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浓烈气味的,否则药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某些草药在不同的时辰会有不同的药性,所以严格的藏医还要守候至适合的时间才采下。
从现今的角度来说,传统藏医之严格态度不一定合乎经济利益,但他们都把采药视为修行,所以绝不马虎妥协。在现代,藏医虽然在能力范围内仍保持传统,但大多时候都是买现成的药物原料制药,成药也是在药厂内大量制造的。由于现代药厂商业化地大量制药,厂方对药物原料的要求也就不如传统藏医的严格了! 在衲年青的时候,于每次随师采药回来时,村民都会在晚上露天席地而坐,帮忙医师把采回来的药材分类、磨碎、捣汁或切碎。村民会一边持诵观音咒或药师咒,一边帮忙处理药材。这等于是村里季节性的社交场合,大家都很乐意义务帮忙,而且都以一种虔诚的心态来进行这种被视为利益众生的活动。在这时候,所有草药都要分开处理,绝不可以混在一起,否则就会影响药的效用。举个例说:如果把药材与麝香混在一起,这些药材的效用就会大大减低。在采集后,要用手把草药揉搓一番,然后要以风干或晒干的方法处理。寒性的药材必须在阴凉地方风干。燥性的药则以火焙干或以阳光晒干。
衲从少与药物接触,明显觉得以前的药与现代的同一种藏药有很大的效用差别!服用十颗以传统方法制成的药丸就会药到病除的病例,现在则要服用上四、五十颗的同样药物才能见效。按道理说,现代药厂制造的药丸配方及成份与几十年前的并无不同之处,但效力就是比不上!这其中有几种原因:第一是因为现在的药材由于环境污染之因素,药力远远比不上几十年前的同样药材。第二是因为现代的大量采集过程并不完全依乎最严格的传统,不讲究依季节、地区及时辰采药的传统。第三是因为制药全用机器运作,没有像以前般集合众人一边持咒、一边以利益病者的心态来处理药材。西藏医学认为制药及施药者的发心对药效有关键性影响,但今天在座的各位年轻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不合乎唯物科学的迷信。衲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对这种说法是深信不疑的。
在初步处理了药材后,藏医还要以各种方法加工。西藏医学认为任何一种药材都同时包含了药性与毒性。透过“水法”及“火法”,藏医把原始药材中的毒性净化或减弱,并令其药性得以发挥增强,或在某些情况下减低其过猛的性质,甚至改变其药效与作用。 “水法”有几种不同的作法。最简单的是把药材以水洗清杂质。又或放入水中静待片刻,把水倒出另换新水,如此反复地洗净。又或把药物泡于某种药液中,把沉渣晒干捣碎。“火法”则比较复杂,有些药材以炭火直接燃烤。有些要涂上其它药物才烤烧。有些要放在陶器内烤热。有些要混在沙粒内加热。有些则直接炒热或混和其它成份伴炒。某些药材还要混入另外几种药材煮过多遍才能使用。这些加工过程要花上很多的心血,在某些情况下,制药者还要几天几夜轮班控制火候才能成功!有好几种藏药原料是含剧毒的,所以其加工洗毒的过程必须十分谨慎,否则制出来的成药会弄出人命,甚至有时会有人在加工过程中不慎出错而当场中毒身亡!
藏药一般都是制成粉粒、小丸、香枝(注:透过呼吸系统产生治疗作用)、药油及药膏成品的,极少会像汉医那样把原始药材交予病者自行煮制。藏药的配方超过万种,全部是以多种药材配制而成的。有些成药内含十多种药材在内,有些甚至多至逾百种药材成份。在配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材称为“君王”,配方中的其它的药材称为“大臣”、“后妃”等。“大臣”及“后妃”等次要成份的作用是增强 “君王“的药效,又或辅助它的发挥,又或是为了保留主药的疗效而克制它的毒性等等。虽然西藏医学中的药方有上万种之多,但医师一般常用的往往只有几百种配方成药。即使是官办的大型药厂也只制造一千种左右的成药。
西藏药物学把药材依性质、效用及味道分类。这一部份的学问是衲在年青时最怕学习的!药性分轻、重等八种。药效分为温、润、凉等十七种。药味分为甘、辛、酸等六种。理解药材本身之性质、效用及味道是配药及下药的成功关键。在对治寒性病患时,要施以热效药物。在对治热性病时,则施以寒效药物。在药味方面,苦味者用作降火,辛味者可以祛寒。在药性方面,必须采用重性药物对治“轻”性病症(注:此并非指病情之浅,乃指心神不安等症)。这些是一般情况下的下药通则,有经验的藏医在某些特别病例情况,有可能会不依以上所述的通则下药。此外,有些偏方并不一定合乎这些通则,却往往也有奇效。在同时包含几种病态之病例上,医师必须分清何者为因、何者为果,依其轻重、主次而下药。一般来说,藏医会先对治严重的病及急性的病标,后再应付较缓轻的病及治疗病本。
藏药虽然种类奇多,但只要熟记了它们的性、味、效,就不难掌握用药之道。疾病虽然亦是种类繁多,但只要摸清了病源及其本质,也就能掌握对治之道了。在藏药类别中,另外有一系列被称为“宝丸”的珍贵成药配方。这些配方采用极为贵重的药物,而且制造过程十分繁复困难,所以是特别珍贵的,疗效亦特别显著。衲在此顺带简略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几种最为出名的“宝丸”之成份及医疗作用:
宝如意珠(Rinchen Ratna Samphel)
它亦被称作“珍珠七十味”,以十六种主要药物及七十种次要成份制成,其中包括荳蔻、竹黄及丁香等,又包括了珍贵的矿物,如金、银、松石、琉璃等及珍珠与珊瑚。此外,它更含有极为珍贵的西藏土产宝石 --天珠。“宝如意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抗毒妙药,能够医治各种食物中毒、植物中毒及化学中毒,化解毒蛇及毒虫等的毒液。它同时也被用作医治瘫痪、多尿、神经痛、麻痹、失聪、唾液分泌失控等病症。它最有疗效的范围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及初期癌病,所以成为极为畅销的成药。“宝如意珠”配方也可以在健康时定期服用,作为预防上述病症及保健用途,而且没有副作用。在印度,西藏人对“医历学院”所制的“宝如意珠”之需求远超于其产量!拉萨的“自治区藏药厂”所制之“宝如意珠”更被中国颁予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及多次获颁国家优质产品银奖,可见其功效的确卓著。
宝古松廿五味(Rinchen Yunying 25)
它采用二十五种药物制成,主要成份为老年松石、珊瑚及珍珠粉。此外,也包含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及紫檀木粉等等。它的疗效主要为医治肝胀大、肝硬化及肝痛、甲及乙型肝炎、消化不良、鼻出血、腋下无故痛楚及经常口干等病状,尤其对各种肝病与酒精中毒特别有效。
宝净月晶(Rinchen Tso-tru Dashel)
这是一种极受藏民推崇的保健及治疗配方。它是根据十五世纪的一位名医之配方而以五十多种植物及矿物制成的。“宝净月晶”的主要疗治范围包括水肿、带血与痰的久咳、酒精及进食过度而致的病症、呼吸系统病症、胃溃疡及因饮食习惯或天气突变而致之痛楚或病症。同时,服用“宝净月晶”在促进头发生长、增强记忆力及于久病后补身方面有显著功用。即使在没有生病的时候,也可以定期服用这一种配方,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帮助。
大铁宝(Rinchen Chakril Chenmo)
“大铁宝”配方包括四十多种药物,其中比较特殊的是磁石及铁粉。这种药平时无病时也可以服用,作用是防止各种眼疾及涤洗眼部及视觉的神经与经脉。它对白内障、光线敏感、红眼(充血)、眼睛敏感、发炎(眼部)、眼球过干、泪腺分泌失调、视力衰退及眨眼机能失调等情况十分有效,而且也能用作治疗因食物中毒、肝与胰失调及血液污染所引致的眼疾。
大宝积(Rinchen Mangjor Chenmo)
“大宝积”的成份有五十多种。它的使用范围包括慢性伤口、血液循环失调、喉咙肿胀、热症、吐血及便血等。“大宝积”也可经常服用,对各种气血失调、暗病及慢性病都很有效,而且也能令身体排净因环境污染及长期服用含化学品的食物而累积于体内的毒素。
大宝寒玄(Rinchen Danjor Rilnag Chenmo)
这种配方疗效奇大,但制造过程最为复杂,成份也极为昂贵,其中包括翡翠、钻石及红宝石粉与极多种珍贵草药,总共多于一百种原料。它是一种具有奇效的抗毒与排毒良药,对医治初至中期癌症极为有效,也医治慢性热症、胃与肠抽搐、敏感、关节炎及血液循环系统的病症。在八十年代初,印度有一个化学品厂发生了大爆炸,当场死伤无数。当年的这件灾难,或许大家也曾在新闻节目中听过。在爆炸现场附近就是西藏人聚集居住的地方。他们当中也有很多中毒的,但却有一批藏民只略感晕眩,甚至有些人完全没有中毒的迹像。当地的医院对这一批藏民的中毒免疫力都感到不解,特别研究这些无中毒或只轻微中毒的藏民,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他们刚巧都在那天或前数天内曾经服用“大宝寒玄”。由于这种药的抵毒功用极大,有几个人甚至只是刚巧带了几颗药丸在身上而并未服用,也得以逃过了严重中毒之命运。所以有些藏人会把这种药丸佩带在身上,以防止中毒及抵挡各种环境污染所引致之不良影响。
宝珊瑚廿五味(Rinchen Jumar 25)
它的成份包括珊瑚粉及藏红花等共二十五种药物原料。这个配方是一个古代的名医为自救而创配的,它的疗治范围包括任何与脑部及脑神经有关的病况,例如长期头痛、失忆、记忆力衰弱、羊症及经常性的无故晕眩、肢体僵硬及动作失调等等。平时服用它则有助于预防患上以上所述的病症。
上述这一系列的藏药配方是对光线敏感的,所以制成品会包以不同颜色的布或者以不透光的盒子贮藏,…
《藏医的独特治疗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