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六 密宗概要(二)

  密宗概要(二)

  叁、細說密宗的正世俗谛——萬法皆爲佛的壇城

  (一)論點

  凡夫所看到的所有現象,都是心的顯現,這與真相唯識宗的觀點是一樣的,也與假相唯識宗不承認外境是心,而認爲外境與心的能力分不開,是心創造的一種幻象、幻覺的觀點也不矛盾。無論外境是心的現象也好,是心創造的幻象也好,反正離不開心,倘若心不存在,外境就沒有辦法成立。

  換言之,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不是外在的,而是我們眼識的感受;耳朵聽到的所有東西,都是耳識的感受;同樣,鼻、舌、身所感覺到的香、味、觸,都是我們自己的感知,除了心的感知以外,外面沒有一個真正的世界。

  這個問題,也是唯識宗和經部爭論的焦點,唯識宗認爲:除了我們的感知以外,不可能存在什麼外面的世界,就象夢境中的一切都不存在,都是我們的幻覺一樣,現實生活同樣也是我們的感知,因爲夢境與現實的習氣和因緣有點不一樣,現實生活中的習氣種子比較穩定,所以感受到的外境不像夢境那麼虛幻。現實與夢境之間的差別,只是阿賴耶識上的種子是否穩定的差別,除此以外,二者完全一致。經部和一切有部卻認爲:只有外境(物質)存在,才能解釋這個世界的一切現象。

  他們共同認爲,當物質的形象在我們心裏顯現的時候,我們認爲自己正在分析外界的東西,事實上,誰也不可能分析任何外界的東西,因爲它們和我們的心沒有任何關系。譬如說,兩個人在分析、探討物質本性,一個人說“所有的物質是無常”,另一個人說“所有的物質是永恒不滅”的時候,實際上他們誰也無法改變物質的本性。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需要有這樣的錯覺,如果沒有這樣的錯覺,我們就沒有辦法去思維、分析、探討任何事情。

  顯宗的《現觀莊嚴論》、《經莊嚴論》等經論中都講過,當我們的心慢慢清淨,並最後變成智慧的時候,所有的現象都會變成智慧的現象;密宗認爲,在我們的感知尚未轉變的時候,它的本質、本性也是佛的智慧。這跟達摩祖師的《悟性論》中所說的:“衆生與菩提,亦如冰與水。”是一回事。

  譬如說,我們一般認爲,眼識、意識以及阿賴耶識等八識,眼根、耳根等諸根,眼睛看到的色法,耳朵聽見的聲音,以及從色蘊到最後的識蘊等五蘊,還有過去、現在、未來與不確定時等等,都是組成人的一部分,像組成機器的零件一樣,除了這些成分以外,沒有人的存在,這些都叫做我,我執執著的對境,也就是這些。密宗認爲,當我們斷除一切煩惱而成佛的時候,它們或者它們在當下的本來面目,就是一百尊忿怒金剛和寂靜本尊的壇城。

  我們一般認爲,有些佛菩薩在東方,有些佛菩薩在西方,無論在哪個方向,都存在于很遠很遠的另一個世界,另一個佛刹,藥師佛跟阿彌陀佛沒有什麼關系,阿彌陀佛住在極樂世界,藥師佛住在東方淨琉璃國,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方,相隔十萬八千裏,與我們就更沒有關系了。

  密宗告訴我們,在一百尊忿怒和寂靜本尊裏面,包含了密宗的所有根本本尊。而這一百尊本尊,實際上就是我們自己的本心,當一個人成就的時候,他的本心就是這樣。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佛像像組成機器的零件一樣,都是我們的一部分,但如果詳細思維就會明白,我們的眼睛看到的所有景象,都是我們自己的眼識,實際上也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

  無論密宗哪個經典講的也基本上一樣,僅僅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而已。從表面上看百尊壇城,文殊菩薩不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不是文殊菩薩,但實際上這種觀點在顯宗裏面都說不過去。顯宗認爲,在超越八地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境界——文殊菩薩所造的善根,也就是普賢菩薩的善根;普賢菩薩所造的善根,也就是觀音菩薩的善根,八大菩薩中任何一位所造的善根都是共同的,因爲八地的時候已經斷除了我執,雖然還沒有成佛,還沒有完全打破我執,但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分開,即將融入一體,就像本來一體的東西被人爲分開,當分開的隔斷去掉之後,這個東西又變成一體一樣,凡夫都認爲,我就是我,我不是他,如果有一百個人,則這一百個人都是單獨的人。這些想法的來源,就是我執,當我執消滅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變成一體。

  既然顯宗都有這樣的說法,那密宗就更進一步了。密宗認爲,一百本尊表面上看起來是不同的佛菩薩,菩薩與佛的境界也有區別,但實際上卻是一味一體的,都是我們自己的眼識。眼識當中産生的不同形象,使我們産生了這是一尊佛,那是另一尊佛的執著,但這些都是我們的錯誤。實際上,無論寂靜本尊還是忿怒本尊,全都存在于我們自己的心中。它們最原始的本性,是如來藏光明空性,就像物理學講的帶放射性的離子可以放射出波、光等等一樣,在沒有證悟的時候,世界都是不清淨的現象;在中陰身——氣脈明點收縮,全部溶入到如來藏原始光明的時候,成佛以後,或生起次第與托噶修到一定程度的四種情況下,都可以顯現出佛的壇城的景象,因爲這些都是本來就存在的,是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釋放出來的一種現象。

  (二)部分證據

  有很多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第一個證據是我們死的時候——哪怕從來沒有修過生起次第,從來沒有聽過密法的人,在臨死的那一瞬間,也會看到與百尊壇城完全一樣的現象。

  爲什麼活著的時候不修行就看不見,死的時候不修行也看得見呢?

  因爲,從一個生命的投胎到死亡,是一輪生命的曆程,在第一輪生命與第二輪生命之間,有一個回歸的時機。就像地球、月球、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在過了幾萬年、幾億年的周期以後的回歸一樣。回歸的時候,所有運動的東西會回到源頭——眼、耳、鼻、舌、身識等所有以前釋放出來的東西,全都會往裏收縮。眼、耳、鼻、舌識收縮到意識,意識融入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收縮到阿賴耶,阿賴耶在一個短短的瞬間當中也不存在了、間斷了,就像天空中烏雲消散、藍天畢現一般。此時此刻,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圖像就會顯現出來。

  第二個證據,就是在修大圓滿的托噶修法的時候,即使根本不去觀想任何東西,只是在光明的境界中安住以後,就會看到這些佛的壇城。

  這些是密宗的世俗谛,故而也叫做不了義幻化網。最終的境界,還要超越這個層次,到達真正的原始狀態——如來藏光明。在如來藏光明當中,就沒有白、黃、紅、綠等顔色,也不會有什麼有鼻子、有眼的佛像等等了,那種境界,才是了義的幻化網——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

  (叁)寂靜本尊壇城

  寂靜本尊壇城,中間是一對主尊,然後東、南、西、北方各有一對主尊,總共有五對主尊,稱爲五部佛父佛母,然後是十六尊菩薩,六尊導師,守門的四對忿怒金剛,再加上普賢如來佛父佛母,一共是四十二位本尊。

  1、普賢如來佛父佛母

  普賢如來佛父,也即如來藏的光明;普賢王如來佛母,是如來藏的空性,普賢如來佛父佛母,是所有壇城的本體。就像做裝飾的純金,盡管做出的裝飾各種各樣,但都離不開純金的本質,忿怒和寂靜的本質,就是心的本性空性光明——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壇城裏面的一切,都是普賢王如來佛父佛母的顯現,所以他不會單獨顯現,如果想觀想,可以觀想在主尊的心口。

  2、五部佛

  首先,五蘊當中的識蘊——眼識、耳識、鼻識、阿賴耶識等等,是構成人我的主要部分,屬于精神的層面。當識蘊清淨的時候,顯現爲毗盧遮那佛,密宗翻譯爲大日如來(梵文Vairocanabuddha)。毗盧遮那佛父佛母以及所在的壇城顯現爲藍色,代表佛的身、口、意、功德、事業當中的意也即智慧,故屬于佛的意部。

  本來如來藏只是一個總稱,可以分成佛的五種智慧。大日如來的本體,是佛的五種智慧當中的法界體性智。

  毗盧遮那佛的佛母,叫做空自在母。空就是天空的意思,也即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空間(五大當中的空大)。成佛的時候,空間的本性就是空自在母。

  本尊的顔色,並不是一種表示,而是真正會看到的。在中陰身的時候,或者托噶修得很好的時候,最後看到的毗盧遮那佛父佛母的顔色就是藍色,其他本尊的顔色也與我們今天所講的一致。

  在中陰身的時候,會出現毗盧遮那佛父佛母。當本尊佛父佛母出現的時候,從本尊佛父佛母的心口會發出像激光一樣非常強烈的藍光,光的每一段上面還有像我們吃飯的碗倒扣起來樣子的光點,同時在旁邊還會發出一個灰蒙蒙的白光,那是屬于輪回天道的光。

  每一個本尊出來的時候,都會出現兩種不同的光,此處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務必要知道,跟本尊主體顔色一樣的強光,是佛陀的智悲光,是來迎接我們的,那個時候一定不能害怕,而要祈禱本尊,但因爲衆生的業障很深重,一般會自然而然地對強光産生很大的恐懼感。本來沒有理由恐怖,但就是不想看,一看到這個光就情不自禁地想躲避,有些人甚至會嚇得暈過去;由于阿賴耶識當中的輪回習氣很濃厚,一看到灰蒙蒙的光,馬上就會生起歡喜心,急急忙忙地奔著灰蒙蒙的光而去,從而投入天道等輪回六道,開始了第二輪的生命旅程。

  有修行的人在這個時候,就能知道這個藍光是心的本性的現象,是毗盧遮那佛的智悲光,再加上虔誠真切的祈禱,證悟的人就能安住在這個境界當中,並一下子化光融入到佛的心口,從而成就佛果——這就是中陰身的成佛。

  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藍色的佛不是別的東西,就是我們眼識、耳識、鼻識、意識等六識或八識,它的本性是如來藏,他是從如來藏中釋放出來的,與如來藏不可分離的現象,這叫做毗盧遮那佛。

  第二個是東方阿閦(chù)佛(阿閦鞞佛、不動佛、金剛薩垛,梵文 Aksobhyabuddha)。“阿閦”的意思就是不動,他是五蘊當中的色蘊清淨的顯現,佛的五種智慧中的大圓鏡智。

  阿閦佛的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

《慧燈之光六 密宗概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