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五蕴论讲记▪P31

  ..续本文上一页听他、不去照他做。这就是对恶知识当毒蛇一样的看,这个东西碰不得!那么我们这里偏偏有些人对恶知识很感兴趣,为什么?习气相近,他说话跟我的心里差不多,这个讲起来头头是道,讲不完地讲,这个就危险了。

  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内蒙古写封信来,什么青海无上师的一些什么东西进去之后,她人进去大概不见得了,就是一些她下边的人,或者是书、磁带之类。听了之后是,那边人简直是狂了一样,本来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都不念了,念什么?——“南无青海无上师”。本来供阿弥陀佛、供观音菩萨,都打烂了,把佛像都拆了,这是木头、泥土,拜它干什么。要拜活的佛,活的佛就是青海无上师,这样子颠倒了。(7B)这个总是很危险。

  所以说一定要发愿,要亲近善知识,生生世世不能离开善知识。这个愿一定要发,不发的话哪一辈子碰到恶知识,你就糟糕了。很多佛教徒,也是有一点知识的,也是有地位的,碰到这些就会迷掉的。台湾的很多头面人物,在政界里很有名的,高级的,也去做她的弟子去了。所以恶知识恶友,千万碰不得,一碰之后自己也不知道了,就跟吸铁石的一吸一样的,就会吸住的。他们说那个什么,就是所谓的“无上师”,她眼睛给你一看好了,你就会迷掉,给她吸引过去了。她的磁带一听,又迷掉了。这个东西,她有她的魔力,她是魔就是魔有力量的,她鬼神,帮助她的鬼神也很多。

  这个烦恼俱。这是讲什么叫“染污慧”。下边是:

  “一切见品所依为业”,一切的见都是依靠这个来的。萨迦耶见为主,从萨迦耶见产生一切。“我见”是一切见的根本,“我执”,一切烦恼的根本,这个“我”就是最坏的东西。所以真正修佛教的,第一个攻的目标:“我”,就把我破掉。禅堂里,受戒的戒堂里边,你说我要买东西,我要怎么。啪!香板来了。我在哪里?不准有我的。那么下边就是说一切见都从此而生,所以下边的见就来了。

  

  【广】 云何边执见?谓萨迦耶见增上力故,即于所取,或执为常,或执为断,染慧为性。常边者,谓执我自在,为徧常等。断边者,谓执有作者丈夫等,彼死已不复生,如瓶既破更无盛用。障中道出离为业。

  “云何边执见?谓萨迦耶见增上力故”,从萨迦耶见根本,“增上力”,就是它的大力护持之下,就产生一个边见,“即于所取,或执为常,或执为断”,所取就是它说的我、我所,就于萨迦耶见所执的我、我所里边,它就执它是常的或者是断的,它本身也是染污的慧为它的体性。

  那么什么叫常?《五蕴论》没有,它就给你讲了。“执常边者,谓执我自在,为徧”为“常”,执我是自在的,我的意思是一、自在、常,这是决定有的。如果说我,我么听我的,我不自在的,这个叫什么我?当然,我,自在才叫我。你说我不自在的,那这个就不是我了。要是我就是,我一切能自在。又常的、徧一切的,也就是一个的,如果有十个我,哪一个是你?那么这是,这是外道的见,这个我决定是常的、自在的、徧一切处的,这是常见,执有这么一个常的我,所谓神我,宇宙的精神等等,这些都属于常见。

  那么断见呢?“谓执有作者丈夫等”,他也承认你这个人,有作用的人,但是在活的时候有作用,死了以后他就没有了,跟物质一样,就不再是一个有情了,不会投生了,就是说。“彼死已不复生”,死了之后再活不过来了。好象他们再举个例,灯熄掉了它就没有光了,什么东西破掉了,它就没有它的作用了,人死掉了也就完了,这是断见。如瓶破无盛用,就不能盛东西了。你把它打烂了呢,它的作用就没有了。人,活的时候有作用,种地、做生意、或者是政治里边搞什么、战争、打仗等等,有作用。但是死了之后,作用,好象瓶打破一样,什么作用都没有了。那么这就是说断见。

  常见、断见有什么害处?“障中道出离为业”,常断的见把中道之见障掉了,或者执常或者执断,这是两个边见。中道就给你障掉了,中道障掉之后也不能出离了。我们出离要靠中道,佛教的中观也好什么东西,都是中道,中道没有的话,你出离是没有希望,这是边见的害处。那边见是什么?常断二边。

  

  【广】 云何邪见?谓谤因果,或谤作用,或坏善事,染慧为性。

  谤因者,因谓业、烦恼性,合有五支。烦恼有三种,谓无明、爱、取。业有二种,谓行及有。有者,谓依阿赖耶识诸业种子,此亦名业。如世尊说:阿难,若业能与未来果,彼亦名有。如是等,此谤名为谤因。

  谤果者,果有七支。谓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此谤为谤果。

  或复谤无善行恶行,名为谤因。谤无善行恶行果报,名为谤果。

  谤无此世他世、无父无母、无化生众生,此谤为谤作用。谓从此世往他世作用、种子任持作用、结生相续作用等。

  谤无世间阿罗汉等,为坏善事。

  断善根为业,不善根坚固所依为业,又生不善、不生善为业。

  什么叫邪见?这里讲了很多。这个也是我们要注意的,这一类就是邪见。“谓谤因果,或谤作用,或坏善事,染慧为性”,这个前面有。

  什么叫谤因?这是它的注解。因是业、烦恼性,这个我们要知道,三界的因,就是烦恼业,三界的果就是我们这个器世间、有情世间。世间,情器世间,是果。它的因是烦恼造业,烦恼业。那么因就是指烦恼、业,烦恼、业,这是讲十二因缘了。烦恼业有五支,烦恼有三——无明、爱、取,这是十二因缘。这个你们十二因缘,有表看一看16。现在我们不是讲十二因缘,知道就行了,现在我们不去广讲。这个讲了就讲一边去了,我们把主题拿到。如果我们把十二因缘讲起来,那很多,十二因缘还有几个样子,有刹那缘起、远续缘起、连缚缘起、分位缘起——这是根本乘的,还有瑜伽的,还有中观的十二因缘,各式各样,变化很多,那么我们不是讲这个的时候。

  现在我们就把烦恼业,在十二因缘里边有五个,一共十二支,五个,烦恼三支——无明、爱、取,业两个——行、有。什么叫有?“有者,谓依阿赖耶识(诸业种子)”,这个唯识的道理就来了,所以《大乘五蕴论》它就是讲唯识了。依阿赖耶识诸业的种子,此亦名业,阿赖耶识里边,业,我们造的业,种子就藏在里头,这就叫业,有就是这个东西,也就叫业。本来我们讲十二缘起里边,有就是业,那么他给你再具体地以阿赖耶识来讲。在阿赖耶识里边的业种子,就是业。那么怎么回事来证明呢?“如世尊说”,佛说过的,“阿难,若业能与未来果,彼亦名有”,这个业,假使能产未来的果的,现在是业,将来能产果的,这个就叫有,有支。那么有、有又生生、老死,生是下一辈子,十二支三际,生老死是未来世的,那么有是现在造的业,将来能感未来的果的就叫有,这是解释有。“如是等”,这样子谤这个因的,谤烦恼,谤业不能感果的,这叫作谤因。

  很多人做了好事,他们说,“你呆了,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多功夫,将来空空的什么都不会有的,你搞干什么?”谤因。我们说在佛教里边供养决定有好处。“你看你供养,钱都花掉了,家里也穷了,这么好的东西得不到”。我们温州有个居士,人家都买房子,他本来收入就不大,又供养三宝了,房子买不起,他的女儿,孩子,女人天天骂他,“你这个笨蛋”什么什么,骂得他一个钱都不值,“人家都买房子去了,都搞享受去了,你看我们这个,孩子还睡在地下,这么个小房子”等等等等,天天骂他。他也没有办法,但三宝信心没有退,这个很好。这是谤因。

  谤果,我们说,果,十二支里边有七个支,七加五十二支,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识、名色、六处、触、受,这是现在世的,生、老死是未来世的,一共是七支。“此谤为谤果”,谤果,他这里说一些十二因缘,实际上谤果就是说,这个果是没有的,这个因,造了这个因将来感不了果,你这个果也是不会产生的,等等。谤因谤果,就是谤无因果,这个,邪见。

  “谤无善行恶行”,谤无善行恶行叫谤因,谤无善行恶行的果报么叫谤果。你做好事坏事都是白白的,所以说乐得做坏事,你做了坏事,抢了钱好去享受,做了坏事享受,到处财色名食睡,到处享受。难得做个人,一辈子几十年,你不享受,你不是错过机会了等等这一些。佛在世的时候也有,有一个顺世婆罗门,佛在做太子的时候到处访道了,他去问他这个,他是因为看到无常痛苦等等,经常在考虑这个问题,一个婆罗门就对他说,“你想这些干什么,做一个人,有吃就吃,有用就用,趁这个时候年轻,正好享受,你啥都不要想,就是吃喝玩乐就可以了”,这样子,这种哲学也有。这是谤因谤果的。善因没好果,那么谤果就是说你做了善行恶行,没有什么好果坏果的,没有的。这是谤因果。

  还有“谤无此世他世”,谤没有父没有母。父母不是有的嘛,怎么说没有父母的呢?这个很奇怪,他有道理。谤“无化生”有“众生”,这是谤作用。什么叫“此世他世”?从这一生投到他生去,这个作用是没有的,死了就死掉了,不会投生了,这个作用没有。那么“种子任持”,什么叫谤父谤母父亲是他的种子,母亲任持他种子,在胎里边把他孕育生长,最后是出胎。这个他否定,他说我来就来了,养出来了,你父亲跟我没有关系,母亲对我不生作用,这个就是谤父谤母,就是父母的作用否定了。“结生相续作用”,化生有情,我的投生,除了父精母血之外,还要一个第三者参与,就是中阴。这个中阴没有的,那么你说结生投胎,相续这个作用也没有的。生就这么生出来了,什么中阴投胎,没有,就是诽谤作用。这三个都是诽谤作用,从此世到他世,父亲母亲的任持种子的作用,中有结生的作用,都否定。那么这些,很多一些讲普通的都是这么说的。

  “谤无世间阿罗汉等”,这是“坏善事”,它不是有四种嘛,最后一种坏善事,没有阿罗汉的果,等等什么东西,都…

《大乘五蕴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