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概要(二)
三、细说密宗的正世俗谛——万法皆为佛的坛城
(一)论点
凡夫所看到的所有现象,都是心的显现,这与真相唯识宗的观点是一样的,也与假相唯识宗不承认外境是心,而认为外境与心的能力分不开,是心创造的一种幻象、幻觉的观点也不矛盾。无论外境是心的现象也好,是心创造的幻象也好,反正离不开心,倘若心不存在,外境就没有办法成立。
换言之,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不是外在的,而是我们眼识的感受;耳朵听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耳识的感受;同样,鼻、舌、身所感觉到的香、味、触,都是我们自己的感知,除了心的感知以外,外面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
这个问题,也是唯识宗和经部争论的焦点,唯识宗认为:除了我们的感知以外,不可能存在什么外面的世界,就象梦境中的一切都不存在,都是我们的幻觉一样,现实生活同样也是我们的感知,因为梦境与现实的习气和因缘有点不一样,现实生活中的习气种子比较稳定,所以感受到的外境不像梦境那么虚幻。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差别,只是阿赖耶识上的种子是否稳定的差别,除此以外,二者完全一致。经部和一切有部却认为:只有外境(物质)存在,才能解释这个世界的一切现象。
他们共同认为,当物质的形象在我们心里显现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正在分析外界的东西,事实上,谁也不可能分析任何外界的东西,因为它们和我们的心没有任何关系。譬如说,两个人在分析、探讨物质本性,一个人说“所有的物质是无常”,另一个人说“所有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时候,实际上他们谁也无法改变物质的本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需要有这样的错觉,如果没有这样的错觉,我们就没有办法去思维、分析、探讨任何事情。
显宗的《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等经论中都讲过,当我们的心慢慢清净,并最后变成智慧的时候,所有的现象都会变成智慧的现象;密宗认为,在我们的感知尚未转变的时候,它的本质、本性也是佛的智慧。这跟达摩祖师的《悟性论》中所说的:“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与水。”是一回事。
譬如说,我们一般认为,眼识、意识以及阿赖耶识等八识,眼根、耳根等诸根,眼睛看到的色法,耳朵听见的声音,以及从色蕴到最后的识蕴等五蕴,还有过去、现在、未来与不确定时等等,都是组成人的一部分,像组成机器的零件一样,除了这些成分以外,没有人的存在,这些都叫做我,我执执着的对境,也就是这些。密宗认为,当我们断除一切烦恼而成佛的时候,它们或者它们在当下的本来面目,就是一百尊忿怒金刚和寂静本尊的坛城。
我们一般认为,有些佛菩萨在东方,有些佛菩萨在西方,无论在哪个方向,都存在于很远很远的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佛刹,药师佛跟阿弥陀佛没有什么关系,阿弥陀佛住在极乐世界,药师佛住在东方净琉璃国,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相隔十万八千里,与我们就更没有关系了。
密宗告诉我们,在一百尊忿怒和寂静本尊里面,包含了密宗的所有根本本尊。而这一百尊本尊,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的本心,当一个人成就的时候,他的本心就是这样。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佛像像组成机器的零件一样,都是我们的一部分,但如果详细思维就会明白,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所有景象,都是我们自己的眼识,实际上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无论密宗哪个经典讲的也基本上一样,仅仅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而已。从表面上看百尊坛城,文殊菩萨不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也不是文殊菩萨,但实际上这种观点在显宗里面都说不过去。显宗认为,在超越八地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境界——文殊菩萨所造的善根,也就是普贤菩萨的善根;普贤菩萨所造的善根,也就是观音菩萨的善根,八大菩萨中任何一位所造的善根都是共同的,因为八地的时候已经断除了我执,虽然还没有成佛,还没有完全打破我执,但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开,即将融入一体,就像本来一体的东西被人为分开,当分开的隔断去掉之后,这个东西又变成一体一样,凡夫都认为,我就是我,我不是他,如果有一百个人,则这一百个人都是单独的人。这些想法的来源,就是我执,当我执消灭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变成一体。
既然显宗都有这样的说法,那密宗就更进一步了。密宗认为,一百本尊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同的佛菩萨,菩萨与佛的境界也有区别,但实际上却是一味一体的,都是我们自己的眼识。眼识当中产生的不同形象,使我们产生了这是一尊佛,那是另一尊佛的执着,但这些都是我们的错误。实际上,无论寂静本尊还是忿怒本尊,全都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它们最原始的本性,是如来藏光明空性,就像物理学讲的带放射性的离子可以放射出波、光等等一样,在没有证悟的时候,世界都是不清净的现象;在中阴身——气脉明点收缩,全部溶入到如来藏原始光明的时候,成佛以后,或生起次第与托噶修到一定程度的四种情况下,都可以显现出佛的坛城的景象,因为这些都是本来就存在的,是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释放出来的一种现象。
(二)部分证据
有很多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第一个证据是我们死的时候——哪怕从来没有修过生起次第,从来没有听过密法的人,在临死的那一瞬间,也会看到与百尊坛城完全一样的现象。
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不修行就看不见,死的时候不修行也看得见呢?
因为,从一个生命的投胎到死亡,是一轮生命的历程,在第一轮生命与第二轮生命之间,有一个回归的时机。就像地球、月球、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过了几万年、几亿年的周期以后的回归一样。回归的时候,所有运动的东西会回到源头——眼、耳、鼻、舌、身识等所有以前释放出来的东西,全都会往里收缩。眼、耳、鼻、舌识收缩到意识,意识融入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收缩到阿赖耶,阿赖耶在一个短短的瞬间当中也不存在了、间断了,就像天空中乌云消散、蓝天毕现一般。此时此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图像就会显现出来。
第二个证据,就是在修大圆满的托噶修法的时候,即使根本不去观想任何东西,只是在光明的境界中安住以后,就会看到这些佛的坛城。
这些是密宗的世俗谛,故而也叫做不了义幻化网。最终的境界,还要超越这个层次,到达真正的原始状态——如来藏光明。在如来藏光明当中,就没有白、黄、红、绿等颜色,也不会有什么有鼻子、有眼的佛像等等了,那种境界,才是了义的幻化网——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
(三)寂静本尊坛城
寂静本尊坛城,中间是一对主尊,然后东、南、西、北方各有一对主尊,总共有五对主尊,称为五部佛父佛母,然后是十六尊菩萨,六尊导师,守门的四对忿怒金刚,再加上普贤如来佛父佛母,一共是四十二位本尊。
1、普贤如来佛父佛母
普贤如来佛父,也即如来藏的光明;普贤王如来佛母,是如来藏的空性,普贤如来佛父佛母,是所有坛城的本体。就像做装饰的纯金,尽管做出的装饰各种各样,但都离不开纯金的本质,忿怒和寂静的本质,就是心的本性空性光明——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坛城里面的一切,都是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的显现,所以他不会单独显现,如果想观想,可以观想在主尊的心口。
2、五部佛
首先,五蕴当中的识蕴——眼识、耳识、鼻识、阿赖耶识等等,是构成人我的主要部分,属于精神的层面。当识蕴清净的时候,显现为毗卢遮那佛,密宗翻译为大日如来(梵文Vairocanabuddha)。毗卢遮那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坛城显现为蓝色,代表佛的身、口、意、功德、事业当中的意也即智慧,故属于佛的意部。
本来如来藏只是一个总称,可以分成佛的五种智慧。大日如来的本体,是佛的五种智慧当中的法界体性智。
毗卢遮那佛的佛母,叫做空自在母。空就是天空的意思,也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空间(五大当中的空大)。成佛的时候,空间的本性就是空自在母。
本尊的颜色,并不是一种表示,而是真正会看到的。在中阴身的时候,或者托噶修得很好的时候,最后看到的毗卢遮那佛父佛母的颜色就是蓝色,其他本尊的颜色也与我们今天所讲的一致。
在中阴身的时候,会出现毗卢遮那佛父佛母。当本尊佛父佛母出现的时候,从本尊佛父佛母的心口会发出像激光一样非常强烈的蓝光,光的每一段上面还有像我们吃饭的碗倒扣起来样子的光点,同时在旁边还会发出一个灰蒙蒙的白光,那是属于轮回天道的光。
每一个本尊出来的时候,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光,此处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务必要知道,跟本尊主体颜色一样的强光,是佛陀的智悲光,是来迎接我们的,那个时候一定不能害怕,而要祈祷本尊,但因为众生的业障很深重,一般会自然而然地对强光产生很大的恐惧感。本来没有理由恐怖,但就是不想看,一看到这个光就情不自禁地想躲避,有些人甚至会吓得晕过去;由于阿赖耶识当中的轮回习气很浓厚,一看到灰蒙蒙的光,马上就会生起欢喜心,急急忙忙地奔着灰蒙蒙的光而去,从而投入天道等轮回六道,开始了第二轮的生命旅程。
有修行的人在这个时候,就能知道这个蓝光是心的本性的现象,是毗卢遮那佛的智悲光,再加上虔诚真切的祈祷,证悟的人就能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并一下子化光融入到佛的心口,从而成就佛果——这就是中阴身的成佛。
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蓝色的佛不是别的东西,就是我们眼识、耳识、鼻识、意识等六识或八识,它的本性是如来藏,他是从如来藏中释放出来的,与如来藏不可分离的现象,这叫做毗卢遮那佛。
第二个是东方阿閦(chù)佛(阿閦鞞佛、不动佛、金刚萨垛,梵文 Aksobhyabuddha)。“阿閦”的意思就是不动,他是五蕴当中的色蕴清净的显现,佛的五种智慧中的大圆镜智。
阿閦佛的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
《慧灯之光六 密宗概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