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第35讲▪P2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显性的东西,非要安立这个不可。

  所以前头讲第二品所知依,就是建立阿赖耶识,就是隐性跟显性交错的问题,必须有一个隐性、一个显性。在中国哲学里,就有“有无相生”的问题,这有无相生的无,到底指什么?

  有一篇文章许抗生介绍汤用彤先生“六记勤学”的文章,以后大伙要传看,主要是无。在汉魏六朝时候讲无,“有无相生”这个无,这无到底指的什么?这无,真正的无它不能有无相生,真正的没有的东西怎么能生出有来呢?只有讲隐性跟显性的问题,就是种子跟现行的问题。

  所以世界上讲变化,讲相续,必须要讲到隐性跟显性问题,交错、生起。前头我们讲过熏习的问题,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现行熏种子,同时的,同时就有一个隐性的东西被显性所熏,同时,就有隐性的东西,生起显性的东西,所谓相续,就是这么个东西。离开这种情况是没法儿解释,你说前刹那跟后刹那是一个东西,是贯穿一切的东西有一个,那好解释,你要不承认,前刹那跟后刹那不是一个,是有变化的,那你就不好解释了,怎么能够后头能生起来?前头灭了,后头怎么能生起来?

  所以这个熏习是太重要了,也就是建立阿赖耶识的问题。普通我们脑子里所想的,有个贯穿一切的东西就完了嘛,何必这么费事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就认为有个贯穿一切的东西,有个我见、常见,所以造成我们这个世界。那我们驾轻就熟,解释什么东西,建立哲学、科学以至宗教,都方便。可你建立相续的这个问题,那不简单了,那必须有一隐性有一显性,还同时的,互相交替。

  所以我们在所知依品里特别强调这个,这个熏习的意义,能熏习跟所熏习。就拿现在讲,科学讲因果的问题,它往往抓住色法的问题来解决,而不是按照真正了别识、虚妄分别,抓住这方面来解决。原因都在什么地方?原因都在人类根本承认贯穿一切的东西,不承认有相似相续,所以它是也承认有变化,但是它这变化里头,一定有一个贯穿一切的东西在那儿,一定它先承认这东西。

  “我”这儿喝水呢,先有一个我,所以这我跟五蕴的问题,很难划清楚,这是我们人类里最主要的问题。释迦牟尼说,这五蕴根本就没有我。喝水里边没有我。“我思故我在”,这个思里头并没有我。这问题就大了,因为我们用现在的言说、名言这东西来想问题,受这名言的影响,所以很容易把这贯穿一切的东西预先要承认,承认有一个贯穿。佛教就是不承认有贯穿一切的东西,只能有相续。

  所以咱们现在讲三性,三能相,就是要把这什么是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彻底的要分开。你不彻底分开,你没法儿进佛教的门!你没法理解佛教的意义!一个是有我的体系,一个是无我的体系,所以我说佛教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从现在起应该重新认识佛教,过去认识的佛教都是错误!因为什么错误?它把遍计所执性放在里头了,没分开,把我先放进去,来谈佛教,那你说它是佛教吗?

  佛教有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合乎这三条是佛教,不合乎这三条,不是佛教。所以你讲二谛、讲三性,讲二谛你必须认识什么是世俗谛?世俗谛包含了什么?所以我们讲三性,三性学,是慈氏学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首先你要能够分清什么是遍计所执性?什么是依他起性?那遍计所执性完全是没有的,就是独立存在跟常一不变的,你说是有吗?根本没有的东西。

  可是根本没有的东西,人类就认为它是真真实实的有。你不承认有它不甘心,因为它无始以来就习惯了,非把这我加上才真实,否则是假的。你说这完全是背道而驰。你说讲半天无我无我,它还是有我有我,因为咱们习惯了,你没办法,跳不出这个圈子去,尤其是许多大师。

  而佛教传到中国了,很快就变质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把阿赖耶识当本体了。所谓“阿赖耶识不是异熟的”,“不是业力所生起的”,所以这个很容易把唯识变成人类的本来的唯心论。本来人类就把这个根本没有的东西当成有,所以佛教是彻底要翻个儿,彻底把人生这一套、轮回这一套,要把它打翻了。所以我们人生这一套,它都认为是所对治的东西,十大烦恼、贪嗔、痴,我见,萨迦耶见,边见等的都是,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它偏偏说是烦恼,说是所知障,我们不甘心哪!要说念佛书,还得把我们的这套给它装进去,那才痛快呢,才有所发明呢!有所创建呢!可惜真正佛教能真正挽救你,真正能解决你的问题,真正能解决你的痛苦的问题,你不理解。

  所以我希望把什么是贯穿的意思?什么是相续?很简单的问题,把这我跟无我慢慢分开,就能把我跟这个蕴能够分开,把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能分开,这是我们学习佛教首要的问题。

  不但学佛,就是讲因果规律的问题,现在所谓科学用那种分析因果的方法,最后分析的结果,还得根据阿赖耶识这个相似相续问题,就是熏习的问题,隐性跟显性的交错的问题,最后还是得走到这上头来,否则没法儿解决。你说常的东西怎么能生变?前头我们就引了这个《瑜伽师地论》说的很清楚,你要承认有常的东西,就没有因果,这个判断,你说有错吗?而你抓住一个色法,好象暂时看起来前刹那和后刹那,都贯穿下来了,好象容易解释的,你说能解决因果规律问题吗?你把常混在里头,能有因果吗?你把自性的东西混到里头,能有因果吗?能讲相似相续吗?(结束,只一盘)

  

《摄大乘论 第35讲》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摄大乘论 第36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