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宗喀巴大师传▪P3

  ..续本文上一页藏布达拉(即现今达赖喇嘛之住处)讲《集论》,大师知彼为藏中《集论》一代之主,故决定于开讲时,赴彼听受《集论》。至秋末自拉垛赴藏,至布达拉请其讲授,已蒙慈允。然因寿腊高迈,法眷又劝请速归,遂赴后藏,路经法城寺,大师亦随之。虽未能如愿听受《集论》,然亦略受余法。是年冬住极乐寺,次在觉摩垄(地名)善巧四部难论之慧明大律师前,听闻《毗奈耶根本经》(德光论师造)及其释论,并一切支分,随其所授,了解无余。每日听闻之余,受持《根本经广释》十七大页(每页二十行,共译汉文可成两卷,大师之念力可见一斑),悉无间缺,亦无忘失(师自此已后任学何经,每日读十七页以为常课)。大师随众上殿修持,众诵般苦行法时,师亦以般若为课诵,心住于诸法幻现无实之义。至众高声诵余法时,亦未能惊乱大师之定心,心亦不起少许分别,惟于明了性空无执之中,专一而住,离诸功用。至课毕,始出定。时众皆生希有之心,念云:我等末法有情,虽闭户专修,动经多载,亦难使一念安住,况缘空性。大师闻思修三事并行,实属希有也。

  时在受持《毗奈耶广释》四十余卷之间,忽觉(留难之相)背之上半身,粗猛疼痛,遂往垛垄朴有一善巧邬仅宁主(一种密法名)者前,受却病教授法,修之不效。次回极乐寺。稍有口舌,师生厌离,遂与数人同赴后藏。本意直往萨迦寺,只因途中严寒,道复遥远,故暂住内宁寺过冬。时内宁之学者及随师行者,力请讲授《集论》,师初于《集论》未专研究,今略参阅,义皆通达,遂依自所知讲授一次。

  至戊午年春,师二十二(洪武十一年),绕那塘赴萨迦寺,时极尊仁达瓦(极尊二字是尊敬辞)亦在萨迦寺听道果。此后经十一月之久往萨迦寺,依极尊住。极尊仁达瓦于听道果之期中,为师评讲《集论》一遍,复于彼时以《释量论》(法称论师造)为主,兼讲《入中论》(月称论师造)。又诵授律藏等经论之传承。同时依金刚宝大德前,听闻欢喜金刚第二品萨迦派之注释。时彼处有一善巧诃字法之老格什,极尊仁达瓦亦劝请大师从彼前请求教授,住静处修之。自此以后,所有病患痊瘳无余。

  复次,师徒同往拉垛绛囊仁(寺名)寺度春夏。极尊仁达瓦著《集论》广释曰《善说海》,授于大师,大师又请详讲《释量论》一次,复受桑都本续及五种次第(此皆密宗无上瑜伽)。秋间家乡寄顺缘至藏,为领取故,自囊仁经萨迦而回前藏。收取之后,因友伴之请,及慈母书信悬念之言,意欲返乡一行,省视亲属,故略学回乡所须之散教授。时忽念云:利少过多,以此何为?遂立志决不回西宁,世间爱顾,深心厌离。后慈母数数致函请归,并带白发少许,色如螺贝,告云:念我年已至此,念汝心切,归来一聚,是盼云云。师念回家实无大益,随绘自像一张,寄归慈母展而观之,其像呼云阿妈,慈母观此希有境象,生起无量信敬欢喜,觉与亲见大师无异,悬念之心遂息。大师于一切恭敬供养承事礼遇等,旨视同幻化影像,虚伪欺诳,无常变坏,不可保信,不须功用,厌患之心,任运现行。是年秋往梅卓拉垄喇嘛福称前,听受多种经论。次闭关静修,兼阅《释量论》之广释(书名《正理藏论》),以见第二品道建立为缘,于法称论师之著述理路,引起无量不可压伏之猛利信心,发毛战竖,雨泪惊垂,后凡阅《释量论》等时,无不尔也。《瑜伽》亦云:有大乘种性者,闻空性时,悲喜交加,不觉泪流,自恨其晚。《入中论》等亦作是说。师之信敬,亦可见也。昔藏中讲七部《量论》及陈那《集量论》者,仅知为辩论方式,以为成佛证解脱之道,则非此中之所有(国内想亦多同此见)。大师以无垢智力,总观一切因明诸论,特见陈那《集量》、法称《释量论》等,摄尽大小乘一切修行次第,悉无错谬。道错固无果,首缺亦然。且如种谷,必须其种,然水等有失,实亦无获也。任求何果,悉不能舍此他求,故于陈那、法称等诸大论师发起不共信心,实非他人之所能也。是年冬季法会,住极乐寺,元帝太子帖木儿致书并供物于座前,师酬书谢之,此为大师与王家通讯之始也。次意于明春法会时,游诸辩场,即于此间阅习旧课。

  至庚申岁,师年廿四,赴后藏。过那塘时,义贤大师适著《释量论释》,令师住听,师如命听受一遍。夏季于那塘寺立《释量》、《集论》、《俱舍》、《戒律》四部之宗,复于彼时依极尊仁达瓦之喇嘛号庆喜吉祥(此人非前听受帕勤之大善知识庆喜吉祥也。)者,听受萨迦轨之喇嘛囊决,及彼松索摩。又从虚空瑜伽者,受苏迦悉地法等。次于秋间,闻极尊仁达瓦赴薄栋,师亦往蔼寺,从空贤译师学习《宁哦梅隆》(诗词)等。其主要目的,则为依止极尊仁达瓦(仁达瓦当时亦住蔼寺,薄栋是地名。)温习《入中论》、《释量论》、《集论》、《俱舍论》等,对于《帕勤》及《戒律》,又请极尊仁达瓦重讲一遍。除讲《人中论》外,其余《中观宝鬘》等重要论,未得传承及讲授者,从那塘住持庆喜幢前,受性宗一切重要经论之传承,复从极乐寺妙宝师处听受一次。总而言之,当时藏中有性宗诸论传承者,亦如晨星冷落,况求能解释讲授者哉?现今藏中讲习性宗诸论者,无处无之,斯皆由大师得传承后之恩赐也。

  次师徒同赴萨迦,大师依前所述之四部难论立宗(师于此时可立十余部难论之宗,只因诸辩场中未兴余论,故未立余宗耳),次年辛酉回前藏,春季自公塘渐游桑朴等诸大辩场,依四部立宗(帕勤已立毕)。对宗喀巴大师慧辩锋芒,理教渊深,释难则势如破竹,酬问则语同扣应。前后藏境诸大梵林,或通解三藏之高德,或专持难论之善土,莫不领教心欢,答然悚然,师则智深而慢浪自息,悲重而浮执尽殄也。

  (以上是学习显教时代中略录少分,师所学之经论,实非限于此少文之中。且如学《现观庄严》时,同时即兼学慈尊其余之四论、《十万颂》与《帕勤合释》、《八千颂摄义》,无著世亲二解脱军(师徒二人也)等所造之《二万颂》与《帕勤合释》,狮子贤论师所造之《帕勤释》、《八千颂广释》、《八品摄义》等二十余种梵译释论,学《释量论》(因明类)、《入中论》(性宗类)、《俱舍》、《集论》、《戒律》等时,亦莫不兼及其他也。总之,凡藏中所有者,或兼听闻讲授,或仅受其传承,皆深入大师智炉圆融无碍。又藏中佛法中兴之时,诸宏扬戒律者,曾倡带黄帽之事,今大师受本尊之记莂,随于此求学圆满时代,亦改黄帽表扬,以宏持戒律为宗旨,对治不守戒律,慢持密法之弊也。)

  受具及遍学密法

  如前所述,宗喀巴大师游诸道场辩论正法,当尔之时,便能以善巧学问、清净戒行之功德,引生学者之信仰,追随大师听受法要也。大师尝云:佛法藏内,七众戒中,最为无上者,厥为苾刍律仪。即此律仪,便是显密二种大乘律仪之基础。正法是否住世,亦惟视其能否依此律仪建立佛法而定。故大师于雅墩(地名)恭请错勤波(寺名)住持戒宝律师为亲教师,错巴吉津(寺名)住持慧依律师为羯磨阿阇黎,吉津寺维那金刚福律师为屏教阿阇黎,并请二寺中持律苾刍为证戒僧众,由是正受苾刍戒律。清净尸罗充满身心,一切人天咸共称庆矣。

  大师于受苾刍戒后,往特(寺名)寺拜见名称菩提仁波卿,请问法义,并祇印证所学。大师学识深邃,致令仁波卿深发信敬,相谈之顷,不觉涕泪。后尝对人前赞大师云:如斯英俊,方能成就如是大功德藏,诚为佛法前途之救星也云云。对大师于仁波卿前,听受道果之传授及拏热六法,帕摩主巴著述等。时有译师号虚空贤者,由名称菩提仁波卿迎请来寺,大师欲依彼学梵文声明等,以因缘不具未果,后乃从学。次岁名称菩提仁波卿圆寂,大师受道俗诸人之请,为名称作传,其文辞藻,咸称绝妙。大师于此一二年中,曾于桑朴寺修妙音天女法,感天女现身说法,讲授一切仪轨。故大师所造之瑜伽部及无上瑜伽部诸圣赞文,和雅恳切,最为殊胜。大师善巧声明之事实,阅大师著述中赞咏类,即可知也。

  次往闻道场,为语自在称等及诸住持正法者,讲演《帕勤》、《因明》、《中观》诸论。次往前藏,住刹(寺名)寺,阅经论两藏,引生无量观察妙慧。大师年三十二,首造《现观庄严论师子贤释广疏》,曰《善说金鬘论》(译汉文约五十六卷)。住刹寺时,偕语自在称为侍从,往拉萨大昭寺大悲圣像前,受大悲斋戒多日。时有一夜,殷重祈祷,求示梦相。语自在梦有两大海螺,从空而降,落于衣中,落已无间,合而为一,取吹之,能发无量广大音声(此梦相预兆彼未来在西康贾绒宏扬正法,作广大事业也)。大师梦中,上升那塘(地名)牙常牙拉(山名)之陟岩,见一平洁白石板,上有一技青莲花,其花盛开,颜色鲜美,瓣无衰萎之相,茎干俱全,以手取之,念云:此乃度母之三昧耶形,何以在此,抑是菩萨摄受相耶?忽闻有声云;非也,是寿相也。

  大师自未详说,但细思维,实表大师超出生死之陟岩,高升解脱之圣道。洁白石者,表大师意乐,离自利垢染及烦恼粗涩也。青莲盛开、颜色鲜美者,表大师智慧增广、光显圣教也。花有柄者,表正法久住。大师取持者,显广事业皆由大师亲自住持成办也。

  讲学宏法

  次返刹寺,至冬季法会时,往极乐寺,为诸求法僧侣宣讲法藏。春季赴贾地,于七十余善知识中讲《因明》、《帕勤》、《入中论》、《集论》等。次还刹寺,续造《帕勤释金鬘论》。后于极乐寺,方著圆满。时刹寺中有一实证大德名曰智幢,显密经论皆遍通达,《时轮金刚》尤称善巧,师请传授,诺之。遂俱往觉摩垄,广讲《时轮金刚无垢光大疏》,并学习一切事相及其中所说之算数等。尔时大师亦兼为诸大善知识讲授大小乘经论。次岁夏,往极乐寺,为众讲经。冬季住垛垄错梅,修时轮金刚法,兼为随学者宣讲经论。

  前宗基(地名,在前藏之西。)宝称仁波卿,久仰大师,数数迎请,…

《宗喀巴大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