、叁個頻道;突破的人就有這個能力,功夫愈深,突破的層次愈多,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看這句經文,只能夠想象到什麼?現前這個空間,科學家用儀器來探討,不同維次空間那就沒有法子,科學儀器用不上力。也就像什麼?我們看電視不同的頻道,沒法子突破,你只能在這個頻道之內。可是這個頻道也非常非常廣大,沒有邊際。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地球屬于太陽系,圍著太陽轉的,太陽系圍著銀河轉的,銀河系圍著什麼轉,還沒發現。真的,不是假的,銀河系也在轉圈圈,在我們佛法裏面講小千世界;這個小千世界也是圍著更大的一個世界在轉,中千世界;中千世界還是圍一個大的軸心在轉,大千世界;大千世界還是在圍大圈圈轉,華藏世界。

  

  我們在前面「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裏頭讀過,宇宙是動態的,不是靜態,大說到宇宙,小講到微塵,大小不二,小微塵跟外面大世界無二無別。以前我們對這句話很難體會,體會到什麼?這是大小,其實不然,微塵裏面有世界,微塵裏面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樣大,微塵沒放大,世界沒縮小,這不思議的境界。微塵裏頭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裏頭又有世界,世界裏頭還有微塵,微塵裏還有世界,重重無盡,妙不可言,這叫不思議解脫境界。

  

  誰能夠遍入?一點障礙都沒有,微塵微塵裏面的世界都能夠去觀光、旅遊、拜佛、聞法、普供衆生,《華嚴經》上說普賢菩薩能入。普賢菩薩真的神通廣大!孫悟空不行,孫悟空能力太小了,僅僅有一點神足通而已,煩惱還一大堆,妄想分別執著沒斷,他那個通是修得的。神話小說裏頭也有道理,我們要明其理,了解事實真相,增長我們的智慧、信心、願心。我們知道我們的本能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自性本具無量智慧,本具無量德能,這真的無量,不是沒有數量的,無量相好。展現在哪裏?展現在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剎土裏面無量無邊無數的衆生,這說的現相。

  

  

  底下一句說『無來無去遍十方』,這句意思深了,「體無來去」,這個體是法性。這個意思很不好體會,我們不得已,如佛經上常常用夢來做比喻,我們細細思惟夢中的境界。夢裏面有人、有我,決定有自己,不可能說作夢沒有自己,有山河大地,也有日月星辰,就好象現實環境一樣,夢境,在夢中並不知道自己是在作夢。夢中之體就好象夢中的境界一樣,夢起來的時候,這個境界就出現,醒過來的時候,夢中境界就消滅了。我們再問問,這個夢境有沒有生滅?有沒有來去?沒有來去。如果有來有去,有生有滅,那真的,那就不叫夢境。用這個比喻,夢中的境界跟現實我們這個環境,確實是「無來無去」。

  

  「遍十方」就很難懂,怎麼難懂?我們現在沒有能力突破空間維次,所以很不好懂。如果突破空間維次,這就明了了。空間沒有了,遠近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先後沒有了。「無來無去」,時空維次突破了,真的是「遍十方」,十方諸佛剎土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讀了《華嚴經》這才曉得,這個佛剎無量微塵,一一微塵裏面都有「無來無去遍十方」的諸佛剎土,重重無盡。這個體是法性,法性法爾如是。

  

  『生成滅壞』,就是我們常講的成住壞空,在動物,習慣上講生老病死;植物,我們叫它做生住異滅;世界、礦物,我們叫它做成住壞空,這是現象,這個現象「不妨成壞」,現相有,體沒有,相有性空,事有理無,這是事實真相。事相是幻化的,剎那生滅,這個前面講得很多,也講得很詳細,決定不是真實的,剎那生滅的。

  

  如《仁王經》上所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我們照佛這個說法,彈指,我們用很快的速度去彈,一秒鍾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剛剛好是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鍾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你能夠覺察得到嗎?我們看電影,銀幕放映的幻燈片,一秒鍾二十四張,就以爲那個電影上都是真的。入了迷,不知道裏面是假的,一秒鍾二十四張,現在一秒鍾二十一萬六千張,你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佛這個說法,我在講席裏面跟諸位報告多次,這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我們在想象當中,那總是億萬分之一秒,不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不是!億萬分之一秒,跟你說真實的。

  

  所以一切諸法都不存在,《般若經》上斬釘截鐵的,那麼樣肯定的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是了解生滅的這個狀況,你就懂得,佛講這句話是真實話,實話,確確實實不存在。不妨生成壞滅,這個意思是什麼?這是相續相裏面,你所看到的幻相。你不能說這個幻相沒有,你也不能說這個幻相有,爲什麼?『無所依』。這是把現相的真相給你說出來了。

  

  末後一句,『佛遍虛空亦如是』。「佛身遍空」也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意思「頓遍多剎」,這裏頭最重要的就是頓,沒有次第,像什麼?真的像幻燈片一樣。幻燈片鏡頭一開,打上這個銀幕,銀幕裏面所有境界相同時現前,沒有先後。不是先有天空,再有山河大地,再有樹木花草,再有人物,不是這樣的。所以人不懂得,以爲宇宙之間是進化;佛告訴我們不是的,宇宙一切現相頓現,不是進化。它怎麼會現?衆生有感,佛就有現,哪個地方有感,哪個地方就有現。說實實在在的話,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剎土裏面的衆生,統統都有感,所以佛是頓現,頓現遍多剎。佛頓現,我怎麼沒看到?是的,你看不到,你永遠看不到,爲什麼看不到?你有煩惱習氣…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0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