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正法,饒益衆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于是,大師依本尊之教誡,疾疾造釋。造成之後,又將這部論授諸徒衆,廣爲宣講。
(七)著述密宗道次第廣論
乙酉年(1405年,大師49歲),大師仍住在绛巴領寺。這時,由于賈喬貝桑法王以及無數叁藏法師,懇請大師廣造四部密法之修道要旨;噶舉派帕摩主巴紹藏王尊位者──福幢法王,也因有志弘揚密乘,一再勸請大師廣釋密乘;此外又有本尊文殊菩薩之記莂。以此種種因緣,大師遂依“建立次第”廣爲造論,而成《密宗道次第廣論》。(這部大論,又名《大金剛持道次第開顯一切密要論》,是以文殊菩薩的無垢正見爲基礎,再經大師綴文而成。現收入于佛教大藏經第49冊613頁。)
論中,大師對于四部密宗一切道次,不但以曆代相承的教授作爲依據,並且彙通本經疏鈔等密續,以及大成就者的論典;對于道的體相(本性與征相)、次第(先後階位)、數量(在何種階段應包含哪些東西),和如理修持而生證德的方法、斷過、除障,以及最後修行證果的方法等,都能如理抉擇。這部論一出,恰能對治當時修學密法之好高骛遠和越級等弊病。
(八)魔王驚怖
丙戌年(1406年,大師50歲),大師寫完《密宗道次第廣論》後,立即授于徒衆。當大師廣傳此論給無量大善知識時,魔宮突然震動,魔王大爲恐怖,許多非人妖魔立即向會中大衆攻擊,作猛烈留難。有幾位大善知識,也因此而圓寂了。大師遂暫時停止講授,和徒衆閉關專修破魔法。此後,各種妖魔才逐漸降伏,不敢蠢動,魔事乃告平息。
這時,大師又造大威德金剛修行方便,和護摩儀軌,取名叫“勝魔”。
(九)唯一內心之愛子
克主傑(mkhas-grub-rje)本名叫格雷跋桑(dge-legsdpal-bzang,1385-1438),是曆代轉世班禅喇嘛的第一世。他最初在薩迦派出家,先後親近過結尊仁達瓦和大阿阇黎達瑪仁勤,也曾立十部難論的宗。
丁亥年(1407年,大師51歲)春季,大師住色惹卻頂(se-rachos-sdings,即現在“色拉寺”地)時,克主傑帶著仁達瓦的介紹信,特地前來拜谒大師。
在晉谒的前一天晚上,克主傑夢見自己迷失在四周都很黑暗的地方,心裏又害怕又焦急,不知何去何從。這時,東方突然現出亮光;亮光中,有一輪由一百一十把利劍圍成的劍輪。劍輪中的劍柄,全部向內,劍鋒朝處。每一口劍鋒,又有一百個太陽作爲莊嚴。劍輪中間,有五彩霞光明網。光明網中間,有紅黃色的文殊菩薩,結跏趺坐,相好殊妙,清淨威嚴,有如十六歲的童子。菩薩身上嚴飾無量珍寶,右手握劍,左手拿一枝烏巴拉花,花上有梵箧和智慧鏡。菩薩看到克主傑,發出會心的微笑,然後慢慢飄過來,攝入他的身中。此時劍鋒的太陽,驟然放出萬丈光芒,黑暗全部消盡,光明遍照十方,充滿整個宇宙。(這個夢兆,表示克主傑在未谒見大師之前,還沒有找到能作爲根本依止的上師,內心很彷徨。將谒見的大師,呈文殊菩薩像;由于大師──文殊菩薩的加持力,智慧乃頓然開朗,並通達大師之無垢正見,進而渡盡無數衆生。)
第二天谒見時,克主傑一見大師,馬上生起無比信敬與歡喜心。于是提出許多論中最難的問題,並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未解決之困難等,殷重至誠的請問大師。大師亦深生歡喜,一一詳盡的爲他解答,並問他說:“你是怎樣得到如此見解,和發現問題症結的
”克主傑回答說:“我是遍學無量聖教,廣求多聞,殷勤啓請上師、本尊才得知的。”大師頻頻點頭,稱贊說:“是的是的,我也是這樣得到的。我剛剛又從本尊那裏,獲得最殊勝的教授,現在就傳給你吧!”
克主傑聽完大師教誨之後,又將昨夜的夢兆禀白大師。大師說:“你能見上師,和本尊毫無差別,這是非常可貴的。由此夢兆,足以證明你是修學密乘的上上根機,你應該高興啊!”大師接著又說:“你見我是文殊菩薩,並沒看錯,事實就是這樣。然而這唯有宿緣深厚,又具足清淨與深信之心的人,才能辦得到;如果是一般人,他是看不出來的。你的夢兆,表示你以後將大力弘揚正法,以無垢智慧,消除衆生的愚昧,使無量無數的衆生,安然渡過生死苦海。”
當天,大師爲克主傑傳授大威德金剛灌頂。自此以後,克主傑就專以此爲不共本尊了。
這是大師唯一內心之愛子(如同大師之心的弟子)克主傑,第一次谒見大師的真實故事。
(十)造中觀論廣釋
大師住色惹卻頂時,偶爾也兼爲少數弟子,講授《集密五種次第》,和《勝樂輪圓滿次第》。後因許多學者的勸請,又造《中觀論廣釋》,以抉擇性宗一切最難辨別,和最扼要的問題。
大師造論時,由于對其中某些最細理路稍感難解,于是殷勤祈禱本尊文殊菩薩。祈禱剛畢,空中突然現出《般若經》二十種空的經文,字字成黃金色,光耀奪目,大師所有疑難問題遂豁然開解,乃作成此論,取名叫《正理海論》。
詩曰:
“深弘悲願二能仁,尊者加持恒現身;
聖教廣傳造大論,衆生饒益依止因。”
十二、明帝迎請 大師避居
(一)避居惹喀岩窟
戊子年(1408年,大師52歲)春季,大師和諸徒衆,仍住色惹卻頂專修。有一天,大師忽然對二位上首弟子說:“我們將會有一場小小留難,必須到其他隱密處暫居幾個月,否則很難避免。”弟子們問道:“到哪裏好呢
”大師回答說:“現在還不能講。這幾天,你們注意聽我的吩咐就可以了。”
某日深夜,大師趁著大衆休息時,驟然帶著二個弟子,悄悄登上色惹卻頂後面的惹喀山(ra-ga-brag),躲在一個極隱蔽的山洞裏,閉關靜修。
靜修時,文殊菩薩常常現身爲他講解“中觀”和“唯識”等諸宗要義,並一再反覆辨別兩宗異同之最關鍵地方。最後,文殊菩薩囑咐說:“現在你可略攝龍樹菩薩無自性宗,和無著大士唯識相宗二大車軌之深義,著述成書以顯經中之了不了義。”
大師依照菩薩所指導的法義,綴文成書,取名叫《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佛教大藏經第48冊100頁)。
(二)明成祖的迎請
大師對于顯密教理,身心修證,無不到達最上乘的境界,因此聲名遠播,爲四方大衆所歸仰。當時明成祖(永樂帝)遠聞大師的德譽,屢次遣使迎請,但都辭而未赴。
戊子年(1408年,永樂六年,大師52歲),明成祖又以廣大信心,爲利益內地一切衆生,再派出四位欽差大臣,數百名隨員,攜帶無量供品,殷勤前來奉迎。一路上,爲了怕大師事先隱避,所以進藏的事迹甚爲秘密,僅說是來朝聖而已。等到大隊通過盆宇(地名),轉成夜間行進,天亮時驟然造訪色惹卻頂。不料,寺中僧衆迎接時卻說:“各位施主,非常抱歉,大師目前不在寺裏。他在幾個月以前,突然不告而別,究竟到哪裏,我們根本不清楚。”
四位欽差大臣聽了,有如挨了一記悶棍,心中極爲惱怒,因此一致怪罪大師有意回避。最後由藏王紮巴堅參出來作保,證明大師確實在幾個月以前就不知去向,這樣才暫時取信四位漢官。
隨後,漢藏各派出數百人四處尋找,經過好久,才發現大師在惹喀山的岩洞閉關。起初大師堅持不出來見客,後因欽差大臣商請藏王紮巴堅參、藏臣南喀桑布替他說項,再叁請見,大師才回色惹卻頂接見他們,並接受供養。
大師很委婉的告訴欽差大臣,詳述他到中國內地害大利少的種種原因。同時,又奉文給成祖,表明他對皇上這次的迎請,感到萬分歉疚與由衷的謝意;並說明這次不到內地,絕不是有意輕蔑皇上的旨意,而是另有其他各種緣由等等。(這封信,今存大師著作中,信末署戊子年六月十九日。)除了信件,大師又晉上許多寶貴的禮物。
當時,衆人都贊歎大師,事前以通力得知而避脫,是一種不傷和氣的最極善巧方便。明成祖供養大師的禮物,全是些內地最名貴的金、銀、綢、緞、磁、玉等世間物品;而大師所晉上的,則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像各一尊,如來舍利四顆,阿底峽尊者舍利一顆等,都是出世間之無上福田。
(叁)章嘉活佛代師晉京
由于大師善巧婉拒,辭而不赴,四位欽差大臣因而轉爲懇請大師,派遣一位足以代表大師的高足,以慰成祖之請,否則他們不敢回朝交命。大師知上首弟子釋迦也協(sakyaye-shes,1352-1435,蔡貢塘人),機緣已成熟,遂派他于永樂十二年(1414)代師晉京。
明成祖見釋迦也協學德巍巍,相貌非凡,因此龍心大喜,封他爲“妙覺圓通西天佛子大國師”,並向他廣請無量法義。于1434年,宣宗又封他爲“大慈法王”。後來法王廣在內地和蒙古等處,弘揚法化,曆代轉世,就是國人所共知的“章嘉國師”。
(第十九世的章嘉活佛,于清光緒十六年,國民政府又加封爲“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民國叁十八年,章嘉活佛隨政府遷臺,曾任總統府資政、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等職。于民國46年(1959)3月4日圓寂于臺灣臺北。)
詩曰:
“發揚顯密世無雙,遠播名聲遍異邦;
明帝中原恭敬請,大師神預避山[谷空]。”
十叁、成熟有情 廣作福業
十叁、成熟有情 廣作福業
(一)脫落一顆牙齒
大師前往噶瓦棟寺時,文殊菩薩曾授記說:“不久之後,你在拏卻垅講經時,將會脫落一顆牙齒。這顆牙齒,你應該送給克主傑,以作他將來弘揚法化,饒益一切衆生的瑞應。”
後來大師住拏卻垅時,四部密乘的本尊,和叁十五佛等聖衆,都曾現身加持。有一天清晨,克主傑啓白大師說:“昨天晚上,我夢見上師爲我授記,因此今天特地前來啓請上師,願上師慈悲爲我等,講授四部密法之攝義──“金剛持之道次第”等法。”大師…
《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