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五蕴论讲记▪P4

  ..续本文上一页学,其他的人还找不出几个。畲老居士现在不在了,还有章伟川,朱泠等等,所有能够在外边讲一些东西的,大都是我们法相学社的同学,而且都是在法相学社里边自愿结合讨论的同学。我们法相学社,上边没有组织讨论,但是我们这几个人每一次上课之前都是早到,早到之后就自觉地讨论。那么最后的效果,就是说在上海能够讲的,包括顾兴根,他也是法相学社的前一期的学生,比我们早一期,在上海或者是在其他各地邀请去讲课的,我们看看很多,大部分是我们法相学社的同学,也是法相学社讨论的同学。所以说讨论很重要。

  我们是组织讨论的,今天就有人说了:“组织讨论后,有人开始是来了几天,后来都不来了。”我们说要来的,不讨论的话你自己学东西学不踏实。你学的东西,一开始接触的话,绝对不可能全部拿住、全部消化、全部懂透,不可能的。每一个人的知见都是偏一方面的,你这一点懂了,那一方面你欠缺;他那一方面不懂,但是这一方面他有独特之处。每一个人学识经验都不同,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大家在讨论之后,大家发挥他的长处,把自己的短处补缺补下来了,这个讨论的好处就得到了。

  还有一个,讨论中间要提问,本来你这个问题感到问题不大,你认为没有问题的,但是他这么一问,你感到你没有依据,你拿不出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那你必须要找依据去,那深一层地挖下去。那你这一讨论的话,就促使你更深一层地把这个道理明白下去。你飘飘浮浮一句话,他不满意的。你这个是没有依据的话,那不行的,那就是要联系靠学了。把你这个道理,为什么这样子的,要一个完整的一个理由拿出来,他能接受。我们在这个互相的问难之中,也就是更深入地挖掘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更深一层,也可以更广一层。哪一点你没注意的,他提问了,你可以广一点。互相做学生,互相做老师,这个讨论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讨论对我们学法是重要的。

  大家看过照片或者电视,西藏的讨论,一个人坐在中间,很多人问。大家问他,如果问不出的话,“劈啪”就打的,很不客气,把这么臭的鞋都在你头上敲啊!“你这个学法,学了半天,你什么问题都答不出来,你是吃饭的,是饭桶,该打的”,“啪啪啪”就打的。那么多人,几万人中间,挨打你难不难为情呢?那就是拼命地要把法学好。我们以前有几个他们到藏地去学法的,他们的老师是分开的,不是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就教一两个人。他教你了半天,今天教了,明天上辩论场去辩论的。如果你辩得好了,老师很高兴,你辩得不好,老师要打的——你这个人学法没学好。

  我们这里没有辩论,但是要讨论。辩论的形式汉地行不起来,你打了一次,他下次还来啊?就不来了,再也不来了。我们不要打,那就是大家要互相地问难,互相地提问。但是也不要冷场,大家提不出问题,好象没问题好问的。没有好问的就是你没有好好地看书,这本书你仔细看的话,我不相信你没有问题。如果你没有问题,明天我叫你来讲,你说你没有问题了,你就上台来讲,看你怎么讲。所以说你没有问题的话,这是不现实的。这是讨论的重要性。

  讨论也有规章制度,并不是说来不来自由的——不行的,非来不可,跟上殿过堂一样的。哪个不来要告假,你有实际的情况不来可以,要告假,纠察师那里去批,批不准的话你要来。佛教里有那个话,假使说欲,你没有说欲的话,把你抬过来。那你害了病了,把你抬也要抬过来。要合众,你不能一个人不合众。

  我们把我们的学习方式说了一下。第一个上了课之后要讨论,讨论大家都要到。那么讨论的方式是一个问题,大概是想分两组或者三组,人数太多一组也不好,至少两组,三组两组大家下边去研究。每一组要有一个带头的,就是能够激发大家讨论的,提出问题来的。那么这个要分配了,力量要分匀。也可以根据水平,高的分一组,低的分一组。但是低的那一组,决定不能全部是低的,要几个辅导的,辅导员要高的,而且辅导员要特别高的。你稍微高一点,提不出问题,就冷场了。没问题,大家坐在那里,冰冷的,大家学了一个多小时,明天不来了。大家坐在那里浪费时间。那就是要一个比较学得好一点的辅导员辅导他们,提出问题。他们没有问题,你提出问题问他,那么就激发出问题来了。

  这些组织方式,下边大家去讨论去,但是原则就是说,讨论就是要到,有特殊情况、有病,这可以告假,不告假的一定要到。跟上殿、过堂一样的,这是丛林规矩,上殿过堂如果你不来,那么后来的一个结论就是不共住。如果你讨论讲经不来,后边的结论也是不共住。客堂里有的,我们这个共住规约有这一条的。希望大家注意,不要以为讨论不是重要事情。是重要的。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法师。因为在现在的末法时期,邪魔外道很多,很多的信徒分不出正邪。来一个,跟他们一讲,他们就一阵风,全部相信他了。最近我们收到一个信,内蒙古来的,这个人他有点正见,但是他也是说不定。他说他们那里最近受到青海无上师的影响,她叫大家不要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叫念什么呢?念“南无青海无上师”。把佛像全部打烂,真的有人打烂,这股打佛像的风已经是泛滥起来了。那么这个人很着急,他有些正念,他说这样子我看是不太对头,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是说现在邪的正的一般人分不清楚,她认为她是——这些,佛在世的时候教的东西过了时了,已经不去教了,现在要青海无上师了。就象一贯道一样的,释迦牟尼佛是过去了,现在要弥勒佛的时代了,就是要一贯道来当家了。这些说法把佛教徒搞得稀里糊涂,弥勒佛也是佛教嘛,好象是她讲得有道理。但弥勒佛什么时候才出世呢?他还没下到人间来教化,要几亿万年以后才龙华三会,说得太早了。(……)

  

  乙五 世亲菩萨事迹功德简介

  (……)无著菩萨希望他的兄弟也能够接受这个教法,于是就装病,叫他来。那么哥哥有病,他当然去了。一去之后,无著菩萨说我不是身上有病,就是心里边看到你没有学这个法,感到很可惜,是心里有病。好,这样劝了半天,无著菩萨也把唯识的道理讲了很多给他听,世亲菩萨就感动了,也接受这个唯识的观点了。后来他感到很后悔,以前造了很多论,是弘扬根本部的,那时叫小乘。那么他说要把自己舌头割下来, ——以前说了那么多坏话了,要处罚。无著菩萨说,你不必割舌头,你再弘扬大乘的唯识就可以了。那么世亲菩萨又造了五百部论,弘扬大乘的唯识。所以他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千部论师,一共做了一千部论,弘扬大小乘,弘扬根本乘跟(大乘)。弘扬根本乘并不是不对,就是到此为止还不够,我们说还要往前进一步。

  世亲菩萨晚年之后,停留在瑜伽的观点上,中观的观点没有进入, ——年纪已经大了,他就没有进入中观。至于他示现如此,真正他的本迹呢,当然我们说他中观是通的。在一部达喇那他的《印度佛教史》里说,世亲菩萨不但是通中观,而且密法是修得最好的。他临终的时候,把《尊胜陀罗尼》这个咒,很长,从最后一个字背到第一个字,倒背,滚瓜如流的。

  我们试试看,大悲咒从最后一个字背到前面,你能不能背?不要大悲咒,阿ra巴杂那,你把它后面背过来,能不能那么快?不行的。他《尊胜陀罗尼》从最后一个字倒背到第一个字,跟念正的一模一样快,“哗哗哗”地背下来。这个就是说他密法有大成就。所以说真正的世亲菩萨,不是我们一般所了解的,什么大乘小乘,到瑜伽为止,他示现的好象是暖、顶,加行位,还没有见道,实际上从某一些地方来看,他是证了很高的位的。从密法的成就,一般就是很高了。密法比显教要高一些。这是世亲菩萨的功绩如此,中间我们还要讲一些他的事迹。

  他造了《俱舍论 》。本来有部造《大毗婆沙》,把有部的理论总括为一个《大毗婆沙》,那是极高的、极丰富的一个宝藏。他们以此为他们的依据,所以有部很盛。世亲菩萨感到东方有部的《大毗婆沙》还没有学过,他就化了名进去学。这个时候他已经很出名了,已经接触过、学过经部的那些进步的理论,在外边也很出名。他就改一个名字。那里是保密的,他们有部认为《大毗婆沙》是他们的宝藏,是不准普通人拿出去的。拿出去了,宝贝拿出去了,人家学会了,跟你辩论,你要输的,所以一般外边的人是不准学的。

  那么他冒了名进去之后,因为世亲菩萨人家知道学过经部的,就害怕,不敢给他学。他冒了个名去学,学了四年。在里边他们学习要辩论,他辩论的时候,经常用经部的道理把有部的《大毗婆沙》辩输。这样之后,大家很奇怪,也不知道是世亲。最后,一个阿罗汉,他入定一看,知道是世亲菩萨,他说,“你赶快走,你不走的话,这里还有一些没有离欲的,就是没有证果证道的,那些人可能要害你,赶快走!”

  世亲菩萨走了之后,就造《俱舍论》,一方面是依据《大毗婆沙》的道理来弘扬的,也有很多是根据经部的理论来批判《大毗婆沙》的,这个就是《俱舍论》。 《俱舍论》是世亲菩萨进入唯识的桥梁。他的思想基础已经安定了,经部再进一步就是瑜伽。所以世亲菩萨经部的学说接受以后,以后进入瑜伽是非常自然的一个倾向。无著菩萨也知道,观察这个机,把他领进瑜伽的门。

  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出来之后,到处游历,大家辩不赢他。有一个国王的妹夫,是个婆罗门外道,他就想,这个《俱舍论》从哲学的理论辩他不倒,我要用文学的理论把他驳倒。他是精于声明学——文学学得很好,他就根据他学的文学,把世亲菩萨的《俱舍论》批判了一通。结果世亲菩萨看到之后,又作了一部论,把他的论也批判了,批判得体无完肤。世亲菩萨的论,不但是在哲学的理论上站得住、推不倒,在文学的基础上也是第一的,其他人想用文学来推倒也推不倒。

  世亲菩萨摧伏了当…

《大乘五蕴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