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48

  ..续本文上一页到他孩子到,眼睛一瞪,看了一瞪就死掉了。这些就是说思食有维持生命的作用,也是。那么当然,人间以段食为主,这个力量就很微弱,如果在上二界的,他们段食没有,这个力量就强了。

  

  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自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一类相续,执持胜故。

  最后一个是识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执持为相,谓有漏识”,我们一样有漏的,无漏的是出三界的,不显( ),保持我们的有漏的身体的。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由前面的段食也好,触食也好,思食也好,它力量的增上力,这个识也能做维护身体的事情。“此识虽通诸识自体”,八个识虽然都通的,而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所谓维持生命的意思最强。“一类相续,执持胜故”,因为它不断的,前面的六个识要断的,睡眠的时候都断掉,第七末那识到灭尽定也断掉,那么身体还在,靠什么?就靠阿赖耶识维持的。

  

  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坏断,故名为食。段食唯于欲界有用。触、意思食,虽遍三界,而依识转,随识有无。

  “此四能持有情身命,令不坏断”,什么叫食呢?这四个东西能够使(12B)我们的有情生命不坏掉不断掉叫食,食的意思就是维持生命了。段食么只有欲界有用,欲界里头才有段食,到了色界就不要段食了。

  “触意思食”,就是触食、意食、思食,三界都徧的,三界都有。“而依识转,随识有无”,这个三个食,有心就有,没有心的话,这个食也没有了。

  什么叫触食?这里先注解27一下,“谓三和生触”,根境识三个和合就生触,触就生受,这个受,好的受,就是生快乐的受、喜悦的受,能够对身体有好处。这个大家也知道,一个人,经常欢喜的人,身体要好一些,寿命也长一些,经常忧愁的人身体要差一些,寿命还会短,这个就是触食了。

  那么这里边因为有的人联系到“望梅止渴”的问题,这是不是食

  “未离欲者,有时见色生喜乐者”。前面说色法不是食,但是有的人看了色,我们说吃的菜什么颜色很好看,吃下去好象是更对我们有好处了。“见色生喜乐者”,他见了色生了喜乐,喜乐就是食么,就是触食嘛,那这个色是不是食呢?“有缘色故,触生喜乐”,缘色,色是个缘的境,而喜乐是触食生出来的,不是色生的,所以说色不是食了。那么这里我们就是说,“望梅解渴”的那个问题,你梅子没有看到,意思,属于思食,一个希望心,呀,那里有梅子?我们过去可以解渴,如果看到梅子,远看到,看到梅子青青的,生起一个能吃的喜乐心,这是属于触食。我们说四食是这样子的。那么好,今天时间到,就讲到这里。

  

  第十讲

  

  《定道资粮颂》。上一次我们把根律仪已经讲过,根律仪是戒律仪以后的。它是一层层的,开始是发心资粮,发心资粮当然是发心的问题;内外圆满资粮,就是准备要修行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真的要修行要出离心跟菩提心;那么之后就是要修戒律仪;戒律仪之后进一步就是根律仪;根律仪再进去就是于食正观。

  我们说根律仪有层次,有的是思所摄的,也有修所摄的。那么这个“于食正观”也有层次。修了思所摄的根律仪也可以修“于食正观”,高层次的于食正观,就是修所摄的根律仪之后的。反正这个是一层进一层的。

  我们经常听到,海公上师也经常说,丛林里边也很多这个问题,一些老修行,他对于那些外边的男女之贪基本上是没有,他就欢喜搞吃的了,这个就是发展到吃的方面去。所以说把戒律仪、根律仪修好之后,那突出的矛盾就在饮食上面了。前面粗大的他是已经放弃,那么饮食成了一个修定的障碍,所以说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于食正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我们先把颂消了之后,然后把《瑜伽师地论》可以参考的再念一点。

  “食时应正观,段食诸过患,深生厌恶想,然后作吞咽。”食有四种——段食、触食、思食跟识食,这个昨天我们讲过了。今天我们就是说吃的时候要正观了。我们的这个《三尊胜赞》的仪轨也有观想,古代丛林里边也有食存五观,都是要观想,那么这里观的是更广泛,这个是真正的要用功的人就要这么观。正观,就是说要观这个段食的过患。我们欲界的人,最重要的饮食是段食,这个里边产生很多的过患,这个过患要观察。观察之后要“深生厌恶想”,对段食生起厌恶的想。因为我们对饮食产生欢喜的想,那对饮食就贪着,生厌恶想——讨厌、不好,那么这样子地想就没有贪着心。但是厌恶想,也不是不吃,为了修行,还是要吃。但是吃不是为贪心,为了修行而吃,不在乎味道的好,样子的好看等等不在乎了。“然后作吞咽”,观之后,然后才能吃下去,就是吃东西之前要修行的事情。

  我们说观堂是一场佛事,也就是这些。如果你单是吃这怎么叫佛事,因为你要观,观就是修行,所以说观堂里边我们不要是吃饭就专门对付吃,就在观察噢。 《三尊胜赞》里边还有很多观想,那密宗里边还有很多观想,我们现在就把显密通的这些先给大家都说。

  甲二 观段食过患

  那么观什么呢?过患。过患有三种,下边根据《瑜伽师地论》里边,在饮食的时候要正思择饮食的过患。

  

  云何名为由正思择食于所食?正思择者,如以妙慧等随观察段食过患。见过患已。深生厌恶,然后吞咽。

  什么叫“正思择”呢?我们抄了的,“以妙慧”,这个妙慧就是微妙的慧,不是一般的下劣的世间的慧,来观,“等随观”,“等”就是三个一起平等地观,“随观”,随观一个两个,总是要观察,管你全部观也好,观一个两个也好,观它的过患。那么是几个过患,下边要说了。

  

  乙一 正食观可厌恶

  一者正受食 色香味触美 齿舌作咀嚼 杂烂和唾津

  变为可厌恶 涎液入喉咽 色香妙相失 成粪吐臭秽

  

  一是“正食观可厌恶”,第一个观它的受用的时候的过患,这是正食的时候,正在受用的时候,在《瑜伽师地论》就是说,第一个是“观受用种类过患”,受用的时候,各式各样的过患,种类就是各种各类,就是观受用的时候。这里是“正食观可厌恶”。

  “一者正受食”,正在受用的时候,“色香味触美”,这个饮食它有它的颜色,它的香味道,它的尝的味道,还有触就是碰到它很柔软的,这是都是很好,美就是都好了。

  一般蔬菜,都是颜色能够红的、黄的、绿的,配起来已经很好了。我们以前厦门南普陀讲过课,他们厦门素菜馆是国际上闻名的,他们的厨师也曾经聘到国外去,传手艺,传他手艺的。他们的菜每一盘菜一首诗,这是都很优雅的诗,那么每一盘菜都是一盘风景。那个有一盆有一个菜我记得叫“海底沉”,反正是一首诗,讲什么,好象月沉到江底里边,什么一句话,大概这个意思,但是很好的一句诗。那么他的一个菜,有的是草原的一样的绿的平台上面,有各式各样的装饰东西,有的么是什么什么,都做得很好看,那么有诗意,这个就是色香味触都好。这个就是引起人家吃的要求,要求的后头什么?做生意么,他好赚钱么。关键就在这里,当然我们出家人不是为这个。

  所以说要观察,没有吃的时候这个菜颜色也好,香味也好,味道也好,碰上去也很好,就是很柔软,不是粗里粗气的,不是咬在口里要哽嘴的,“美”,就是什么都好。但是经过“齿舌作咀嚼,杂烂和唾津,变为可厌恶”,那么不要很深,只要把嘴里放进去,牙齿舌头把它去嚼一下,把这个口水把它拌烂,那个样子就不好吃了。如果说我们最好的菜,一个人他口里把他咬几口,吐出来叫你吃,你决定不要吃,情愿吃一些最粗的青菜也好,比这个要好吃一些。那你嘴里嚼过了之后,那吐出来的东西,有口水,什么东西,嚼得稀烂的那个样子,看了都要呕的,哪个要吃呢?所以说在口里边嚼了一下,口水把它一拌的话,那个样子就很讨厌,也可恶,不好看了。

  假使再吃下去的话,“涎液入喉咽,色香妙相失,成粪吐臭秽”,等到你把它咽到喉咙以后,那它的色、香,这个全部就失掉了。颜色什么呢?我们解大便是黄的,都改了颜色,原来的红的,绿的,白的什么都没有,都是一类的粪的颜色。“成粪吐”,或者是吐,就是呕吐的时候,这个呕吐的东西大家都看到过,有人害病,呕吐,这个东西很脏,看了哪个要吃呢?它在胃里边,还没有到肠,就是饮食经过喉咙咽下胃的时候,再吐出来那个样子就非常之讨厌。摆了口里边已经够讨厌,那胃里边吐出来的,那就是闻都不要闻,看都不要看了。那么成了大、小便那更不要说了。这是就是正食的时候,不要看了外相好,只要一进了口之后不断地不断地变了不好看的、臭的东西。

  

  乙二 食已过患

  二者食噉已 一分作消变 入血肉筋脉 骨髓皮膜间

  化众多品类 种种不净质 诸虫竞食取 作增长养育

  更余成便秽 展, 转趋下穴 遍身诸毛孔 皆出众虫粪

  朝朝勤洗涤 不免腥膻气 又饮食因缘 生无量疾苦

  痈疽疥癞癣 嗽噎寒热等 种种病难缘 皆由味触生

  

  第二种是观变类,这是才吞进去,那么吃了以后,它要变化,这是那个在《瑜伽师地论》叫“观变异种类”,变化的种类,它吃下去后要变,变的那一类的各式各样的不好。

  “二者食啖已”,吃了以后,“一分作消变”,那下边要消化,一部分消化变了什么呢?变营养吸收到我们的血、肉、筋脉里边,还有些“骨髓皮膜间”,各方面的身体上各个部门做营养,“化众多品类”,化了各式各样的营养品,所谓营养,这两个字说起来很好听,但是实际上在身上的东西都是不干净的东西。

  “诸虫竞食取,作增长养育”,我们身上八万四千虫,这个东西就是虫的营养品,它们就争取地来吃这个东西,作它们的营养,虫养胖了我们人也养胖了。那么一部分做营养品.

  “更余成…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