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一、破大自在天等执

  【论文】

  一‧二○一 有执:有一大自在天,体实遍常,能生诸法。

  

  

  

  【疏翼】

  大文第三别问别答第二别问答法中,又第三外道小乘别问别破所取非有之初,是外道别问别破。于中有六破,已破数论胜论,今第三破大自在天等执。

  

  

  

  【述记‧卷六】

  

  自下第三、破事大自在天等执。即不平等因计也。

  

  若言「莫醯伊湿伐罗」[1],是「大自在天」。若长言「摩醯伊湿伐罗」[2],是「事大自在天者」。如言「佛陀」[3],是「觉者」。若言[4]「抱徒憨」[5],是事佛者。今破事大自在天者执[6]。

  

  彼计此天法身遍常,身如空量,无别居处。其[7]变化身别有住处。此中有二︰初、叙,后、非[8]。

  

  大自在天:一体实有,二遍一切,三是常住,四能生一切法。

  

  初叙计也。

  

  

  

  【论文】

  一‧二○二 彼执非理。

  

  

  

  【疏翼】

  第三破大自在天等执中,第二正破。文分为三︰一、总非,二、返征,三、别破。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论主总非。

  

  

  

  

  

  【论文】

  一‧二○三 所以者何?

  

  

  

  【疏翼】

  第二正破中,第二返征。

  

  

  

  【述记‧卷六】

  

  他返征已。

  

  

  

  【论文】

  一‧二○四 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诸非常者,必不遍故;诸不遍者,非真实故。

  

  

  

  【疏翼】

  第二正破事大自天等者中,第三别破。文分为二︰一、破本宗,二、难救义。初中又二︰一、先立三量,二、后立二量。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六】

  

  自下、别破,有二︰初、破本宗,后、难救义。

  

  初有五量[9]︰第一立量破其常住,从下向上为因,为宗[10]。或以义取,如理应思。

  

  量云︰大自在天决定非常。是能生故。如地水等。

  

  余能生他者,必从他生故。此中所说能生他因,得下贯通遍实二宗[11]。然下即以所破讫法而为因故,相乘为论。不然,即有随一不成过,以彼不许大自在天非常等故。

  

  大自在天决定非遍。以非常故。如瓶等物。

  

  又非真实。以不遍故。如盆等物。

  

  今此既以「非真实」为法,即简心、心所等法是虚幻有。非真有故,真如等不尔,故许遍也。

  

  

  

  【论文】

  

  一‧二○五 体既常、遍,具诸功能,应一切处、时,顿生一切法。 

  

  

  

  【疏翼】

  

  第一破本宗中,第二后立二量。

  

  

  

  【述记‧卷六】

  

  更重破也。

  

  此[12]体既遍而且是常,遍故,何不于一切处[13]?常故,于一切时能生诸法?如彼现生处及时等。遍故、常故,即二因也。此中二量,前三为五[14]。

  

  

  

  【疏翼】

  

  以上第一破本宗讫。

  

  

  

  【论文】

  

  一‧二○六 待欲及缘,方能生者,违一因论。

  

  

  

  【疏翼】

  

  第三别破大自在天中,第二难救义。文分为二︰一、难违自宗,二、欲缘亦应顿起。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此、违自宗。

  

  汝复若谓体虽遍常,以待乐[15]、欲,并及缘故,诸法不一切处及一切时生者;今汝宗言:唯[16]大自在一法为因,复言更待诸众生欲,及诸法缘,多法为因,岂不便违一因生论?

  

  

  

  

  

  【论文】

  

  一‧二○七 或欲及缘,亦应顿起,因常有故。

  

  

  

  【疏翼】

  

  第二难救义中,第二欲缘亦应顿起。

  

  

  

  【述记‧卷六】

  

  大自在因,一切时有,以是常故。何不欲及缘一切时顿生?

  

  量云︰汝言无欲及缘起[17]时,欲缘应起。许自在天体恒有故[18]。如余起时。

  

  此同《瑜伽》第六、七[19]说,不能繁引[20]。

  

  

  

  【疏翼】

  

  以上六破中,第三破大自在天等执终。

  

  

  

  【论文】

  

  一‧二○八 余执有一大梵,时、方、本际、自然、虚空、我等,常住、实有、具诸功能,生一切法,皆同此破。

  

  

  

  【疏翼】

  

  第一外道别问别答中,第二别破有六,第三破大自在天已,今第四合破七外道计。

  

  

  

  【述记‧卷六】

  

  「梵」[21],即梵王[22]。此,事梵王者计。此下皆从所执、所事,以立其名,乃至事我者,亦尔。有外计此[23]是常,是一,能生一切法[24]。或计有一时是常,是一,能生诸法[25]。

  

  有计方[26]亦尔,是一,是常,能生万法。此破能生别有一计,上破实有胜论等计,故不同也[27]。

  

  「本际」[28]者,即过去之初首。此时一切有情,从此本际一法而生。此际是实、是常,能生诸法。古人[29]云:诸部有计「时头众生」,与此同也[30]。

  

  「自然」[31]者,别有一法是实,是常,号曰自然,能生万法[32]。如此方外道亦计有自然是一,是常,能生万法。虚通之理,名不可道之常道也。稍与彼同。

  

  「虚空」[33]亦然。别有一法,一切有情,皆因而有[34]。

  

  其「我」[35]亦然,别有一[36]我,能生万法。前破实有,今破能生,故前后别。

  

  宿作因[37]等[38]非一,故论言「等」。

  

  以上诸法皆是一物,是实,常住法,具诸功能,生一切法;与大自在义相似,故合例为破。然以不如数、胜论等,别有炽盛多部类,故不标其名,各各别破。然勘《瑜伽》第六、七卷、《显扬》十一[39]、十二[40]、十六大[41]论中,及《广百论》[42],方知此等外道名计。

  

  

  

  【疏翼】

  

  以上第四合破七外道等讫。

  

  

  

  

  

  

  

  

  

  

  --------------------------------------------------------------------------------

  

  [1] 「莫醯伊湿伐罗」,梵文为「mahewvara」。

  

  [2] 「摩醯伊湿伐罗」,梵文为「makewvara」。

  

  [3] 「佛陀」,梵文为「buddha」。

  

  [4] 「言」字,《金藏》无。

  

  [5] 「抱徒憨」,梵文为「bauddha」。

  

  [6] 《瑜伽论》卷七初云︰

  

  犹如有一,或沙门或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彼一切或以自在变化为因,或余丈夫为因,诸如是等。谓说自在不平等因论者,作如是计。……世间诸物必应别有作者、生者及变化者,为彼物父,谓自在天,或复其余。

  

  《俱舍论光记》卷二十九云︰

  

  如涂灰外道﹝梵文为「bhasman」﹞,执自在天是作者等,能生诸法。

  

  《释外道小乘涅槃论》说二十种外道中第十二云︰

  

  问曰︰何等外道,说见自在天造作众生名涅槃?答曰︰第十二外道摩陀罗论师﹝梵文为「mathura」﹞言︰那罗延论师﹝梵文为「narayana」即「visnu」﹞说我造一切物,我于一切众生中最胜;我生一切世间有命无命物;我是一切山中大须弥山王;我是一切水中大海;我是一切药中榖;我是一切仙人中迦毗罗﹝梵文为「kapila」﹞牟尼。若人至心以水、草、华、果供养我,我不失彼人,彼人不失我。摩陀罗论师说︰那罗延论师言一切物从我生,还设彼处,名为涅槃,是故名常,是涅槃因。

  

  [7] 「其」字,《金藏》无。

  

  [8] 「非」,即破。

  

  [9] 《枢要》卷上云︰

  

  破大自在天中,论文四因,如次以下难于上宗。然更互为因,一因难三宗,亦得。如理应知。

  

  [10] 除第一量上因下宗。

  

  [11] 即上因下宗。

  

  [12] 「此」字,《金藏》有,余无。

  

  [13] 谓:何不于一切处能生诸法?

  

  [14] 《瑜伽》卷七﹝《显扬》卷十同﹞云︰

  

  又汝何所欲?此所出生为唯大自在为因?为亦取余为因耶?若唯大自在为因者,是则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出生;若时有出生,是时则有大自在;而言出生用大自在为因者,不应道理。

  

  [15] 「乐」字,《金藏》无。

  

  [16] 《金藏》作「唯」,余作「虽」。

  

  [17] 「起」字,《金藏》误作「之」。

  

  [18] 「故」字,《金藏》无。

  

  [19] 十六异论从《瑜伽》卷六起,但第七「自在等作者论」则见《瑜伽》

  

  卷七。《显扬》亦见卷十。

  

  [20] 《瑜伽》卷七中有云︰

  

  若言亦取余为因者,此唯取乐欲为因?为除乐欲,亦取余为因?若唯取乐欲为因者,此乐欲为唯取大自在为因?为亦取余为因耶?若唯取大自在为因者,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乐欲,若时有乐欲,是时则有大自在,则应无始常…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一、破大自在天等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