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六 密宗概要(二)▪P2

  ..续本文上一页,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坛城呈白色,是佛的身部,因为色蕴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

  阿閦佛的佛母,叫做佛眼佛母,她是石头、铁块等固体(也即五大当中的地大)清净以后的显现。

  第三个,是南方的宝生佛(梵文 Padmasambhavatathāgata),他是受蕴清净的显现,佛的平等性智。宝生佛的佛母,叫做玛玛各佛母,是液体(也即五大当中的水大)清净的显现。宝生佛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坛城,都显现为黄色,属于佛的功德部。

  第四个,是西方的无量寿佛(无量光佛、阿弥陀佛,梵文 Amitabuddha),他是想蕴清净的显现,五种智慧当中的妙观察智。阿弥陀佛的佛母,叫做白衣母,实际它没有穿白色的衣服,只是叫白衣母而已,她是火和热量(也即五大当中的火大)清净的显现。阿弥陀佛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坛城,都显现为红色,为佛的语部。

  最后一个,叫做北方不空成就佛(梵文 Amoghasiddhi),是佛的五种智慧当中的成所作智,也是行蕴清净的显现。不空成就佛的佛母,叫做誓度母,她是外界的风与人体的气(也即五大当中的风大)清净时候的显现。不空成就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坛城,都显现为绿色,属于佛的事业部。

  佛经里面经常提到“境和有境”,或者“所取和能取”。凡是眼根等根和眼识等识,就叫做有境或能取;色、声等外在的东西,叫做境或者所取。譬如说,眼睛看到的物体,叫做境、外境、对境、所取;而眼识本身,则称为有境和能取。

  所有外在的对境,其自性都是佛母;所有内在的有境,其自性都是佛父。五部佛,是五蕴清净的现象;五部佛母,是五大清净的现象。所有本尊的源头,就是如来藏。

  3、十六大菩萨

  上面是从总体方面讲的,还没有更细致地分类。譬如说,五蕴当中的识蕴,实际上包含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下面进一步分别说明以上四者的清净显现。

  眼识清净的时候,显现成地藏王菩萨;耳识清净的时候,显现成金刚手菩萨;鼻识清净的时候,显现为虚空藏菩萨;舌识清净的时候,显现为观世音菩萨,这四位菩萨,叫做内四菩萨。

  眼识的对境——色法的清净显现,是嬉女;声音清净的时候,显现为鬘女;香清净的时候,显现为歌女(此处耳识和鼻识的对境鬘女和歌女有点错乱,是因为有别的意义);味道清净的时候,显现为舞女。

  再下面,是眼、耳、鼻、舌四根。眼根是眼球里面的一种使它可以看到东西的特殊结构。因为耳朵的构造和眼球不一样,所以它看不见任何色法。眼根清净的时候,显现为弥勒菩萨;耳根清净的时候,显现为除盖障菩萨;鼻根清净的时候,显现为普贤菩萨;舌根清净的时候,显现为文殊菩萨。以上四尊菩萨,称为外四菩萨。因为前面的菩萨都是内在识的显现,所以叫做“内”;外在物质方面的显现,就叫做“外”。

  四个外菩萨的对境,是按时间来区分的(佛眼能照见过去和未来这一点,也是显密公认的):眼根的对境,是四时当中的过去,当过去时清净的时候,显现为供养香女;现在清净的时候,显现为花女;未来清净的时候,显现为灯女;不定时,也即耳根的对境,它清净的时候,显现为涂香女,这样内外八大菩萨加上菩萨母,总共有十六位菩萨。

  4、六道导师

  接下来,是六道轮回的导师。显宗只提到一尊导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但密宗,尤其是宁玛巴的续部,就讲了六个导师:度化天界的天人导师,手里拿着一把琵琶,因为天人喜欢这些欲乐,为了度化这些众生,所以他手里带着一个这样的乐器。天界导师是六毒里面的傲慢心清净的显现。

  为什么慢心清净以后,会显现为天界的导师呢?任何凡夫都是这样,只要在一个群体里面显得比较出众、优越,立即就会生起慢心,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天人的身体、环境、寿命等等都比其它众生特别,所以他们的傲慢心比较重。

  第二个导师,是阿修罗的导师,他是嫉妒心清净的显现。阿修罗的嫉妒心非常强,尽管他的寿命、环境和受用和天人差不多,但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他们始终都想不通,所以经常跟天界作战。因为阿修罗喜欢战争、武器,所以阿修罗的导师右手拿着一把剑,左手持着古代军人穿的铠甲。

  此处我们要学一个词——不除而净,或者是不断而净。这个字的意思,在密宗里面很重要。比如说,小乘佛教或者大乘显宗认为,烦恼一定要断除,烦恼断除了以后,才能够清净,所以叫断除而净,但密宗认为,在没有证悟的时候,烦恼是不清净的,但如果具备了证悟的智慧,烦恼根本不需要断除,不是你证悟了烦恼才清净,而是烦恼本来就是清净的,实际上也不存在什么可以断除的,一切都是清净的,所以叫做不除而净。

  其实,这个观点禅宗里也提到过,达摩祖师的《血脉论》中说:“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其所要表达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但我们不能误解,认为密宗不需要断除烦恼,有贪心、有嗔恨心都没有问题。不要说其它的修法,连不净观的修法密宗行者都会修持,对有些烦恼特别重的密宗修行人来说,如果其它修法不管用或不净观比较实用的话,密宗是允许借鉴的,但这是其他宗派的修法,不是密宗自己的正式修法。

  慢心不除而净,显现为天界的导师;嫉妒心不除而净,显现为阿修罗的导师。

  第三个,是人间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我们都知道,在六毒烦恼中,人类最强烈的,就是贪心——贪得无厌,所以人的导师,是贪心不除而净的显现。

  本来在佛的自境当中的菩萨和佛,不会有境界上的高低,但在表面上看,寂静本尊里面的十个主尊,是呈金刚跏趺的坐式,以表示他们已经成就到最究竟的境界。菩萨是半盘的坐式,表示他们还没有究竟成佛,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平时我们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像都是坐着的,而这里的六道导师却是站立的。为什么呢?因为导师才是真正化身到人间、地狱等处去度化众生的,所以无暇安坐。

  第四个,是旁生的导师,他是无明不除而净的显现,因为畜生很愚蠢,所以他手里拿着经函,表示以智慧扫除无明。

  第五个,是饿鬼道的导师,他是吝啬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布施、舍不得供养,佛教里面也叫做悭吝——不除而净的显现。他手里拿着一个装珠宝的容器,表示断除饿鬼道的饥渴烦恼。

  第六个,是地狱道的导师,他是嗔恨心不除而净的显现。右手是一把火,左手是水,分别表示驱除地狱的寒冷和炎热。

  

《慧灯之光六 密宗概要(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