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P8

  ..续本文上一页身出现于多康下部(即青海宗喀)。”这里所谓“海生金刚”即是莲花生。在大成就者恰那多吉(意为金刚手)所著《宗喀巴大师历代降生史悬记》中说:“《前世转生在克什米尔的至尊洽多哇,成为班智达(大博士)敦约多杰(意为不空金刚)时,你受生为班智达玛底坝扎,你曾前往拜谒而研习三藏教法,并听受一些密宗经教和求授灌顶。”这里所说的玛底坝扎即是在上面说的那位大德。同书中还说:“在你(宗喀巴)的前三世时,有一名为杰准巴的仙人出世,尔时你受生为婆罗门女子,名叫“萨敦”(意为地坚),具足诸功德。仙人向你传授了许多密乘“事部”和“瑜伽部”的法门。杰准巴仙人也向你求授了许多瑜伽部法门。你前四世时转生在印度岗迦巴达地方的杰准巴王族中,是佛寺的领头人。尔时你名为纳嘎惹乍,在传称为龙树化身的沙弥细哇桑波(意为寂贤)的座前求授了许多龙树的教法,杰准巴向你也求授了龙树的诸教法;你也向杰准巴请求传授了《现对》诸法。”诸如此类有许多共与不共的示现化身的情况。这里我是依自己考虑到的诸史事合一而撰出的。至于宗喀巴大师此生大部分悬记,将于下面写出之。

  现在,为了消除对于上述情况的怀疑和误解,应该这样来分析:在如上所说历代受生那样的事记中,有一些人将产生这样的怀疑:在这些历代受生中,从往昔许多新旧大德的明白事纪看来,有一些也见于其他大德的历代受生史事中。因此,彼一切大德是否都承认其与宗喀巴大师同一心识?如果不承认是同一心识,则任何一种受生(化身)都不应说是某人与某代受生(化身)。产生这样的想法时,应知如此这般的出生,在诸大德的历代受生史事中,可能是很多的。那些情况是否合理,当作如是分析--当知宗喀巴大师任何一种示现,以利己来说,都是断证功德到达究竟;以利他来说,都是如愿化现而受生的。如上所说的诸大德,以一般众生的视野来说,只能见其为不同的各别身相;以了义来说,由于法身、大乐一味(即空乐不二)的原因,一化身示现许多大德历代转生的情况,这在何时也不会矛盾,而且是绝对合理的。这不仅是只就不共通之理来说的,以共通之理来说也如此。《俱舍根本颂》中说:

  “一切佛世尊,

  积福与空慧(即法身),

  行利众生事,

  皆为平等性,

  受生种与身,

  非其真实身。”

  这是说诸佛世尊对于应化众生能见的视野除示现受生、种姓、身躯等各别不等的情况外,其它如示现积集二资粮(福与慧)为平等性(言没有不同的);证得法身之果为平等性;以及行利益众生的事业为平等性,这世平等性示现,虽未真实示现诸佛同一心识,然而实际是示现同一心识。为什么这样说呢?应知所谓“诸佛行利益众生事业为平等性”是由于某一佛作某一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而不作某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样的分别是没有的。而是示现为一视同仁的一体性。在众生的视野中,则不是如此,而是示现各别不同的心识。正因为是这样,事实也如这样而决定。那末,一切智格敦嘉措所著论述中说:“了义妙吉祥智慧勇识(密宗三种勇识之一),即是一切诸佛无二无别智;不了义的妙吉祥智慧勇识,即为利益应化众生而现起的妙吉祥本尊轮(即本尊坛城)。”类似这种说法,如说至尊妙吉祥是一切诸佛之“智”合而为一的本体;圣观世音是(一切诸佛之)“悲”合而为一的本体;秘密主是(一切诸佛之)“力”合而为一的本体。这是新旧诸宗派一致普遍传称的。但是这些合而为一的情理,应如何说呢?依彼诸原由,就了义说,应说圣者三怙主(文殊、观音、秘密主)也是同一心识。如《迦当宝籍大宝天王本生事纪》中说:

  “彼三怙主中,(文殊、观音、金刚手称三怙主) 

  怎能成各异,

  眼观诸众生,

  此为慈悲种,

  我是大悲性。

  我称观世音。

  三门(身、语、意)静妙故,

  众生亦吉祥,

  无违妙吉祥,

  是佛大智种。

  不计千只手,

  独勇持金刚。

  我是降难伏,

  无违金刚手,

  彼为猛勇种。

  彼三三怙主,

  同类性亦真。”

  如上所说,应承认三怙主同一心识,而且是彼三者的化身,皆能等同(而不相矛盾)。(以次类推)其他诸佛,亦复如是,没有不能成立之原由。

  又有一种说法是:就一般应化众生的理解说来,只看见因心识各异而呈现的那种景象,就以为事实也因如所见那样而存在,还有就愚痴顽固者的思维来说,也认为是同一化身示现许多大德的历代转生,这是不矛盾的。如《金光明经》中说:

  “诸佛难思议,

  如来常住身。(法身报身是常住不变的) 

  为利有情故,

  示现种种身。”

  又《究竟一乘宝性论》(弥勒所造五论之一)中说:

  “如彼诸众生,

  一切水器中,

  佛日之影像,

  无量顿时现。”

  这是说,好像一个太阳,照于许多不同的盛器中,所有盛器中都显有日影那样,一个基本化身,在不同的众生的视野中,示现许多不同境相。不仅佛是如此,即使证得初地(欢喜地)的诸菩萨,亦复如是。《体严经》中说:

  “百三摩地见百佛

  往百刹土如日行,

  净治百众置法门,

  佛子亦示数百种,(佛子即菩萨) 

  经百劫中现百身。”(“百”言多数)

  这是说若获得一千二百种功德,刹那刹那(分分秒秒)间亦能示现数以百计的不同化身。至于圆满证得断证功德的诸大德更不待说了。因此一些大德示现于其他圣人贤士的历代受生中,是没有矛盾的(没有不合理的)。至于彼诸大德不是不能示现一一化身,譬如由于雪域西藏是圣观世音的应化刹土,往昔和现在的许多圣人贤士的根本化身,都来自圣观世音,历代转生者也是同出于一源。这是人们所见闻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如果懂得如是观察的情理,则能从被愚痴偏私鼓动的狭隘恶意的束缚中获得解脱,而能对于诸大德,自然地生起无偏私的清净观念。 

  又一些人有如此的想法:那么,忆持受生的大德,若是登地(言初地欢喜地)的圣者,或住于资粮道和加行道(五道中前两种)的菩萨,彼之根本化身和转生,需佛(菩萨)等前来引导,是否合理?答:对如此诸人说来,实际上佛和任何有情,我们凡夫不能知其心量,是很难下断语的。但是实际上如果是一个未成佛的有情,怎能与佛同一心识。虽是如此,但是由各别的应化有情信解为诸佛菩萨的幻现化身而作祈祷加持时,由于诸佛菩萨的悲心无碍的原因。(有情)得入于彼(佛与菩萨)的加持中。就应化有情方面而言,作如是信解不仅是肯定可以的,而且是必须有那样的心行。这由依止善知识法的教诲中也能得知。就上师方面来说,由于自心是不能成为隐秘的,自己肯定能知自己的心量。因此除与自心相适应外,如弟子所信解的那样(视师如佛),自己也想我(为师的)或许是那样,而抱着现行的我慢(即自矜),这即是入于险处可怖之门!

  不仅如此,由于现今时逢劫运,仅获一喇嘛之名,而由侍仆和施主等愚想,为了欺骗他人,遂说(我们的喇嘛)为某与某些最善大德的化身,而且公然排列其代数,这只不过是浊世的狂澜本相而已,不须在此说其是否合理。但希望具有观察力的人从分辨善、恶、中庸(不善不恶)三者中,对此诸人,不难透知于心中。

  因此,应知至圣宗喀巴大师,确是多劫以前早已成佛,此生自身现证双运果位[28]的圣者。从任何方面说来,(宗喀巴大师)的史事都像以手掌不能遮盖的日光那样(显明)。很显然,他是唯一的担负起诸佛菩萨的事业重担的一位大师。这是一切正直者共同一致的观念所判明的定论。他不是那些仅凭一些转生代数排列出来就成为大圣大贤的人。由于有这些原因,所以一切智克珠杰等人所著的(宗喀巴大师)各种传记中,仅只写了化身根源及历代转生等事实(而未广写)。这在愚味者随其顺应的思想中,认为日窝格鲁派诸人随自己的私愿除仅说宗喀巴大师是至尊文殊的化身外。似乎没有诸佛菩萨、本尊、上师等作为佐证的历代转生史迹等。由于见到有如是诸人,我(著者)为了利益此诸人起见,我不是仅采取传说的故事。而是述说以成为合理可信的经教悬记作为佐证的一些历代转生史事。在此诸史事中也明白地说,有一些其他宗派的贤士大德的幻现化身诸史事,说此(他宗)史事之目的,也是由于他们不知宗喀巴大师主要是住持无伤佛意的显密清净教法,而且除唯一发心宏教外,没有丝毫对自己宗派的迷恋,对他派嗔恨的意图,他一心思念大宝教法,而作出清净的见解和宗派史绩之意义。以此,其他宗派一些人们的心中,认为大师(宗喀巴)是一位对于他们诸宗嗔恨而作伤害者,他们如是认为,是对圣神福田,积下了非福的罪业。因此我(著者)是为了利益如是诸人而写出(他宗大德的史事)的。

  断除了如是一些怀疑之后,在这里所说(宗喀巴大师)历代转生诸史事,统共写出的有:龙种最胜如来、胜解极喜藏如来、至尊文殊、大志菩萨、宝贤菩萨、在释迦佛世尊座前供养白晶珠鬘而发心的童子、比丘白玛安敦、阿罗汉优波离、阿罗汉近隐、阿阇黎白玛迥勒(莲花生)、怙主龙树、卓弥大师、那哇巴、鲁哼巴、噶哇·枳麦窝(无垢光)、兜率弥勒座前的俄热泽哇(菩萨光明鬘)、救护主具德阿底峡、译师玛尔巴、柳敦却坝、塔波拉杰、邓坝玛尾生格、尼泊尔扬布地方的供施处(言供施对象)守持菩萨律仪者拉日·德洛正巴(三藏法师)、达玛生格、衮钦·措纳哇大师。诞生于印度岗噶巴达的纳噶惹乍、婆罗门女子萨敦(此女的前世为克什弥米的班智达玛底坝扎)等诸师。还有的悬记中说(宗喀巴)是弥勒的化身。也有的说是毗若扎那和贡巴·楚臣林波的化身的。所以上文说有七次转生为班智达,以及从在佛座前(发心)起至现今转生十七次的情况,是随应众生应该理解的。此外在其他书中还说光是转生为班智达即有百次受生…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师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