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P16

  ..續本文上一頁,但是未能如願得到大饒益。因此他很失意,後到夏宗,推舉溫波·釋迦桑波(爲釋迦賢)主持寺務。他自己則在夏瓊寺中一心專修,獲得能怖金剛等本尊真實攝受和加持,親閱一切極爲隱秘的法門並無礙領會,因此他的心中擁有無量現證功德。舉例來說,至尊宗喀巴在法王跟前時,法王頓珠仁欽將茶和許多供品命人送往後藏納塘和德哇巾。在秋季裏,法王說:“心中記住今天這個日子,納塘寺中正在供祀我們所供的茶和供品。”至尊宗喀巴將那一天牢記心中。後來送物使者回來時,問詢他們,果然如法王所說,納塘寺在那一天熬了茶。還有一樁事是:法王頓珠仁欽的上師多敦巴在堯寺逝世後,選任绛生巴住持堯寺。绛生巴致書法王頓珠仁欽,並送禮物等。當書信和禮物帶到安多後,法王寫回信時,在書信上,寫的收信人是古汝衮迅巴。近侍啓問說:“給我們帶東西的是绛生巴,回信寫給古汝衮迅巴合適嗎?”法王說:“現在情況發生變化。”帶信的人回到前藏時,绛生巴已逝世,那裏已選古汝衮迅巴住持堯寺,果如法王所說。如此之類的稀有故事不勝枚舉。法王頓珠仁欽將近圓寂時,出現天樂和花雨作爲供養。空中傳來聲音說:“他將由此往生北方鼓音如來刹土。”總的說來,法王頓珠仁欽是一位善巧、成就二者兼備的大德,而且是具足無與倫比斷證功德的大師。雖然實際上至尊宗喀巴與密集文殊金剛(即上師)是一體,然而一般衆生卻把他兩人看成爲師徒。應知此種師徒的聯系也是經曆多次轉生而形成的。

  對此情節應作如是贊頌:

  “世間圓滿(榮華富貴)幻戲濃,

  爲斷本有貪愛欲,

  喜入佛教法池中,

  急切心情競業功。

  功德之基別解脫,

  戒律甘露滿心中,

  佛教再現救怙主,

  天界衆亦普稱雄。

  調柔勤戒枝葉茂,(戒律功德增長如枝葉繁茂)

  圓滿空前布達峰,

  利他甘露瓶透漏,(意爲利他衆生而灑出瓶中甘露)

  成就教證妙林宏。(甘露法水使教證莊嚴的林園宏大起來)

  童年受持顯密道,

  *輪印相全記胸,

  上師本尊壇城海,

  真實親見微笑容。

  由義成者大寶師,(藏語頓珠仁欽意爲義成大寶)

  取爲所有言此童,

  是衆生主如苗護,

  觀知未來事業宏。

  實際文殊金剛慧,

  體性雖成一味中,

  一般境界見爲二,(見其師徒二者)

  稀有幻戲各現容。”

  至尊宗喀巴繼作如是思念——大哉!我佛世尊所善說的正法毗奈耶(即戒律)中說出家後應做的事有二:一、當讀經而聞思;二、當舍離(世務)而修禅定。此二事中,最初應作何事?如《經莊嚴論》中說:“此中最初依于“聞”而生起如理作意(作意即思),由如理作意中而生起通達正義智慧。”如經論所說之義,至尊宗喀巴心中生起亦知最初須勤奮依止善巧的善知識(即師)聞思佛經的密意大海,而妥善地解決疑團,從而研習修驗,始能對一切正、反、取、舍的要點領會于心中。如果不是這樣,如愚昧教徒矜驕成性,不加思考地盲修、則如盲者進入不識的道路中,無有進度還將墮入歧途和險處。因此必須徹底研習顯密經典。而且亦知在此具足吉祥的雪山圍

  繞著的衛藏疆土中,最初是由往昔次第而出的法王、菩薩和譯師、班智達、善巧成就諸大德對于佛教作出了猶如普照明燈般的昌明事業,中間複由善巧、成就二者兼備的諸大德作出了如日月般的光輝事業,因此使佛教不衰而宏昌。從如是恩德中,直至現在(彼前後藏)仍然存在完善而無錯謬的佛教法流,因此此土成爲出生上千成萬善巧成就大德的地方。因此至尊宗喀巴的心中不斷地生起思念:對這樣殊勝的疆土,無論如何必須做到自己的足迹親履其地,作清淨的聞、思、修學,而使佛教如白晝般昌明起來。他不考慮難以忍受的長途跋涉之苦,對于尋求正法,其急切、勇敢、堅毅的精神,與常啼菩薩(遠古一菩薩名)毫無差別。那時上師頓珠仁欽也對至尊宗喀巴加以策動,于水鼠年(壬子年)至尊宗喀巴年屆十六歲時,猶如鵝王遊入蓮湖生起猛利的喜悅,開始了衛藏之行。那時法王頓珠仁欽說:“我當向你講說一法,你意樂何法?”至尊宗喀巴答道:“請師賜我以有益的一種教誨,使我牢記于心中!”上師頓珠仁欽當即運來其預知未來的神通力而指示出未來懸記的訓誨——最初當聞、思用此種教法;繼後當作此種次第;再後當修如是諸教義;最後應當安置衆生于成熟解脫之門,使佛教宏昌起來。法王將此訓誨作成偈頌傳授于至尊宗喀巴。所有教誨的意義,至尊宗喀巴不僅都謹記心中,並且將所有偈頌都記錄下來。後來到前藏時,記錄遺失,此偈頌大都忘失,但是偈頌的全部意思始終記于心中。至尊宗喀巴大師開示說,後來他所作的聞思等事業次第,都與(法王頓珠仁欽的懸記教誨)相符合。這些教誨偈頌的部份語句還記在心中,茲錄如下:

  “童子善慧稱,(藏語羅桑紮巴意爲善慧稱)

  宿習善業淨,

  前生法甘露,

  飽餐習氣存。”

  又說:

  “般若廣中略,

  最初當學習,

  現觀莊嚴論,

  彼論善巧時,

  粗通教法情。

  亦當暗記心,

  繼應學菩薩,

  道和偉大行,

  及經莊嚴論。

  善巧諸友分,

  開示輪回根,

  涅槃諸法性,

  辯法法性論。

  遠離初邊際,

  示現中觀道,

  參辯中邊論,

  心之淨法性,

  本有諸衆生,

  彼即如來藏,

  寶性論中分。

  此慈氏五論,

  能作善巧铠,

  廣學釋量論,

  中爲定量論,

  略則理滴論,

  叁論如本體,

  因滴與關系,

  悟他與爭理,

  四論爲支份。

  此集量七注[6],

  出自師法稱[7],

  贍洲佛教明,

  譽如日月輝。

  繼學此諸論……”

  此間有一些頌詞,宗喀巴大師說,已經遺忘。

  又有頌句說:

  “以汝妙善智,

  正見離邊分,

  若有信解時。

  龍樹所著作,

  中觀諸論等[8],

  追蹤步後塵……”

  此後還有余頌,宗喀巴大師說,已經忘記了。至尊宗喀巴大師以這些教訓作爲教授來講說的時候,不沾少許塵世間事務情況、事業措施之類的話,而是純粹講說佛教,並且不是講說一般法語,而是在一些偈頌中,對于顯密要道之全體,攝略所有聞思修叁者作法之要點來講說的。至尊宗喀巴大師對于法王頓珠仁欽教訓的意義,凡是聽到的和略爲了解的意義,他心中都遵照實行。這樣的師徒清淨行傳,真是令人略一思念即增長信仰!確是思考之後能立刻産生信念的正因。至尊宗喀巴大師住在法王頓珠仁欽近前的時候,研習顯密教法的情況,已如上述。此外他還聽受了《金剛界頂最勝吉祥》、《法界語灌頂》、《九髻不動金剛》、《五部陀羅尼》及下叁部密續[9]的經典,而且都能領會于心中。又聽受了《黑敵閻曼德迦》、《能怖金剛》、《紅色閻曼德迦叁法門》、《魯、納、枳叁師傳規》、《金剛手大輪》等許多無上瑜伽部法門,而且都能真實通曉。上師頓珠仁欽教示宗喀巴說:“保護你不受違礙侵犯的本尊爲金剛手大輪,使你生起智慧的本尊爲文殊及其“阿惹巴紮那”心咒,使你延壽之本尊爲無量壽哲達日,使你成就順緣(生活費用等)之本尊爲多聞天王,在人、非人等的災害中救護你並使你成就悉地(各種成果)之本尊爲智慧怙主六臂明王(又稱大黑天)。以上諸本尊也是我的本尊,現在我傳授給你,你應當閉關念修這些本尊和不斷地供獻垛瑪(密法中的一種供食)。”至尊宗喀巴依照上師所說,最初的一年中,如實修習,但是然後在前往衛藏的途中,及在德哇巾和察寺求學期間,有時中斷。因此最初進入學習法相對,即遇到受用貧乏,有時多災多病。至尊宗喀巴大師說:“這些災厄,是由于按照次第對多聞天王、六臂明王、秘密主(即金剛手)等本尊閉關念修和供朵瑪回向祈願等修法中斷,未能如上師所說而作的緣由引起的。”此後他就對以金剛手大輪的自入念修爲標志的諸本尊法從未間斷地精修。在此當知,對至尊宗喀巴大師說來,退失這樣的修持,以及因此而有災害的侵入等事,實際上是不會有的。只是宗喀巴大師爲了教導後世衆生,如果不按照上師教語去實行,則災厄就會侵入,因此必須鄭重地按師教實行。

  這樣,法王頓珠仁欽對至尊宗喀巴親自傳授了許多教訓,並賜給無數的順緣財物等。另外,那時法王頓珠仁欽爲了護佑至尊宗喀巴起見,特設會供輪[10],在空行護法前祈求加持。特別是當法王將青稞放置到曼遮盤上時,青稞轉變成浮現出一顆發光焰的大寶的形相。因此法王極爲歡喜並指示懸記說:“你將成爲佛教之主宰。”于是在師徒彼此難舍的時刻,至尊宗喀巴鄭重地求得上師保佑,而于鼠年中起程前往衛藏地區。那時,至尊宗喀巴從法王上師身前邁步上路起,就由于常時念誦的習慣之力,口誦《文殊真實名稱經》而行,驟然思念上師,眼淚如雨水般不斷下落,朝上師所在的方向觀看時,口中正念到“不還不複來”一句。後來至尊宗喀巴大師曾說:“很顯然,這是我再不能還鄉的緣起。”那時,至尊宗喀巴旅途中的扶助者,是“止貢特哇”的獻供官敦瑪·仁欽伯,是由他來迎接宗喀巴的。這是《攝傳記正論》中所說的。並且《傳記信岸》中也說:“是同許多安多的客商,還有兩位舅舅結伴而去的。”雖是說得不甚明確,但是細察至尊宗喀巴前往衛藏時,最初是來到止貢,迎接他的扶助人主要是“止貢”的獻供官;附帶也有安多的客商和兩位舅舅。對于這些情節,五世達賴喇嘛作有贊頌說:

  “童年持有老成心,

  由彼發揚佛教志,

  前往前後藏疆土,

  作聞思修真超群。”

  此後,至尊宗喀巴雖經長途跋涉,但是由于他專注尋求正法的猛利願望,而使他感覺不到絲毫疲勞之苦。他所取的旅途,不是從北道前往,而是從多康南方一帶的道路前往的。他在“壩康”一帶的“昂曲”(瀾滄江上遊一支流)與“咱曲”(讕滄江上遊)的彙合處,即是現在呂都寺所…

《至尊宗喀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師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