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远离四种执着(究给崔钦仁波切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行为。此点在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以及其它许多教授中均有很好的开示。这些教授均谓应转移个人之注意力于他人利益之上。由于习性导致我们惯于只顾个人利益,菩萨们强调应改变这样的顺序,将其它众生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而非将个人利益放在最优先。如果所有痛苦皆源于自私的动机,且又未因自私而达到快乐,甚至反而带来痛苦。那我们就应尝试作反向思考,抱持利他主义,遵循此教授,并尽力效法菩萨行,札巴蒋称建议用下面的偈子作为祈请文,将有助于利他菩提心之长养:

  「愿三界轮回众生之苦成熟于我,愿我所修诸功德回向法界有情。」

  此祈请文,彻底地以一己之快乐交换他人之痛苦。首先我们必须强烈的发愿,并且在自己未具实现能力之前,以上面的祈请文训练自己,我们必须勇于修自他交换法,并愿意使之真正成为真实,而非只是嘴巴说说而已。不但如此,我们应发愿能具足可让众生快乐的所有能力与资源,然后发愿将所积聚的功德善业,让所有众生无条件的享用。

   上面这个发愿文首先是以口诵的方式来修持,然后如果真有人从我们身上拿走东西时,我们将永远不会感到痛苦,因为这是我们所发的愿。

  以上的发菩提心教授,就如同「道果」及其它的教授,都是以详尽的细节来解说。而这些内容都已涵盖于这二句偈中,这就是「自他交换法」的修持。假如一个人持续关心其它众生的利益,必可为他减轻痛苦,并为他带来更多快乐。最后札巴蒋称以下面一个歌颂,作为第三句偈之结语,他说:「将一己之快乐回向他人,并将他人之痛苦化为己有;又将所得到的任何功德,再回向给所有众生,愿他们早日开悟成佛。」

  扼要言之,第三句偈是关于放弃执着己身,若不如此就不是遵循菩萨学处。这一句不止是告诉我们修菩萨行的重要性,也是教导我们应将一己之快乐用以交换他人之痛苦,如果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能依这些重点而行,他将会发现快乐不断涌现。我们不论所拥有的是如何的微小,都愿回向给所有众生。不论其它有情所受的苦如何的可怕,我们都愿甘心承受这些痛苦。

  四、执着心生起,则失正见地

  现在进入文殊菩萨的第四句偈:「执着一生起,便失正见地」,为了说明这一句,札巴蒋称接着说:「无论我如何考虑我自己,我应将自己安住于法性上。」究竟真谛就如同它安住于自己,也就离于执着的二元性。若有执着就不可能离于二元。既然执着,就不可能了知如何避免执于「有」和「无」的二边。如果我执着某种的实存,就无法解脱,因为我们执着于某些东西,而那些东西却非实有。相反的「虚无主义者」否定「实有」,并主张东西并不实际存在。他们否认善果为行善的结果,这将使他们不得转生善道。

   既然不能执于外存或内有之实有,也不能执着于一切东西非实有的虚无主义中,我们只好安住于「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的非二元境界中。因此札巴蒋称问我们为何不将心安住于离此实有和虚无的二元之中?这也就是中观所主张的中道境界。

   札巴蒋称接下来展示唯心或唯识派的观点,他说一切显现都是自心的创造。我们的经验无一不是依它而起,有些佛教的辩证大师摘录札巴蒋称的这些句子,而将萨迦巴归类为逻辑的唯识派或唯心派。但是不管如何,当一个人深入思考札巴蒋称所说这些话的深层意义时,将会知道他的观点其实并非如此。佛经上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一切问题或非问题的根本都在于己心,了知一切解决之道在于自心,自心是一切存在化现的根本,是任何事情发生之投影者,如果我们了知一切事物皆为自心的反射,那么我们只须要转化这个心,便可使事情迎刃而解。

   反之,若我们相信所有事情皆存于心外,如同某种客观的现象一样,例如由于一个神圣的创造者──神,创造了世界,那么我们就会放任,会将一切事情任由外在摆布。如果我们说自己的经验是他人所创造,或因于他人而来的,那么我们就会将责任推给外在的存在,然后一直等待着,以求利益于自己的一些改变发生。事实上,我们所经验到的现象,并非是由神或超能力所创造出来,祂们也并不实存。

   其次,唯物论的观点则是科学的见解,他们以物质元素为世间事物组成的基础,由这些物质元素的合成而产生世间的各种存在;而现象界各种事物的功能,只是各物质分子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物质是世间唯一的实有。

   以上两种说法,皆非正确,佛法教导我们,所有一切现象界皆是自心所创造出来的。为何我们不能允许自性如是呢?以此方式,我们就可以由持续地受限制中解脱出来,并且反而让自己的心性安住于神圣的祥和中,让自性安住于可以觉悟的实相中,就如先前根据唯识派所主张的。经由此方式,我们可以增长中观派所谓的中道,最后得证诸法实相,而达到圆满果位,这便是生命中最正确的见地;反之,若生命中一有执着,无论执着于现世的实有或虚无,是神所创造的或是唯物论观点,便都是执着,便都是离于正确的见地。

   以上观点在喜金刚传承的「道果」教授中亦有提及。「道果」说如果一切唯心,则所有意识的显现皆为自心所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经此观点相信实相也是心的展现,进而可以依此完全止息心的所有投影,心是所有经验的创造者,也为所有由他所创造出来的幻象负责;于是自性变得独立,不受幻象所影响;且可以透过自心的实修,以达到诸法实相的展现。

   而诸法实相的内涵,是难于描述的,就如同在道果密续中所说:「任何语言文字均不够格来描述它,因为对我们而言,证量的经验是完全超越语言文字的。」一旦用一个字去形容经验,就已经扭曲了我们当下霎那间确实的觉受了。这就是札巴蒋称所解释的文殊师利菩萨之四句偈证悟的结论。接下来是札巴蒋称为他的歌作总结:

   「以此解释远离四种执着的功德,回向所有道众生,使他们皆能圆满成就佛果。」

  通常我们只说六道轮回,而非七道,所增加的一道,是在过渡期间的中阴众生,他们无法立刻转生到六道中,故同时回向给他们超离轮回,早日成就佛的果位。

   我以前没有能够如此详细讲解此远离四种执着,但因我与你们强烈的精神联系,使得今天得以此解释与大家分享,这是很值得庆幸的事。

  

  

《远离四种执着(究给崔钦仁波切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