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吃力的事情。那麼在非時,不該睡的時候産生昏睡了。“爲此義故暫應寢息”,你這樣子疲勞之後,你已經不能支持,你再修善法修不起,那麼怎麼辦呢?那就休息,幹脆就休息。但是休息不是叫你放肆睡眠,下邊有的,暫時休息一下。“欲令昏睡疾疾除遣,勿經久時,損減善品。”稍微休息一下,把昏睡趕快除了之後,再可以修善品,不要太久,太久之後把時間耽擱,修善品的就損減,時間就不夠了。
“于寢息時”,白天休息的時候有很多規矩。因爲戒律上,你隨便睡了之後會産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出來,所以說寢息的時候門要關住,一定要關門,不能開門睡。“或令苾刍在傍看守”,或者另外一個苾刍沒有睡的,叫他旁邊看著,不能一個人,開了門睡。“或毗奈耶隱密軌則,以衣蔽身,在深隱處,須臾寢息。”或者照了戒律上的一些方法,就是在深隱處,沒有人的地方,衣服穿著,蓋到,不要解衣服,稍微休息一下,須臾,很快地休息一下。“令諸勞睡皆悉除遣。”
如是名爲正知而住先後次第。謂依行時及依住時。
這個就是說整個的一個過程,“先後次第”,正知而住。“謂依行時及依住時”,有的行的時候,住的時候,它的次第如此。
那麼下面就是今天要問的,正知跟正念有什麼差別。
辨知住
又于善品先未趣入,心興加行如理作意俱行妙慧,說名正知。
即此正知,行時住時,一切成辦,無所減少,如是名爲正知而住。
“又于善品先未趣入”,善品你還沒有做之前,“心興加行如理作意俱行妙慧”,心加行,准備要做,如理作意,一起生起的妙慧,好的智慧叫正知。就是你要做事情去,你預先加行的時候,有一個慧,該怎麼做,它指點你該怎麼做,那麼就叫正知。
“即此正知,行時住時,一切成辦,無所減少”,那麼你預先開始有正知,你去住的時候,行的時候,一切以正知來觀察、成辦,沒有做錯。“如是名爲正知而住”,這就叫正知而住。開始,你起加行的時候有個妙慧,就是正知,他在行的時候,住的時候,一切執行它的任務,把它做好,一點也沒有減少,一點也沒有虧損了。這就叫正知而住。
“當知此中44”,下面不念也可以了。
我們下邊把《定道資糧》後面還有一些附的很重要的也抽一點時間講一下。把《定道資糧》的原文大家打開看一下。有些是《俱舍》的,我們把《俱舍》的注解抄了一些。那麼我們看昨天念的,把《定道資糧》最後的一段文念完。那麼這是《定道資糧》附講,在一百九十頁。附講就是解釋。
十 定品大要
四禅四空八根本定頌
先看《基本叁學》一百九十一頁,《俱舍論》裏邊的一個頌:
靜慮四各二 于中生已說 定謂善一境 並伴五蘊性
先說四靜慮,靜慮有四個,靜就是止,慮就是觀,那就是四禅。我們說靜慮一共有四個,“靜慮四”。每一個靜慮又分兩個。是哪兩個呢?這個我們寫了筆記。四個靜慮,四無色都有兩種。一種是生靜慮,一個是定靜慮,無色在後頭說。
四個靜慮,一個是生靜慮,生靜慮就是生在天上,就是四禅天。定靜慮,這裏要講的。生靜慮,下面一個表大家看一下。
“叁界表”裏面,欲界的表跟四靜慮沒關系的,但是看看也好。“欲界”有六個天。人、鬼、旁生、地獄四個趣,還有第五個趣就是天,所以欲界是“五趣雜居地”。“五趣雜居地”五個趣都有,地獄、惡鬼、畜生是叁惡道,人是善道,但不是天。
“欲界”的天有多少呢?最低的是四天王天,再高忉利天。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中腰,忉利天在四天王天的頂,這是“地居天”。“空居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些都屬于五趣雜居地。這個五趣雜居地該寫在欲界的旁邊,不要記在地居天旁邊,因爲空居天也是五趣雜居地,也在欲界裏邊。這是參考的,現在這裏邊用不到。
下面就是說“色界”的天,就是生靜慮。生在色界天上的叫生靜慮,那麼還有定靜慮就是修得的禅定。生在色界天上的:
“初禅天”,第一個是梵衆天——“梵天”一個[衆],這個是多余的,就是梵衆天。一共叁種: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大梵天是王,梵輔天是臣,梵衆天是老百姓。
那麼這叁層裏邊,經部裏有大梵天;薩婆多——就是有部,沒有大梵天。因爲大梵天就在梵輔天裏邊,另外有一個高處,並沒有另外一個天。另外一個高處叫大梵天,這是大梵天王住的地方。所以說在經部裏面分叁個天,有部裏面只有兩個天。
“二禅天”是一樣的: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就是遍光天。
“叁禅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四禅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這都是凡夫居的地方。另外五個“淨居天”,這裏寫的是淨梵地,還是寫旁邊注一下,“五淨居天”。這五個“淨居天”是聖者住的地方,是叁果以上的阿羅漢住的地方。五個淨居天,無想天不要的,無想是外道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這五個天是五淨居天。無想天是外道天,上座部有,經部有部都不立的,因爲就在廣果天裏邊。
那麼大自在天又是另外一個天,一般色界天裏邊不寫的。成佛的是在色究竟天——最高的淨居天裏邊,那麼凡夫的、外道的大自在天就在四禅天裏邊最高的天裏邊,所以說不必另立。
我們再說一下:“色界天”,四禅有八個: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是凡夫的,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這五個是五淨居天——叁果以上的阿羅漢住的。四禅八個天,二禅、叁禅是六個天,加上初禅是兩個天,這是有部的,一共十六天。
如果說經部的,初禅有叁個天,就是十七天。如果大衆部,加一個無想天——外道天,十八天。這個就是說色界天,十六、十七、十八的都有,就看哪一部,不一樣。
再說一道。根據有部來說,大梵天就是梵輔天中間有一塊地,特別高,大梵天王住的,他的大臣都在他周圍,這是一層天,都是一層的,所以不立大梵天。而經部立大梵天,因爲雖然地方是同在一個地方,但是大梵天王的因是中間定來的,不是初禅。他的壽量、福報都跟他們不一樣,所以另外立一個天。因此有部說初禅兩個天,經部叁個天。叁個天好記一些——叁,叁,叁,都是叁。
二禅一樣的:少光、無量光、遍光天或者光音天。叁禅: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禅天,凡夫的是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聖者的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這就是生靜慮。這四個禅的天就是靜慮裏邊的生靜慮,生在上面的天,就是靜慮的天。
“于中生已說”,生靜慮在《俱舍論》前面講,這是定品,前面世間品講過。
下面講定靜慮。什麼叫定?“定謂善一境”,定靜慮它的體就是善的心一境性,這個善心一境性,心住在一個境上,就是叫定。也就是叁摩地,它是善性的,不是惡的,不是不善的,也不是無記的。
“並伴五蘊性”,定裏邊心王心所都有,受、想、行,心所法就是行,還有心王,四個蘊都有。在入定的時候,怎麼有色蘊呢?色蘊就是定共戒。在色界定裏邊有個定共戒,這個定共戒是無表色,屬于色蘊的,所以這個四禅的定有五個蘊。
初具伺喜樂 後漸離前支 無色亦如是 四蘊離下地
下面四禅的差別45。“初具伺喜樂”,第一個,初禅天,具足叁個東西——伺、喜、樂這叁個禅支,初禅具足叁個。“後漸離前支”,二禅離開一個,叁禅離開兩個,四禅叁個都沒有。
這個表上好象是寫了。先說初禅的“尋、伺、喜、樂、定”。這裏以“伺”來說,有“尋”必有“伺”。初禅有“伺”、有“喜”、有“樂”。二禅“伺”沒有,那麼“喜、樂”還有。叁禅“喜”也沒有,只有“樂”。四禅“樂”也沒有,就是舍受。
所以說這四個禅以叁個東西來做標准。第一初禅的時候“伺、喜、樂”都有的,“初具伺喜樂”,初禅具足“伺、喜、樂”,這叁支都有。在第二個靜慮離開一個“伺”,有“喜、樂”兩個,定生喜樂。第叁禅,離喜妙樂,有一個“樂”,“喜”也沒有了。那麼第四禅,“舍念中受定”,“喜、樂”都沒有了。所以以“伺、喜、樂”叁個東西來分辨這四禅的。好,上面把四靜慮講完了。
“無色亦如是”,四無色,就是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亦如是”,也跟靜慮一樣,它們也是有兩種:一種是生無色,一種是定無色。生無色就是表上的生到無色界天的那些,就是無色界的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生無色,生到那個天上去的。那麼還有定無色,定無色也是善的心一境性,跟色界是一樣的,叫“如是”。無色界沒有定共戒,所以就是四個蘊——五蘊裏邊差一個色蘊。
並上叁近分 總名除色想 無色謂無色 後色起從心
“並上叁近分,總名除色想”。無色界四個定:就是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再加上叁個近分定,識無邊處的近分定、無所有處的近分定、非想非非想處的近分定。正在空無邊處進入識無邊處,還沒有到識無邊處,這個定叫近分定。
每一個定都有近分定,就是還沒有證到根本的定之前,前面的已經離開,後面的——等于兩個城市,這一個城市,你火車已經離開,向那個城市進發的時候,那麼中間那些地帶就是叫近分定。
第二無色的近分定,第叁無色的近分定,第四個無色的近分定,加上根本的四個定——無色界的定,都叫“除色想”,沒有色的,色的想也是沒有的。
那麼要除了一個空無邊處的近分定,有色想的。因爲世間的禅,是觀下邊的“粗、苦、障”,觀上邊的“靜、妙、離”。你要修空無邊處的時候,就要觀色界的“粗、苦、障”,觀色界的“粗、苦、障”就要觀色法。所以那個時候在修空無邊處…
《定道資糧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