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第90讲▪P3

  ..续本文上一页分为常。  

  “由遍计所执自性分故、为无常。”这个我们认为的常,根本没有这么回事。这无常就是根本“常”没有,常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讲遍计所执性。所以是讲这一分是无常。底下还有许多分别,为无常。  

  “由俱分故、既非是常,又非是无常。”依他起性就不是象咱们说的常一不变,也不是象根本没有遍计所执性的那个常的常,所以是俱分,两种你都可以说,(又)都不是。  

  “如是通过依此意趣而说。”就是通过这种用意而说的这个常、无常、跟俱分,既非是常,又非是无常。  

  “如其常、无常、及无二”,这三方面,  

  “如是乐与苦等亦无有二”,苦乐我们也要分别一下,我们世间所谓的乐,都实际上是苦。比如咱们什么需要,就觉得不吃这东西就不成,就要死,就要饿,有所需,实际上都是苦。人生有需要,不满足,实际上都是苦。你活一天,就要有支持你一天的生计,实际上每天都是苦。所以什么是真的苦乐?真正的证真如,真正的所取能取没有,不分苦乐,那时候所需要的没有,能需要的也不存在,那时候才真正是乐。所以我们做一个大乘的菩萨,一方面一定想法解决人生的种种缺陷、痛苦,而一方面我们还要叫他理解佛教的道理,能够证到真如,能打破……,这才真正解决了。没有能需要跟所需要的分别,所以这苦乐跟前头说的那常、无常,都跟我们一般认为的不一样。

  苦乐无二,就是苦乐不分。这不分苦乐跟一般的不分苦乐也不一样。那就是依他起。(而我们一般)对依他起都认识不到,都认为依他起里有一种常的东西,有一种不变的东西,有一种独立存在的东西,这种根本是错误的,根本没有。(我们一般认为)……没有这东西,这人还有意义吗?生活没意义了。……从我们诞生起,对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得到了还认为是一种快乐。

  苦乐无二是什么意思?这也是依他起。还有  

  “善、不善、亦无有二”,好事,还是不是好事?咱们是世间所谓的好事,里头夹杂了、总有一种伪善的性质,我们做好事,为了我们自己,不是为旁人,为我们得到好报,你象这种善是真正的善?它就是不善。有漏善当然是跟无漏善擦着点儿边,但实际上这有漏它也是一种漏,有烦恼的问题在里头。所以善不善也跟我们认为的无二也不同,讲起真正圆成实的善,那就是一种无漏善,无漏法界里头的。

  所以善不善也有无二的问题,但这无二我们想不到是有一个依他起性,有一个缘起性,要真正讲起来也就是有一个熏习跟现行,我们在熏习里头,在阿赖耶识里来说,这整个的熏习都是有漏的,但是我们也有时候象对于佛陀所说的法,就拿现在咱们所接触的无著所说的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说是真正的善,跟我们一般说的有漏善、杂有烦恼的不一样,它也叫无障碍善。我们真正想对人有好处,作为一个真正的菩萨,就是要饶益安乐有情,用世间法饶益安乐有情,同时也用出世间法、无漏法安乐有情。这个善也有无二,无二就是依他起性。底下是  

  “空、不空,亦无有二”,这空、不空又是这样子,尤其我们佛陀学里头,一讲空,有好些人就把遍计所执跟依他起性都空了。咱们前头也屡次谈过,“于此而空”,跟“由此而空”,由此而空是遍计所执性,于此而空是依他起。这地方也空,也不空,那只能在依他起上讲,而真正的空性,那就是空的根本没有的东西,空的我,二我,所取能取,跟常一不变,这东西根本不存在,空的是这个。你要连阿赖耶识跟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也空,那还有没有染、净的问题?前头最主要的讲到过,你空了半天,把什么杂染、清净都空了,那可能吗?你能说没有杂染、清净吗?所以空是看空什么?尤其在佛陀教里应当把这空跟不空弄清楚,可是根本有些个人弄不清楚,什么是空,什么是不空,尤其这依他起性怎么不空?圆成实性怎么是不空?弄不清楚。

  这话说来好象是有点绝对似的,实际上我们无始时来熏习的结果,很难拔除,真正空的东西,我们不认识,真正不空的东西,我们也不认识,既空又不空的那个依他起,我们也不认识。所以这空不空的问题,是佛教界一个主要的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弄清楚,由此而空是遍计所执性,于此而空就是依他起,依他起性才有空不空,才有俱分问题。  

  “我、无我、亦无有二”,什么是我?什么是无我?现在人们根本不讲什么是我,弄不清什么是我。我跟无我也一样,要说这个大我,……也要回到这个小我上来。真正讲的那个没有自性的那个无自性,那个空性,那个有的时候叫大我,大的体性,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空性,那你可以说是大我,大的体性吧。可是这个体性跟我们所谓的那个“我”,能够独立存在,不受其它的东西支持,我能存在,有这么回事吗?世间上没有。都是互相依存的,互为增上的。这个我,根据就是自性的问题,有没有自性,所有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性,说无自性、空性是它的根本,是它存在的真实面貌。

  所以应该只是说遍计所执性是空的,那才是真空,那才是空性,那才是真如,那才是无所相,那才是真正的边际。所以你翻译真正无二,无所相,真正的边际,过去翻的实际,这些词咱们以后都可以把它变化一下,不必用两个字,无相就是“无所相”,一切事物都无所相,不是无相,你要成了无相,那空空洞洞,成了一个顽空了。所以这些词都应当改变一下。

  我、无我,空、空性,跟大我,有时候佛教利用所谓体性的问题,大的体性是可以说的,可是这大的体性跟我们这个常一不变、不依靠其它东西单独存在的这种我那完全两回事。现在弄不清《涅磐经》讲大我,《显扬圣教论》里也讲,其它经论里头也有,大我就是大的体性,就是空性,空性的体性最大了。  

  “寂静、非寂静、亦无有二”,非寂静常常指的生死,寂静指的涅磐,也就是无住涅磐。在依他起性也是无有二的,就是前头说的,生死不可得,涅磐亦不可得,两不可得就是指的依他起,要是讲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的话,那就是有的是可得,有的是不可得。  

  下次咱们还两个礼拜一次,如果我身体要有精力的话,而且大家听得特别高兴的话,那我可以慢慢地变成一个礼拜一次,因为现在身体还是比较麻烦,一累的话眼睛就差一点儿,现在吕新国同志把字儿放这么大,我本来不戴眼镜也能看见,现在一累……

  

《摄大乘论 第90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摄大乘论 第91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