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詳釋依他幻等八喻。陽焰喻與光影喻差別雲何?
46、世尊依何密意于梵問經中說如來不得生死,不得涅槃?
47、世尊依何密意于阿毗達磨大乘經中說法有叁種:一雜染分,二清淨分、叁彼二分?
48、世尊依何密意于有處于一切法常,有處說一切法無常,有處說一切法非常非無常?
49、“無自性”有幾種解釋。
50、雲何由無自性故,成無生滅本寂自性涅槃等?
51、何謂意趣?意趣有幾種?一一詳釋之。
52、何謂秘密?秘密有幾種?一一詳釋之。
53、欲造大乘法釋,略有幾相?
54、雲何說緣起?
55、雲何說從緣所生法相?
56、詳釋此頌:“依他所執無,成實于中有,故得及不得,其中二平等。”
57、雲何說語義?其中有幾?
58、雲何由德處?何名爲德?
59、雲何由義處?何名爲義?
60、雲何不二現行?
61、何謂最勝清淨能入?
62、何謂佛住?
63、何謂天住?
64、何謂梵住?
65、何謂聖住?
66、何謂于法身中所依、意樂、作業無差別功德?
67、何謂不可轉法?
68、何謂遊于叁世平等法性?
69、何謂當來生妙智功德?
70、何謂無量依調伏有情加行功德?
71、何謂不相間雜如來解脫妙智?
72、何謂極于法界?
73、何謂最清淨覺?
74、何謂“我今何假智故”?
75、何謂增上慢?有何過患?
76、何謂不動壞業?
77、何謂無求染業?
78、何謂相稱語身業?
79、何謂于樂于苦于無二中平等業?
80、何謂無下劣業?
81、何謂無退轉業?
82、何謂攝方便業?雲何成善巧智?
83、何謂厭惡所治業?
84、何謂無間作意業?
85、何謂勝進業?
86、何謂成滿加行業?
87、何謂成滿業?
88、何謂安立彼業?
89、何謂大威力?依趣智?
90、何謂(佛住、聖住、天住、梵住、)利益安樂?
91、何謂增上意樂?
入所知相分第四
1、能入觀體是何?
2、解釋“如理作意所攝,似法似義而生,似所取事有見意言”?
3、誰能悟入?
4、如是福慧資糧雲何漸次而得圓滿?何爲四力?
5、雲何所入境?
6、雲何能入位?此中各各雲何悟入?
7、由何能入?
8、雲何叁種相練磨心?
9、雲何四斷處?
10、雲何離所聞所思法中我我所執,謂斷法執?
11、由何悟入唯有識性?
12、雲何悟入唯有識性?
13、悟入唯識性中何所悟入?
14、如何悟入?
15、雲何悟入所知相?
16、何等爲名?幾品類義?
17、出世智及後得智,所緣有無差別?
18、雲何菩薩悟入唯識性故,悟入所知相,悟入此故,入極喜地?
19、雲何善達法界,生如來家?
20、雲何名爲菩薩見道?
21、入唯識性有何義利?
22、若無分別智斷一切障,證得佛法,此後得智,複何所用?
23、何謂順決擇分?其數有幾?各述其名?
24、何謂入唯識性時叁摩地?其數有幾?各述其詳。
25、何謂“現觀邊”?
26、見道以後,于修道中,雲何修行?
27、菩薩現觀聲聞現觀有何差別?
28、“名事互爲客”一頌,所說何義?
29、“實智觀無義”一頌,所說何義?
30、無分別智謂出世智,後得智雲何稱謂?
31、“是即入叁性”,雲何入?
32、分別瑜伽二頌,重點說明什麼?
33、何謂“無所得”?
34、雲何以六波羅蜜多修集二種資糧?
35、“菩薩善備無邊際”說明什麼問題?
36、雲何才能“于法思量善決已”?
37、“大乘經論莊嚴”引來五頌,如何分配五道?各述其要義。
彼入因果分第五
1、解釋“彼入因果”指什麼?
2、菩薩雲何依六度得入唯識?
3、菩薩入唯識已,于六度證得什麼?
4、雲何“于聖教得勝解”?
5、雲何由愛重,隨喜,欣樂,諸作意,修習六度速得圓滿?
6、清淨意樂有幾種相?
7、何謂利疾忍?
8、何謂“自乘甚深廣大教”?
9、雲何“等覺唯分別”,而能“得無分別智”?
10、雲何“意樂清淨”?
11、菩薩于何位能得見佛之瑞相?
12、依前瑞相而論,氣功師所見之“佛”可靠否?
13、無性釋在作意相下又加對治相,彼意雲何?
14、雲何意樂勝利?
15、何因緣故,波羅蜜多唯有六種?
16、何謂不發趣因?退還因,失壞因?
17、何謂六種最勝?
18、試以禅定波羅蜜多作四句分別。
19、何因緣故,六種波羅蜜多,此次第說?
20、試訓釋“波羅蜜多”。
21、試訓釋“施等六”。
22、修習如是波羅蜜多,有幾種修?一一釋之。
23、雲何作意修?廣釋六種意樂所攝作意。
24、聞此菩薩六種意樂所攝作意修,有何義利?
25、此諸波羅蜜多雲何差別?
26、此諸波羅蜜多雲何相攝?
27、雲何所治攝諸雜染?
28、六種波羅蜜多有何勝利?
29、雲何如是六種波羅蜜多互相抉擇?
彼修差別分第六
1、彼修差別,雲何可見?
2、諸地安立,雲何爲十?
3、何謂所治十障?
4、雲何十相所治法界?
5、何故十地說名極喜等?
6、得此諸地,雲何可見?
7、何等名爲十種正法行?
8、修此諸地,雲何可見?
9、有何密意說十地中別修十種波羅蜜多?
10、後四波羅蜜多雲何可見?
11、後四波羅蜜多是何所攝?
12、何謂到彼岸藏?
13、雲何十地法門名爲最勝?
14、凡經幾時修行,諸地可得圓滿?
15、何謂五種補特伽羅?
16、齊于何時,名最初修叁無數大劫?
增上戒學分第七
1、何謂增上叁學?何故名爲增上?
2、何謂增上戒學?
3、此增上戒學殊勝,何處宣說?
4、此增上戒學,略說有幾殊勝?
5、此增上叁學,即前說波羅蜜多自性所攝,何故別立?
6、何謂差別殊勝?菩薩戒品有幾品別?試述每品之建立義。
7、何謂共不共學處殊勝?
8、何謂廣大殊勝?
9、何謂利益安樂意樂?
10、何謂甚深殊勝?
11、除此所說差別,余處複有說否?
增上心學分第八
1、何謂增上心?雲何殊勝差別?
2、何謂所緣差別?
3、何謂種種差別?
4、何謂對治差別?
5、何謂堪能差別?
6、何謂引發差別?
7、何謂作業差別?
8、何謂十難行?一一釋之。
9、隨覺難行,且以六度如何釋之?
10、于十不善業,如何釋之?
11、以甚深佛法,如何釋之?
12、菩薩等持作業差別,複有幾種?一一釋之。
增上慧分第九
1、無分別智有幾種?一一細釋並說明其因果關系。
2、無分別智以何爲自性?
3、無分別智之所依爲何?
4、無分別智之因緣雲何?
5、無分別智之所緣雲何?
6、無分別智之行相雲何?
7、若一切皆不可分別,複以何等爲所分別?
8、無分別智何所任持?
9、無分別智以何爲助伴?
10、無分別智于何處所感異熟果?
11、無分別智誰爲等流?
12、無分別智出離雲何?
13、無分別智誰爲究竟?
14、何爲加行無分別智?雲何而得無分別名?有何勝利?
15、根本無分別智,有何勝利?
16、後得無分別智,有何勝利?雲何而得無分別名?
17、叁智差別,有何喻顯示?
18、根本、後得,譬喻差別雲何?
19、無分別智修成佛果,既離功用作意分別,雲何能成利益安樂諸有情事?
20、無分別智爲緣依他起性分別事轉,爲緣余境?
21、一切法本性無分別,何故本來一切有情不得解脫?
22、加行無分別智有幾種?
23、根本無分別智有幾種?
24、後得無分別智有幾種?
25、雲何成立如是無分別智?
26、雲何菩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非處相應,能于所余波羅蜜多修習圓滿?
27、聲聞等智與菩薩智有何差別?
28、若諸菩薩于諸財位得大自在,何故現見有諸有情匮乏財位?
彼果斷分第十
1、已說增上慧殊勝,何故接說彼果斷殊勝?
2、雲何彼果斷?雲何殊勝?
3、此轉依有幾種?
4、住廣大轉有何功德?
5、住下劣轉有何過失?
6、何謂轉依解脫義?
7、何謂涅槃無住義?
8、生死謂依他起性雜染分,涅槃謂依他起性清淨分,對治起時,轉舍雜染分,轉得清淨分,雲何“以不舍生死”爲轉依相?
彼果智分第十一
1、何故彼果斷殊勝後接說彼果智殊勝?
2、彼果智殊勝雲何可見?
3、自性身要略言之以何爲體?
4、諸佛法身以何爲相?
5、彼果斷與彼果智均以轉依爲相,二者有何不同?
6、雲何白法所成爲相?
7、法身十種自在,由何波羅蜜多圓滿故,得何自在?
8、雲何無二爲相?
9、雲何常住爲相?
10、所作事屬有爲相,雲何常住爲相?
11、雲何不可思議爲相?
12、雲何如是法身最初證得?
13、何謂金剛喻定?
14、法身由幾自在而得自在?
15、法身由幾種處應知依止?
16、何謂佛住?
17、何謂諸佛證得五喜?
18、法身由幾佛法之所攝持?
19、諸佛法身當言有異當言無異?
20、略說法身幾德相應?
21、何謂最清淨?
22、法身能依功德中四無量與聲聞等有何差別?
23、法身能依功德中解脫勝處遍處與聲聞等有何差別?
24、法身能依功德中無诤智與聲聞等有何差別?
25、法身能依功德中願智與聲聞等有何差別?
26、法身能依功德中四無礙解與聲聞等有何差別?
27、法身能依功德中六種神通與聲聞等有何差別?
28、法身能依功德中諸相隨好與聲聞等有何殊勝?
29、法身能依功德中四一切相清淨與聲聞等有何殊勝?
30、法身能依功德中十力與聲聞 等雲何殊勝?
31、法身能依功德中四無所畏與聲聞 等雲何殊勝?
32、法身能依功德中不護、念住與聲聞 等雲何殊勝?
33、法身能依功德中拔除習氣與聲聞 等雲何殊勝?
34、法身能依功德中無忘失法與聲聞 等雲何殊勝?
35、法身能依功德中大悲與聲聞 等雲何殊勝?
36、法身能依功德中十八不共佛法與聲聞 等雲何殊勝?
37、法身能依功德中一切相妙智性與聲聞 等雲何殊勝?
38、除前所說,諸佛 法身複與何種功德相應?
39、諸佛法身有幾甚深相?何故名甚深?
40、雲何生、住、業、住、甚深?
41、雲何安立、數、業甚深?
42、雲何現等覺甚深?
43、雲何離欲甚深 ?
44、雲何斷蘊甚深?
45、雲何成熟甚深?
46、雲何 顯現甚深?
47、雲何顯示等覺涅槃甚深?
48、雲何顯示現住甚深?
49、雲何顯示自體甚深?
50、雲何顯示斷煩惱甚深?
51、雲何顯示不可思議甚深?
52、諸佛菩薩念佛法身由幾種念應修?各細述之。
53、諸佛清淨佛土相雲何應知?
54、受用如是淨土有幾德?
55、諸佛法界于一切時能作幾業?何等幾業?
56、諸佛說一乘,具何意趣?
57、諸佛同一法身,而佛有多,何緣可見?
58、雲何應知于法身中,佛非畢竟入于涅槃,亦非畢竟不入涅槃?
59、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
60、何故變化身非即自性身?
61、雲何雖有多化而不違彼無二如來出現世言?
62、試述“佛微細化身”等一頌,含有何義?
63、佛受用身及變化身既是無常,雲何經說如來身常?
64、何故諸佛世尊所現化身非畢竟住?
65、諸佛法身無始時來無別無量,有情若舍勤功用,能證得否?
66、菩薩于諸有情利益安樂,若作是心,余既能作,我當不作,雲何不應理?
農六月初九圓滿
《攝大乘論世親釋-新作業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