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第112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具有能看见的。

  所以现在在无著所说的这个书里头,特别提到,所有的东西只有了别识,不论它空间、时间、自他、语言什么任何东西,本身就是了别识,除了了别识没有东西。那了别识本身就是能看见,鲜明地在哪儿摆着。所以就是叫意识中的言诠,也就是在一种慈氏的话语说,“非真正的能遍计有”,也就是非真正的能分别有,也可以说是唯有了别识有,而“于中所取能取无”,在里头决定又决定的是没有人我,没有法我,这样的了别识它才能够跟空性相合,而于空性处也只有了别识。所谓唯识者何呢?唯识就是唯了别识。任何东西本身就是了别识,无论所缘,无论色法,无论时间、空间等,自他,都是了别识,除了了别识没有一种有自性的东西,象刚才自性、差别跟数量,这个三义,根本没有。

  这个就是我们在加行位里头,加行位咱们现在专门要说的就是胜解行位,在我们这个时候,最初的,不定经过多少劫以后,咱们才能摸索到根本没有……无我无常,只有了别识,只有能分别,只有非真正的能遍计。这是慈氏菩萨在《辨别中边颂》里头第一个颂子,过去的译师,象汉传的玄奘法师等等,都把这个(翻成)“虚妄分别有”,“非真正的”翻成“虚妄”,连真谛也是这样子翻。而就翻的“分别”,没翻成“能遍计”,其实能遍计跟分别,只有复杂跟简单的问题。所以现在真正的唯识学,所唯的识,并不是八识辨别识的识体,辨别的识体,也就是了别识本身,离不开了别识。

  因为什么呢?前头无著菩萨(讲)“身识识”,“意识识”,“眼识识”,这两个“识”在玄奘法师他们都不分。应该说是“身识了别识”,“意识了别识”,“耳识了别识”,所有的识体也本身就是了别识,离开了别识没有任何东西,这就是唯识,唯识无义,这就是唯有很明显的了别识,很明显的(能辨别识,啊——纠错)能了别识,能遍计,只有这个,而没有另外东西,这才叫唯识。唯识并不是唯辨别识,唯八识的识。

  这地方所谓“具有能看见的法与义”,这本身就是了别识,严格地说,就是大乘诠表的了别识,大乘的诠表就是了别识,大乘的意识中的诠表就是这个了别识,就是离开这个了别识,很清楚、明白的了别识,而真正清楚、明白的了别识就是能遍计,除开能,没有所。你要有所就是你能够陷到所取能取(里头),就是离开了空性,你离开圆成实性。

  所以希望大家在前后无著谈的所有的问题,它都面面相关,而玄奘法师有的地方翻译他没有把前后的关系弄清楚,尤其没有把辨别识跟了别识分开,他就翻了“身识识”、“眼识识”,这第二个“识”到底跟第一个“识”有没有分别,他没有指出来。于是乎在《成唯识论》里头,他翻的十大论师合起来里头都是混为一谈。尤其第一个颂子,它就是说八识必须通过语言的假安立来叙述,不是通过真正的语言的诠表。所谓(通过)转为假安立的我和法,那意思就是根本没有我和法,不能我们叙述八识里头,不能够象世间的那个我和法,世间的那种诠表模式,本来是这个意思。

  玄奘法师把它弄倒了,好象假安立的我(和法)要转为三能变识,三能变识来解释假安立的我法,他弄得颠倒了。你说这个错误,他是文字翻译文字上的错误,更是理论上的大错误,现在也要明年三月有一个会是纪念玄奘法师的,我们要写一篇文章,前头写了一篇文章是《唯识学的两次译传》,现在我们就想写一个《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就是要更正一下,把玄奘法师错误地方给它更正一下,帮助他一下,把他弄颠倒的地方给它拨乱反正,这是我们对了的一种可以说是一种感情吧,因为这么多年我学习他的唯识学,有义务他有错误我们能够给他更正(过来?),这还(很?<才>)对得起他。

  所以现在刚才我们由“具有能看见的法与义”,就是没有世间的这种那种诠表的模式,没有真正的诠表,是假安立的。咱们今天就把这个,我们刚刚走上觉悟的道路,就是加行位,更重要的说就是胜解行位,我们对于唯有识、没有义,深信不疑,这是加行位,这就是我们的觉悟的能生起菩提心的开始,从此就往下无量无边的要走下去。这无量无边的实际上本来事情都是无量无边的,数量没有……时间跟空间都是假安立的,都是了别识。

  连对佛的认识,到最后的究竟位,佛体,佛的三身到底什么意思?我们是不是还拿那个遍计所执性的来看佛呢?佛本身那个自性身、法身就是圆成实性,就是真如,跟真如分不开;圆满的享用身跟应化身,这两个都是依他起性的。我们不能把三身当成了遍计所执性的东西,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东西。他那个佛的圆成实性、真如法身,那跟普通所谓那个常一不变的东西不一样,他那个更真实,那更真实跟我们所谓的真实不一样,我们(所谓)那个应化身跟圆满享用身就是法乐,无穷的法乐,这佛跟大弟子,跟很多菩萨,以至跟我们初次能够享用法乐的人,都有关系,都是依他起性的。佛的应化身就更都准备好了,他那很圆满了,看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反应。

  所以悟入三所知能相要全面的,现在我们已经走到……,如果走上胜解行位了,那太了不起了,说将来胜解行位就是刚刚真正认识清,决定又决定的,就等着还底下,再一步就是证见真如,证见二无我,没有所取能取的真如。(休息)

  非真正的能遍计,或者说是了别识,这里头不但所缘缘,所缘的所取没有,能取也不存在,就是“我”认为、“我”看出来是这样的,那个“我”也没有,那才是真正的具有能看见的法与义。就拿我们所认为的佛,我们认为的太阳,每时每刻都各自的太阳、各自的佛,都不一样,都是自己阿赖耶识里头显现出来的,刹那刹那,一隐一显,一隐一现,刹那一隐一现,事情都是这样一隐一现,每时每秒各自太阳是不同的。就按科学家测量,用种种方法测量,太阳每时每刻就不一样,每时每刻太阳前后是不是一个东西?主要是这太阳也是我们所有的能够看到太阳的人都是异熟果,这异熟果并不是一个,千千万万,时时刻刻。

  就拿现在认为佛是怎么样的,认为自己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哪个阿赖耶识种子显示出来的,这种时时刻刻不是一个东西。最主要的是阿赖耶识我们是每个人有一个阿赖耶识,它的种子生现行,时时刻刻一隐一现,没有真正的显现,如其显现都不如是有,刹那就过去了。特别注意,生起的东西一定有原因,一定有种子,一定有阿赖耶识;灭去的东西一定不待因,没有原因就灭了,这是大乘佛教、慈氏学里头最主要的一个看法。也就是真正所谓唯识就是唯了别识。不是我们认为的佛是一个,或者太阳是一个,那都是我们阿赖耶识变现的佛体,不是真正的佛体,真正佛体实际上决定是真如,是我们每个阿赖耶识所依据的。

  为什么这佛对我们象我们这个业力、业感的异熟特别复杂?就是我们的世界整个器世间,都是阿赖耶识种子变现的,阿赖耶识一方面是一切法的种子,另一方面是异熟果,异熟识。所以阿赖耶识可以说是,你要不承认阿赖耶识,这问题就麻烦了。有些人不懂这个东西,竟然污蔑圣言量,你说要不承认阿赖耶识,还有什么,世间就没有因果了,就是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那个因缘是什么……,你那是色法、还是心法、还是什么东西?还是有常啊,还是无常啊?都是问题呀。

  你要不承认阿赖耶识,这世间一般你逃不出要承认这个色法是最真实的,所以你不按着圣言量来了解东西,那还是有无明住地的问题。■■净空,空什么?空的就是我跟常,那不能空真如,也不能空依他起,不能空这个,尤其这个阿赖耶识。说以往这都空了,空什么?这是大问题。就是空,这个东西还是有啊。《杂集论》引的《法净(尽?)经》就破这种唯有空的空的行相,有几十种根据。所以并不是说是空宗、有宗,这空什么?空的只是……只能空的遍计所执性,只能空的我跟常。“由此而空”,就是由这个才空,“于此而空”,就是于依他起性上来空。

  所以这个对于这个所知能相,要不觉悟、不能理解、不能认识的话,本身就有问题了。本身还自我觉得他是圣者,那不太可笑了吗?他……凡夫,比凡夫还坏呀,顽空啊,凡夫还不至于否定阿赖耶识,否定圆成实,那造的罪更大。因缘是什么因缘?那只能解释(为)阿赖耶识种子、现行,解释成旁的东西你就没法办了。每时每刻都有显现的东西,有一隐一现,总有一隐一现,总有象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

  所以我们并不是说是来批评过去的人,我们是根据无著、根据慈氏所说的,来看一切东西,看一切人,我们有什么长处,我们能有什么建树,现在就是说,你不赞成玄奘法师啊?不是我们,要按《总摄大乘纲领论》所说的,就是三自性,三种所知能相,我们彻底能理解的话,要跟玄奘所翻的,我们比一比,不是我们要认为怎么样,那是正确的东西只有一个,不能够说是那个也正确、这个也正确。

  三种所知能相可以说是大乘佛法里头最主要的东西。三所知能相也必须根据三所知能相才能够有唯识的问题,才有唯了别识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根据无著前后所说的,来帮助不按无著所说的来更正一下,来帮助他有所改变,拨乱反正,我们有什么看法呀?我们都是站在过去的圣言量上,我们一反对那个反对圣言量的,人家就觉得你有什么资格反对玄奘?不是我们有资格,是慈氏菩萨更有资格。所有我们批评他们是根据圣言量,用圣言量来补足他们,是这么个态度。我们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了不起也还有一点儿,就是真正能理解圣言量了,那么就是咱们现在这个班上,互教互学,就是能想法把无著的《总摄大乘纲领论》要彻底地弄清楚,所以最主要是《总摄大乘纲领论》这个书,不但有玄奘法师翻的,也有真谛法师翻的,大伙比嘛,跟藏文翻译的比,一比就看出来了,(哪个)翻译得有问题。所以…

《摄大乘论 第112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