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蓋了你的眼,不但你的佛眼,法眼、慧眼、天眼統統都障礙住了,連你的肉眼也障礙住。諸佛如來五眼圓明,菩薩五眼開了,沒有佛那麼樣的圓明,遍法界虛空界無所不見,無所不聞。
我們要責怪自己,爲什麼生起障礙,障礙不是別人給我們的,這個要知道,真的叫自作自受。佛菩薩慈悲,把這一切障礙爲我們說破,讓我們恍然大悟。說破之後,你要覺悟!覺悟就要把障礙除掉,你的能力就恢複了。你在法界虛空界裏,也像諸佛一樣頓遍多剎。有沒有來去?沒有,「恒不去來」,恒是永恒,確確實實沒有去來,《中觀論》上講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不一不異」。生滅、來去、一異、垢淨,幻相,不是真相,迷了的時候才出這些幻相,覺悟了完全沒有。這個不能不懂。
所以佛是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有緣的衆生就見到了,無緣的衆生見不到。他的示現不管你有緣、沒緣,不管你能見或者不能見,從來沒有間斷的示現。有緣人當中看到怎麼樣?看到好象有生滅、有來去,那是什麼?感應,衆生有感他應,你感沒有了的時候,應就沒有了。「應有出沒」,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時候沒有了,是感應。衆生有感,出現了,感要是沒有了,念頭轉過來感沒有了,沒有的時候,這個應就沒有了。這句就是佛門當中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就有,心不想就沒有。
香港過去有一位慧忍法師,大概過世也有好幾年了,早年跟我是老朋友,我們是老同參。他從小出家,抗戰末年,他被人家抓兵,小和尚抓去當兵。出家人都會剃頭,所以抓兵之後,他會剃頭,所以就當個剃頭兵,很好,不要拿槍杆子,在軍隊裏頭替大衆服務。後來還是老是想著出家,出家年紀輕輕的沒有理由,軍隊不放你走,他裝心髒病。裝病裝了兩年,真的得心髒病了,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是真的,就叫他退下來,退下之後他又出家。他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心髒病真的得了之後,再也不能夠恢複了。你看那個時候天天想心髒病,他就把病想來了,現在想怎麼樣能把這個病除掉,他就沒有辦法。其實是能除掉的,不想就除掉了。得了病常常要想,常常找醫生吃藥來治療,這麻煩大了,你天天還養這個病;根本不理它,養也不要養它,那個病自然就沒有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佛講的話沒有錯。你真正懂佛的話,你真正信佛的話,這個好難,好不容易。
我跟諸位同學說過,我出家兩年才去受戒。我學佛七年出家,出家兩年受戒,那學佛就九年了,一出家就教佛學院講經,也講了兩年才受戒。受了戒到臺中去看李老師,老師看到我來了,還沒進門,在門外很遠就指著我:你要信佛!他聲音很大很宏亮,我聽得很清楚,指著我叫我要信佛。我走到他面前,他叫我坐下,我說:老師,你講這話,不懂!我要不信佛,我怎麼會學佛?我要不信佛,我怎麼會去出家?我要不信佛,我怎麼會去受戒?他搖搖頭,他說:你不懂!接著說了一句,有許多出家人到老到死都不信佛。這個把我說楞住了,那我得洗耳恭聽,什麼叫信佛?依教奉行叫做信佛。佛給你講的,你沒做到,你不相信;你要相信,哪有不做的道理?這個標准,那真的,有很多確確實實到老到死都不信佛,沒做到。
所以我們回頭一反省就明白了。不要說別的,你進入佛門,第一天求受叁皈,叁皈沒做到。皈依佛是覺而不迷,你一生迷而不覺,這不信佛。皈依法,正而不邪,正知正見,絕不墮邪見;可是這一生邪知邪見,沒有正知正見,不信佛。皈依僧,僧是清淨不染的意思,淨而不染;我們的心從早到晚,從初一到臘月叁十,晝夜不斷的在染汙,什麼時候清淨過?叁皈依沒做到。你沒有皈、你沒有依,你哪裏有信佛?基本的教誨,五戒十善做到沒有?我們這才完全相信老師那個信佛的標准,那個信標准高。
《戒經》裏面告訴我們,真正受持叁皈有實質,真的不是假的,就是真正是念念能夠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叁十六尊護法神保護你,他們尊敬你、保護你。你持五戒,每條戒有五尊護戒神,五戒統統都能持,二十五位護戒神晝夜保護你,你不會遇到災難,真正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如果你是假的,假的是什麼?陽奉陰違,表面做個樣子,實際上心口不相應。這樣情形,不但沒有護法神、護戒神保佑你,《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裏面所講的「惡鬼屯門」,什麼在你周邊?妖魔鬼怪。妖魔鬼怪瞧不起你,妖魔鬼怪欺負你,妖魔鬼怪戲弄你,逃不出魔掌,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我們自己實在講,沒有這麼高的警覺,也沒有這麼高的智慧,還需要老師來提醒,不提醒是蒙在鼓裏頭,很不容易覺悟到,這一提醒明白了。然後才想到祖師大德,你看判這個經,信、解、行、證,這有道理了。「信爲道元功德母」,你不信,你怎麼能解?正信才有正解,才有正行。沒有正信、正解,你從哪裏行起?所以古人常講「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話說得有道理。不移就是什麼?信心不動搖。上智沒有問題,他明了了,下愚也沒有問題,他能聽話,百分之百的服從,你教他怎麼樣,他就那樣子,他不會拐彎的,他不會改變的,這人能成就。
像谛閑法師所說的,那個鍋漏匠的徒弟,哈爾濱極樂寺修無師,你看他們念佛往生,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下愚,愚不可及,老實,什麼都不會,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他成功了。眼前還有個例子,你們都知道,百國興隆寺的常慧師,我跟她沒有見過面,她的錄相帶我看過,她也沒念過書,也什麼都不懂,老實,一句佛號念到底,成功了。這句佛號念到底,功夫深了,自自然成就念佛叁昧。念佛叁昧淺的,功夫淺的,觀行位;功夫深的,相似位;再深的,分證位。淺的,智者大師爲我們示現的,圓五品位,深一層的事一心不亂,再深一層的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余土,決定往生。
決定往生,換句話說,不是娑婆世界的人,極樂世界護照拿到了,公民身分拿到了,什麼時候想回家,什麼時候就去,一絲毫障礙都沒有。功夫成片沒有拿到,就是說極樂世界公民身分沒拿到,簽證沒有拿到,你能不能去是個問號,心裏面想去,那是一廂情願,條件不具足。條件沒有別的,信願行,就要像李老師講的那個信,你才能夠拿得到公民資格,才能拿到護照。蕅益大師的條件,說得詳細、說得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學習最後一首偈:
【譬如空中無量剎。無來無去遍十方。生成滅壞無所依。佛遍虛空亦如是。】
這首偈前面叁句是比喻,『譬如』,最後一句法說,說明爲什麼佛不可以用妄想分別執著來見,說明這個道理。無量無邊佛剎一時頓現、生滅同時,『無所依』。我們講到佛身遍滿虛空,四個意思裏頭,講到第叁「應有出沒」,感應,這個信心比什麼都重要。蕅益大師講信,在《彌陀經要解》裏講了六句,第一個要信自己,信自己是自己心性所現所變,就是你要相信「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都是自己,這信自。
第二信他,他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是我們心現識變的,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你信他。他教給我們這個方法,我們依教奉行,臨命終時他一定來接引。要信《無量壽經》上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他造的,他造了一個極樂世界,我們讀《無量壽經》,我們的心也現一個極樂世界,我們心現跟他造的是一不二,「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信他。又教我們信理、信事、信因、信果,蕅益大師這個信講六個,這樣你才真正懂得感應道交不可思議。衆生有感,佛就有應,衆生有感,菩薩有應,衆生有感,萬物有應,衆生有感,妖魔鬼怪也有應,看你用什麼心?你用什麼樣的業就會現什麼境界,感應遍法界虛空界,不能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
末後「體用無依,是故佛身,亦不可以遍空而取」,前面講有,分別取相是有,有見不到佛,空也見不到佛,這是什麼?兩邊,空有是兩邊,你想想爲什麼?還是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執著空,是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有,也是妄想分別執著,空有兩邊都不執著,還是執著妄想分別執著。你還執著空有兩邊都不執著,那要怎樣?這念頭打掉,你就見佛。所以第八首偈子說得好,「畢竟離著乃能見」。這是教下常講的「四句百非」,都不是正知正見,「四句」,簡單的講,空是一句,有是一句,亦空亦有是一句,非空非有是一句,演變成爲一百句,叫「四句百非」,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
因此,聽經、學教,你要有本事能聽言外之音。你讀經,你要看字理行間之外的義趣,你就恍然大悟;只要有一絲毫分別執著在裏面,你就見不到!所以我常常勸同學們要學,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學什麼?不起心、不動念,最高的。做不到?做不到的時候求其次,不分別,也做不到,再求其次,不執著。能不執著,你就出叁界,證阿羅漢果;能不分別,你就證四聖法界果;能不起心動念,那你就是一真法界法身大士。佛給我們講的這個原理、原則一定要懂,要明了,要誠信,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這是佛知佛見。
這個知見雖然不能斷煩惱,能伏煩惱,何以能伏煩惱?能隨緣了。你看看五品位第一個就是隨緣,能夠恒順衆生與一切衆生交往,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歡歡喜喜,你做得好,很好,你做得不好,也好,決定沒有罣礙。換句話說,在這個裏頭你得清淨心,不能得圓滿,也能得少分,少分就能往生,心淨則佛土淨。何況這個淨土法門很不可思議,你能得少分,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佛光注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一級。譬如,你是功夫成片的,這一提升,你就是事一心不亂,得事一心不亂的,佛光注照的時候,他就得理一心不亂。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理事一心,誠然是難,這不是假的,但是功夫成片我們做得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叁0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