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论文选集
西藏大手印的思想
林崇安(1994)
摘要
本文分析西藏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及格鲁派对「大手印」的看法。此中指出,密宗的大手印与汉地的禅宗思想有共通之处,皆以发掘光明的心性做核心,但在技巧上略有不同。特别是格鲁派以「气入中脉」,呈现光明心为正规的修法,并且要求正确地观照所观的「空性」。
一、前言
大手印在西藏佛学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西藏佛教有四大宗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及格鲁派。这四派都有有关大手印的教导,其见解并不完全相同。对大手印的字面意义,阿逸多法自在所着的《俱生契合深导了义海心要》有下列的看法:
大,指1了证法性即自解脱、2彼上更无可觅善可为法身、3界智双融之无上智、4余诸手印悉为权宜,有可逾越,此为究竟,孰莫违逾,故为最胜之义。
手,指1空智、2空乐无分、3界智双融、4畏敬义,为诸佛等尊手。
印,则谓1脱轮回法、2显有一切不逾本元义、3轮回即于自处解脱、4双融而从彼无违越之义。(陈济博译,密乘出版社,1981)
依此看来,大手印是一种脱离轮回的甚深法门。以下依据经典,进一步探讨西藏各派对大手印的看法。
二、宁玛派对大手印的看法
宁玛派的祖师莲华生大士在其著作《密咒道次第宝鬘释》说:
教导能修之手印者有四:1瓶灌之誓句手印。2密灌之法手印。3 般若智慧灌之事业手印。4大乐灌之大手印等以教导也。(刘锐之译,密乘出版社,1985)
此处指出大手印是密宗四种灌顶(瓶灌顶、密灌顶、般若智慧灌顶及大乐名词灌顶)中,第四级大乐灌顶所修的法门。西藏佛教后弘期的龙青巴尊者(无垢光,1308)在其著作《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中说:
上师加持自然智,离文言思时可见。
如是之时所见者,无三时别与非别,
及前后名波罗蜜,亦是中观能息苦,
离戏论及大手印,真实法性大圆满,
本尽本住之实性,光明心性自然智,
安立多名义一体,法尔离思菩提心,
是为染净不二空。(刘立千译,自由出版社,1974)
此处是说:心性的本来面目或称作「般若波罗密」,或称作「大手印」,或称作「大圆满」,也是「光明心性自然智」的别名。蒋拱恭楚․罗卓泰耶(1813)在其著作《仰兑》中说:
随诸六识显现,勿须造作于作意之取拾、整治,于一剎那了知自解脱,故名为大手印。于自心,虽随所显,轮回涅槃种种不同之相不混杂,即于显时于剎那明觉之体性上悉皆圆满,故名为大圆满。…能知、能受、能见、能修、能行、能识,于一剎那,自能认识,无有自境,故名为智慧到彼岸(般若波罗蜜)。(密乘出版社,1985)
由上述可以看出大手印、大圆满与般若波罗蜜有相同的内含,同样以「明觉」的光明心性做主角,但不可将心体的乐、明、无念(或作无择),当作心的本来面目;若贪着于乐、明、无念,仍会轮回于三有(三界)之内,《密咒道次第宝鬘释》说:
贪染于乐者:为欲界之歧途。贪染于明者:为色界之歧途。贪染于无择者:为无色界之歧途。
三、萨迦派的看法
由萨迦派的八思巴国师所集的《大乘要道密集》(密乘出版社,1983)中,有关大手印的教法有:〈新译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新译大手印顿入要门〉、〈大手印赤引定要门 〉、〈大手印伽陀支要门〉、〈大手印纂集心之义类要门〉、〈金璎珞要门〉、〈大手印顿入真智要门〉、〈大手印顿入要门〉及〈心印要门〉等等,由此可知此派对大手印这一法门非常重视。
在〈大手印喻十三种法〉及〈大手印九喻九法要门〉中,指出大手印的核心是修炼「本心」。前者说:
一本心大手印,如虚空高显,二如虚空宽博,三如日月光明,四如风不可属当,五如尘极细,六如虹霓之众色,七如大海底深,八如须弥山坚固,九如莲花尘不染,十如金无迁变,十一如利剑能断,十二如玉清净,十三如如意珠能遂所求。
后者将大手印分成「因(根)」、「道」及「果」三种大手印,并以九喻九法来说明:
一、因大手印有三:
1本心大手印,自虽本有而不了知,如贫女伏藏。2本心大手印,与自相随而不能识,如身与面。3本心大手印,果虽自具,须藉外缘,犹如稻苗。
二、道大手印有四:
1本心大手印,既发生已,焚烧烦恼,犹如劫火。2本心大手印,渐次增盛,犹如初月。3本心大手印,显然未见,威力鲜少,如日有亏。4本心大手印,然虽显焕,须避外难,使得坚固,犹如灯明。
三、果大手印有二:
1本心大手印,若得了解,无所妨碍,如海与星。2本心大手印既亲证已,而无妄念,生诸功德,如如意珠。
由此可看出,大手印核心所修的「本心」就是佛性、如来藏,此须经修行才能显露(渐次增盛,犹如初月;须避外难,使得坚固;须藉外缘,犹如稻苗),成熟后就生诸功德,如如意珠,焚烧烦恼,犹如劫火。在〈大手印三种法喻〉中也标出:
1因大手印,如至金洲(于金洲中一切草木及玉石等无非金色,一切诸法无不容入法界之中,是以大手印中能容诸法)。
2道大手印,如芥出油(依师要门了无生已,切须勤修,如矿中金若不销练终不得金。众生虽有佛种性,若不勤修,终不成佛。如芥具油不压不出;如乳中酥不枰不得。修行人亦复如是,若不修习,不证佛果也。)」
3果大手印,如如意珠(珠虽无心而具功用,非如草木无功用也。若人伸供而祷祝则所求皆得,果大手印亦复如是,既证法身虽尔无念,自然出生报化二身,利诸有情也。
此处强调着众生虽有佛性(如芥具油),必须修行才能成佛(不压不出)。〈大手印顿入要门〉说:
欲了自性之理者(虽说八万四千法门,一切诸法摄在一心):
上不忻求于正觉,下不疑怖于轮回(俱是一心无忻厌故)。
于一切法平等理,二执之勤应纵放。
不思议者说名智,即是真实之具寂。
若思其有则非实,若思其无则非灭,
若思俱是则非二,一切是妄当了知。
此处指出,顿入的要门在于直接了悟一切法皆自性空而如幻(一切是妄当了知)。但在修习大手印时,还要从基础下手,因此〈大手印四种收心〉说:
念死无常,则于世事而收其心。
由观苦海轮回过失,则于轮回而收其心。
观大慈悲二菩提心,则于小乘而收其心。
念诸法空,则一切有体执着而收其心。…
灯微须避外难风,光盛焚烧山泽时,风不能碍返资助。
后一句话是说:修习大手印者,心未坚固时,须避外面种种障碍;得到坚稳后,则所有的障碍,反而有助于修行,此时才可以说「烦恼即菩提」。在修习静虑时,〈大手印静虑八法〉中说:
一如猪怀胎要门之中,修习行人应作集室(安居)。
二如积柳絮要门之中,纵放身心。
三如燕归巢要门之中,应入禅定。
四如秤金衡要门之中,辨验觉受。
五如凤凰飞空要门之中,应遣昏沉。
六如船放鸟要门之中,应遣掉举。
七如无云空要门之中,决断觉受。
八宽博如海要门之中,应了多法即是一味。
此处指出,在修习大手印时心态上一方面要谨慎(如猪怀胎),一方面要保持松弛(如积柳絮),去除昏沉、掉举,直入禅定,保持坦然而开放、清明的心态,〈心印要门〉说:
当此之时,心无所缘,亦无所思,善恶邪正都莫思量。又不思有亦不思空,过去不追,未来不引,现在不思。妄念起灭,一切皆无,亦无能缘,能所清净,如鸟飞空而无踪迹,如海雪消泯绝诸想,如无云空寂然显现,纵荡身心,坦然而住,如初生婴孩饮乳充足,安然而住,无诸思念。不思空有,不思好恶,不思有情,不思正觉,不思父母兄弟姐妹,不思彼此,不思忻厌。
同样〈大手印顿入真智一决要门〉也说:
意不思念诸法者,即是法身之禅定。
若了明空不二理,即是法身之禅定。
若了诸法之理趣,即是法身之禅定。
若能了达自本心,即是法身之禅定。
若不随于幻化境,是大手印之禅定。
若不缘于体性者,即是大智之禅定。
于自本心不修整,即是俱生真智定。…
真如之理无修治,自心不整应纵放,
离此别无有禅定,此外更无超腾者。
此处指出,真正的禅定是对本心不要修整,不要起造作的分别心,经由「不思空、有」,而呈现出「光明的心性」。此与禅宗所说「不思善、不思恶」而展现出「本来面目」是同一理趣。此处是透过「不分别」的技巧,一方面将我执减弱,一方面将内心的了明提升,最后没有希冀,没有疑惧下,亲见无我的本来面目。
四、噶举派的看法
噶举派以「大手印」为其主要的修行法门,冈波巴大师(1079)将大手印分为显密二种。土观․罗桑却集尼玛着的《土观宗派源流》中指出:
显教的大手印是就心体之上,专一而住,修无分别,令成住分。如是修习安住所缘之心,明明了了,既应寻觅此心为在身内,或在身外,或在中间,遍处寻觅,心之体性了不可得;尔时决定此心无实,在此无实已成特殊的心体之上,专一而住,如是在『非遮之理』中修习空性。
关于密教的大手印,是指风息入、住、融于中之后所生的大乐光明,这是最有名的《七部修法》、《三种心要》中所诠解的中心意义,是一切无上瑜伽续部中的精要之法。修大印法时最初应现见此本元心,在此上应引风息入、住、融于中。再依仗此力,脐秘密轮处拙火炽燃,由此引起溶乐,生起四喜,将本元心转成大乐之…
《西藏大手印的思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