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藏佛教史▪P17

  ..续本文上一页达传出,茹伽尊结(ru-che-mtsan-skyes)等翻译。授鲁佛智(gnuls-sangs-rgya-yes-shes)而宏广也。幻即《文武幻变》、

  《续王秘密续》等续,由无垢友传玛宝胜译出而宏广。心即心品前后共二十一续,此中又分三部:一、“心部”,其有名教授为《大圆满》。二、“自在部”,有名教授为《金刚桥》。三、“要门部”,其有名教授即《宁提》。又心部中有《普成》等十八经,五经是遍照护所传,十三经是无垢友所传,自在部亦无垢友传,要门部中有名之《宁提》教授,即纯由遍照护所传。《宁提》之中又有《康竹宁提》,是莲师传佛妃益希错嘉(即智海王母ye-shes-mtsho-mgyal)后将此法埋藏,迨后宏时,莲花业缘力(pad-ma-las-vbras-mtsat)始由伏藏中取出而宏布之。(上见《善慧宗派晶镜史》27-29页)

  其师资传承,又分经传与藏传,经传即以经典传授,藏传是发掘伏藏而传。经传即有三大绪,初传教授为娘童智(赤德祖敦时人,约在唐德宗时)。中传教授为鲁佛智(赤松德赞时人)。后传教授为索氏父子三代(后周太祖至宋神宗间)法脉相继,由前宏而后宏,中间虽有达玛之变,未尝断绝。以密法住持,非限出家之众。即在俗人,亦可续灯。当时逼于王命,出家之相,虽已不具,然大多咒经,现白衣相,隐密修持,后各以相承,传其子孙,故不为王明所觉。至后宏时,禁法之令已解。始由索波伽师徒等(zur-po-che-yab-sras即索氏父子)出而光大之,遂成一派。(上见《王臣史》45页)

  其藏传即前宏之时,莲师等既以大法各付当机,复将法要密藏于山岩地石之下,以待后之有缘。嗣经人掘出,宏出人间,遂称“德却”(gter-chos),德却者即伏藏法也。此藏掘出,多在后宏,初由娘日光(nyang-nyi-ma-vod-zer宋徽宗至宋宁宗时人)及古汝却旺(gu-ru-chos-dbang宋宁宗至理宗时人)二人开始,世遂称为上下掘藏二大师,继其后者有一百另八大师。此又以掘藏者之区域不同,遂又有南北二藏之分。除经藏传承而外,尚有由甚深三摩地中,亲见本尊,得其摄授,传以法要,后流布世间,名为净相传者,亦素见不鲜也。

  旧派之集幻二部,亦同其余宗派。依据四续部,勤修生圆二种次第(3)若六加行(4)若五次第(5)无不赅摄。所特异者,惟注重心品之大圆满法,以为究竟宗尚。此法乃专逗利根上器之机,取重无作任

  选,觉照当下一心,由其自显净智,而契证空性。盖此派承认吾人本心,本自清净,万德庄严,三身圆满,不假造作,本自现成。现前所修者,要不过为消业净习去此染污耳。此说极类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仅此方特取重密法,运用善巧方便,令学人速得离染清净,契证本性,圆满佛事,为其不共之宗也。(上分见《善慧史》29、30、31页、《旧史》48页)

  第二节 迦当色

  

  译意为教诫派。此派始自阿底峡尊者,初尊者入藏,值灭法以后,佛教衰微,尊者为救时弊,特倡重佛金口所宣圣教,以诫众生,因之得名。继阿底峡者为仲敦巴,始正式建立成派。后传博多瓦(po-to-ba)、谨哦瓦(spyan-snga-ba)、朴穹瓦(phu-chung-ba),时号为三昆仲,博多弟子朗日塘巴(glang-ri-thang-pa)、霞惹瓦(sha-ra-ba)摄授弟子尤众,一时俊彦皆出其门,迦当之名,因之大彰。流传未久,此派教授多融于萨嘉、格鲁诸派中,遂无独成之宗。此宗判众生有三种机宜,立三士道(6)化导群生。习六论(7)以明见行,依四尊(8)而入咒道。在显以七义修菩提心(9)为主,在密以《胜乐》、《集密》为极,其余若四谛十二缘之教授,五随念(10)之修持,尤为特色也。(上见《善慧史》35、41页)

  第三节 萨嘉巴

  

  译意为白土派,乃因地立名也。初萨嘉系承旧派之法,至宝王时,依卓弥释迦智,尽学后译诸部,又依桂枯巴天救,迦湿弥罗多杭都迦波、玛宝胜译师,巴曹译师等,得其教授,遂于本波山(dpon-po-ri)白土中建寺,后遂以名派也。

  宝王而后,有庆喜藏、福顶、名称幢、萨班、发恩巴继起,住持教授,宏扬本派,号为萨嘉五位法王,流传后来,又分出萨派,俄派,刹派、仲派,贡派诸小派。

  萨嘉之法最多,其本续讲授,灌顶成熟,导仪解脱,实修要门极伙,最有名者为《十三种不越外围之金法》。其上加狮子吼,名《十四鲁巴金法》,其余名《金刚鬘》、《修法海》、《密诀》、《印派集密》、《智足派时轮》、《喜金刚四教》,卢、直、那三派之

  《胜乐》、新译之《红黑大威德》,旧译之《真实》、《父法》、《三梭杵》、《谷棍布》、《尸林主》等,难于枚举,此中尤以《道界》一法,为本派之心要教授也。(上见《善慧史》76、78、83页)

  第四节 噶举巴

  

  此在藏文有二种书法:一可译为白传,解谓祖师林热巴(gling-ras-ba)等曾著白衣传教;一可译为教传,谓领承法脉之亲语教授而传承也。此分二派,一响巴噶举,二玛巴噶举。(上见《善慧史》46页)

  响巴噶举,初祖穹波瑜伽士,赴印依止金刚座主,麦哲巴等四大根本师,八十五善知识,尽学心要,如拙火究竟之《喜金刚》,业印究竟之《胜乐》,幻身光明究竟之《集密》,梦幻究竟之《摩耶》,事业究竟之《大威德》等,回藏后于响巴建寺遂成派名,摄授弟子甚众,其讲法特色有三种趣道次第:一讲解四部经续之道次。二次三种因明,辨别真实义理之道次。三溶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入密而修之道次。后传弟子雅波甲,摩切(gyar-po-rgya-mo-che)等,名“七宝传”,由此渐广。

  玛巴噶举,初祖为玛巴法慧译师,赴印依止那若巴、麦哲巴、寂贤、古古热巴等,尽学《胜乐》、《摩耶》、《佛顶》、《欢喜金刚》、《四座》、《集密》等,后回藏宏法,得其教授者有四大弟子,四子中惟弥罗热巴成就最大,法嗣亦广。弥罗弟子中有二大上首:一为如月之热穹(ras-chung),一为如日之达波。嗣热穹传者,后又分出热穹耳传与恩宗(ngsn-rdson)耳传二系。嗣达波者,成四大系,即迦玛(kar-ma-pa)、帕摩主(phag-mo-gru-pa)、色东(gsal-stong-pa)、刹巴(shang-tshal)。帕主一系又开出八小支,即止贡(bbri-gun)、林热(glin-ras)、达龙(stag-lung)、亚桑(gyah-bzan)、濯浦(khro-phu)、玛仓(smar-tshan)、耶巴(yel-pa)、宿色(shug-gseb)等。

  本派教义,以《大手印》为究竟,以《那若六法》为方便,即生契证俱生空乐而得成就也。其中有名之教授,如达波之《庄严解脱道论》,系融合迦当派之“道次第”与“弥罗大手印”之教授。其大印又有显密之分,显者即以经教证空性理,密者即以空乐双运为道。所以又名惟一白法也。他如达波之《俱生和合》,止贡之《五法》,藏巴贾热(gtsang-pa-rgya-ras林热系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之《八大导引》、《六平等》,尤为此派教授之特尚。(上见《善慧史》49、61、64、《集续目录》169页)

  第五节 系解巴

  

  译为能寂,谓依此派教授,能寂诸苦,能得寂灭了。初祖当巴桑结,来藏五次,其摄授弟子分前中后三期。前期有象雄林喀瓦(gling-kha-ba)、苯波竹位(bon-po-drug-lha)。中期有玛法智(rma-chas-kyi-shes-rab)、索穹僧然(so-chung-dge-vdun-vbar)、冈智幢(skam-ye-shes-rgyal-mtshab)。后期有四门四瑜伽,由此而广,至巴曹贡巴(pa-tshan-sgam-pa)等遂成一派。

  此派所传之法有《系解三灯》、《阎曼德迦》等修法,又有玛法智之文传与事传,索穹僧然之大小文字传,权实事相传,冈智幢之当巴教授配合《现观庄严论》之讲授,所依经续

  有《阿里噶里大灌顶续》、《大手印表相续》等。其法门又有共、不共道之分。共道者,即《经续之实修》、《得教之耳传》、《无垢细要》、《达刹说海》等,不共者,有《本续千座法》、《灌顶引导法》、《五类道》、《三密藏》、《八宝瓶》等。

  总之此派教授之扼要,是依《现观庄严论》之教授而配以密教之修法。以方便成熟解脱,净律仪为因,修难行为道,行利他为果。惜流传不久,重要教授,大半失传,现仅存《声字缘起咒加持》、《随念昂戈饶秘传要诀》等而已。

  第六节 觉宇巴

  

  译意为断境,谓以菩提心断自利所想境,以空性见断轮回所著境,以共道断四摩境(11)等之义也。此派亦为当巴桑结所创,当巴第三次来藏时,以此教授觉教福师(skyo-ston-bsod-nams-bla-ma)、亚隆玛色波(yar-lung-smar-ser-po)二人。玛色波所传出名“颇觉”(pho-gcod)、福师又传劳准(lab-sgron)此系称“摩觉”(mo-gcod)。后又有由伏藏中掘出之觉法,与由定中所得之觉法二种。

  觉宇之教授,乃以波若波罗密多法门而融合密教之修行。其教旨本于上中下三品《波若经》及《摄经》。主要惟有四点:一、修密性见。二、修大悲菩提心。此二为觉派之正行。三、依止上师。四、观资粮田,行七支供养(12)。此二为觉派之前行,最终修法有金刚…

《印藏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