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P11

  ..续本文上一页刚乘的人,更列为四加行之一,其重要由此可见。

  修曼陀罗供的方法,是先以左手握一些米(或用豆、小麦等),执持曼陀罗的底边,再用右手抓一把米,依照仪轨撒在曼陀罗盘上,一边撒,一边诵赞,再以双手捧举曼陀罗,诵咒供养。然后将米倒掉,用右手腕部把曼陀罗盘擦干净,重新换米再修。

  大师闭关时,以四方磐石作曼陀罗供。修持时,由于殷重至诚,勇猛精进,以致指尖全部破裂,腕部皮开肉绽,隐约可见白骨。本来曼陀罗盘上不清洁的地方,是用毡布等物擦拭的,但大师认为,修行如想尽快消除罪障,圆满资粮,当以极难苦行擦拭曼陀罗。因此大师开始修这个法时,先以腕部的前沿擦拭曼陀罗;磨破了,则用腕部的侧面擦拭;腕侧又磨破了,更以腕背擦拭。这样,大师虽至两腕全毁,痛苦椎心,却仍精进修持,努国不辍。

  由于大师这种修法,能获得无量不可思义的功德,所以后来西藏不分那个教派,全部仿照大师的修法,以极难苦行,力修曼陀罗供。

  (五)三十五佛现全身

  大师闭关专修时,又在一块石板上,以大礼拜礼三十五佛。

  大礼拜是礼佛之最恭敬礼,它不同于一般屈膝蜷体的跪拜。修大礼拜时,膝盖不弯,两手先着地,然后平身向前推进,直到整个身体伏贴地面后,头才碰地。修三十五佛忏,是一边礼拜,一边诵三十五佛名。因大师礼佛修忏不畏艰苦,一味精进,以致手足俱裂,并在石板上留下手脚膜拜的凹痕,和头额的印纹。

  大师礼拜三十五佛时,常感三十五佛现身加持。然而他每次所见到的三十五佛,却全部没有头部。他觉得很奇怪,因此就此事请问本尊。本尊回答说:因为你所称念的佛号不具全,意念佛的功德不圆满,所以无法见到诸佛之圆满相。以后你必须在佛号前面,加诵《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此方能见到全身的佛相。

  大师自此以后,每次修忏时,教遵照本尊所教,如法念诵,果然每次都可看到三十五佛的圆满相,尊尊光明相好,庄严无比。于是大师依此,造三十五佛忏的修观仪轨。

  在此之前,印度和西藏的修行人,所谓修三十五佛忏,只能依菩萨堕忏的仪文,一边诵佛,一边礼佛,而无观修之法。自从宗喀巴大师造修观仪轨之后,修法才算圆满,功德更为殊胜。

  (六)难行能行

  大师常利用修持剩下来的时间,阅读华严经。阅经以后,便以大菩提心,一一修习经中所说的大愿大行。

  华严经中所说的菩萨行,对象广,愿心深,境界大,理念达于最高境界。修学者若无极大的勇气,与无比的担当和广阔的胸怀,是绝对不能发起大心,乃至做到这种无尽悲愿的。大师最初修习时,虽然稍感困难,但他意乐猛决,勇悍无比,因此逐渐纯熟,终至对诸菩萨的广大心行,不加费力自然能修。纵使是一种最难思议,又最难行的事,也不生起怯弱之心,还感到猛利欢喜。

  大师认为,即身成佛这种大事,必须这样猛利修学,否则是绝无法成就的。

  (七)证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

  大师求道心甚坚,闭关专修时,虽至疲惫不堪,仍不敢稍有懈怠,一意严谨苦行。所以他在这段专修期间(壬申年冬在阿喀,癸酉年冬移往达布dvags-po地区的门垅sman-lung),曾获得许多佛菩萨的现身加持,和证无理不可思议的功德。

  在阿喀时,大师曾见弥勒菩萨现高大身,全身纯金色,于宝座上结跏趺坐。身上有种种宝物作为庄严,两手当心,各执持一茎乌巴拉花,作双转*轮印。此外,又见释迦牟尼佛、药师佛,身披黄色法衣;见无量寿如来宣说种种法音,无量海会圣众菩萨层层围绕;见弥勒菩萨贤善坐相,身披袈裟,手拿龙树之花,花上有净水宝瓶,及千幅轮。

  在达布门垅时,大师见文殊菩萨现广大身,威德巍巍,四周有无量海会圣众围绕。又见圣解脱母、圣尊胜母、圣光明母、圣白伞盖佛母等一切本尊。更见龙树、提婆、佛护、龙智、月称等深观派的一切宗师;无着、世亲、陈那、法称、功德光、释迦光,天王慧、莲花戒等广行派的一切大师。同时,还见到造箭等八十四位神通大成就者。

  大师虽然获得如此希有难得的境界,但他仍然认为这些境象,全是意识所幻化,不可执实,因此时时以诸法如幻观照自心,毫无留碍。

  这时,文殊菩萨现身教导他说:这种境界非比寻常,而是诸佛菩萨摄受之相。你应该至心向他们恳祷,祈赐一切成就,如此自然能得到自他二种究竟的利益。"

  过了不久,大师又见到大威德金刚,身大威严,头部和各个手臂,都圆满无缺。又有一次,见文殊菩萨结跏趺坐,四周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圣众围绕。菩萨心中,突然生出一口利剑,剑身逐渐增长,剑尖终至抵住大师的心窝。菩萨心中,又涌出黄色的甘露,顺着闪闪发光的剑面,徐徐流入大师的体内。此时,大师顿然感到全身舒畅,充满无漏妙乐。

  诗曰:

  四力业消忏悔根,修持礼拜福增源;

  如来示现庄严相,成就菩提殊胜门。

  九、作诸佛事 本尊授记

  (一)重修弥勒菩萨殿

  大师在专修时,本尊曾嘱咐他,务必修复日渐颓坏之弥勒菩萨殿;菩萨殿若恢复旧观,对于弘法事业和振兴戒律,都有极密切的因缘。大师遂遵从教诫,于甲戌年(1394年,大师38岁)春天,前往阿喀。

  阿喀精其(rdzing-phyi,精其在阿喀宗沿河往北十几里的地方)弥勒菩萨殿,于十世纪由噶尔米·云丹永仲(gar

  -miyoutangyung-drung,他是“集论”传承人之一)所创建。当初殿宇巍峨,雕梁画栋,极尽人工之妙,气派十分雄伟。四周墙壁,安奉许多庄严的佛像,和绚丽的彩画。弥勒菩萨相好具足,慈颜如生,身量约与人相等。此尊菩萨很灵异,有大加持力,如果能在圣像前至心祈祷,都能满愿。当时菩萨殿施供云集,法筵不断,寺院不乏硕学俊彦之士;可惜到了末世,正法衰微,因无人整理培修,如今殿堂已慢慢腐坏,四壁色彩淡褪,墙土剥落,佛像积满厚厚的尘埃,和斑斑鸟粪。大师目睹如此凋零的景象,不禁悲从中来,潸潸泪下。

  为了修复菩萨殿,大师四处奔走,劝化集资。阿喀官家善根深厚,见大师之种种德仪,深心仰慕,因而协助大师,负责整修大殿之墙壁、屋顶和地基等。至于墙壁彩画的部分,则由大师自己负责。

  当时师徒十二人(在阿喀专修时,又多加三名),把各人所拥有的资具聚集起来,连法器在内,总共才有银子一两二钱。这些数字,离预计费用尚差很远,因此大师打算祈求财宝天王协助,奈何又缺乏燃灯的酥油。大家正感一筹莫展时,幸好遇上一位出家人,赠送他们一包酥油,才凑足了供财神的因缘。

  供养时,大师至心向财宝天王祈祷,乞求鼎力协助修复菩萨殿,以利弘扬正法,饶益众生。果然精诚所至,获得了感应。第二天,四方前来供养的人,有如风起云涌,在短短时间内,所供养的物品,就已堆积如山了。从此以后,一切费用,未尝缺乏。

  修建时,大师远从雅垅请来画师,担任菩萨殿的彩画工作。大师要求画师们,于沐浴斋戒后,一律口诵真言,专心作画。从旁协助的人,也必须一边诵祈愿偈,一边工作,不准闭言杂语。

  大师又遵照文殊师利菩萨的嘱咐,以十方诸佛为弥勒菩萨灌顶之事为主,著述“宝光明炬”,称赞弥勒菩萨之种种希有功德。同时,大师也作了一篇文字优美,词意恳切的“极乐愿文”。

  由于十方诸佛的加被,龙天的护持,修复菩萨殿的工作,因而进行得非常顺利。开工不久,就完成了“文殊菩萨严净国土”图。大师替这幅图开光时,有很多人看见文殊菩萨进入图中,与画像合而为一。这天夜晚,供的酥灯油量虽然很小,却能燃到第二天中午。因此,众人对这幅图的加持力,心中都涌起无比的信敬。

  画三十五佛图像时,因画师没有画稿可资参考,又不知诸佛的身色和手印,以致无法动笔。后来画师将这件事禀告大师,大师听了,立刻设供向诸佛至诚祈祷。刹那间,三十五佛现殊妙身,全部住于虚空中。画师亲眼看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心中感到又惊又喜,于是以最恭敬之心,把这景象,一丝不苟的全描绘下来。这是西藏自古以来第一幅三十五佛图像。目前西藏佛教各教派所采用的三十五佛图像,都以此为蓝本(三十五佛像,台北佛教书局有流通)。

  修复菩萨殿全部竣工之后,大师建立文殊师利秘密大曼陀罗,为一切圣像作一次总开光。开光那天,跟平常的日子不一样,时间显得特别长,虽然当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很繁杂,但都能如期完成。这种无法解释的瑞兆,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叹为希有。

  就在这个时候,南喀坚参仁波切(nam-mkha”rgyal-mtshan,1326-1402,义译为虚空幢)在罗札(lho-brag,地区名,地在羊卓雍湖以南偏东),见虚空中有七尊佛,缓缓飘向北方。仁波切启白诸佛说:“请问世尊,你们到哪里啊

  ”诸佛回答说:“今天精其菩萨殿开光,我们应邀前去的。”

  后来南喀坚参仁波切会见大师时,无意中谈起这件事,才知道那一天,原来是大师在精其为弥勒菩萨殿开光。 

  (二)互为师徒

  某日,一位白色女子告诉南喀坚参仁波切说:“有一位大德,心量广大,德学深宏,外安住严净律仪,内修二次第瑜伽,目前正在精其,为弥勒圣像开光。他所证的功德,于至尊文殊师利菩萨没有差别。前十五生中,你和他有极密切的因缘,即使是这一生,你俩也应该互为师徒。今后,你应该把自己所请到的各种教授,毫无吝惜的全部传授给他。同时也应该向他,请求各种修学的法要。”

  仁波切知道这是本尊的记莂,因此心怀无限的喜悦,殷勤垂请大师能与他相见。

  乙亥年(1395年,大师39岁)六月四日,大师应南…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师赞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