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三、破顺世外道极微实常

  【论文】

  

  一‧二一五 有外道,执地、水、火、风极微实常,能生粗色,所生粗色,不越因量,虽是无常,而体实有。

  

  

  

  【疏翼】

  

  第三别问别破所取非有之初,是外道别问别破。于中六破,第五已破二声论师,今为第六破顺世外道﹝梵文为「lokayata」﹞。文分为二︰一、叙计,二、正破。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于中有二:初、叙计,后、破之。此、初也。即是顺世外道所计。

  

  此唯执有实常四大,生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禀此而有,更无余物,后死灭时,还归四大[1]。其胜论所计父母极微,此亦兼破。然此胜论更许有余物,顺世不然。执实、执[2]常、执[3]能生粗色,此是因也。

  

  又胜论师及此顺世执所生之色,不越因量,量只与所依父母本极微[4]许大。如第三子微,如一父母许大,乃至大地与所依一本父母许大。本极微是常,子等无常,亦是实有。

  

  色是德句,极微非色。今言「色」者,以自宗义说彼法体。然只地、水、火、风四有极微;余无极微,谓色、声等。

  

  

  

  【论文】

  

  一‧二一六 彼执非理。

  

  

  

  【疏翼】

  

  第六破顺世外道中,第二正破。文分为三︰一、总非,二、返诘,三、别破。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初、论主[5]非云︰彼非应理。

  

  

  

  【论文】

  

  一‧二一七 所以者何?

  

  

  

  【疏翼】

  

  第二正破顺世中,第二返诘。

  

  

  

  【述记‧卷六】

  

  彼次返诘︰所以者何?

  

  【论文】

  

  一‧二一八 所执极微,若有方分,如蚁行等,体应非实。

  

  

  

  【疏翼】

  

  第二正破第十三外道顺世中,第三别破。文又分三︰第一、破能生四大,第二、破所生果,第三、合破二。初中分三︰一、有方非实难,二、无分不生难,三、能生非常难。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六】

  

  下、破,有三︰一、破能生四大,二、破所生粗色,三、合破二。

  

  初有三量︰一、有方非实难:顺世极微及与卫世皆无方分,唯有圆德。

  

  然今设破︰「若有方分」,即立量云︰所执极微体应非实。有方分故。如蚁行等。彼许蚁行有方分、非实有,故以为喻。文中非次,准量应知。

  

  又以佛法义,微[6]可有拟宜之方分,故「如蚁行等」。此即破实。

  

  

  

  【论文】

  

  一‧二一九 若无方分,如心、心所,应不共聚,生粗果色。

  

  

  

  【疏翼】

  

  第一别破顺世极微能生四大中,第二无分不生难。

  

  【述记‧卷六】

  

  次、第二无分不生难。

  

  破能生[7]、又汝根本执无方分者。量云︰所执极微应不共聚生粗果色。无方分故。如心、心所法[8]。心、心所法亦不共聚生粗果色,故以为喻。此上[9]即有分及无分难。

  

  

  

  【论文】

  

  一‧二二○ 既能生果,如彼所生,如何可说极微常住?

  

  

  

  【疏翼】

  

  破极微能生四大中,第三能生非常难。

  

  

  

  【述记‧卷六】

  

  次第三、能生非常难。

  

  汝之极微,应非常住。许能生果故。如所生果。「果」、即子微等。

  

  上来初有方分,难父母实有。次、无方分,难能生粗色。后、能生果,难父母常。总破能生父母本极微竟。

  

  

  

  【疏翼】

  

  以上第一破极微能生四大讫。

  

  

  

  【论文】

  

  一‧二二一 又所生果,不越因量,应如极微,不名粗色。

  

  

  

  【疏翼】

  

  别破顺世外道中,第二破所生果。文分为二︰一、难果不越因量,二、难果实有。初中有四,第一、合破二外道师又分二︰一、果不名粗难,二、非色根取难。

  

  

  

  【述记‧卷六】

  

  下、破所生果。于中有二︰无常极成,故不须破。次下第一、难所生之果不越[10]于因量,至下文言「既多分成,应非实有」,第二、方是难果实有。初中有四︰一、合破顺世、胜论本计果量同一因微。第二、「量德合」下,唯破卫世粗德合救。第三、合破顺世、卫世遍在自因之救义执[11]。第四、合破顺世、卫世果多分合故成粗救[12]。

  

  此中量云︰所生之果色,应不名粗。与本极微等故。犹如本极微。

  

  又应返难极微应是粗。量云︰所执极微,应不名细。与粗量等故。如粗果色。

  

  

  

  【疏翼】

  

  第一合破二师果不越因中,第一以二量难果不名粗讫。

  

  【论文】

  

  一‧二二二 则此果色,应非眼等色根所取,便违自执。

  

  

  

  【疏翼】

  

  第一合破二师果不越因中,第二非色根所取难。

  

  

  

  【述记‧卷六】

  

  又彼执地等所生粗果,眼根[13]等色根所取;父母极微,非色根取。以极微细,非色根取故。自下破粗果色,应非色根取。

  

  量云︰所执实粗果色应非色根所得。与极微量等故。犹如极微。

  

  若不言「实」,「色根所得」,即违自执。自执许色根得诸粗色果[14]故。

  

  

  

  【疏翼】

  

  以上合破二师讫。

  

  

  

  【论文】

  

  一‧二二三 若谓果色,量德合故,非粗似粗,色根所取。

  

  

  

  【疏翼】

  

  第二破所生果破果不越因中,第二唯破胜论粗德合救。于中分三︰一、唯胜论转计,二、破粗德合,三、返难。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此下第二、唯胜论师计。

  

  彼转计言︰所生果色与量德合。即德句中量德有五[15],即微量、大量也[16]。有量德合故,虽与极微量等,非粗似粗,色根能取,然本极微非粗德合故。

  

  

  

  【论文】

  

  一‧二二四 所执果色,既同因量,应如极微,无粗德合。

  

  

  

  【疏翼】

  

  第二唯破胜论粗德合救中,第二破粗德合。

  

  

  

  【述记‧卷六】

  

  今[17]为量云︰此所生果色应无粗德合。与本极微体量等故。如本极微。

  

  

  

  【论文】

  

  一‧二二五 或应极微,亦粗德合,如粗果色,处无别故。

  

  

  

  【疏翼】

  

  第二唯破胜论粗德合救中,第三返难。

  

  

  

  【述记‧卷六】

  

  更返难之。

  

  此中量云︰或应本极微有粗量德合。与粗果色处无别故。如粗色[18]果[19]。以量既等,即一处住,体相涉入,名「处无别」。「处[20]无别」因,意说相入。相入,即是量等子微之义。子微今以量无别为因,显父母亦得,父母以「处无别」为因,显子微亦得,互影显[21]也。

  

  

  

  【论文】

  

  一‧二二六 若谓果色,遍在自因,因非一故,可名粗者。

  

  

  

  【疏翼】

  

  第二破所生果破果不越因中,第三合破顺世、胜论果量同一因微,即破遍在自因之救义执。文分为三︰一、二师转救,二、果体非一难,三、果不成粗难。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此下第三子段、合破胜论、顺世二师。

  

  谓彼救言︰前言果色等于因量,谁谓所生一色之果唯与一个极微量等?今云「等」者,等如二个父母极微,遍在二因之中。因既有二,果等于彼,故「可名粗」。

  

  

  

  【论文】

  

  一‧二二七 则此果色,体应非一,如所在因,处各别故。

  

  

  

  【疏翼】

  

  第三合破二师果量同因中,第二果体非一难。

  

  

  

  【述记‧卷六】

  

  此、正述难。

  

  极微[22]所生一果色,体应非是一,如所在因,父母极微[23]处各别故,如父母极微。此但应言,如二极微量。以三微果等因非极微故,但可总相言如因量[24]。

  

  又文中少此意,欲显一子微居父母二极微之中。即在此者非彼,在彼者非此,云「如所在因,处各别故」。

  

  量云︰所生色果[25]体应非一。在此东者,非西,「处各别故」。如所在因父母极微。

  

  

  

  【论文】

  

  一‧二二八 既尔,此果还不成粗,由此亦非色根所取。

  

  

  

  【疏翼】

  

  第三合破二师果量同因中,第三果不成粗难。

  

  

  

  【述记‧卷六】

  

  既子微为二,如父母极微,还不成粗。由此,粗色如父母极微,亦非色根所取。此中二量,如次前说[26]。

  

  

  

  【疏翼】

  

  以上第三合破二师果量同一因,即破遍在自因之救义执讫。

  

  

  

  【论文】

  

  一‧二二九 若果多分,合故成粗,多因极微,合应非细,足成根境,何用果为?

  

  

  

  【疏翼】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三、破顺世外道极微实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