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15

  ..续本文上一页留下一个,再也杀不到人。

  那么他就想呀,为了自己升天,将来好做一切度众生的事情,自己的母亲,他说把她杀掉,以后度她就是。自己证圆满了之后,就可以一切功能都有,升了天之后就行了。他正要杀母。杀母是五无间罪,现世不能证道的,这个我们在十圆满里边就有。

  那么佛就来度他,如果五无间罪犯了,他不能度了,那就赶快来度他。他正在起念要杀母亲的时候,就看到外面佛托了个钵,慢慢地过来了。这个央掘摩罗,再怎么受了邪师的迷惑,毕竟他质地还是好的。他想,既然有人来,我的母亲毕竟还是母亲,就不要杀,把那个人杀了就可以,满一千个就行了。他就赶出去,拿把刀,追在佛后头,拼命追。佛走得很慢,佛走路从来不跑的,很安祥地一步一步走。他后面拼命追,追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追到。佛有神通的,你再追也没有用。他跑得气急呼呼的,最后,几个小时跑下来。实在追不住,就坐在地下喘气了。佛很慈悲,回过来,你干什么啊?好好地问他。他也很老实,就把这些事情说了,佛给他说法,后来他就证了阿罗汉果了。

  在证了阿罗汉果之后,他自己想,他的罪业很重,他虽然依佛教的忏悔,他总还是不踏实,他自己到底证了没有,他好象还自己有怀疑。佛说你去试试看嘛,你证到阿罗汉证到没有。他说我怎么试呢?他说阿罗汉发了愿之后都要满的,你去试试看。那么这一天他就乞食,乞食跑到一家人家,食倒没有乞到嘛,听见里面一个女人“哇哇”惨叫。他就问他们边上的人,他说她干什么呀,他们说她难产,小孩子养不下来,叫了两天,呀,这个苦得很。央掘摩罗是阿罗汉,他就起慈悲心,我愿她能够平安养下来吧。这么发了一个愿,随随便便发了一个愿,里面不哭,高兴起来,喔,养下来。好了。这个回来,佛就说,你就证明了你成阿罗汉,你发个愿就满了。那么阿罗汉是满愿的。

  甲四 禅用

  引百千三昧 十力四无畏 唯佛不共法 皆从禅定生

  

  “百千三昧”都是禅,一切功德都是禅定来的。这百千个三昧的功德,没有定是得不到的。“十力四无畏”,是佛的功德,“唯佛不共法”。前面是共,这里是不共。这些共的功德也好,不共的功德也好,都从定生,没有定的话,这些功德都不能生。所以说,定是一个核心,我们的下手从戒,戒的目的趋向定。定得到之后,慧的作用就发出一切的功能。那么这些功能,没有定是发不出来的。这个定,如果没有戒是生不出来的,所以说,从戒下手,而慧是目的。要出生死,要“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慧,没有定从何而来?

  有的人,他说我开悟了。你开悟,你决定要得定。没有定,你的慧从何而来呢?你如果说要你问自己,你真的开悟没有,你问问自己得定了没有。这个很简单嘛,你去入定嘛,你入不入得了定?你说入不了定,那你开什么悟呢?根本是骗人的话。那么入定的人,最起码的初禅,可以不吃,不倒单,几个月也没有关系。虚云和尚在终南山,他烧山药蛋,洋芋,是最普通的饮食。他乘锅子里烧洋芋时,他就去入定。他说我入定么一个小时,之后出定么正好吃洋芋,烧好了就吃。哪知道他出了定一看,洋芋早就霉掉了,为什么?三个月,他一定定了三个月,动也没有动。这就是说,你真正得了禅定,初禅以上的话,最起码的初禅,你入定好,你根本不吃不睡,没有关系,不会死的。

  那次我们不是举了一个外道,印度的婆罗门外道,他山洞里边几百年,不但是没有死掉,还胖胖的,等他出了定之后,把他抬下来,反而瘦下去,像一个皮趴趴,瘪掉了。为什么原因呢?定的资养没有了。这个世间饮食,毕竟是那么多年没有吃,这一点点是不能使他胖起来,所以说,一出定反而瘦了。这就是说定的重要性。

  愿智就是说,“以愿为先”,先发个愿,然后入定。定中生出一个智慧,妙智,能够引发这个妙智,“如愿而了”。根据你所发的愿,都能够明白,都能够知道,这叫愿智。“能遍缘一切法”,你有什么法不知道,你就发个愿,入定之后就能知道。当然佛的境界不能知道。这是说阿罗汉。佛的境界,上地的境界不能知道,其他的都能知道。

  这是佛的功德。愿智也可以通阿罗汉。十力四无畏,是佛的功德。佛有十八个不共法:十个力,四个无畏,还有三念住,十八为大悲。四个无畏先说一下。

  

  四无畏

  (正等觉无畏、漏永尽无畏、说障法无畏、说出苦道无畏)

  

  第一,“正等觉无畏”,佛在大庭广众,不管你沙门、婆罗门,大众之中,自己说:我是正等觉,一切都觉悟了。敢说这个话,那么多人,他们都是有修有证的人。假使有人说,你这还有哪些不知道,不是全部正等觉的,提出问题来。佛一点也不害怕,你说哪一点,你说我都可以给你解释,所以说没有畏惧,什么样子的提问都没有畏惧。没有充分智慧的人,就害怕的。你大庭广众说了一句话,有的人就根本不敢上大众前面说话,说了话之后,大家要提出问题来,将了军,舌头也结起来,嘴巴张得大大的,没有办法,那这个是下不了台了。四川话:“上台容易下台难”,下不了台,这是不好意思。但是佛,他的智慧无碍,正等觉,你什么样子的来问难,没有问题,都可以给你回答。

  第二,“漏永尽无畏”,漏永尽,就是说烦恼断完了的,在大庭广众宣说:我是烦恼断完的,哪一个敢站出来说,你还有什么烦恼没有断完,你把证据拿出来,佛不害怕,不会的,没有这个事情。

  第三,“说障法无畏”,一切染污法都是能障道的,这个话我敢说,你说那个染污法不障道,外道就是说淫欲法不障道。你看男女他们这个有妻子儿女的,他也能证道。证什么道?最多是初果,二果,再高的就不能证,他那个障不障?障三果嘛。第三果就给障住,你怎么说不障道呢?你证佛的果更不行了。所以说,那些外道说什么,吃酒不障道的,染污法就是障道的,你怎么说不障道。吃葱吃大蒜都要障道的。你小的道不障,大的道就要障,要成佛你哪一个障都要除完才能够证。所以佛说哪些是障道,哪些染污法是障道的,你说这不障道,你什么什么依据拿出来,不行!你顶不过的,佛的话,你无论如何说,说障道就是障道,没有办法的。

  那么最后,佛“说出苦道无畏”,佛说你修这个道,定能够出苦。有的人就说,这个道我修了半天,没有出苦,你说错了。没有,你修修错了。如果你依佛的方法修的话,决定出苦,这是毫无畏惧,一点没有怀疑的。

  所以这些,就是自己有充实的经验,充实的智慧才敢说这个话。佛的智慧佛的经验是三大阿僧祗劫积累下来的,那是什么人都难不倒。所以这个四个无畏,也就是佛的特殊的功德。

  十个力,处非处力等等,这个我们明天抄。还有三念住可以讲一下。

  

  三念住

  佛的弟子很多,有的弟子非常听佛的话,非常恭敬佛,佛说什么他照听,对佛是比父亲还要尊重,还要亲。这样子的弟子,佛并不起偏爱心。还有些弟子反对佛,像提婆达多,说佛怎么不对,什么什么不好,佛不公平,什么什么,或者说佛本身有什么缺点等等,佛也对他没有一点讨厌的心。那么这是两种。还有第三种,就是说佛的弟子两边。一边,一部分,尽说佛好,非常恭敬,非常尊敬;一部分,尽说佛的坏处,说佛不好,不恭敬,甚至于谤佛,佛对他们平等看待,这个就是三念住。都住舍,不住这个贪瞋,住舍。

  

  大悲心

  (4B)最后一个大悲心,佛的大悲,不是我们的一般的悲无量的悲,这个大悲,就是我们上次讨论的时候人家说,不舍一个有情的悲,一切有情的苦都要拔除的,那么里边,就分生缘悲、法缘悲、无缘大悲。

  生缘悲于一切有情众生,对他们在受苦,要救他们,这是生缘悲。

  法缘悲,一切有情都是十二处十八界,他根本没有个补特伽罗我,只有法,虽然缘这个法,但是,还是起悲心,因为他们总是还执着有我,所以起法缘悲。

  最后无缘悲,一切法的自性是空。众生,补特伽罗固然是空,五蕴十二处的色身,色声香味触,这个五蕴也是空,什么都没有,那么不要起悲心了吧?我们这什么都没有嘛,悲在哪里生呢?——无缘大悲,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悲。虽然说,从我们的空性的观点上看,一切众生,他补特伽罗也没有,法也是自性空,但是,还要起悲心,这个叫无缘大悲,最大的悲心。

  这个就是十八个不共法。还有另外十八不共法,这个我们下一次抄了。

  “皆从禅定生”,这些功德,不管是共二乘的,或者是佛所不共的,乃至于世间的那些禅定的功德,就是世间初禅也能够离欲恶不善法,就是那个五通的仙人,他也可以解脱世间上的五欲,这些都是从禅定生。但是,就是因为有漏无漏,这个功德,一个是暂时的,一个是永久的;一个烦恼是压伏的,一个是断的,断除的。就是二乘跟佛乘,也是一个是高层次的,一个是低层次的。分别是有,但是,不管你哪一个,层次高低,有漏无漏,这些功德决定用禅定生,没有禅定的话,功德生不了的。

  海公上师经常举那个话,不净观,这是一个年轻的出家人是必须的。不要说吹牛的话,你说我不需要修不净观。你是不是人?你是人,你怎么投胎的,你投胎就是男女这个识心投胎。这个《俱舍》就讲,女的就是看见父亲在做淫的事情就投胎,男的就是看见母亲做淫欲事情,就投胎了。你的投胎就是淫欲心投的,你说没有淫欲心,这个吹牛的话不要说,除非你是菩萨示现的。那个不要说,是众生的话,你是欲界的众生,你说没有淫心,这个话在学法相的面前,你就不要说,是摆在那里打妄语。那么假使有这个心就要对治,要对治的话,不净观,白骨观那些。这些观想,书上讲的很多,经里边也有这个。我们初期的佛教,讲的这些观行也很多,当然也失传了。里面很多的观法,是很复杂,没有人教你乱修,怕出毛病。那么海公上师的传承也有不净观,三皈依观里也有。

  …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