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详释依他幻等八喻。阳焰喻与光影喻差别云何?
46、世尊依何密意于梵问经中说如来不得生死,不得涅槃?
47、世尊依何密意于阿毗达磨大乘经中说法有三种:一杂染分,二清净分、三彼二分?
48、世尊依何密意于有处于一切法常,有处说一切法无常,有处说一切法非常非无常?
49、“无自性”有几种解释。
50、云何由无自性故,成无生灭本寂自性涅槃等?
51、何谓意趣?意趣有几种?一一详释之。
52、何谓秘密?秘密有几种?一一详释之。
53、欲造大乘法释,略有几相?
54、云何说缘起?
55、云何说从缘所生法相?
56、详释此颂:“依他所执无,成实于中有,故得及不得,其中二平等。”
57、云何说语义?其中有几?
58、云何由德处?何名为德?
59、云何由义处?何名为义?
60、云何不二现行?
61、何谓最胜清净能入?
62、何谓佛住?
63、何谓天住?
64、何谓梵住?
65、何谓圣住?
66、何谓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功德?
67、何谓不可转法?
68、何谓游于三世平等法性?
69、何谓当来生妙智功德?
70、何谓无量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
71、何谓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
72、何谓极于法界?
73、何谓最清净觉?
74、何谓“我今何假智故”?
75、何谓增上慢?有何过患?
76、何谓不动坏业?
77、何谓无求染业?
78、何谓相称语身业?
79、何谓于乐于苦于无二中平等业?
80、何谓无下劣业?
81、何谓无退转业?
82、何谓摄方便业?云何成善巧智?
83、何谓厌恶所治业?
84、何谓无间作意业?
85、何谓胜进业?
86、何谓成满加行业?
87、何谓成满业?
88、何谓安立彼业?
89、何谓大威力?依趣智?
90、何谓(佛住、圣住、天住、梵住、)利益安乐?
91、何谓增上意乐?
入所知相分第四
1、能入观体是何?
2、解释“如理作意所摄,似法似义而生,似所取事有见意言”?
3、谁能悟入?
4、如是福慧资粮云何渐次而得圆满?何为四力?
5、云何所入境?
6、云何能入位?此中各各云何悟入?
7、由何能入?
8、云何三种相练磨心?
9、云何四断处?
10、云何离所闻所思法中我我所执,谓断法执?
11、由何悟入唯有识性?
12、云何悟入唯有识性?
13、悟入唯识性中何所悟入?
14、如何悟入?
15、云何悟入所知相?
16、何等为名?几品类义?
17、出世智及后得智,所缘有无差别?
18、云何菩萨悟入唯识性故,悟入所知相,悟入此故,入极喜地?
19、云何善达法界,生如来家?
20、云何名为菩萨见道?
21、入唯识性有何义利?
22、若无分别智断一切障,证得佛法,此后得智,复何所用?
23、何谓顺决择分?其数有几?各述其名?
24、何谓入唯识性时三摩地?其数有几?各述其详。
25、何谓“现观边”?
26、见道以后,于修道中,云何修行?
27、菩萨现观声闻现观有何差别?
28、“名事互为客”一颂,所说何义?
29、“实智观无义”一颂,所说何义?
30、无分别智谓出世智,后得智云何称谓?
31、“是即入三性”,云何入?
32、分别瑜伽二颂,重点说明什么?
33、何谓“无所得”?
34、云何以六波罗蜜多修集二种资粮?
35、“菩萨善备无边际”说明什么问题?
36、云何才能“于法思量善决已”?
37、“大乘经论庄严”引来五颂,如何分配五道?各述其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1、解释“彼入因果”指什么?
2、菩萨云何依六度得入唯识?
3、菩萨入唯识已,于六度证得什么?
4、云何“于圣教得胜解”?
5、云何由爱重,随喜,欣乐,诸作意,修习六度速得圆满?
6、清净意乐有几种相?
7、何谓利疾忍?
8、何谓“自乘甚深广大教”?
9、云何“等觉唯分别”,而能“得无分别智”?
10、云何“意乐清净”?
11、菩萨于何位能得见佛之瑞相?
12、依前瑞相而论,气功师所见之“佛”可靠否?
13、无性释在作意相下又加对治相,彼意云何?
14、云何意乐胜利?
15、何因缘故,波罗蜜多唯有六种?
16、何谓不发趣因?退还因,失坏因?
17、何谓六种最胜?
18、试以禅定波罗蜜多作四句分别。
19、何因缘故,六种波罗蜜多,此次第说?
20、试训释“波罗蜜多”。
21、试训释“施等六”。
22、修习如是波罗蜜多,有几种修?一一释之。
23、云何作意修?广释六种意乐所摄作意。
24、闻此菩萨六种意乐所摄作意修,有何义利?
25、此诸波罗蜜多云何差别?
26、此诸波罗蜜多云何相摄?
27、云何所治摄诸杂染?
28、六种波罗蜜多有何胜利?
29、云何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互相抉择?
彼修差别分第六
1、彼修差别,云何可见?
2、诸地安立,云何为十?
3、何谓所治十障?
4、云何十相所治法界?
5、何故十地说名极喜等?
6、得此诸地,云何可见?
7、何等名为十种正法行?
8、修此诸地,云何可见?
9、有何密意说十地中别修十种波罗蜜多?
10、后四波罗蜜多云何可见?
11、后四波罗蜜多是何所摄?
12、何谓到彼岸藏?
13、云何十地法门名为最胜?
14、凡经几时修行,诸地可得圆满?
15、何谓五种补特伽罗?
16、齐于何时,名最初修三无数大劫?
增上戒学分第七
1、何谓增上三学?何故名为增上?
2、何谓增上戒学?
3、此增上戒学殊胜,何处宣说?
4、此增上戒学,略说有几殊胜?
5、此增上三学,即前说波罗蜜多自性所摄,何故别立?
6、何谓差别殊胜?菩萨戒品有几品别?试述每品之建立义。
7、何谓共不共学处殊胜?
8、何谓广大殊胜?
9、何谓利益安乐意乐?
10、何谓甚深殊胜?
11、除此所说差别,余处复有说否?
增上心学分第八
1、何谓增上心?云何殊胜差别?
2、何谓所缘差别?
3、何谓种种差别?
4、何谓对治差别?
5、何谓堪能差别?
6、何谓引发差别?
7、何谓作业差别?
8、何谓十难行?一一释之。
9、随觉难行,且以六度如何释之?
10、于十不善业,如何释之?
11、以甚深佛法,如何释之?
12、菩萨等持作业差别,复有几种?一一释之。
增上慧分第九
1、无分别智有几种?一一细释并说明其因果关系。
2、无分别智以何为自性?
3、无分别智之所依为何?
4、无分别智之因缘云何?
5、无分别智之所缘云何?
6、无分别智之行相云何?
7、若一切皆不可分别,复以何等为所分别?
8、无分别智何所任持?
9、无分别智以何为助伴?
10、无分别智于何处所感异熟果?
11、无分别智谁为等流?
12、无分别智出离云何?
13、无分别智谁为究竟?
14、何为加行无分别智?云何而得无分别名?有何胜利?
15、根本无分别智,有何胜利?
16、后得无分别智,有何胜利?云何而得无分别名?
17、三智差别,有何喻显示?
18、根本、后得,譬喻差别云何?
19、无分别智修成佛果,既离功用作意分别,云何能成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20、无分别智为缘依他起性分别事转,为缘余境?
21、一切法本性无分别,何故本来一切有情不得解脱?
22、加行无分别智有几种?
23、根本无分别智有几种?
24、后得无分别智有几种?
25、云何成立如是无分别智?
26、云何菩萨安住般若波罗蜜多非处相应,能于所余波罗蜜多修习圆满?
27、声闻等智与菩萨智有何差别?
28、若诸菩萨于诸财位得大自在,何故现见有诸有情匮乏财位?
彼果断分第十
1、已说增上慧殊胜,何故接说彼果断殊胜?
2、云何彼果断?云何殊胜?
3、此转依有几种?
4、住广大转有何功德?
5、住下劣转有何过失?
6、何谓转依解脱义?
7、何谓涅槃无住义?
8、生死谓依他起性杂染分,涅槃谓依他起性清净分,对治起时,转舍杂染分,转得清净分,云何“以不舍生死”为转依相?
彼果智分第十一
1、何故彼果断殊胜后接说彼果智殊胜?
2、彼果智殊胜云何可见?
3、自性身要略言之以何为体?
4、诸佛法身以何为相?
5、彼果断与彼果智均以转依为相,二者有何不同?
6、云何白法所成为相?
7、法身十种自在,由何波罗蜜多圆满故,得何自在?
8、云何无二为相?
9、云何常住为相?
10、所作事属有为相,云何常住为相?
11、云何不可思议为相?
12、云何如是法身最初证得?
13、何谓金刚喻定?
14、法身由几自在而得自在?
15、法身由几种处应知依止?
16、何谓佛住?
17、何谓诸佛证得五喜?
18、法身由几佛法之所摄持?
19、诸佛法身当言有异当言无异?
20、略说法身几德相应?
21、何谓最清净?
22、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量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3、法身能依功德中解脱胜处遍处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4、法身能依功德中无诤智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5、法身能依功德中愿智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6、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碍解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7、法身能依功德中六种神通与声闻等有何差别?
28、法身能依功德中诸相随好与声闻等有何殊胜?
29、法身能依功德中四一切相清净与声闻等有何殊胜?
30、法身能依功德中十力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1、法身能依功德中四无所畏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2、法身能依功德中不护、念住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3、法身能依功德中拔除习气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4、法身能依功德中无忘失法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5、法身能依功德中大悲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6、法身能依功德中十八不共佛法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7、法身能依功德中一切相妙智性与声闻 等云何殊胜?
38、除前所说,诸佛 法身复与何种功德相应?
39、诸佛法身有几甚深相?何故名甚深?
40、云何生、住、业、住、甚深?
41、云何安立、数、业甚深?
42、云何现等觉甚深?
43、云何离欲甚深 ?
44、云何断蕴甚深?
45、云何成熟甚深?
46、云何 显现甚深?
47、云何显示等觉涅槃甚深?
48、云何显示现住甚深?
49、云何显示自体甚深?
50、云何显示断烦恼甚深?
51、云何显示不可思议甚深?
52、诸佛菩萨念佛法身由几种念应修?各细述之。
53、诸佛清净佛土相云何应知?
54、受用如是净土有几德?
55、诸佛法界于一切时能作几业?何等几业?
56、诸佛说一乘,具何意趣?
57、诸佛同一法身,而佛有多,何缘可见?
58、云何应知于法身中,佛非毕竟入于涅槃,亦非毕竟不入涅槃?
59、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
60、何故变化身非即自性身?
61、云何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言?
62、试述“佛微细化身”等一颂,含有何义?
63、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
64、何故诸佛世尊所现化身非毕竟住?
65、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有情若舍勤功用,能证得否?
66、菩萨于诸有情利益安乐,若作是心,余既能作,我当不作,云何不应理?
农六月初九圆满
《摄大乘论世亲释-新作业题》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