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77

  ..续本文上一页吃力的事情。那么在非时,不该睡的时候产生昏睡了。“为此义故暂应寝息”,你这样子疲劳之后,你已经不能支持,你再修善法修不起,那么怎么办呢?那就休息,干脆就休息。但是休息不是叫你放肆睡眠,下边有的,暂时休息一下。“欲令昏睡疾疾除遣,勿经久时,损减善品。”稍微休息一下,把昏睡赶快除了之后,再可以修善品,不要太久,太久之后把时间耽搁,修善品的就损减,时间就不够了。

  “于寝息时”,白天休息的时候有很多规矩。因为戒律上,你随便睡了之后会产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出来,所以说寝息的时候门要关住,一定要关门,不能开门睡。“或令苾刍在傍看守”,或者另外一个苾刍没有睡的,叫他旁边看着,不能一个人,开了门睡。“或毗奈耶隐密轨则,以衣蔽身,在深隐处,须臾寝息。”或者照了戒律上的一些方法,就是在深隐处,没有人的地方,衣服穿著,盖到,不要解衣服,稍微休息一下,须臾,很快地休息一下。“令诸劳睡皆悉除遣。”

  

  如是名为正知而住先后次第。谓依行时及依住时。

  这个就是说整个的一个过程,“先后次第”,正知而住。“谓依行时及依住时”,有的行的时候,住的时候,它的次第如此。

  那么下面就是今天要问的,正知跟正念有什么差别。

  

  辨知住

  又于善品先未趣入,心兴加行如理作意俱行妙慧,说名正知。

  即此正知,行时住时,一切成办,无所减少,如是名为正知而住。

  “又于善品先未趣入”,善品你还没有做之前,“心兴加行如理作意俱行妙慧”,心加行,准备要做,如理作意,一起生起的妙慧,好的智慧叫正知。就是你要做事情去,你预先加行的时候,有一个慧,该怎么做,它指点你该怎么做,那么就叫正知。

  “即此正知,行时住时,一切成办,无所减少”,那么你预先开始有正知,你去住的时候,行的时候,一切以正知来观察、成办,没有做错。“如是名为正知而住”,这就叫正知而住。开始,你起加行的时候有个妙慧,就是正知,他在行的时候,住的时候,一切执行它的任务,把它做好,一点也没有减少,一点也没有亏损了。这就叫正知而住。

  “当知此中44”,下面不念也可以了。

  

  我们下边把《定道资粮》后面还有一些附的很重要的也抽一点时间讲一下。把《定道资粮》的原文大家打开看一下。有些是《俱舍》的,我们把《俱舍》的注解抄了一些。那么我们看昨天念的,把《定道资粮》最后的一段文念完。那么这是《定道资粮》附讲,在一百九十页。附讲就是解释。

  

  十 定品大要

  四禅四空八根本定颂

  

  先看《基本三学》一百九十一页,《俱舍论》里边的一个颂:

  

  静虑四各二 于中生已说 定谓善一境 并伴五蕴性

  

  先说四静虑,静虑有四个,静就是止,虑就是观,那就是四禅。我们说静虑一共有四个,“静虑四”。每一个静虑又分两个。是哪两个呢?这个我们写了笔记。四个静虑,四无色都有两种。一种是生静虑,一个是定静虑,无色在后头说。

  四个静虑,一个是生静虑,生静虑就是生在天上,就是四禅天。定静虑,这里要讲的。生静虑,下面一个表大家看一下。

  

  “三界表”里面,欲界的表跟四静虑没关系的,但是看看也好。“欲界”有六个天。人、鬼、旁生、地狱四个趣,还有第五个趣就是天,所以欲界是“五趣杂居地”。“五趣杂居地”五个趣都有,地狱、恶鬼、畜生是三恶道,人是善道,但不是天。

  “欲界”的天有多少呢?最低的是四天王天,再高忉利天。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中腰,忉利天在四天王天的顶,这是“地居天”。“空居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些都属于五趣杂居地。这个五趣杂居地该写在欲界的旁边,不要记在地居天旁边,因为空居天也是五趣杂居地,也在欲界里边。这是参考的,现在这里边用不到。

  下面就是说“色界”的天,就是生静虑。生在色界天上的叫生静虑,那么还有定静虑就是修得的禅定。生在色界天上的:

  “初禅天”,第一个是梵众天——“梵天”一个[众],这个是多余的,就是梵众天。一共三种: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大梵天是王,梵辅天是臣,梵众天是老百姓。

  那么这三层里边,经部里有大梵天;萨婆多——就是有部,没有大梵天。因为大梵天就在梵辅天里边,另外有一个高处,并没有另外一个天。另外一个高处叫大梵天,这是大梵天王住的地方。所以说在经部里面分三个天,有部里面只有两个天。

  “二禅天”是一样的: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就是遍光天。

  “三禅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这都是凡夫居的地方。另外五个“净居天”,这里写的是净梵地,还是写旁边注一下,“五净居天”。这五个“净居天”是圣者住的地方,是三果以上的阿罗汉住的地方。五个净居天,无想天不要的,无想是外道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这五个天是五净居天。无想天是外道天,上座部有,经部有部都不立的,因为就在广果天里边。

  那么大自在天又是另外一个天,一般色界天里边不写的。成佛的是在色究竟天——最高的净居天里边,那么凡夫的、外道的大自在天就在四禅天里边最高的天里边,所以说不必另立。

  我们再说一下:“色界天”,四禅有八个: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是凡夫的,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这五个是五净居天——三果以上的阿罗汉住的。四禅八个天,二禅、三禅是六个天,加上初禅是两个天,这是有部的,一共十六天。

  如果说经部的,初禅有三个天,就是十七天。如果大众部,加一个无想天——外道天,十八天。这个就是说色界天,十六、十七、十八的都有,就看哪一部,不一样。

  再说一道。根据有部来说,大梵天就是梵辅天中间有一块地,特别高,大梵天王住的,他的大臣都在他周围,这是一层天,都是一层的,所以不立大梵天。而经部立大梵天,因为虽然地方是同在一个地方,但是大梵天王的因是中间定来的,不是初禅。他的寿量、福报都跟他们不一样,所以另外立一个天。因此有部说初禅两个天,经部三个天。三个天好记一些——三,三,三,都是三。

  二禅一样的:少光、无量光、遍光天或者光音天。三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天,凡夫的是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圣者的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这就是生静虑。这四个禅的天就是静虑里边的生静虑,生在上面的天,就是静虑的天。

  “于中生已说”,生静虑在《俱舍论》前面讲,这是定品,前面世间品讲过。

  下面讲定静虑。什么叫定?“定谓善一境”,定静虑它的体就是善的心一境性,这个善心一境性,心住在一个境上,就是叫定。也就是三摩地,它是善性的,不是恶的,不是不善的,也不是无记的。

  “并伴五蕴性”,定里边心王心所都有,受、想、行,心所法就是行,还有心王,四个蕴都有。在入定的时候,怎么有色蕴呢?色蕴就是定共戒。在色界定里边有个定共戒,这个定共戒是无表色,属于色蕴的,所以这个四禅的定有五个蕴。

  

  初具伺喜乐 后渐离前支 无色亦如是 四蕴离下地

  

  下面四禅的差别45。“初具伺喜乐”,第一个,初禅天,具足三个东西——伺、喜、乐这三个禅支,初禅具足三个。“后渐离前支”,二禅离开一个,三禅离开两个,四禅三个都没有。

  这个表上好象是写了。先说初禅的“寻、伺、喜、乐、定”。这里以“伺”来说,有“寻”必有“伺”。初禅有“伺”、有“喜”、有“乐”。二禅“伺”没有,那么“喜、乐”还有。三禅“喜”也没有,只有“乐”。四禅“乐”也没有,就是舍受。

  所以说这四个禅以三个东西来做标准。第一初禅的时候“伺、喜、乐”都有的,“初具伺喜乐”,初禅具足“伺、喜、乐”,这三支都有。在第二个静虑离开一个“伺”,有“喜、乐”两个,定生喜乐。第三禅,离喜妙乐,有一个“乐”,“喜”也没有了。那么第四禅,“舍念中受定”,“喜、乐”都没有了。所以以“伺、喜、乐”三个东西来分辨这四禅的。好,上面把四静虑讲完了。

  “无色亦如是”,四无色,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亦如是”,也跟静虑一样,它们也是有两种:一种是生无色,一种是定无色。生无色就是表上的生到无色界天的那些,就是无色界的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生无色,生到那个天上去的。那么还有定无色,定无色也是善的心一境性,跟色界是一样的,叫“如是”。无色界没有定共戒,所以就是四个蕴——五蕴里边差一个色蕴。

  

  并上三近分 总名除色想 无色谓无色 后色起从心

  

  “并上三近分,总名除色想”。无色界四个定:就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再加上三个近分定,识无边处的近分定、无所有处的近分定、非想非非想处的近分定。正在空无边处进入识无边处,还没有到识无边处,这个定叫近分定。

  每一个定都有近分定,就是还没有证到根本的定之前,前面的已经离开,后面的——等于两个城市,这一个城市,你火车已经离开,向那个城市进发的时候,那么中间那些地带就是叫近分定。

  第二无色的近分定,第三无色的近分定,第四个无色的近分定,加上根本的四个定——无色界的定,都叫“除色想”,没有色的,色的想也是没有的。

  那么要除了一个空无边处的近分定,有色想的。因为世间的禅,是观下边的“粗、苦、障”,观上边的“静、妙、离”。你要修空无边处的时候,就要观色界的“粗、苦、障”,观色界的“粗、苦、障”就要观色法。所以那个时候在修空无边处…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