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六、别解五无心位──睡眠与闷绝

  【论文】

  

  七‧一六八 无心睡眠与闷绝者,谓有极重睡眠、闷绝,令前六识,皆不现行。

  

  

  

  【疏翼】

  第二别解无心五位中,第三别解睡闷之位。于中分三︰一、总解二极重位,二、别解极重睡闷,三、另作一解。此即初文。

  

  

  

  【述记‧卷四十一】

  

  自下第三、解重睡、闷。

  

  谓有「极重睡眠」、「极重闷绝」。即睡眠是心数,今无此数──数不行故──名「极重睡」。有疲极等缘,令睡得有。有心之时,名为「睡眠」。此令无心[1],故名「极重睡」。

  

  《大论》第一说:闷绝[2]是意不共业[3]。即由闷时唯有意识,非闷即心所法。以触末磨[4],有闷生故[5]。闷,即触处闷也。然由此触引身分位;或唯有意,名意不共业;或引无心,即此中「极重闷」摄。为简有心,故名「极重闷」。

  

  问[6]︰何故无别闷心所也?

  

  答︰若无风热[7]等缘,而起闷绝,可是心所[8]。既由风热等缘,引身分位,故无闷心所法也。不如睡心所能引分位生,不可为例。

  

  

  

  【论文】

  

  七‧一六九 疲极等缘所引身位,违前六识,故名极重睡眠。

  

  

  

  【疏翼】

  第二别解极重睡闷中,文分为二︰一、别解极重睡眠,二、别解极重闷绝。此即初解极重睡眠。文又分二︰一、明极重所以,二、明假立眠名。

  

  

  

  【述记‧卷四十一】

  

  《对法》第一云︰谓羸瘦[9]、疲倦、身分沉重、思维暗相、舍诸所作[10]、串习睡眠,或他咒术、神力所引、动扇凉风吹等[11]故起。

  

  《大论》、《对法》[12]各说有因缘。此如《大论[13]》第一:故以「疲极」为首[14],等取余者。以六识俱不行故,名为「极重」。

  

  「所引身位」者,谓睡无心时,即不自在相、沉重相、无心相,余位不然,名身分位。

  

  

  

  【论文】

  

  七‧一七○ 此睡眠时,虽无彼体,而由彼似彼故,假说彼名。

  

  

  

  【疏翼】

  

  第二别解极重睡眠中,第二明假立眠名。

  

  

  

  

  

  【述记‧卷四十一】

  

  问︰此既无心所眠,何名为眠,而此中及《大论[15]‧无心地》等说为眠也[16]?

  

  此有二解︰一、由[17],二、似[18]。虽此眠时,无彼心所眠体,由彼加行眠引,或沉重不自在,似有彼眠心所时。以二义故,假说无心身之分位名眠,实非眠也[19]。

  

  

  

  【疏翼】

  

  以上第三别解睡闷之位中,第二别解极重睡眠讫。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二云︰

  

  无心睡眠者,谓所依身由沉重睡所制,随所有时,意识不生故,说名无心。

  

  

  

  【论文】

  

  七‧一七一 风、热等缘所引身位,亦违六识,故名极重闷绝。

  

  

  

  

  

  【疏翼】

  

  第三别解极重睡闷中,第二别解极重闷绝。

  

  

  

  【述记‧卷四十一】

  

  《大论》第一云︰由风、热[20]、乱[21]等;他咒术、神力所引;泻[22]、过量出血故;故今言「等」[23]。

  

  然此无别所由、所似[24]数法,不可言「由彼、似彼」,此即闷故。

  

  

  

  【疏翼】

  

  以上第三别解睡闷之位中,第二别解极重闷绝讫。

  

  安慧《唯识三十论》卷二云︰

  

  无心闷绝者,谓猛击,及风、热、痰﹝藏文为「bad kan/」;梵文为「wlesman」﹞不平等,即由所依不平等故,与意识生起相违;依此,假立为「无心闷绝」。

  

  

  

  【论文】

  

  七‧一七二 或此俱是触处少分。

  

  【疏翼】

  第三别解睡闷之位中,第三另作一解。

  

  

  

  【述记‧卷四十一】

  

  然闷,有身觉、不觉时︰谓若有心之时,由闷触故引生。无心时,身之分位,即是闷触之果,体亦闷摄,是触处少分。或有心之时,疲极等缘引眠起故。无心时,身之分位眠,即是触处疲之果,故体亦是疲,似眠位故,假[25]名眠。

  

  又至无心位,虽有闷、疲二触,唯第八境,微[26]细不觉,故以为体。即总二言「触处少分」。

  

  前别解二[27],即取[28]无心分位随所应现有色蕴,为此二体。第二解:以「触处少分」为体,由触[29]引故。

  

  此即别触六识起不起时讫。

  

  

  

  【疏翼】

  

  以上第二答中,第二别解五无心位讫。

  

  

  

  

  

  

  

  

  --------------------------------------------------------------------------------

  

  [1] 「令无心」,《金藏》作「睡眠令无」。

  

  [2] 「闷绝」,藏文作「brgyal ba/」。

  

  [3] 意有十五不共业,闷绝为第七不共业。

  

  [4] 「末磨」,梵为「marman」;藏文为「gnad/」。

  

  [5] 《顺正理论》卷三十末云︰

  

  无有别物名为末摩。然于身中有异肢节,触便致死,是谓「末摩」。谓于身中,有别处所,风热痰盛所逼切时,极苦受生,即便致死,得末磨称。如有颂曰︰「身中有别处,触便令命终;如青莲须,微尘等所触。」若水火风不平缘合,互相乖反,谓总或别,势用增盛,伤害末磨;如以利刀,分解肢节,因斯引发极苦受生,从此须臾,定当舍命。由兹理故,名「断末摩」。非如斩薪说名断。如断﹝头已﹞无觉﹝知﹞,故得断名。

  

  《俱舍论》卷十大同。

  

  [6] 「问」字,《金藏》有,余无。

  

  [7] 「风热」,藏文作「mkhris pa/」。

  

  [8] 如胜友《瑜伽师地论释》解论文「由风热乱故」云︰

  

  热,为主因事;风,唯助体。言闷所缠中,由「缠」声显由闷所障蔽,与余缠相似。闷时之后,能直证知自身意识决定生起。谓唯意识以能从闷出为业。

  

  [9] 「羸瘦」,藏文作「bam chuv/」。

  

  [10] 《杂集论述记》卷八,分别睡因有五,此二句为第四因。

  

  [11] 《杂集论述记》分别睡缘为三。

  

  [12] 本论《述记》原作《显扬》、《五蕴》,今改为《大论》、《对法》。

  

  [13] 本论《述记》原作《显扬》,今改为《大论》。

  

  [14] 如《瑜伽》卷一云︰

  

  云何梦﹝藏文作「gbid log par byed/」﹞?由依止羸劣﹝藏文作「rav bźin gyis lus bam chuv ba/」﹞、由疲倦过失﹝藏文作「val bas dub pa”i bes pa/」﹞,或由于食所沉重﹝藏文作「kha zas drags pa/」﹞,或由于暗相作意思惟﹝藏文「yid la byed pa/」﹞,或由休息一切事业,或由串习睡眠﹝《瑜伽论记》卷二解以上为六因。以下总作第七因──由他众缘所引﹞,或由他所引发,如由摇扇﹝藏文作「按摩」﹞,或由明咒,或由于药,或由威神﹝藏文作「mthus/」﹞,而发昏梦﹝藏文作「gbid log par byed do/」﹞。

  

  [15] 卷十三、第九。

  

  [16] 如《瑜伽》卷十三云︰

  

  何等为六﹝无心地﹞?谓无心睡眠位﹝藏文作「gbid sems med pa”i gnas skabs/」﹞、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及无余依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无心地。

  

  [17] 「由」,谓「由彼」。

  

  [18] 「似」,谓「似彼」。

  

  [19] 「也」字,《金藏》无。

  

  [20] 「热」,藏文作「mkhris pas/」。

  

  [21] 「乱」字,原《述记》引文作「痰」,今依《大论》改。

  

  [22] 「他咒术」等八字,《瑜伽》作「由捶打故,或由泻故,如」九字。

  

  [23] 《瑜伽》卷一原作:

  

  云何闷?谓由风、热、乱故;或由捶打故;或由泻故,如过量转痢及出血;或由极勤劳,而致闷绝。

  

  [24] 「所由、所似」四字,《金藏》有,余无。

  

  [25] 「假」字,《金藏》有,余无。

  

  [26] 「微」字,《金藏》误作「彼」字。

  

  [27] 谓二极重睡眠、闷绝。

  

  [28] 「取」字下,《金藏》有「引」字。

  

  [29] 「触」字,《金藏》作「体」。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