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P12

  ..续本文上一页你会怎么看待对方。

  284.不要把真正的爱和爱恋搅混了,在理想的状况下,前者是不求回报,而且不会因状况而改变;而后者,只会跟着各式各样的事件和情绪而改变。

  285.至于恋人之间,或多或少取决于性的吸引力。唯有在我们的择偶标准,不仅限于外表,还有对彼此的了解和尊重时,这样的关系才能够真切而持久。

  (关于轻率的禅思)

  286.我们常常会因为对现实的认知错误,而在并不是故意的状况下作出诳语。藏人有个民间故事,说有个人看到一条大鱼,人家问他鱼有多大,他就一边比一边说,那条鱼真的很大。大家继续追问,倒底有多大?那条鱼的尺寸就开始缩小。别开玩笑了,究竟多少长宽、多少重量?这下子那条鱼简直成了一条小鱼。但是我们不能说那个人一开始就在说谎,他只是有口无心罢了。

  奇怪的是,那些人好像老是用这种方式在说话。西藏人对这一种现象可以说习以为常,当他们说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用举出证据,没有人会去追问消息的来源或它是怎么来的。那些有习惯求证的人,会比较注意他们说出来的话。

  287.从某个角度来看,最好是不多嘴,只说重要的事情。语言是人类一项很特殊的才能,我们透过言语和概念,以一种人为的方式把事物给固定住;然而那些语言所指称的对象,不但有着数不清的面向,不断地变化,而且也是由用那样数不清的原因和状况所造成的。

  当我们替现实的某个面向命名时,心里就把其他所有的面向淘汰掉了,我们会用一个字去指称某个特定对象,这个字只能用在这东西身上,让人可以藉着它来辨别这东西。然后我们会根据该物品用途来建立一套价值观: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诸如此类。然而,我们根本不可能把本质加诸于任何事物之上,因为这样而形成的世界观,不是很片面就是彻底地错误。就算语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的能力还是很有限。只有非概念性的、“无分别”的经验,能够让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

  288.语言问题在很多方面都会出现。譬如政治,那些政客会提出很多简单的方案,来解决一些牵连甚广的复杂问题。他们一副可以透过一些概念和字眼,像什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保护主义之类的,来找出解决办法。他们从一大堆造成某种特定现象的因素和状况里头,单挑出一、两项,然后把其他的完全抛却脑后。所以说他们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解答,而各式各样的误解都有可能。我觉得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很不幸的是,我们又不得不使用语言和概念。

  289.最好在必要的时候才发言,没有真正的必要而太多话,就好像任凭花园里长出数千根杂草。杂草少一点不是比较好吗?

  (关于诽谤的禅思)

  290.一般而言,如果有人批评我,或甚至对我出言不逊,只要他的动机纯正,我都很欢迎。如果我们看到有人犯了错,但是大家都一直跟他说没有问题,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对他一点帮助也没有。如果我们跟他说,他的所作所为不是太严重,同时又在他背后一直诽谤他,这样也是不对的。当面把我们心里想的说出来,该澄清的就要澄清,辨别是非曲直。如果有什么不确定的地方,也要指导出来。就算我们的话也许有点刺耳,但是还是要说出来。这样事情就可以很清楚,闲言闲语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如果我们只会甜言蜜语地维持礼貌,这样那些骗人的谣言就永远有生存的空间。就我个人来说,我喜欢直话直说。

  291.有一天有个人跟我说:“要敢想、敢说、敢做。”没错,工作上,在从事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也需要有勇气说出我们的想法,而且说得到做得到。如果大家都没有反应,那就不会进步,犯下的错误也没有办法修正。不过我们也应该要自问,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或做的,是不是真的对事情有帮助。

  292.如果我们用世界上最真挚的诚意,去说出一些会伤人的话,而且还让对方非常难堪,这样我们那种太过粗暴,或说得太过直接的方式,就没有办法达到它的目的了。这个人需要的,也许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293.在小乘佛教中,有七种身体和言语上的恶业——杀生、偷盗、非梵行和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然而在大乘佛教中,如果是为了众生的福祉而且不掺杂一点私欲在里头的话,绝对必要时,就连像杀生那样的恶业也是允许的。

  294.我认为大部分的时候都应该要说出事实,即使使用的是难听的字眼,还是会有所帮助。不过要不问对象,不看时机,用一种不纯正的意图或一种负面看事情的眼光来批评人,侮辱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话会伤到别人,而且我们自己也会觉得不好过,一下子就会把气氛弄僵了。

  (关于残忍的禅思)

  295.有时候,我们会在忽略、不知道的情况下让别的众生痛苦。譬如,我们就很难意识到,动物也会感觉到快乐和痛苦。我们对同为人类的痛苦,除非自己也经历过,不然都不能够真正地了解。当然,受苦的是他们,不是我们。并不是只要对自己说,“人家打我骂我的时候,我会怎么怎么难过”,就能够对他们的感受有所体会。

  296.有些人对于自己在众生身上所引起的痛苦,丝毫不在乎。他们总觉得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就好了。这又是没有自觉的关系。我们愈是让别的众生难过,就愈是在累积自己的痛苦。换句话说,就好像我们去损害这个社会,就是加倍地在损害自己。

  297.如果我们对别人的态度很不好,那么就要痛改前非,要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也不要以为从此就不能好好地过日子;不要忘了自己做过的事情,但是也不要让自己灰心丧志,在悔恨中一蹶不振。不要变得对什么都不关心,因为那就跟得了健忘症一样;自己要能够原谅自己:“我曾经跌倒过,但是不会再重蹈覆辙。我是一个有能力改过自新的人。”如果我们绝望了,那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原谅自己的关系。

  298.如果可能的话,就去探望曾经被我们害过的人,真心诚意地对他们说:“我从前对你很坏,对你做过很多错事,请你原谅我。”如果对方接受我们的道歉,心里不再有嗔恨,这不就是佛教所谓的“忏罪”吗?

  299.不过也不用讲到什么宗教观念上去,只向那些曾经因为我们而受苦的人伸出手,承认我们做错了,表达出真诚的歉意,让对方不要再怀恨在心。当然,要做到这种地步,双方都要有很开放的胸襟才行。

  300.我相信害人的念头不是天生的,它不是从我们一出生就有,而是后来才出现的——它是一种由心灵所制造出来的东西。希特勒因为开始觉得犹太人是有害的,应该要消灭,而这样的念头,最后竟然强烈到让所有的其他的念头都黯然失色,让所有慈悲的胸怀都消失无踪。

  301.所有把对方当成敌人的想法,都是想像出来的。用佛教徒的话来说,这样一种现象是假的,捏造出来的,和那些天生就有的东西刚好相反。一个念头跑出来,我们就把它当成是真的,认为它非常重要,根据它来设计一整套计划,然后去执行这个计划,一点也不在乎对其他众生所造成的痛苦。

  302.如果要让那些像这样子搅错的人能够改变态度,首先就要去唤醒他们深刻的人性,然后设法让他们至少从他们的意识形态中清醒过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跟他们讲道理。如果还是不能,那就只好动用武力。但是注意,不是随便什么武力——就算这些人犯下的罪行再可怕,我们也总是应用人道对待他们。如果我们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改变,这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303.要让众生——就算他们心里充满怨恨——有所改变,最好的方法就是爱了。如果你不断地把这分爱表达出来,不松懈,不因人而异,那么他们终究会被你感动。这个花很多时间,要有非常大的耐性。但是如果你的意图完全纯粹,你的爱和你的慈悲能够始终如一,你就必定可以成功。

  (关于冷漠的禅思)

  304.对他人冷漠,可以说是一种最糟糕的缺点了。只想到自己,完全不管周围人的遭遇,表示这个人的眼光浅短,思想薄弱,心胸狭隘。

  305.从一受胎开始,我们就必须依赖他人。从我们这个世界的幸福和未来来看,我们享有的一切设施,使用的大小物件,一直到最简单的日常生活,莫不是许多人努力的结果。虽然祈祷和一些灵修之道也会产生某种作用,但是主要还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在造就这个世界。

  306.一切都以互相关联、互相依赖的方式存在,我们找不出一样东西是自己生出来,只靠自己就可以存在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把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分开来谈。

  307.我们每一刻的所作所为,都会产生一些新的状况,而这些状况则又会造成其他事件的出现。无论我们做什么,也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都是整个因果链中的一环。同样的道理,我们日后的快乐或痛苦,即使这一因果循环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我们所能想像,也是来自于目前的因素和状况。所以说我们对自己和对其余众生都有责任。

  308.冷漠的人,既不关心其他众生过得好不好,也不在乎自己将来快不快乐,这种人只能等着日后痛苦罢了。

  五 关于信仰的禅思

  (给信徒的禅思)

  309.每个人都有信仰和不信仰的自由。不过从你开始决定信仰一个宗教开始,请务必慎重其事,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任意而行,要做到思想和言论的一致。

  310.有些人会觉得:“如果我信了佛教,我就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不然我就放弃。”这种不是全要就是全不要的心态,在西方人之间很普遍。不幸的是,要马上达到完美是很困难的。

  311.要达到目标,我们必须透过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这不是很重要的吗?也不要去想说:“我做或不做还不是都一样,我永远做不到。”给自己一个目标,找出达成目标的方法,照着去做,渐渐地,你一定能够办到。

  312.每个人都有他的天性和灵性,适合某些人的不见得也适合于其他人。…

《嘉瓦仁波切禅思36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空法师法语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