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六 密宗概要(二)▪P2

  ..續本文上一頁,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呈白色,是佛的身部,因爲色蘊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成分。

  阿閦佛的佛母,叫做佛眼佛母,她是石頭、鐵塊等固體(也即五大當中的地大)清淨以後的顯現。

  第叁個,是南方的寶生佛(梵文 Padmasambhavatathāgata),他是受蘊清淨的顯現,佛的平等性智。寶生佛的佛母,叫做瑪瑪各佛母,是液體(也即五大當中的水大)清淨的顯現。寶生佛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都顯現爲黃色,屬于佛的功德部。

  第四個,是西方的無量壽佛(無量光佛、阿彌陀佛,梵文 Amitabuddha),他是想蘊清淨的顯現,五種智慧當中的妙觀察智。阿彌陀佛的佛母,叫做白衣母,實際它沒有穿白色的衣服,只是叫白衣母而已,她是火和熱量(也即五大當中的火大)清淨的顯現。阿彌陀佛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都顯現爲紅色,爲佛的語部。

  最後一個,叫做北方不空成就佛(梵文 Amoghasiddhi),是佛的五種智慧當中的成所作智,也是行蘊清淨的顯現。不空成就佛的佛母,叫做誓度母,她是外界的風與人體的氣(也即五大當中的風大)清淨時候的顯現。不空成就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都顯現爲綠色,屬于佛的事業部。

  佛經裏面經常提到“境和有境”,或者“所取和能取”。凡是眼根等根和眼識等識,就叫做有境或能取;色、聲等外在的東西,叫做境或者所取。譬如說,眼睛看到的物體,叫做境、外境、對境、所取;而眼識本身,則稱爲有境和能取。

  所有外在的對境,其自性都是佛母;所有內在的有境,其自性都是佛父。五部佛,是五蘊清淨的現象;五部佛母,是五大清淨的現象。所有本尊的源頭,就是如來藏。

  3、十六大菩薩

  上面是從總體方面講的,還沒有更細致地分類。譬如說,五蘊當中的識蘊,實際上包含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下面進一步分別說明以上四者的清淨顯現。

  眼識清淨的時候,顯現成地藏王菩薩;耳識清淨的時候,顯現成金剛手菩薩;鼻識清淨的時候,顯現爲虛空藏菩薩;舌識清淨的時候,顯現爲觀世音菩薩,這四位菩薩,叫做內四菩薩。

  眼識的對境——色法的清淨顯現,是嬉女;聲音清淨的時候,顯現爲鬘女;香清淨的時候,顯現爲歌女(此處耳識和鼻識的對境鬘女和歌女有點錯亂,是因爲有別的意義);味道清淨的時候,顯現爲舞女。

  再下面,是眼、耳、鼻、舌四根。眼根是眼球裏面的一種使它可以看到東西的特殊結構。因爲耳朵的構造和眼球不一樣,所以它看不見任何色法。眼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爲彌勒菩薩;耳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爲除蓋障菩薩;鼻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爲普賢菩薩;舌根清淨的時候,顯現爲文殊菩薩。以上四尊菩薩,稱爲外四菩薩。因爲前面的菩薩都是內在識的顯現,所以叫做“內”;外在物質方面的顯現,就叫做“外”。

  四個外菩薩的對境,是按時間來區分的(佛眼能照見過去和未來這一點,也是顯密公認的):眼根的對境,是四時當中的過去,當過去時清淨的時候,顯現爲供養香女;現在清淨的時候,顯現爲花女;未來清淨的時候,顯現爲燈女;不定時,也即耳根的對境,它清淨的時候,顯現爲塗香女,這樣內外八大菩薩加上菩薩母,總共有十六位菩薩。

  4、六道導師

  接下來,是六道輪回的導師。顯宗只提到一尊導師,就是釋迦牟尼佛,但密宗,尤其是甯瑪巴的續部,就講了六個導師:度化天界的天人導師,手裏拿著一把琵琶,因爲天人喜歡這些欲樂,爲了度化這些衆生,所以他手裏帶著一個這樣的樂器。天界導師是六毒裏面的傲慢心清淨的顯現。

  爲什麼慢心清淨以後,會顯現爲天界的導師呢?任何凡夫都是這樣,只要在一個群體裏面顯得比較出衆、優越,立即就會生起慢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因爲天人的身體、環境、壽命等等都比其它衆生特別,所以他們的傲慢心比較重。

  第二個導師,是阿修羅的導師,他是嫉妒心清淨的顯現。阿修羅的嫉妒心非常強,盡管他的壽命、環境和受用和天人差不多,但畢竟還是有一定的距離,他們始終都想不通,所以經常跟天界作戰。因爲阿修羅喜歡戰爭、武器,所以阿修羅的導師右手拿著一把劍,左手持著古代軍人穿的铠甲。

  此處我們要學一個詞——不除而淨,或者是不斷而淨。這個字的意思,在密宗裏面很重要。比如說,小乘佛教或者大乘顯宗認爲,煩惱一定要斷除,煩惱斷除了以後,才能夠清淨,所以叫斷除而淨,但密宗認爲,在沒有證悟的時候,煩惱是不清淨的,但如果具備了證悟的智慧,煩惱根本不需要斷除,不是你證悟了煩惱才清淨,而是煩惱本來就是清淨的,實際上也不存在什麼可以斷除的,一切都是清淨的,所以叫做不除而淨。

  其實,這個觀點禅宗裏也提到過,達摩祖師的《血脈論》中說:“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衆生。”其所要表達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但我們不能誤解,認爲密宗不需要斷除煩惱,有貪心、有嗔恨心都沒有問題。不要說其它的修法,連不淨觀的修法密宗行者都會修持,對有些煩惱特別重的密宗修行人來說,如果其它修法不管用或不淨觀比較實用的話,密宗是允許借鑒的,但這是其他宗派的修法,不是密宗自己的正式修法。

  慢心不除而淨,顯現爲天界的導師;嫉妒心不除而淨,顯現爲阿修羅的導師。

  第叁個,是人間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我們都知道,在六毒煩惱中,人類最強烈的,就是貪心——貪得無厭,所以人的導師,是貪心不除而淨的顯現。

  本來在佛的自境當中的菩薩和佛,不會有境界上的高低,但在表面上看,寂靜本尊裏面的十個主尊,是呈金剛跏趺的坐式,以表示他們已經成就到最究竟的境界。菩薩是半盤的坐式,表示他們還沒有究竟成佛,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平時我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像都是坐著的,而這裏的六道導師卻是站立的。爲什麼呢?因爲導師才是真正化身到人間、地獄等處去度化衆生的,所以無暇安坐。

  第四個,是旁生的導師,他是無明不除而淨的顯現,因爲畜生很愚蠢,所以他手裏拿著經函,表示以智慧掃除無明。

  第五個,是餓鬼道的導師,他是吝啬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布施、舍不得供養,佛教裏面也叫做悭吝——不除而淨的顯現。他手裏拿著一個裝珠寶的容器,表示斷除餓鬼道的饑渴煩惱。

  第六個,是地獄道的導師,他是嗔恨心不除而淨的顯現。右手是一把火,左手是水,分別表示驅除地獄的寒冷和炎熱。

  

《慧燈之光六 密宗概要(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