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清净道论 第十四 说蕴品▪P3

  ..续本文上一页和存续的能力。

  (十三)「心所依处」--有为意界及意识界依止的特相。有保持彼等二界的味。以运行彼等为现起。它在心脏之中,依止血液而存在,如在「论身至念」36中已说。由四大种的保持等的作用所资助,由时节及心和食所支持,由寿所守护,恰好为意界意识界及与它们相应的诸法所依处。

  (十四)「身表」--是由于从心等起的风界所转起的往(还屈伸)等,以俱生色身的支持保持和动的缘的变化行相。有表示自己的意志的味。为身的动转之因是现起。从心等起的风界是足处。而此(身表) 因为由于身的动转而表明意志之故,并且它自己亦称为身动转,因为由身而表(意志)之故,是名身表。当知往(还屈伸)等的转起,是因为身表的动及时节生等(的诸色)与心生的诸色亦结合而动之故。

  (十五)「语表」--是由于从心等起的地界中的有执受色(唇喉等)的击触之缘而转起种种语的变化的行相。有表示自己的意志的味。为语音之因是现起。以从心等起的地界(唇喉等)为足处。而此(语表)因为由于语音而表明意志之故,并且它自己亦称为语音37,因为由于语而表(意志)之故,是名语表。譬如看见在森林之中,高悬于竿头之上的牛头骨等的水的标帜便知道「这里有水」,如是把握身的动转及语音而知身表和语表。

  (十六)「虚空界」--38有与色划定界限的特相。有显示色的边际的功用(味)。以色的界限为现状(现起);或以(四大种)不接触的状态及孔隙的状态为现状。以区划了的色为近因(足处)。因为由这(虚空界)区划了色,我们才起了「这是上这是下这是横度」的概念。

  (十七)「色轻快性」--有不迟钝的特相。有除去诸色的重性的功用。以(色的)轻快性转起为现状。以轻快的色为近因。

  (十八)「色柔软性」--有不坚固的特相。有除去色的坚硬性的功用。以不反对(色的)一切作业为现状。以柔软的色为近因。

  (十九)「色适业性」--有使身体的作业随顺适合工作性的特相。肯除去不适合于作业的功用。以不弱力的状态为现状。以适业的色为近因。

  此等(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三种并不互相舍弃的。虽然如是,当知亦有这样的差别:譬如无病的健康者,那色的轻快性、不迟钝、种种轻快迅速的转起,是从反对令色迟钝的界的动乱的缘所等起的,这样的色变化为「色轻快性」。其次如善鞣的皮革,那色的柔软怜

  能于一切种种的作业中得以自由柔顺,是从反对令色硬化的界的动乱的缘所等起,这样的色的变化为「色柔软性」。其次如善炼的黄金,那色的适业性,随顺于身体的种种作业是从反对令诸身体的作业不随顺的界的动乱的缘所等起的,这样的色的变化为「色适业性」。

  (二十)「色积集」--有积聚的特相。有从诸色的前分令出现(现在)的功用。以引导为现状,或以(色的)圆满为现状。以积集的色为近因。

  (二十一)「色相续」──这(色积集和色相续)二者与「生色」为同义语,然而(生的) 行相有多种之故,所以依照化导方面而略举积集和相续的要目。因为不是义有多种之故,所以只就此等的句来详为解说39:(色等诸)处的积聚,是色积集;那色的积集,是色的相续」。但在义疏中说:「积聚是生起,积集是增长,相续是转起」。并举一譬喻说:「犹如在河岸旁边掘一穴,水涌上来的时候为积聚--生起,水充满时如聚集--增长,水溢出时如相续--转起」。说了譬喻之后又说:「这是怎么说的呢?以处而说积聚,以积聚而说为处」。是故诸色在最初生起的为积聚;在他们以后生起的其它--因为他们的生起是以增长的行相40而现起,故说「积集」;在此等之后而生起而再再生起的其它--因为他们的生起是以随顺结合的行相而现起,故说「相续」。

  (二十二)「色老性」──有色的成熟的特相。有引导(色的坏灭)的功用。犹如陈谷,虽然不离色竹自性,但已去新是它的现状。以曾经成熟了的色为近因。如牙齿的脱落等,是显示齿等的变化,所以说这(色老性)是「显老」。非色法的老,名为「隐老」;那隐老则没有这表面的变化。在地、水、山、月、太阳等的老(亦无可见的变化),名为「无间老」。

  (二十三)「色无常性」──有(的)坏灭的特相。有(色的)沉没的作用。以(色的)灭尽为现状。以受坏灭的色为近因。

  (二十四)「段食」──有滋养素的特相。有取色(与食者)的作用。以支持身体为现状。以作成一团团当取而食的食物为近因。而此段食与维持有情的营养素是一同义语。

  上面所说的色都是来自圣典的。然而义疏中还说有力色、成色、生色、病色,并有人(无畏山住者)更说眠色。提示了这些其它的色之后,再引「确实的,你是牟尼正觉者,你已没有了诸盖」等的句子,否定了「色」。在别的诸色中:「病色」则包摄于(色)者老性及无常性中,「生色则包摄于积集和相续中,「成色」则包摄于水界中,「力色」则包摄于风界中。所以在此等色中,结论则一种也不能各别的存在。

  上面的二十四种所造色,并前面已说的四大种,合为二十八种色,不少也不多。

  (2)(色的一法乃至五法)(一法)这一切色依一种说:即是(一)非因,(二)无因,,(三)与因不相应的,(四)有缘的,(五)世间的,(六)有漏的。

  (二法)依二种说:即是(一)内与外,(二)粗和细,(三)远和近,(四)完与不完,(五)净色及非净色,(六)根与非根,(七)有执受与非执受。在这里面:(一)眼、耳、鼻、舌、身等五种,因为是依于自己的身体而转起之故而为「内」;其余的(二十三种)由于外故为「外」。(二)眼等九种和(四界中)除了水界以外的三界的十二种,由接触而取故为「粗」;其它的因为相反故为「细」。(三)那细的色甚难察知其自性故为「远」;其余的容易察知页自性故为「近」。(四)四界及眼等十雳种并段食的十八种色,因为超越区划,变化,相,性,而得把握自性故为「完(色)」;其余的相反故为「不完(色)」。(五)眼等五种而取色等之缘,犹如镜面一样的明净故为「净色」;其它的与此相反,故为「非净色」。(六)五净色及女根(男根、命根)等三种共以增上之义而为「根」;余者相反故为「非根」。(七)在后面要说的业生色,由业所执受故为「有执受「,余者相反故为「非执受」。

  (三法)更于一切色,依有目及业生等的三法为三种。此中,(一)(十三种)粗色中的色,为「有见有对」,余者为「无见有对」;一切细色则为「无见无对」。如是先依有见等的三法为三种。(二)次依业生等的三法为三种,即从业而生的色为「业生」;从别的缘生的色为「非业业」;不从全何而生的为「非业生非非业生」。(三)从心而生的为「心生」;从别的缘生的为「非心生」;不从任何而生的为「非心生非非心生」。(四)从食而生的为「食生」;从别的缘生的为「非食生」;不全何而生的为「非食生非非食生」。(五)从时节而生的为「时生」;从别的缘生的为「非时生」;不从任何而生的为「非时生非非时生」。如是依业生等三法为三种。

  (四法)更就(色的)见等,色色等,依处等的四法为四种。此中:(一)色处是所见之境,故为可「见」的;声处是所闻之境,故为「闻」的;香、味、触处是要等接触之后而取的根的境,故为可「觉」的;其它的是识的境,故为可「识」的。(二)次以(十八种)完色名「色色」,虚空界名「区划色」,身表乃至适性等(五种)名为「变化色」;生(积集、相续)、老、坏(无常性)(的四种)名为「相色」。如是依色色等的四法为四种。(三)次以心(所依处)色名为「是所依处非门」;(身、语)二表名为「是门非所依处」;净色名为「是所依处是门」;余者名为「非处非门」。如是依所依处的四法为四种。

   (五法)其次就(色的)一生、二生、三生、四生、无处生等的区别为五种。此中:只从业生的及只从心生的,名为从「一生」;这里以根色及心所依处是只从业生的,以(身、语)二表是只从心生的。其次从心及时节而生的名为从「二生」;只有声处是。其次从时节、心、食的三法所生的名为从「三生」;只有轻快性(柔软性、适业性)等三种。其次从业(时节、心、食)等四法所生的名为从「四生」;这除了相色(四种)之外其它的都是。其次相色为「无处生」(不从任何处生)。何以故?没有生起的生起之故,即以生起的则只有其它的成熟(老)与坏灭(无常)二种了。例如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虚空界、水界、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色相续、段食,此等诸法从心等起」,在此等文中,承认生(色积集、色相续)从何处而生,当知是指那晚生的诸缘所表示其作用威力的剎那而说(为生)之故。

  这是先为详论色蕴一门。

  (二)识蕴

  在其它的四蕴,把一切有觉受相的总括为受蕴,把一切有想念相的总括为想蕴,把一切有行作相的总括为行蕴,把一切有识知相的总括为识蕴。此中如果能够知解识蕴,则其它的三蕴便很容易知解了。所以最初先来解说识蕴。

  这里说「一切有识知相的总括为识蕴」,怎么是有识知相的为识呢?即所谓:「朋友,识知识知,故名为识」。「识」和心、意之义为一。而此识的自性与识知相也是一种。不过依其类别而有善、恶、无记的三种。此中:

  (1)(八十九心)-(善心),善(心)依于地的差别故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出世间的四种。此中:

  (一)(欲界善心)欲界(善心)因有善、舍、智、行的差别故有八种:即所谓:(1)喜俱智相应无行,(2)喜俱智相应有行,(3)喜俱智不相应无行,(4)喜俱智不相应有行,(5)舍俱智相应无行,(6)智俱智相应…

《清净道论 第十四 说蕴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