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正法,饶益众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大师依本尊之教诫,疾疾造释。造成之后,又将这部论授诸徒众,广为宣讲。
(七)著述密宗道次第广论
乙酉年(1405年,大师49岁),大师仍住在绛巴领寺。这时,由于贾乔贝桑法王以及无数三藏法师,恳请大师广造四部密法之修道要旨;噶举派帕摩主巴绍藏王尊位者──福幢法王,也因有志弘扬密乘,一再劝请大师广释密乘;此外又有本尊文殊菩萨之记莂。以此种种因缘,大师遂依“建立次第”广为造论,而成《密宗道次第广论》。(这部大论,又名《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是以文殊菩萨的无垢正见为基础,再经大师缀文而成。现收入于佛教大藏经第49册613页。)
论中,大师对于四部密宗一切道次,不但以历代相承的教授作为依据,并且汇通本经疏钞等密续,以及大成就者的论典;对于道的体相(本性与征相)、次第(先后阶位)、数量(在何种阶段应包含哪些东西),和如理修持而生证德的方法、断过、除障,以及最后修行证果的方法等,都能如理抉择。这部论一出,恰能对治当时修学密法之好高骛远和越级等弊病。
(八)魔王惊怖
丙戌年(1406年,大师50岁),大师写完《密宗道次第广论》后,立即授于徒众。当大师广传此论给无量大善知识时,魔宫突然震动,魔王大为恐怖,许多非人妖魔立即向会中大众攻击,作猛烈留难。有几位大善知识,也因此而圆寂了。大师遂暂时停止讲授,和徒众闭关专修破魔法。此后,各种妖魔才逐渐降伏,不敢蠢动,魔事乃告平息。
这时,大师又造大威德金刚修行方便,和护摩仪轨,取名叫“胜魔”。
(九)唯一内心之爱子
克主杰(mkhas-grub-rje)本名叫格雷跋桑(dge-legsdpal-bzang,1385-1438),是历代转世班禅喇嘛的第一世。他最初在萨迦派出家,先后亲近过结尊仁达瓦和大阿阇黎达玛仁勤,也曾立十部难论的宗。
丁亥年(1407年,大师51岁)春季,大师住色惹却顶(se-rachos-sdings,即现在“色拉寺”地)时,克主杰带着仁达瓦的介绍信,特地前来拜谒大师。
在晋谒的前一天晚上,克主杰梦见自己迷失在四周都很黑暗的地方,心里又害怕又焦急,不知何去何从。这时,东方突然现出亮光;亮光中,有一轮由一百一十把利剑围成的剑轮。剑轮中的剑柄,全部向内,剑锋朝处。每一口剑锋,又有一百个太阳作为庄严。剑轮中间,有五彩霞光明网。光明网中间,有红黄色的文殊菩萨,结跏趺坐,相好殊妙,清净威严,有如十六岁的童子。菩萨身上严饰无量珍宝,右手握剑,左手拿一枝乌巴拉花,花上有梵箧和智慧镜。菩萨看到克主杰,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慢慢飘过来,摄入他的身中。此时剑锋的太阳,骤然放出万丈光芒,黑暗全部消尽,光明遍照十方,充满整个宇宙。(这个梦兆,表示克主杰在未谒见大师之前,还没有找到能作为根本依止的上师,内心很彷徨。将谒见的大师,呈文殊菩萨像;由于大师──文殊菩萨的加持力,智慧乃顿然开朗,并通达大师之无垢正见,进而渡尽无数众生。)
第二天谒见时,克主杰一见大师,马上生起无比信敬与欢喜心。于是提出许多论中最难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未解决之困难等,殷重至诚的请问大师。大师亦深生欢喜,一一详尽的为他解答,并问他说:“你是怎样得到如此见解,和发现问题症结的
”克主杰回答说:“我是遍学无量圣教,广求多闻,殷勤启请上师、本尊才得知的。”大师频频点头,称赞说:“是的是的,我也是这样得到的。我刚刚又从本尊那里,获得最殊胜的教授,现在就传给你吧!”
克主杰听完大师教诲之后,又将昨夜的梦兆禀白大师。大师说:“你能见上师,和本尊毫无差别,这是非常可贵的。由此梦兆,足以证明你是修学密乘的上上根机,你应该高兴啊!”大师接着又说:“你见我是文殊菩萨,并没看错,事实就是这样。然而这唯有宿缘深厚,又具足清净与深信之心的人,才能办得到;如果是一般人,他是看不出来的。你的梦兆,表示你以后将大力弘扬正法,以无垢智慧,消除众生的愚昧,使无量无数的众生,安然渡过生死苦海。”
当天,大师为克主杰传授大威德金刚灌顶。自此以后,克主杰就专以此为不共本尊了。
这是大师唯一内心之爱子(如同大师之心的弟子)克主杰,第一次谒见大师的真实故事。
(十)造中观论广释
大师住色惹却顶时,偶尔也兼为少数弟子,讲授《集密五种次第》,和《胜乐轮圆满次第》。后因许多学者的劝请,又造《中观论广释》,以抉择性宗一切最难辨别,和最扼要的问题。
大师造论时,由于对其中某些最细理路稍感难解,于是殷勤祈祷本尊文殊菩萨。祈祷刚毕,空中突然现出《般若经》二十种空的经文,字字成黄金色,光耀夺目,大师所有疑难问题遂豁然开解,乃作成此论,取名叫《正理海论》。
诗曰:
“深弘悲愿二能仁,尊者加持恒现身;
圣教广传造大论,众生饶益依止因。”
十二、明帝迎请 大师避居
(一)避居惹喀岩窟
戊子年(1408年,大师52岁)春季,大师和诸徒众,仍住色惹却顶专修。有一天,大师忽然对二位上首弟子说:“我们将会有一场小小留难,必须到其他隐密处暂居几个月,否则很难避免。”弟子们问道:“到哪里好呢
”大师回答说:“现在还不能讲。这几天,你们注意听我的吩咐就可以了。”
某日深夜,大师趁着大众休息时,骤然带着二个弟子,悄悄登上色惹却顶后面的惹喀山(ra-ga-brag),躲在一个极隐蔽的山洞里,闭关静修。
静修时,文殊菩萨常常现身为他讲解“中观”和“唯识”等诸宗要义,并一再反覆辨别两宗异同之最关键地方。最后,文殊菩萨嘱咐说:“现在你可略摄龙树菩萨无自性宗,和无著大士唯识相宗二大车轨之深义,著述成书以显经中之了不了义。”
大师依照菩萨所指导的法义,缀文成书,取名叫《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佛教大藏经第48册100页)。
(二)明成祖的迎请
大师对于显密教理,身心修证,无不到达最上乘的境界,因此声名远播,为四方大众所归仰。当时明成祖(永乐帝)远闻大师的德誉,屡次遣使迎请,但都辞而未赴。
戊子年(1408年,永乐六年,大师52岁),明成祖又以广大信心,为利益内地一切众生,再派出四位钦差大臣,数百名随员,携带无量供品,殷勤前来奉迎。一路上,为了怕大师事先隐避,所以进藏的事迹甚为秘密,仅说是来朝圣而已。等到大队通过盆宇(地名),转成夜间行进,天亮时骤然造访色惹却顶。不料,寺中僧众迎接时却说:“各位施主,非常抱歉,大师目前不在寺里。他在几个月以前,突然不告而别,究竟到哪里,我们根本不清楚。”
四位钦差大臣听了,有如挨了一记闷棍,心中极为恼怒,因此一致怪罪大师有意回避。最后由藏王扎巴坚参出来作保,证明大师确实在几个月以前就不知去向,这样才暂时取信四位汉官。
随后,汉藏各派出数百人四处寻找,经过好久,才发现大师在惹喀山的岩洞闭关。起初大师坚持不出来见客,后因钦差大臣商请藏王扎巴坚参、藏臣南喀桑布替他说项,再三请见,大师才回色惹却顶接见他们,并接受供养。
大师很委婉的告诉钦差大臣,详述他到中国内地害大利少的种种原因。同时,又奉文给成祖,表明他对皇上这次的迎请,感到万分歉疚与由衷的谢意;并说明这次不到内地,绝不是有意轻蔑皇上的旨意,而是另有其他各种缘由等等。(这封信,今存大师著作中,信末署戊子年六月十九日。)除了信件,大师又晋上许多宝贵的礼物。
当时,众人都赞叹大师,事前以通力得知而避脱,是一种不伤和气的最极善巧方便。明成祖供养大师的礼物,全是些内地最名贵的金、银、绸、缎、磁、玉等世间物品;而大师所晋上的,则是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像各一尊,如来舍利四颗,阿底峡尊者舍利一颗等,都是出世间之无上福田。
(三)章嘉活佛代师晋京
由于大师善巧婉拒,辞而不赴,四位钦差大臣因而转为恳请大师,派遣一位足以代表大师的高足,以慰成祖之请,否则他们不敢回朝交命。大师知上首弟子释迦也协(sakyaye-shes,1352-1435,蔡贡塘人),机缘已成熟,遂派他于永乐十二年(1414)代师晋京。
明成祖见释迦也协学德巍巍,相貌非凡,因此龙心大喜,封他为“妙觉圆通西天佛子大国师”,并向他广请无量法义。于1434年,宣宗又封他为“大慈法王”。后来法王广在内地和蒙古等处,弘扬法化,历代转世,就是国人所共知的“章嘉国师”。
(第十九世的章嘉活佛,于清光绪十六年,国民政府又加封为“护国净觉辅教大师章嘉呼图克图”。民国三十八年,章嘉活佛随政府迁台,曾任总统府资政、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等职。于民国46年(1959)3月4日圆寂于台湾台北。)
诗曰:
“发扬显密世无双,远播名声遍异邦;
明帝中原恭敬请,大师神预避山[谷空]。”
十三、成熟有情 广作福业
十三、成熟有情 广作福业
(一)脱落一颗牙齿
大师前往噶瓦栋寺时,文殊菩萨曾授记说:“不久之后,你在拏却垅讲经时,将会脱落一颗牙齿。这颗牙齿,你应该送给克主杰,以作他将来弘扬法化,饶益一切众生的瑞应。”
后来大师住拏却垅时,四部密乘的本尊,和三十五佛等圣众,都曾现身加持。有一天清晨,克主杰启白大师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上师为我授记,因此今天特地前来启请上师,愿上师慈悲为我等,讲授四部密法之摄义──“金刚持之道次第”等法。”大师…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