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讲记▪P25

  ..续本文上一页痴可以破掉;恶业可以消掉;修了佛法之后,甚至可以使我们从三乘慢慢地转化成大乘。这个是他的好处了。还有看到、碰到、他的经书和手印(说法印)的那些人,都会增长智慧;对佛法有缘,能够听到佛法;假使说我们过去有不正知见、错见的,能够除掉,产生正知正见;将来甚至于有机会可以碰到佛;在我们学法的过程中,可以有如法的上师带领我们修行;甚至于可以从佛的教导里,就是从说法印里边,所说的法里边,可以知道世上是无常的、苦的、空的,生起厌离心,产生出离心,乃至菩提心。我们在观想、忆念或者看到或者礼拜供养这位尊者,可得到这样的加持。

  

  

  

  

  半托迦尊者圣迹

  

  

  

  他一生的历史,我们讲过了,他是小路尊者同一个家里的,那时印度的室罗伐悉底城,就是释迦牟尼佛住的那个地方,一个婆罗门家里边。这个婆罗门夫妇养过很多孩子,都是养出来就死掉的。那么,这个婆罗门在这次怀孕是大路尊者的时候,他就想到过去的孩子生下来都死掉了,这次怀孕,这个孩子将来是不是养下来就死呢?心里很难过了。这个时候,一个年纪很大的女人,可能也是一个很有修行的了,她看到他们很悲痛了,问他为什么原因呢?他们就告诉她这个情况,她就说:“我有个方法,你可以试试看。”就是说等她孩子要生的时候、快养的时候,她说,你派人找我,我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救。这个婆罗门的女人,她就等到这个孩子快养的时候,她赶紧派人去请那个老人,把她请来。那个老人她会一些法术,知道这个孩子有邪的东西作祟,就告诉他们,把那个孩子养下来之后,把白布包起来,嘴里放些酥油(这跟那个小路尊者一样的,小路尊者就是跟他学的了),派一个年轻的女的仆人,抱去到人口最繁华的十字路口,告诉那个仆人,看见僧人就要去礼拜,这样子在路上呆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如果这个孩子还活着,把他抱回来,如果死掉了,那就埋掉算了。女仆人就把这个小孩子带到最繁华的一个十字路口,在这里边人很多了,一些沙门、僧人都经过之后呢,她就给他们顶礼,这些出家人就给她这个孩子发愿祝福,祝他长寿了。这样子,一天,很多的僧人、修行人经过,她礼拜之后,都发愿,给他祝福。这样子呢,就把小孩子身上邪的、不好的都去掉了。到傍晚的时候,这个女仆—她这个女仆,她是很好的,那么多僧人给他祝了福之后,她知道释迦牟尼佛住的地方在一个什么林子里面,她就把孩子抱到释迦牟尼佛住的林子里旁边的路上,这个时候,也是大路尊者善根很厚的了,那么善根因缘和合了,她抱去之后,释迦牟尼佛也就经过这个地方,这个女仆就向他顶礼了,让释迦牟尼佛给孩子祝福,祝愿这个孩子希望他长寿,能够满他父母的意愿。那么她这样子,到了太阳下山之后,她才回来—有佛的加持嘛,也就保险了。

  

  我们在《俱舍》的时候,就是学过寿命的问题,就是说南赡部洲寿命的长短了,南赡部洲的寿命的长短是不一定的。长的呢,一百多岁的也有,那么古代有,现代也有。我在没有好久之前,看到一个照片,有个女人,一百二十岁,看样子还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还是精神蛮好的,很健康的样子,一百来岁,过去更多了—据说苏联有一位牧羊的一百七十多岁,龙树菩萨有八百多岁,这就不必说了,长的就很长了,转轮圣王就是八万四千岁了。那么短的呢,才怀孕的时候就死掉了。现在大家知道,计划生育,都打掉了,很多还没出有生的孩子就送去,走掉了,那么短命。但是说在南赡部洲不中夭的,就是不会死的,有哪些呢?他就举了几个例。一个是“佛记”,佛给授了记,那个不会死的。那就是我们第一个尊者,因竭陀尊者,他是父母还没有养的时候,佛就给他授记了的:这个孩子长寿的,将来是很有钱的,甚至出家会成道的。结果呢,他母亲被烧掉,死了,他还是不烧死,这个是佛授记了。还有一个是“佛使”,佛派他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没有完成之前也不会中夭的,不会中断的。那么就是耆婆童子了,佛叫他火里把那个孩子抱出来,这个大火,跑到火边,就要闷倒了,何况是冲到火里去抱孩子呢?但是,是佛叫他这么做的,就不会死,哪怕你再大的火,他还是把那个孩子抱出来。那就是说,不中夭的。

  

  那么这个孩子呢,大路、小路,都是经过佛祝愿了的,当然,也不会死的。所以到了太阳下山,还不死,这个仆人就把他抱回去了。他的父母,因为这是第一个孩子养下来没有死掉的,就非常高兴。这孩子长大之后,他们是婆罗门家族,要教他很多的教育了,学了很多的知识。他后来是学问渊博了,成了很多的婆罗门弟子的老师了,他带了好几百个学生。有一天,他正在释迦牟尼佛住的祗树给孤独园的附近一个树下,教他们弟子的时候,释迦佛的两个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正好从那个地方的外面回到这个地方来。很多的人都知道他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都去礼拜他们去了。这时候半托迦还没有信佛,他正在给学生上课,看到很多人朝那边走去,他说你们干啥呢?他们说他们要去拜访佛的“第一双”弟子。

  

  什么叫第一双弟子呢?目犍连是释迦牟尼佛修止的第一位弟子,舍利弗修观是第一位的,止观一双了,“第一双”就是最第一的,一个是修止第一的,一个是修观第一的。修止,就是禅定,目犍连他是神通第一;修观,就是智慧,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这里有个名字就是叫第一双,就是说佛的弟子里边,第一个一对,这两个人,一个止,一个观,一个智慧,一个神通。

  

  他们说第一双,是佛的第一双弟子来了,所以他们都去看去了。并且介绍说,这两个人都是出生在高贵种姓的人里边的,现在做了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了。这个半托迦就说:“他们过去也是婆罗门种姓(他还是看不起佛,他不知佛的功德,他跟一般的婆罗门喊释迦牟尼一样,喊在家的名字),他们自己的高贵的种族放弃了,跟悉达多乔达摩去学,这样子的人,我们去拜访他,有什么必要呢?”他不了解嘛。他的弟子之中,有一个信佛的,就对他说:“老师啊,你不要这样子说了,他们两个是大的圣者,如果你和他们去问问法,一定也会产生信心的。”这个半托迦,也很好,并不是一个很坏的人,是一个好人了,听了他学生这样子说,他想:这两个人功德很大,是有必要去看看他。等他们课上完了,他就想到祗陀林去看望看望他们。那么这个课上完之后,他的弟子们,去找那些(他们婆罗门也要祭祀的了)材料去了,都跑山上,去采材料去了。,那么他一个人在那里,正好,他就空了,空了嘛,他就跑去拜访第一双(舍利弗跟目犍连),他走到这个祗陀林的精舍,山门口,他还没有碰到这两位,就看到一个比丘,他就跟他也很恭敬,这个比丘就给他说法了(这个比丘叫什么名字,它没有记录)。这个比丘看到他来问法,当然也给他说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他一些,讲了一些因果的、业力的道理(就是下士道的因果),跟他说了一下。因为时间很紧,他还要准备他的婆罗门祭祀的事情,半托迦就对那位比丘说:“我现在时间到了,来不及了,那么我下一次可能还会来看望你的。”这样子他就回去了。又一次,他又找到一个机会,也是上课上完了,中间他们学生散掉之后,他又跑到祗陀林去,很巧,他跟那个比丘有缘嘛,他就又碰上那个比丘,这次给他讲十二因缘的道理,如何从轮回里边出来,怎么解脱,他就给他讲了一些。这一次半托迦生了极大的信心,他对这个比丘说,他也想出家,做个出家人,因为他自己在社会上是有名的学者了,带的弟子很多,自己出家嘛,最好不要公开,要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给他剃度。这个比丘就满他的愿,到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给他剃度,完成了出家仪式。

  

  他出家之后,他也受了戒,好好地学佛法,修行。没有好久,他也是得了阿罗汉的地位。这就是大路尊者,他感到自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再也不会受后有了,生死已尽了,这样子的好处是从释迦牟尼佛教导而来的了,那么要感谢佛了。他就带他的弟子到佛那里去,礼拜、供养。佛就嘱付他也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没有灭度之前,希望他住在世界上护持正法。大路尊者也很感激佛的恩,做了很多教化的事情。那么他教化的随从弟子有九百人了,都是证得阿罗汉的,其它没有证道的更多了。这是他的因缘。

  

  他住的地方是住在三十三天。他这个住处是从何而来呢?就是说,有一天,他听了佛的话(佛嘱付他到三十三去弘法的),他去了之后,给那边的天人说法。天人很感激他,就供养他一个地方—这像现在一样的,有的人,对某个法师很感谢,就给他找个庙—他们就供养他一块很好的地方作为供养,就是三十三天最好的一个地方,那是很有名的,过去叫花蕊宫,以前天人经常到那里游览。那么就把那个地方供养他,做他的住处。这是他的住处,就是住在忉利天的这个地方。

  

  时间还有,我们再说第十四位。

  

  

  

  

  十六大阿罗汉之十四 龙军尊者

  

  

  

  顶礼广胁山王住 圣者长老胜龙军

  

  两手托瓶持锡杖 一千二百罗汉俱

  

  加持师身寿康法流永 圣教旌旗广布民物殷

  

  

  

  

  愍念浊世苦恼诸众生 如能仁嘱广胁山王住

  

  不舍生死利益众有情 上座龙军尊者我顶礼

  

  能演三十七品妙法声 警醒无明睡梦诸有情

  

  如妙宝瓶随欲普施与 上座龙军圣者我赞礼

  

  见闻忆念礼供圣相力 我与量等虚空诸有情

  

  正法成办增进无中缺 如理修行悦可诸佛心

  

  缘念上座龙军尊者力 三部根机四种瑜伽义

  

  三聚净戒无缺能持护 正士会聚此处徧充盈

  

  

  

  

  这是龙军尊者。他的功德,根据《大阿罗汉仪…

《十六大阿罗汉的故事——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智敏上师简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