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候就讨厌,你心里就不高兴啊,就对于佛也会轻毁,轻视佛,就会毁谤佛,就有这个事情。佛若入涅槃,你轻毁谁?佛也不再挑你毛病了,除非你自己常常的诵戒,常常读经,读经和诵戒像一面镜子似的,「哎呀,我这地方有黑点」,才知道啊。如果也不诵戒,也不读经,一天光是做事,不行啊,那就是糟糕了,自己有什么不对都不知道。
「为令舍离轻毁诸佛」,所以佛要入涅槃,省得你讨厌他,这个《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也提到这件事。所以说是当师父的收徒弟,我们出家人的戒律上也说到,这个师父你收了徒弟你不教导,你有罪,比犯四根本戒的罪还要大,你收了徒弟,收了徒弟你不教徒弟。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你自己不持戒是你个人的事情,你收了徒弟,这个徒弟要继续住持佛教的,你不教导他,他虽然穿上出家人的衣服还是个在家人,他就会败坏佛法,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在这里。「为令舍离轻毁诸佛」,这里面告诉你,当师父的教导徒弟一样也是这个道理,你若常常挑他毛病,这师徒就不合了,就是这样子。
「令悟甚深正法教故」,如果佛若不入涅槃,常在世间呢,这个佛教徒学习佛法的这件事就不精进,反正是佛尚在世间嘛,我随时我不懂的时候我打个电话问一问就好了,我何必现在很辛苦、头疼去用功呢?的确是啊!这个学校的人,我们出家人有多少?他们计算这么多年来传戒,在台湾或者是在香港什么地方传戒,出家人有多少,肯到佛学院的有几个?所以欢喜学习佛法的人不是很多,还是少。有的人他也有能力,有能力学习,有条件可以到佛学院来学,但是不肯来,不肯来,其中,我现在说等于有点过失了,一个是什么呢?我自己可以学嘛,我到你那听你讲做什么?这是一个原因。其实呢,自己学当然有的人是可以,但是结果还不如到佛学院好,这是一个。第二个呢,懒,第二个原因是懒。第一个原因是高,高慢,我听你讲做什么呢?就是这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懒,不愿意学。第三个原因呢,他那个环境不容许他,那也是有,可能还有其他的很多的原因,不肯学。其实主要还是自己不肯学。
这上面是说,佛若入涅槃了的人呢,这个人他就:哎呀,佛走了,我对于佛法还不明白啊,这时候我怎么办呢?就会感觉到这里,佛若在的时候,趁着佛在我好好努力学习佛法,我这地方不懂我可以问佛嘛,佛若走了我去问谁啊?所以佛若入涅槃以后呢,「令悟甚深正法教故」,你要知道佛要入涅槃的,你对佛法的学习你就会精进一点,不然你就是懈怠,人是这样子啊!
「四、为令于佛深生渴仰,恐数见者生厌怠故;」
这个是容易明白。「为令于佛深生渴仰」,佛若入涅槃了以后呢,你就会想念佛,就会想念佛,会有恋慕心,深深的生渴仰。这个「渴」,就像是渴了要饮水,没有水饮这心里面不舒服,饿了要吃饭,就是那种心情,说对于佛的仰慕心也类似这个样子。「恐数见者生厌怠故」,佛若不入涅槃,你常常见佛,你就厌烦,见了佛还要磕头,常磕头也还是不行,他就懈怠,生厌烦心,这样子反倒会有过失了。若是佛入涅槃,你生渴仰心呢,反倒是你能栽培善根,所以佛入了涅槃对我们反倒是有好处。
说是若我们一般人不能令人生渴仰心,令人生厌怠,这还反倒是正常,若是对于佛这样子,这实在是说不过去,说不过去还是实在是有这个情形。我们看《大般涅槃经》上,迦叶尊者,佛已经入涅槃差不多七天了,迦叶尊者才知道,他从王舍城就急急的就是到拘尸那城来,拘尸那城来的时候,走到路上遇见一个比丘,说是佛入涅槃了吗?说是入涅槃了,「这回好了,再没有人管我们了」,这个《大般涅槃经》上有这一段,是有这个事情。
「五、令于自身发勤精进,知正说者难可得故;」
这是第五个。「令于自身发勤精进」,佛若入涅槃了呢,这还是有道心的人,他就能发起来精进心,我自己要努力。佛在世的时候,我依靠佛,我可以依靠佛,佛若入涅槃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自己要努力,就只有靠自己了,所以「令于自身发勤精进」。「知正说者难可得故」,要知道能正说法的人就是佛的这种境界是不容易得到的,难可得遇,难可得见,难遭难遇,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所以佛要入涅槃,还没有入涅槃,这要觉悟到这里,赶快要精进,赶快要精进。
所以现在我们有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我也想要修行,但是我就不知道怎么修行?说我自己去读经论嘛,这读不懂。说我要去问谁去呢?也不知道去问谁才行,所以感觉到求法的难,也感觉到这里。现在这里也就是表示这个意思,「令于自身发勤精进,知正说者难可得故」,有的一些人呢,一些人是什么呢?我现在还身强力壮,我在世间上还可以显显身手,不要着急修行,等一等嘛,过几年再说吧,反正佛在世间嘛!这心情就是这么想,这是懈怠人为这个样子。但是现在佛令这个懈怠人要警觉,佛要入涅槃了,你说佛在,佛不在了,那么他就,哎呀,这不行,他要精进,这还是有善根的人,所以「令于自身发勤精进,知正说者难可得故」,不容易遇见的。
「六、为诸有情极速成熟,令自精进不舍轭故。」
这个又是一种情形,这个是,印老的确是大智慧,他这个讲得好,这一段文讲得好。「为诸有情极速成熟,令自精进不舍轭故」,佛是因为「诸有情」,就是应该说是一部分的发道心的佛教徒。「极速成熟」,他本身有能力,他能使令他的善根很快速地就成熟了,他自己有这个能力,很快速就成熟,他能使令自己精进地努力,像这样的人就不需要佛来教导他,不需要了。他本身能够「精进不舍轭故」,这个「轭」是什么呢?就是这个落后地区,现在大家是驾这个汽油的车是没有这件事,这个落后地区或者是牛或者是马驾这个车,它那个车有个辕,把这个牛马放到辕里面去套起来,它出不去,把它困在那里面,你不可以离开这里,一定是要先拉这个车向前走,叫做「不舍轭」。
现在是说修行人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约束在正法里面,约束在戒定慧里面,不离开戒定慧,不离开六波罗蜜,他那个举心动念常与道合,举心动念遍与道合,普遍地能与道相应,他不离开这个道,就是「不舍轭」。这个众生,有的众生他能够「极速成熟」自己的善根,成熟善根,「令自精进不舍轭」,能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那不需要有佛来教导他,当然佛就入涅槃,那么这和前面都不同。
那么这是由六因故,所以佛的化身不能常住世间,要入涅槃,入涅槃呢,众生因此而能够栽培善根,所以也等于是「应以涅槃得度者,即现涅槃而度脱之」,这是个度化众生的方便了,是这样意思。
「此中有二颂:由所作究竟,舍不乐涅槃,离轻毁诸佛,深生于渴仰,内自发正勤,为极速成熟:故许佛化身,而非毕竟住。」
此中有两个颂:「由所作究竟」,这是第一个,一共有六因,这是第一因。「舍不乐涅槃」是一个,「离轻毁诸佛」是一个,「深生于渴仰」是一个,「内自发正勤」是一个,最后「为极速成熟」。由这六个因,「故许佛化身,而非毕竟住」。
这个佛的受用身没有这回事,佛的受用身没有这回事,他们常和佛在一起没有厌烦心。若用我们凡夫心可能是这样想,其实不是,这个法身菩萨他是,就像我们读《金刚经》,《金刚经》非常的适合于修行的事情,「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那些圣人他见到佛和我们心情不一样,就是于一切法的时候他心无有少法可得,他无所住,所以没这件事。我们这个有执着的心有所得就不同,我天天看见你,我讨厌,若是你常能做如是观也没这件事,也没有这件事了。所以这上面只是说这个变化身,变化身所面对的就是生死凡夫,已经入圣道的人没有这个问题,「故许佛化身,而非毕竟住」。
第八项、释成佛要作功用
「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不应为得更作功用?」
这是第八项解释成佛要作功用,这是解释成佛这件事,你自己要努力,你不努力还是不能成佛的,这段文是这个意思。「诸佛法身,无始时来」,这一切佛的清净法界为身,从无始以来无量无边的佛,「无别无量」,没有差别、没有数量,都是清净法界,一佛即是一切佛,一佛就能做利乐一切众生的事情,一位佛就能做度化一切众生的事情都能做得到。前面文有赞叹佛的那种广大的作用,赞叹得很多了。这样子来说,佛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度化一切众生,这样说呢,是「不应为得更作功用」,那么我们若想成佛,那佛就能够把这件事给我们做得好好的,我们不需要去努力了吧?是这样意思,我们不用做了。佛的那种清净无为而无不为的那种作用能教化一切众生齐成佛道,那我就不用用功了,好不好?这是不对的!
「此中有颂:佛得无别无量因,有情若舍勤功用,证得恒时不成因,断如是因不应理。」
这里面有一个颂来表示这个道理。一切佛所证悟的清净法界是无别也是无量的,他能作一切众生精进修行的因缘,佛的那个不可思议境界能作一切众生精进修行的因缘。佛这个清净法界的境界,一切众生也都是有的,像天台宗说的性具的,本来是有的,而这个不可思议的,佛已经是离了一切的垢染,完全开发了,开显出来了,这种全体大用能做一切众生精进勇猛修行的因缘,那么是有这种力量,是有这种力量。
譬如说我们若是说这是佛,我们看见佛像了,我们总是会生恭敬心,如果你观想这不是像,是真实的佛在这里,这恭敬心也会生起来。如果你没有这个心情,我就这么,佛也不在这里,什么人也没在这里,你心里是什么样?所以佛的确是有不可思议的增上的力量,帮助我们精进勇猛的修行的,是有这个力量。若是你自己不努力,你就是等着佛来有这种力量,有这种因缘,那还是不行。说是「有情若舍勤功用」,如果你本身弃舍了加行,弃舍了本身的努力,你本身一点也不努力,那还是不行;虽然是本俱的,但你自己若不努力那还是不行。
「证得恒时不成因」,你本身若不努力,诸佛所证得的那个清净法界长时间它不能够成为你成佛的因缘,它不能。若是你努力,它才能够帮助你,你本身若不努力那还是不能,不行,还是不行的,还是不成因。
「断如是因不应理」,从这里看出来,你若是断掉了、熄灭了你精进修行的力量,你自己不精进修行,「不应理」,那是不合道理,你不能成佛。诸佛的神通的确是广大不可思议,他能帮助你的,但是你自己若不努力呢,那个帮助就看不出来效果,看不出来效果的,所以你要努力,不努力是不能成佛的。
我们看见前面这个彼果断、彼果智的确是赞叹佛,一段一段赞叹佛的威力很大,于一切法得自在转,于一切世界有无碍神通,还有种种的境界不可思议,是的,佛是有这个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还是自己要努力,是这样意思。这是第八项释成佛要作功用。
《《摄大乘论》笔录 第九章、彼果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