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是未能如愿得到大饶益。因此他很失意,后到夏宗,推举温波·释迦桑波(为释迦贤)主持寺务。他自己则在夏琼寺中一心专修,获得能怖金刚等本尊真实摄受和加持,亲阅一切极为隐秘的法门并无碍领会,因此他的心中拥有无量现证功德。举例来说,至尊宗喀巴在法王跟前时,法王顿珠仁钦将茶和许多供品命人送往后藏纳塘和德哇巾。在秋季里,法王说:“心中记住今天这个日子,纳塘寺中正在供祀我们所供的茶和供品。”至尊宗喀巴将那一天牢记心中。后来送物使者回来时,问询他们,果然如法王所说,纳塘寺在那一天熬了茶。还有一桩事是:法王顿珠仁钦的上师多敦巴在尧寺逝世后,选任绛生巴住持尧寺。绛生巴致书法王顿珠仁钦,并送礼物等。当书信和礼物带到安多后,法王写回信时,在书信上,写的收信人是古汝衮迅巴。近侍启问说:“给我们带东西的是绛生巴,回信写给古汝衮迅巴合适吗?”法王说:“现在情况发生变化。”带信的人回到前藏时,绛生巴已逝世,那里已选古汝衮迅巴住持尧寺,果如法王所说。如此之类的稀有故事不胜枚举。法王顿珠仁钦将近圆寂时,出现天乐和花雨作为供养。空中传来声音说:“他将由此往生北方鼓音如来刹土。”总的说来,法王顿珠仁钦是一位善巧、成就二者兼备的大德,而且是具足无与伦比断证功德的大师。虽然实际上至尊宗喀巴与密集文殊金刚(即上师)是一体,然而一般众生却把他两人看成为师徒。应知此种师徒的联系也是经历多次转生而形成的。
对此情节应作如是赞颂:
“世间圆满(荣华富贵)幻戏浓,
为断本有贪爱欲,
喜入佛教法池中,
急切心情竞业功。
功德之基别解脱,
戒律甘露满心中,
佛教再现救怙主,
天界众亦普称雄。
调柔勤戒枝叶茂,(戒律功德增长如枝叶繁茂)
圆满空前布达峰,
利他甘露瓶透漏,(意为利他众生而洒出瓶中甘露)
成就教证妙林宏。(甘露法水使教证庄严的林园宏大起来)
童年受持显密道,
*轮印相全记胸,
上师本尊坛城海,
真实亲见微笑容。
由义成者大宝师,(藏语顿珠仁钦意为义成大宝)
取为所有言此童,
是众生主如苗护,
观知未来事业宏。
实际文殊金刚慧,
体性虽成一味中,
一般境界见为二,(见其师徒二者)
稀有幻戏各现容。”
至尊宗喀巴继作如是思念——大哉!我佛世尊所善说的正法毗奈耶(即戒律)中说出家后应做的事有二:一、当读经而闻思;二、当舍离(世务)而修禅定。此二事中,最初应作何事?如《经庄严论》中说:“此中最初依于“闻”而生起如理作意(作意即思),由如理作意中而生起通达正义智慧。”如经论所说之义,至尊宗喀巴心中生起亦知最初须勤奋依止善巧的善知识(即师)闻思佛经的密意大海,而妥善地解决疑团,从而研习修验,始能对一切正、反、取、舍的要点领会于心中。如果不是这样,如愚昧教徒矜骄成性,不加思考地盲修、则如盲者进入不识的道路中,无有进度还将堕入歧途和险处。因此必须彻底研习显密经典。而且亦知在此具足吉祥的雪山围
绕着的卫藏疆土中,最初是由往昔次第而出的法王、菩萨和译师、班智达、善巧成就诸大德对于佛教作出了犹如普照明灯般的昌明事业,中间复由善巧、成就二者兼备的诸大德作出了如日月般的光辉事业,因此使佛教不衰而宏昌。从如是恩德中,直至现在(彼前后藏)仍然存在完善而无错谬的佛教法流,因此此土成为出生上千成万善巧成就大德的地方。因此至尊宗喀巴的心中不断地生起思念:对这样殊胜的疆土,无论如何必须做到自己的足迹亲履其地,作清净的闻、思、修学,而使佛教如白昼般昌明起来。他不考虑难以忍受的长途跋涉之苦,对于寻求正法,其急切、勇敢、坚毅的精神,与常啼菩萨(远古一菩萨名)毫无差别。那时上师顿珠仁钦也对至尊宗喀巴加以策动,于水鼠年(壬子年)至尊宗喀巴年届十六岁时,犹如鹅王游入莲湖生起猛利的喜悦,开始了卫藏之行。那时法王顿珠仁钦说:“我当向你讲说一法,你意乐何法?”至尊宗喀巴答道:“请师赐我以有益的一种教诲,使我牢记于心中!”上师顿珠仁钦当即运来其预知未来的神通力而指示出未来悬记的训诲——最初当闻、思用此种教法;继后当作此种次第;再后当修如是诸教义;最后应当安置众生于成熟解脱之门,使佛教宏昌起来。法王将此训诲作成偈颂传授于至尊宗喀巴。所有教诲的意义,至尊宗喀巴不仅都谨记心中,并且将所有偈颂都记录下来。后来到前藏时,记录遗失,此偈颂大都忘失,但是偈颂的全部意思始终记于心中。至尊宗喀巴大师开示说,后来他所作的闻思等事业次第,都与(法王顿珠仁钦的悬记教诲)相符合。这些教诲偈颂的部份语句还记在心中,兹录如下:
“童子善慧称,(藏语罗桑扎巴意为善慧称)
宿习善业净,
前生法甘露,
饱餐习气存。”
又说:
“般若广中略,
最初当学习,
现观庄严论,
彼论善巧时,
粗通教法情。
亦当暗记心,
继应学菩萨,
道和伟大行,
及经庄严论。
善巧诸友分,
开示轮回根,
涅槃诸法性,
辩法法性论。
远离初边际,
示现中观道,
参辩中边论,
心之净法性,
本有诸众生,
彼即如来藏,
宝性论中分。
此慈氏五论,
能作善巧铠,
广学释量论,
中为定量论,
略则理滴论,
三论如本体,
因滴与关系,
悟他与争理,
四论为支份。
此集量七注[6],
出自师法称[7],
赡洲佛教明,
誉如日月辉。
继学此诸论……”
此间有一些颂词,宗喀巴大师说,已经遗忘。
又有颂句说:
“以汝妙善智,
正见离边分,
若有信解时。
龙树所著作,
中观诸论等[8],
追踪步后尘……”
此后还有余颂,宗喀巴大师说,已经忘记了。至尊宗喀巴大师以这些教训作为教授来讲说的时候,不沾少许尘世间事务情况、事业措施之类的话,而是纯粹讲说佛教,并且不是讲说一般法语,而是在一些偈颂中,对于显密要道之全体,摄略所有闻思修三者作法之要点来讲说的。至尊宗喀巴大师对于法王顿珠仁钦教训的意义,凡是听到的和略为了解的意义,他心中都遵照实行。这样的师徒清净行传,真是令人略一思念即增长信仰!确是思考之后能立刻产生信念的正因。至尊宗喀巴大师住在法王顿珠仁钦近前的时候,研习显密教法的情况,已如上述。此外他还听受了《金刚界顶最胜吉祥》、《法界语灌顶》、《九髻不动金刚》、《五部陀罗尼》及下三部密续[9]的经典,而且都能领会于心中。又听受了《黑敌阎曼德迦》、《能怖金刚》、《红色阎曼德迦三法门》、《鲁、纳、枳三师传规》、《金刚手大轮》等许多无上瑜伽部法门,而且都能真实通晓。上师顿珠仁钦教示宗喀巴说:“保护你不受违碍侵犯的本尊为金刚手大轮,使你生起智慧的本尊为文殊及其“阿惹巴扎那”心咒,使你延寿之本尊为无量寿哲达日,使你成就顺缘(生活费用等)之本尊为多闻天王,在人、非人等的灾害中救护你并使你成就悉地(各种成果)之本尊为智慧怙主六臂明王(又称大黑天)。以上诸本尊也是我的本尊,现在我传授给你,你应当闭关念修这些本尊和不断地供献垛玛(密法中的一种供食)。”至尊宗喀巴依照上师所说,最初的一年中,如实修习,但是然后在前往卫藏的途中,及在德哇巾和察寺求学期间,有时中断。因此最初进入学习法相对,即遇到受用贫乏,有时多灾多病。至尊宗喀巴大师说:“这些灾厄,是由于按照次第对多闻天王、六臂明王、秘密主(即金刚手)等本尊闭关念修和供朵玛回向祈愿等修法中断,未能如上师所说而作的缘由引起的。”此后他就对以金刚手大轮的自入念修为标志的诸本尊法从未间断地精修。在此当知,对至尊宗喀巴大师说来,退失这样的修持,以及因此而有灾害的侵入等事,实际上是不会有的。只是宗喀巴大师为了教导后世众生,如果不按照上师教语去实行,则灾厄就会侵入,因此必须郑重地按师教实行。
这样,法王顿珠仁钦对至尊宗喀巴亲自传授了许多教训,并赐给无数的顺缘财物等。另外,那时法王顿珠仁钦为了护佑至尊宗喀巴起见,特设会供轮[10],在空行护法前祈求加持。特别是当法王将青稞放置到曼遮盘上时,青稞转变成浮现出一颗发光焰的大宝的形相。因此法王极为欢喜并指示悬记说:“你将成为佛教之主宰。”于是在师徒彼此难舍的时刻,至尊宗喀巴郑重地求得上师保佑,而于鼠年中起程前往卫藏地区。那时,至尊宗喀巴从法王上师身前迈步上路起,就由于常时念诵的习惯之力,口诵《文殊真实名称经》而行,骤然思念上师,眼泪如雨水般不断下落,朝上师所在的方向观看时,口中正念到“不还不复来”一句。后来至尊宗喀巴大师曾说:“很显然,这是我再不能还乡的缘起。”那时,至尊宗喀巴旅途中的扶助者,是“止贡特哇”的献供官敦玛·仁钦伯,是由他来迎接宗喀巴的。这是《摄传记正论》中所说的。并且《传记信岸》中也说:“是同许多安多的客商,还有两位舅舅结伴而去的。”虽是说得不甚明确,但是细察至尊宗喀巴前往卫藏时,最初是来到止贡,迎接他的扶助人主要是“止贡”的献供官;附带也有安多的客商和两位舅舅。对于这些情节,五世达赖喇嘛作有赞颂说:
“童年持有老成心,
由彼发扬佛教志,
前往前后藏疆土,
作闻思修真超群。”
此后,至尊宗喀巴虽经长途跋涉,但是由于他专注寻求正法的猛利愿望,而使他感觉不到丝毫疲劳之苦。他所取的旅途,不是从北道前往,而是从多康南方一带的道路前往的。他在“坝康”一带的“昂曲”(澜沧江上游一支流)与“咱曲”(谰沧江上游)的汇合处,即是现在吕都寺所…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