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驱暗复明曙光论——回答王颀颀同志的来信▪P3

  ..续本文上一页”,在学术领域能不能有两条并存不悖的真理的问题。

  在以上两个问题上,我们之间的观点截然不同,我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既然以训斥的口气责问于我,我也只好讲明自己的理由:

  第一个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排他自立”性的存在。

  不但龙树《中观》,法称《因明》坚持这个观点,而且黑格尔在《小逻辑》中也谈到这个观点,也就是说一切抽象和具体的事物在排除一切别的事物的性相的关系中才能独立,“人”的存在是排除一切“非人”的性相中的存在,柳树的存在是排除非柳树的一切其他的树种和其他的事物性相中的存在。

  具体的事物是这样,观念性的东西也是这样。人类认识事物也就是在“是此非彼”“是彼非此”这种排他自立中认识的。

  任何宗教、任何思想体系都离不开“排他自立”的性质,这在中观称为相对的存在,在辩证哲学中称为对立的存在。

  佛教也和其他思想体系一样,也是和一切非佛思想的对比、对立的斗争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释迦牟尼和印度的六外道、十八外道斗法,菩提树下成道前和来犯的魔女、魔兵的斗争,都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这种思想斗争。释迦牟尼讲学术民主是对信教四众弟子讲的,对外道魔众从来没有让步,他化现各种恐怖形象的金刚护法,对恶人、恶魔进行杀伐镇压,便是最好的例子。

  只讲慈悲却不分善恶的唐僧,吃了很多苦头,最终孙悟空的金箍棒一路打来,才保唐僧到了西天“金猴奋起千钧棒,宇域澄清万里埃”。历代佛教中坚持真理的论师都是举起智慧和辩才的“千钧棒”,身陷魔阵,横扫外道邪说的,他们的每一部不朽的著作都是证据。

  世亲在《俱舍论》中说:

  “大师世眼久已闭,

  堪为证者多散灭,

  不见真理无制人,

  由鄙寻思乱圣教”。

  “世无依怙丧众德,

  无钩制惑随意转”。

  因明论师法称说:

  “除非论师法称我,

  论辩阳光全熄灭,

  正法睡眠或死亡,

  否则邪说别想活。”

  他的《正理论大疏》全部用批邪显正的手法阐述了佛教因明观点,对强词夺理的外道论师进行了辛辣地讽刺和批评。他说:“那些外道像在丈夫面前假装贞洁,强词夺理的卖淫荡妇。”

  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

  “以慈悲着想,

  为破诸邪见,

  说殊胜之法”。

  月称在《入中论》中说:

  “分辩经义非好净,

  为解脱故显真理,

  若为解释真实义,

  摧毁他宗无过错

  克珠杰在《因明驱暗论》中开宗明义宣布:

  “为烧乱论荆棘林,粉碎邪说石山峰,

  从我睿智密云中,将发妙理雷万钧,

  饮邪食毒神恍惚,未睹佛论千万卷,

  散布任心臆造言,此等劣智当知趣。”

  又如喜饶嘉措,词峰如雪刃纷飞,使论敌无处藏身;

  鲁迅先生喜笑怒骂,如镖枪飞刀,使敌人各个丧胆。

  毛泽东说:“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郭沫若作诗宣称“唐僧该杀。”

  照王同志的观点,上面这些佛门和哲人文豪的言行不但“不正常”,而且“罪该万死了”。

  当今国内外抱着无知偏见,贬佛、压佛、谤佛、反佛这类来自外部的逆流暂且不说,在佛教内部,包括那些打着佛教旗号的假冒“喇嘛”、“活佛”、“金刚师”、“气功师”、神汉、巫婆,胡言乱语地假冒佛教“专家”、“学者”,就像粪坑里的苍蝇、蚊子,都看准了佛教这块肥肉,纷纷飞来争食,屙屎屙溺,把佛门净地搞成了垃圾污染之源。

  在这种情况下麻木不仁,说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写几篇不痛不痒的文章,参修明哲保身的小乘禅,也许能获得“清净”。但作为口念三宝,心想菩提的人,利众发心不应留在口头,正见信念须见于实际行动,世间稀有宝藏遭到毁坏岂能袖手旁观?

  对于这种情况,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有的说“正常”,有的说“不正常”,既使是不正常也是不正常的外境所产生的不正常之内情。“万法唯心不是我中观家的见地。”

  这里还要提醒问难者,“不正常”的非我一人,就在您的这封信中说:“早在1996年初我曾向数个佛教刊物投稿,批判当时某活佛借气功名义乱搞双修和当时的*轮功,可惜我既无名气,又无金钱开路,麻木不仁的佛教刊物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拒登我的稿子,净土宗的法师们甚至抛开四法印的诽谤式说法;港台的所谓禅师歪曲、毁谤大乘佛法……等等,使得真心向佛的学人欲诉无门,欲哭无泪。”

  在这段话里表明,你也曾经金刚怒目式地打击过歪门邪道,作了我“不正常”的同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第二个问题,在信仰领域能不能有两个“上帝”,在学术领域能不能有两条并存不悖的真理的问题。

  您说:“不能说因为印度出了一位圣人叫释迦牟呢,别的国家就不允许有圣人贤人了”。

  此话差矣!自古至今,无论佛教还是其他宗教,无一例外地只承认一个至高无上的圣人,无论它的名称叫做什么,绝不承认本教门以外的圣人。这是全人类历史所证明的无法改变的事实和颠扑不破的真理,所有的宗教历史和思想都是这一问题的证据。

  所谓各种宗教的各种思想信仰的互不侵犯,和平相处,那只是好心的政治家们的崇高设想,但实际上永远做不到。

  既使是在某个时代某些方面各种宗教和思想信仰之间的对立出现缓和和相互宽容,也只是表面现象?“有你无我”、“你死我活”才是对立事物的本质。

  佛陀一出世就宣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在真信佛教徒的心中,佛陀是兽中雄狮、鸟中大鹏、群星中的太阳、人类的唯一真正救星。

  他虽生在印度,佛教徒从来没有把他当做“印度的圣人”,他是无国界、无时空界限、无人种和民族区别、无生死的三界众生的精神太阳,希望之星。

  他的慈悲人格和智慧出类拔萃,无与伦比。

  他不同于虚构的造物主,也不同于本教派利益的保护神更不同于超不出世俗之见的圣贤哲人,和他能相比的唯有他自己。

  慧远大师听道安讲《般若经》,悟“儒道九流皆糠秕耳”。

  僧肇精于老、庄,但认为比之佛教“犹未尽善”,这些出自任继愈主编《佛教史》。

  这部佛教史介绍了历史上佛道儒相斥和论战。说佛教斥责道教为“愚惑欺诈”,道教骂佛教是“夷狄”之教,慧远分佛教为“内道”,儒学为“外道”,他说《周易》、《老子》都是世俗世界,不能和佛教的出世领域相比。

  尊道的周武帝骂佛教“非正法”,重儒的魏武帝斥佛教为“西戎虚诞、妄生妖孽”。加上崇儒的唐武宗,从反佛走上了灭佛的极端,史称“三武灭佛”。

  两千多年来,国家采取粗暴的行政手段消灭佛教的事件,除了“三武”并不多见,但佛道儒之间的思想斗争从未停止过。

  在孔庙里没有佛陀之位,佛教寺庙里也没有孔子、老子的偶像。不仅是儒佛道,世上所有的宗教都是这样,回教灭掉了印度和中亚的佛教取而代之,洋教士和洋枪洋炮一同进入中国,把儒释道统统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这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宗教和一切思想信仰领域只允许有一个“上帝”,不允许有两个或者多个“上帝”。

  就佛教自己的理论讲,一教只能有一个教主即佛,正如一国不能有两君一样。

  由于这个原因,实际上早已成佛的文殊、观音、普贤、地藏等八大佛降级而以八大菩萨的身份助佛弘教。

  这不是我的捏造,是有经论根据的。在三宝皈依戒中规定,皈依佛,不允许信外道,皈依法,不允许信仰外道思想。这个信条佛教弟子都应该遵守。

  信仰犹若男女爱情,贵在专一,不能有“三角”或多角恋爱,也不许有“两个圣贤”。

  您作为“三宝弟子”竟然说出:“不能因为印度出了一位圣人叫释迦牟尼,别的国家就不允许有圣人贤人了吗?”

  这样的话,您不觉得这是对您自己的嘲笑和贬低吗?您这位“三宝弟子”的心目中释迦牟尼仅仅是个和别的圣贤没有什么不同的“印度的圣贤”而已吗?

  容许我再一次说句“践踏他人”的话,凭这点你就没有被称为“三宝弟子”的资格!

  别说思想信仰,任何一种哲学和思想体系都有排他自立的特点,只承认按各自的标准认定的真理,若认定A是真理,就不可能同时认定B和C是真理,如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真理,因此把不承认这个观点的人统统视为“唯心主义”。

  在唯物主义的殿堂中绝不允许有唯心主义者康德、黑格尔、贝克莱、休默的席位;

  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就连“物质”都是“观念性的存在”。未被认识的东西,怎能断定其存在与不存在?

  承认马克思是圣贤的人们,难道承认孔老、佛陀也是圣贤吗?

  在思想里面只有“是”和“非”,它的存在逻辑是“排中律”,没有中间状态。

  所以讲佛学的时候,触及到问题时,只须显扬佛教的真理,不能用两种思想标准同时肯定非佛教的东西。这也不是佛教一家的规矩,任何宗教、任何哲学思想都是这样。

  有个名叫龚天民的牧师写了一本《基督教与佛教》的书,他的所谓“比较”,也只是把基督教当作“正确”,把佛教当做“错误”来做比较的,在他的书里也只有耶和华是“圣贤”,别的都是笨蛋;

  在《古兰经》的讲堂里,不可能听到“中国圣贤”的声音;

  在道教的经典中佛陀也只是一个被老子教化过的野蛮的“胡人”;

  马列主义的宣传媒介只许讲“无神论”,不许讲别的圣贤的理论;

  基督教电台全天讲的是《圣经》,也不讲佛经。

  您为什么不问一问:“只有你们的圣贤是圣贤,别的圣贤就不是圣贤了吗?”您对这些问题不至于无知到如此程度吧?

  我的书是为那些爱好和信仰佛教的人写的佛教理论知识,不是给教外之人看的,我不是“调味的厨师”,从来没有想过如何适应教外之人的口味。

  我抨击一些不正之风,也非无的放矢,您觉得我的说法有问题,您为什么不看看那些佛不像佛、道不像道、马不像马、…

《驱暗复明曙光论——回答王颀颀同志的来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